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獎活動!拿破崙再意氣風發,也沒料到60萬大軍“冰敗”俄羅斯,元軍所向無敵,卻也沒有敵過日本海的狂風…世界戰爭史上究竟有多少意想不到的“bug”和神操作?或許是破釜沉舟的項羽、或許是騎象翻山的漢尼拔,亦或是扭轉乾坤的諾曼底登陸,還是一直在搞笑的義大利軍?歡迎新增話題#世界戰場神操作# 釋出微頭條,聊聊世界戰爭史上的那些不可思議的人和事! 優質內容還可以獲得豐厚獎勵! 活動時間:即日起-2019年3月31日 參與方式:回答帶有本段描述的問題,聊聊世界戰爭史上的那些不可思議的人和事,則參與成功! 獎項設定: 一等獎1名:1000元獎金 二等獎4名:500 元獎金 三等獎10名:300 元獎金 最火操作獎1名:300元獎金 最贊操作獎1名:300元獎金 最熱操作獎1名: 300元獎金 最意想不到腦洞獎1名:300 元獎金 注意事項: 1、參評內容須為原創; 2、內容充實、語句通順、行文流暢; 3、與戰爭有關,非史料堆砌或盤點,可讀性強; 4、綜合發文量、閱讀量、互動量(包括點贊、評論)等資料考量; 5、最火操作獎、最贊操作獎和最熱操作獎分別參考閱讀量、點贊量和評論量; 6、最意想不到腦洞獎:獎勵給最意向不到的觀點,不限題材。
7
回覆列表
  • 1 # 廣雅君觀世界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重兵猛攻法國戰略要地凡爾登,德軍憑強大炮火摧毀法軍不少陣地,法軍節節敗退,眼看凡爾登就要失守,混亂中法軍發射的一發偏彈擊中了德軍一處隱蔽極好的彈藥庫,導致儲存於彈藥庫中的10萬發以上炮彈全部被毀,德軍大量火炮頓時無彈可發,”僵“在了陣地上無可奈何。而法軍則抓住時機發動反擊作戰,奪回了一些被德軍佔領了的陣地,從而穩住了戰局,將凡爾登戰役拖成了消耗戰。

  • 2 # 瘋狗的輕武

    這一得提一下1066年黑斯廷斯戰役了,此役之後,諾曼人逐漸征服英格蘭。古英語逐漸混入法語體系,也埋下了後來英法百年戰爭的伏筆。

    當時諾曼底大公威廉去跑去英國搶愛德華的王位(因為愛德華之前將王位傳給了威廉),而愛德華死前又不知道為啥把王位給了哈羅德(可能年紀大了腦子有坑)。這下威廉不幹了,覺得哈羅德是篡位的,然後就組織自個領土上的佈列坦尼人(諾曼底)、法華人、佛勒芒人(荷蘭)去搶王位。

    那哈羅德當然也不幹啊,但1066年威廉從諾曼底往英國登陸那會,哈羅德正帶人在約克郡和維京人幹架。好不容易收拾完維京人又馬不停蹄的趕到南邊的黑斯廷斯準備收拾威廉。

    當時兩邊人數是差不多的,規模都在7000-12000左右。哈羅德到達黑斯廷斯之後就在一塊山上,周邊都是沼澤和樹林的地方擺出了防禦陣型。這個地形是挺適合防守的。

    下圖紅色是英國,藍色是諾曼

    雖然說英華人疲於奔命,而且只有步兵。而諾曼人這邊有弓箭手和騎兵,但是地形的優勢讓諾曼人的弓箭壓根起不到什麼作用。沼澤山地也讓騎兵沒辦法從側翼衝擊。

    所以,苦逼的諾曼人只能拿步兵從兩邊去衝山頭

    結果守勢的英華人自然佔了地形優勢,諾曼人死活打不上去。後來諾曼人再嘗試用騎兵從中路試圖衝破陣型,但受制於地形條件,也沒衝破。結果被英華人爆錘,甚至諾曼底大公威廉的坐騎都死了兩處,諾曼軍隊一度都以為威廉掛了。軍心渙散下諾曼軍隊開始撤退。

    仗打到這兒本來已經沒懸念了...但是英國當時徵召的民兵開始發揚無組織無紀律的作死風格,兩翼兵力去追殺已經潰散的諾曼軍,結果追到平原地形上,被趕來的諾曼騎兵從側翼衝潰,反殺成功。

    諾曼軍又趁英軍兩翼步兵潰散,從兩側包了哈羅德中央主力的餃子,英軍慘敗,通往倫敦之路也大開。

    孫子曰:窮寇莫追 誠不欺我

  • 3 # 史論縱橫

    縱橫認為應該是中途島海戰,在這場戰役中,日軍出動了8艘航母,200艘軍艦去攻打只有3艘航母,23艘軍艦,日美雙方實力如此懸殊之下,日本竟然慘敗,簡直就是反殺。

    今天,縱橫就跟大家來探討一下,日軍是如何在中途島戰役中被反殺的。

    中途島海戰之時,日本海軍是什麼形勢?

    很多人如果不看這篇文章一定會認為,日美太平洋海戰是戰場一直都是日本以弱戰強的局面。

    實際上並非如此,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是從偷襲珍珠港開始的,在偷襲珍珠港時,日本海軍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而日本宣佈對日本戰爭後,採取了重歐輕亞的策略,就是將戰略重點放到對歐洲德國的戰爭中。

    在1942年初,日本海軍幾乎在太平洋戰場上橫掃美軍,先後佔領香港、關島、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緬甸等大部分地區。

    之所以發動對中途島的戰爭,就是因為感覺自己行了,可以挑戰美國了。

    中途島位於太平洋中部,是太平洋東西岸的正中間位置,是美國的重要海軍基地,1942年美國派空軍轟炸東京就是從中途島出發,所以,日本迫切的想要拿下這個據點,並且吸引美國海軍主力前來救援,並且一舉殲滅。

    這是日本在發動太平洋海戰之前的氣勢。

    為準備中途島海戰,日本準備了多少軍艦,優勢有多少?

