回覆列表
  • 1 #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輸了就是輸了,找那麼多客觀原因幹嘛。

    關羽讓馬忠捉了,張飛讓小兵殺了,徐晃讓孟達射死了,張遼讓丁奉射死了,都太正常了……

    歷史的巨輪永遠不停,日子天天得過。

    諸葛亮處處都想殺司馬懿,姜維困司馬昭於鐵籠山,都想殺死對方,是否殺得了,是另一碼事。

    就算司馬懿把諸葛亮捉了,蜀國依然不會亡國,諸葛亮死了以後,蜀國依然存在了二十九年。

    連司馬懿都承認自己不如諸葛亮,好像你比諸葛亮司馬懿加起來都更聰明似的……

  • 2 # 儒生談史

    首先歷史上並沒有空城計,那麼咱們說一下《三國演義》裡面的空城計為何會出現?司馬懿就這麼傻嗎?其實不然,要說諸葛亮一生,最大的對手,應當是魏國權臣司馬懿了,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多次領兵伐魏,與司馬懿對峙,其中很多經典的故事,像"空城計"就是在與司馬懿的鬥智鬥勇中發生的。

    那麼司馬懿作為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軍事家,能成為魏國的權臣肯定也是有點實力的,怎麼會輕易的被諸葛亮一段琴聲給嚇破了膽呢?如果深度剖析一下,其實司馬懿之所以會上當,是因為他根本沒有打算捉拿諸葛亮。

    自古以來,中國歷史上兔死狗烹的例子不在少數,不殺功臣的皇帝少之又少,像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在登上皇位之後,與他們一起並肩作戰的好兄弟,都慘遭毒手,像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已經是好的了。

    司馬懿這個曹魏權臣,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如果當時他捉了諸葛亮,魏國沒有了外患,那麼曹家下一個要對付的,肯定會是他這個手握重權的大臣,一心想謀江山的司馬懿當然不會讓自己暴露在槍口下,所以他只能留著諸葛亮,讓曹家對他有所仰仗,好增強自己的實力,這一點身為三國第一謀士的諸葛亮心裡也很清楚,所以他才敢鎮定自若的在城門樓上撫琴。

    其實可以看一下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司馬懿被諸葛亮的琴聲嚇走?其實是兩人達成了共識,各有所圖》,裡面就詳細說明了空城計的前後起因。

    總結:空城計與其說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不如說這是三國兩大謀士達成的共識,是一個雙贏的交易。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緊接著便被升為太傅,架空了權利。

  • 3 # 劉大可

    的確,空城計是不存在的!但是,我認為 ,空城計的存在的價值應大於探索空城計是否存在的價值,我們可以在空城計中看到諸葛對人物心理變化把握之精確,以及在危險來臨之際那個正襟危坐的態勢。農夫於蛇,亡羊補牢,田忌賽馬,它們存在的真的意義我覺得應該是文章裡面反應的人生哲理,而不是探究故事本身!

  • 4 # 雲子落

    有關高山流水,凡人聽聲,高人識音,雅士知樂!對三國時諸葛亮的空城計的議論與褒貶,其實,也是可以這麼理解的!

    自打劉備攻佔成都後第二年,35歲的諸葛亮因工作需要,從軍師崗位退下,改理巴蜀內政;即便劉備稱帝,諸葛亮順應任職丞相,相當於“三公”的大司徒,依然是文職官員。直到劉禪即位後第三年,忙完蜀國內務的諸葛亮,重新掌握軍權,率兵平定南蠻!那年,諸葛亮45歲,也就是說,他離開軍隊,有五年之久!這次重返軍界,已是丞相兼蜀軍司令!相當於“三公”的大司徒兼太尉!很是躊躇滿志!

    公元227年,即曹丕死後第二年,47歲的諸葛亮,認為北伐時機已到!攜七擒孟獲之勝勢,意氣風發,洋洋灑灑呈上《出師表》,即日北伐!表,原則上是公開於眾;奏,才是秘而不宣!如果不是自信滿滿,哪有將國家重大人事安排,以及重要軍事計劃,公佈於眾,等於將出兵計劃“明送”一份給敵人!

