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未來熊貓1

    ■主流讀法是英語at的發音,即“埃塔”,網友戲稱“愛她”!%D%A%D%A但是——我還想全面說說,這個“愛她”!%D%A%D%A■@從哪裡來? %D%A雖然俺是華人,雖然我們有四大發明,不過我還是必須承認,這個小a加圈——@——並不是華人的首創。據法國學者的推測,@最初出現於歐洲的中世紀。那時候當然沒有電腦,連打字機也沒有,什麼東西都要靠手寫。寫字寫多了,為了圖快和省事,字母之間就會形成連筆,有點像我們中國的草書。那時候通行的拉丁語中有一個常用介詞ad,表示“去,到”(類似現代英語的介詞to)的意思。你不信試一試,把a和d這兩個字母連寫,然後加快速度,最後寫d時候要畫的小圈就有可能纏繞在a的周圍了。 %D%A雖然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也是真正的拉丁人,如果你要向他們打聽@是什麼意思,他們絕不會說@是ad的簡寫。對他們而言,@乃是一個陳舊的重量單位的符號(一個@相當於12公斤),源於阿拉伯數字4。這個重量單位在1859年採用公制以後已經逐漸被人們遺忘。只有一些西班牙老人現在偶爾還用@這個單位來描述鬥牛場裡公牛的重量。 %D%A幾乎在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忘卻@的涵義的同時,19世紀的美華人卻開始廣泛使用@來表示商店裡貨品的單位價格,而且一直延續至今。現在如果你有機會到美國的商店轉一轉,不難發現這種商品標籤:“2 books@$10”(兩本書一起賣,每本10美元)。 %D%A%D%A■@與伊妹兒 %D%A那麼@是怎麼和伊妹兒扯上關係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先考證一下@是什麼時候作為一個符號出現在打字機上的。1868年6月23日, 美國專利局正式接受了肖爾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註冊的“打字機”專利,著名的QWERTY鍵盤正式問世。可是,從流傳下來的古董打字機上,人們並沒有發現@這個符號,直到上個世紀40年代前後@才出現在打字機鍵盤上。可以想象,我們可以肯定@出現在打字機鍵盤上一定是適應了美國商人或者作家們需求,因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其他國家都不知道@為何物,只有美華人才使用@這個符號來表示單位價格。 %D%A1971年末,當另外一個美華人湯姆林森(Ray Tomlinson)發明電子郵件的時候,他想到了利用計算機鍵盤上@這個符號來分割使用者的姓名和計算機的名稱。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不使用@,使用任何其他字母充當分割符都難以避免和它前面的人名以及它後面相混淆。而且,這時候@的意義恰與拉丁詞ad的含義大致吻合。好像歷史真的畫了一個圈。 %D%A%D%A■@到底怎麼念? %D%A那麼,現在讓我們回到一開始提出的問題:@到底怎麼念? %D%A這個問題對美華人來說,根本不是問題,因為從19世紀@這個符號用來表示單價以來,美華人一直就把這個詞念做“阿特”(at)。也有人使用“商業a”(a commercial)的說法,但是畢竟太繞口,所以 “at”還是主流。 %D%A對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來說,也不成為問題,因為鬥牛場上的公牛重量就是用@表示,而這個符號的發音自古以來就是 “阿魯巴”(arrobas)。 %D%A對華人來說,@的發音就成了老大難問題。除了自然主義的“a圈”以外,我還見過以下幾種說法: %D%A“小老鼠” %D%A“‘在’字元” %D%A“花a” %D%A“猴頭” %D%A其實,不僅是我們華人,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都不知道@到底應該怎麼讀。於是乎,各民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發揮各自的智慧和幽默感給@起了各種富有想象力的名字: %D%A大象的耳朵(丹麥) %D%A猴尾巴(荷蘭,芬蘭,德國) %D%A貓爪子(瑞典) %D%A耳朵(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國家) %D%A蝸牛(義大利) %D%A蚯蚓(匈牙利) %D%A至於法華人,廣大網民們似乎分成了兩大派:一派直接按照英語發音使用at來稱呼@;另一派堅持拉丁人傳統,把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口中的“阿魯巴”法國化,念成“阿魯巴斯”(arobase)。似乎是為了給這兩派人做一個評判,一貫重視民族文化傳統的法國政府2002年12月透過政府公報給@定性,正式宣佈@的拼寫可以有兩種方式“arrobe”或者“arobase”,但發音應該為“阿魯勃”。 %D%A不知道中國有關部門有沒有給@正名的計劃。如果有,我這裡借花獻佛,轉述一位網友的建議:乾脆按照at的英文發音把@譯為“愛她”。 %D%A@——“愛她”沒商量。 %D%A%D%A【島主有話】網友們已經給@創造了很多詼諧、有趣的讀音,你也同樣可以發揮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透露一個秘密,月亮島主有時就喜歡將@稱為“貓耳朵”。所以@的發音似乎顯得並不那麼重要了,彼此知道意思就行了。當然,為了便於交流,還是為@正正名好。媚娘,你還說呢?%D%A%D%A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結婚、不生孩子,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自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