    《出師表》自問世以來,的確令無數文武豪傑潸然淚下!那絕對是篇千古佳文,給三國那個戰亂年代,留下了不多的溫馨而綺麗的文學佳釀!但是,這篇佳文,由於是公開發表,卻未給當時的蜀國政治軍事帶來應有的貢獻!

    劉禪無能,卻很倔強,沒有自己的用人標準,那還算是皇帝嗎!《出師表》明文讓我用張三李四,不是告知天下我無用人之能嗎!於是,黃皓這種雖忠心卻低能的奴才,還是逐漸走上政治中心!還有一點,《出師表》有句“先帝知臣謹慎,故駕崩寄臣以大事”,令另一位託孤大臣李嚴認為諸葛亮借表獨攬“託孤”重任,心懷不滿,便在政令、軍需、押運糧草上掣肘諸葛亮,成為當時蜀國最大的分裂隱患!

    最為關鍵的是,《出師表》公開發表,給對手曹魏有了充足的戰爭動員,包括迅速啟用已被革職的司馬懿,導致孟達被殺,奪街亭,從而給諸葛亮北伐,造成了致命打擊!

    初次北伐的諸葛亮,未有完全褪色文青的慷慨激昂,達到一個軍事家的兵不厭詐!他算了一下,除去被廢掉的司馬懿,那是自己老師的本家侄兒,從老師司馬徽那裡得到的真傳,興許比自己還多些,整個曹魏將士,還真的未有幾人,可以放在他的眼裡。

    北伐初期,進展順利。策反敵將成功,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收入囊中。雖然,由於司馬懿的出手較快,策反新城孟達失敗,由於得到大將姜維,諸葛亮還是心有餘喜,勝算在握!

    然後,馬謖失街亭,不僅導致前功盡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得而復失,關鍵是斷了蜀軍退路與糧草通道。至此,諸葛亮建立的北伐戰線全線瓦解,甚至有全軍覆滅的可能。諸葛亮迅速安排各路將軍退兵,只給自己五千軍士到西城搬運糧草。可見,為了保全蜀軍安然撤退,諸葛亮已有死賭意識,帶著濃濃謝罪味道!

    就在此時,司馬懿率領15萬大軍徑直路過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謹慎的諸葛亮,早將戰死沙場,列入預案,那篇令士兵讀得痛哭流涕的《出師表》,其實也是諸葛亮留給劉禪的遺書!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諸葛亮,面對探兵來報,毫無驚慌,從容安排後世所稱的“空城計”!

    一半士兵去運糧,城內僅有二千餘人!諸葛亮傳令,各司其職,該幹嘛幹嘛,自有退兵之策!然後,自己衣冠整齊,領兩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慢慢彈起琴來。兩名書童,一個打扮成蘇秦,一個打扮成張儀,都是諸葛亮早年在水鏡山莊上表演課時裝束!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莫名其妙的氣勢,未敢輕易入城,急忙回報司馬懿。司馬懿聽後,冷笑說:“這怎麼可能呢?諸葛亮是不是瘋了!”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

    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城門裡外,20多個百姓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詳細聆聽,仔細觀察,神情由疑惑,漸漸變成凝重,乃至陰沉!

    這時,那曲《高山流水》戛然而止,在優美的收音的霎那,琴絃突然斷了。只見諸葛亮慢慢抬起頭,直起身來,面帶微笑,直視前方!見狀,司馬懿大喊一聲:“不好!有埋伏,快撤!”調轉馬頭,逃回中軍!傳令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立即撤退。

    司馬昭不以為然:“父親為何要退兵呢?請允許孩兒帶一路人馬前去攻城一試,再退不遲!”司馬懿一臉嚴肅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城門大開,必有埋伏,我軍進去,正好中計。趕快撤退!敬重對手,也是敬重自己!”

    司馬懿率眾齊退!一路上,沉默寡言,心潮翻滾!那西城可是魏國的土地啊,一泡尿轉幾圈,司馬懿是最清楚不過的!幾萬軍馬一起衝過去,瞬間踏平!情報顯示,那是空城,卻洞門大開,預示攻防不在此處!抵得上千軍萬馬的是那曲《高山流水》啊,這個諸葛亮越來越高明瞭!他分明是“以琴傳音”告訴我,我與他是子期與伯牙般“知音”!沒有諸葛亮在蜀,司馬懿在魏就是棄子!

    還有那兩個書童的裝束,一眼就讓司馬懿想起在校時,與諸葛亮常演的角色蘇秦和張儀。告訴我,作為各為其主的對手,是可以成為敵我雙方互為依存的最充分條件!沒有諸葛亮的蜀國,對魏國根本構不成威脅。到那時,不僅司馬家族難以騰達,甚至有性命之憂!

    尤其,曲終時那聲琴斷,撕心裂肺!等於諸葛亮直言相告,一曲高山流水,足夠你司馬仲達考慮了!你要是不退兵,我也不與你囉嗦,直接跳城自我了斷,只希望你善待城中的軍士,他們按我命令未作任何軍事抵抗!你可以博得打贏諸葛亮的薄名,卻要賭上你司馬家族幾百口的性命!而且辜負了司馬徽老師給你的稱號“冢虎”。

    知音少,絃斷有誰知。從此,司馬懿的“知音”表現,在關鍵時刻,常常有神來之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不斬難以服眾!內心疼惜,難以言表!只需假以時日,給予淬鍊,馬謖說不定就是第二個諸葛!公元231年諸葛亮圍攻岐山,李嚴糧草供給不上,撤兵回蜀。司馬懿下令張郃追擊。張郃心想“諸葛亮退兵,必有埋伏!按慣例不該此時追擊啊!”必須遵命,結果遭伏擊中箭身亡!

    諸葛亮雖報街亭之恨,心中明白,這是司馬懿的成全!當然,諸葛亮是“來而不往非禮也”。隨後第六次出祁山,司馬懿誤入上方谷,遭到火攻,眼看司馬父子三人葬身火海,誰料天降大雨,澆滅大火。司馬父子僥倖逃脫。此時諸葛亮深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明眼人看出,這與司馬懿在空城計中感嘆“城門大開,必有埋伏;我軍進去,正好中計”一樣的託辭!誰都知道就派魏延一人手持弓箭,就能將逃出火海的司馬父子射個精光!此時谷口竟然無一伏兵!

    諸葛亮知道,與司馬懿的彼此“默契”,是保證“蜀魏相爭,鬥而不破”的最好策略。或許,在硝煙瀰漫的金戈鐵馬背後,有著多少看不見的勾心鬥角與鬥智鬥勇,真的不好說!

  • 5 # 甘甜的純淨水

    謝謝邀請:不管政史有沒有空城計,就演義來說,司馬懿也不一定看出空城計,很多人分析司馬懿看出了空城計沒殺進去,是放諸葛亮一馬給自己留後路,怕諸葛亮被捉自己回去魏主也因為他沒有利用價值,而且又是自己政權一大隱患肯定是殺了司馬懿父子。個人覺得這是沒有道理,司馬懿壓根就沒看出空城計,首先司馬懿領兵到城下,諸葛亮在彈琴,司馬懿可是諸葛亮的知音,他聽出諸葛亮指端似千軍萬馬,琴聲音純不亂,司馬懿非常瞭解諸葛亮,諸葛亮沒有十足把握絕不弄險。司馬懿也非常謹慎,輕易不會殺進去,他知道街亭雖失手,也不能不妨城中有沒有伏兵,故而撤軍,但兵退半道就遇關興張苞伏擊,當然關興張苞伏兵不多,也只是擂鼓吶喊。這時候司馬懿回頭對兒子說我若不退兵必中諸葛亮之計也。但是諸葛亮也非常瞭解司馬懿,利用司馬懿知道自己從不弄險特點,弄一次險。

    至於很多人解析說諸葛亮若死,司馬懿必備魏主所殺,這種情況有,但是以司馬懿老謀深算能在曹操首底隱身多少年,憑魏主那點智慧還是玩不過司馬懿,因為空城計諸葛亮如果死了,司馬懿軍權在手完全可以叛亂,殺了魏主自立為王。即使後期諸葛亮死了,自己立刻回去裝病,照樣把小皇帝玩於鼓掌中。所以分析一下司馬懿肯本沒看出空城計。如果看出不會不殺進去。從死諸葛嚇走生中達,可以看出司馬懿從骨子裡懼怕諸葛亮,空城計他是不敢輕易殺進去,司馬懿不是怕孔明死了自己回去沒有利用價值也會被殺,而是怕萬一中諸葛亮計怎麼辦。所以司馬懿並沒把握看出空城計。

  • 6 # 碧水青山0

    其實,不用司馬懿,普通熟悉當時戰場形式的將軍也可以算出來,那是一座空城。

    有一個成語“網開一面”,意思就是現在抓了,下次怎麼辦?為了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還得放生。

    如果說張郃不知道那是空城,情有可原,他是剛剛到祁山,匆匆忙忙進入了戰鬥。對各處不熟悉。

    而司馬懿與諸葛亮雙方對陣已經有一兩個月了,細作探子早就摸清了對方,即使具體細節不清楚,連夜運動的情況不清楚,但哪座城有軍隊,大致有多少還是可以查出來。馬謖幾乎全軍覆沒,王平被困,趙雲到不了此處,城裡會有多少人?如果城裡真有兵馬埋伏,早就去支援馬謖、接應王平去了。怎麼可能丟街亭,而呆在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小城裡搞什麼埋伏!不是司馬懿傻,是聰明與心機。他需要諸葛亮出祁山,如果諸葛亮不北伐,如果邊境不隔三差五告急一下,他就要退休。守邊境一個曹真,加一個郭淮就夠了,哪有司馬懿的什麼事?

    再說是張郃打下了街亭,最先過街亭,走在最前面的因該是張郃,追敵也應該是張郃乘勝追擊,怎麼最先找到諸葛亮的,是後來居上的司馬懿?

    原因1,司馬懿故意支走張郃,如果張郃抓了諸葛亮,自己的軍事生涯就結束了。原因2,司馬懿早有安排,趕在張郃前面見諸葛亮。於是,他兒子的提醒,也驚醒不了他這個夢遊的人。

    司馬懿聰明一世,假裝糊塗也是高手。工作騙了曹操,本分騙了曹丕,放諸葛亮騙了曹叡,裝病騙了曹爽。最終,把曹家江山騙到了手。

  • 7 # 劉坤忠120

    三國最濃筆墨就是諸葛亮北伐中原與魏大都督司馬懿鬥智鬥勇,二人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檢視蜀軍營地,宛若星辰,井然有序,堅不可摧。司馬懿嘆曰,諸葛亮乃神人也,我不如他。明顯在軍事技能上諸葛亮勝司馬懿一籌。在謀略上,死諸葛都能走活仲達。北伐是真,空城計肯定是真的。諸葛亮北伐中原為什麼不從陳倉直取長安,而是奪取隴右羌涼之地。因魏軍兵多糧足,從陳倉進兵雖是捷徑,但若大軍受阻,蜀中糧草難以借給,只能無功而返。隴右之地糧草豐盈,以此為基地循序漸進,取天水進長安。諸葛亮第三次北伐,魏主以司馬懿為大都督,張郃為先鋒,起二十萬大軍迎戰諸葛亮。司馬懿分五萬大軍給張郃直取街亭,自己率大軍隨後。諸葛亮派魏延,張翼,張疑高翔杜瓊馬岱等將襲取柳城等地,諸葛亮在西城督管糧草。忽報司馬懿領十五萬大軍從大道直奔西城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只有文官沒有武將,只有三千老弱兵士在搬運糧草。諸葛當機立斷,令所有士兵停止隱藏,城門大開,令二十士兵扮著百姓兩排持彗掃地,不得喧譁。自己端坐城樓上,左右一小童焚香撫琴。一曲梁父吟逸情飛揚,司馬懿大軍距西城十里,探子來報,西城城門大開,沒有守軍,只見諸葛亮在城樓上撫琴。司馬懿不信,親自帶領衛點到城下看過明白,只見諸葛亮在城樓上擺首撫琴,笑容可掬,琴聲優雅動聽,一片田園風情,司馬痴立半晌,忽然琴聲一噌。不好,快跑,司馬懿勒馬便回,跑了十里被司馬昭拉住,問父親為何這幫驚慌,司馬懿將西城之見說了,司馬昭說也許諸葛亮無兵可用,擺出個空城計,司馬懿說諸葛亮平生謹慎,決不會續冒險,一定藏有許多伏兵,正引君入甕,還不快撒,一口氣跑了五十餘里,諸葛等才安全轉移。知己知彼,百戰不迨,諸葛亮知司馬懿對自己瞭解,謹慎穩重,決不會冒險,必有他謀,空城計是沒辦法中的辦法。人說司馬懿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不想收拾諸葛亮,留著他繼續保持魏蜀對立,免得自己在魏失去使用價值,搞得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司馬懿要是有能耐擒拿到諸葛亮,消滅蜀軍,助曹魏一統天下,不管朝廷對自己不信任,不管對自己怎麼樣,也可名垂青史。還是那句富貴命中定,險中求生存。多有不當之處,還望見諒。

  • 8 # 睜眼扒瞎你男弟

    NONONO司馬懿他知道這是一座空城,他是故意的,諸葛亮在城上撫了一首高山流水遇知音。司馬懿知道現在擒拿諸葛亮很容易,但是諸葛亮死後他司馬懿會好過麼,狡兔死走狗烹,鳥盡弓藏。他深知這個道理。只要諸葛亮在,他就會被利用起來牽制諸葛亮,因為只有他才是諸葛亮的對手。

  • 9 # 真誠地看著你

    先給你們說說什麼是“空城計”:將一處戰略要地的人員和物資全部搬空,留少許疑兵,引敵人來攻,再以優勢兵力將敵人困在絕城加以消滅,是伏擊戰的一種。這才是傳統的“空城計”。《三國》裡面,此計出現過多次,並不是諸葛亮專利。

    再說說諸葛亮的“空城計”:街亭失守,司馬懿大軍直逼城下,而魏延等人率領的蜀軍主力一時半會還趕不回來,諸葛亮身邊的幾千人馬面對司馬懿數萬大軍,那是一座真正的空城。諸葛亮不得已,兵行險招,以一座真空城,假作有伏兵的“假空城”,嚇退了司馬懿。書中對此的設定是:第一、諸葛亮一生用兵謹慎,從不行險,看似行險,必定有詐;第二、司馬懿進軍匆忙,擊敗馬謖後就直接遭遇了諸葛亮,但是他並不知道蜀軍主力不在諸葛亮身邊。所以,司馬懿出於謹慎,選擇撤退也在情理之中。

  • 10 # ww王嘉

    即使是虛構,也不得不佩服羅貫中把握人物的哲學高度,《三國演義》只所以能成為名著,對性格各異的人物刻畫,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整部巜三國演義》如沒有"空城計",將遜色不少,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人物形象,則因"空城計",更加精采風滿。回到答題,提問的最後"真正聰明的是他?"己經超出了原著的範圍,我圍繞這個話題來作答。

    提問者所指的他,應該是指司馬懿,事實上當時諸葛亮的"五出祁山,六伐中原",確實是司馬懿一直被文帝曹丕,明帝曹叡重用的重要原由,諸葛亮活著客觀上成就了司馬懿家族的權勢,這也是羅貫中虛構"空城計",除了揚劉抑曹,美化諸葛亮"多智近妖"外的另外因素。因諸葛亮一生謹慎,不肯弄險,深悉諸葛亮性格的司馬懿才會中計,千百年來"空城計"的故事被廣為流傳,主要還是羅貫中在"空城計"中,對人物塑造符合個性。

    至於說司馬懿早已識破,只是自裝糊塗,既成全諸葛亮的生命,又成全了自己,則是極而言之,牽強附會了。兩國交戰,不是兒戲,當時的曹魏的當家人是明帝曹叡,曹叡之才並不在祖父曹操之下,和父親曹丕比要略佔上風,司馬懿在曹丕面前連眼晴都不敢直視,何況是曹叡,他只能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背後做小動作的膽量是沒有的,用中計這類小兒科,哄騙曹叡,除非他真的瘋了。司馬懿有不臣之心,那是高平陵事件之後的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萬用表怎麼測變壓電源輸出電流的正負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