    在中途島海戰中,日本動用200餘艘軍艦,其中光航空母艦就有8艘,戰列艦11艘,巡洋艦23艘,驅逐艦56艘,潛艇24艘。

    相比之下美軍只有3艘航母,23艘軍艦。

    在世界戰爭史上,唯一的一次航母戰鬥群對戰航母戰鬥群的戰爭,這個差距有點明顯啊,日本海軍是傾巢出動,而美軍能夠調動的只有太平洋艦隊,很明顯是敵不過日本的。

    日本的想法是出其不意,搞一次偷襲,為了擴大戰果兵分幾路,其中南雲忠一指揮四艘航母負責中途島的主力進攻;

    近藤信竹指揮一艘航母,負責中途島的登陸作戰;

    細萱戌子郎指揮兩艘航母用於佯攻阿留申群島,迷惑美軍;

    山本五十六親自指揮一艘航母,負責中途島和阿留申兩個戰場的策應。

    日本為何會在中途島被美國海軍反殺?首先,美軍獲得了日軍將要襲擊中途島的情報

    太平洋戰爭更像是一場日美之間的情報戰,雙方對情報都很重視,然而,美國在日本偷襲珍珠港時候沒有判斷出,不是因為美國沒有得到情況,而是得到的情況太多,不知道哪一個是真的,哪一個是假的。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加強對日本情報的破解能力,在中途島海戰中就沒有犯,將有用的訊息過濾出去這樣的錯誤。

    中途島海戰之前,美軍得知日本攻擊目標名為“AF方位”的地方,美軍猜測為中途島或者是阿留申群島。

    為了確認AF方位到底是哪裡,美國海軍要求中途島海軍基地以無線電向總部發電說中途島的淡水供應出現問題,尋求解決方法,隨後美國截獲一條日軍的情報,內容為“AF方位缺水”,讓美軍確定AF就是中途島。

    在中途島海戰之前已經掌握了日本作戰目的、艦隊編成和攻擊事件等重要情報,為美國海軍在中途島的勝利奠定的基礎。

    其次,日軍行軍計劃看似完美,實際上不容易集中兵力

    日本出動的艦隊雖多,卻並沒有一起行動,正如上面所說的,日本是兵分八路,全方位偷襲,野心太大,一口想要吃掉美國整個太平洋,既想要阿留申群島,也想要中途島,尤其還要將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都捉到。

    正是因為日本的分兵策略,導致每個分隊之間的距離過遠,真正開戰的時候得不到有效的策應,分散的日本聯合艦隊被美國太平洋艦隊有機會各個擊破。

    美軍也很有主意,專門就埋伏日軍中路航母最多的南雲忠一部,以美軍三艘航母加上中途島上的飛機對戰南雲忠一指揮的四艘航母並不完全落後於下風。

    說實話,如果日本不是這麼雞賊,穩紮穩打在東南亞依然是攻城略地,即使是打美國,兵合一處,縱使美國情報再準確,也不會被反殺,大不了就是江湖險惡不好就撤!

    最後,日本海軍作戰理念過於落後,航母編隊不合理

    這場戰役之所以意義非凡就是因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航母戰鬥群對戰航母戰鬥群。

    航母自然是作戰的核心,然而日本當時儘管航母眾多,卻依然相信大艦巨炮的理論,在實際作戰中將戰列艦當作主力,認為戰爭到後來取勝的就是戰列艦之間的對轟。

    萬萬沒想到的是,日軍竟然將將航母放到了整個艦隊的前排,既要承擔所有的輸出,又要承擔所有的防護。

    在中途島打的最激烈的時候,日本的戰列艦成功的打了一波醬油。

    航母作戰講究的不是排水量,而是能夠搭載多少戰機,日本此舉證明,既認識到航母的作用也未徹底擺脫大炮鉅艦思維。

  • 4 # 博約古今

    說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黃天蕩之戰吧。

    梁紅玉大家肯定都知道,巾幗英雄,在“黃天蕩”之戰中,親自擊鼓為宋軍助威,和丈夫韓世忠一起大敗金軍,在民間的傳唱中廣為流傳。

    可是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是怎樣的呢?宋軍的水師被燒死、淹死的將士不可勝數,韓世忠和少數將士丟下船,落荒而逃,可以算是一場戰術上的大敗了,事後梁紅玉還要求皇帝治罪自己的丈夫。

    不是說大勝嗎,怎麼又會大敗呢?起初呢韓世忠正確判斷敵情,先佔有利地勢,憑藉長江天險,充分發揮水戰之長,把金軍打得丟盔卸甲,千古流傳的勝利片段也是在這個時期的。把金軍逼到“黃天蕩”這個死水港後,金軍的統帥完顏宗弼害怕了,就派人向韓世忠求饒,韓世忠就說“還我兩宮,復我疆土,則可以相全”。

    這主帥一看不行啊,自己一直被困的話,肯定會被活捉的,於是就重金求人,看有誰能有啥妙計啥的。誒,還真有一個福建人王某,教金軍把土填在船上,並且放置船槳,以便可以穩定船身並且機動做戰,還要金軍做火箭,以便可以火攻。

    第二天,天氣很好,一點風都沒有,好了,宋軍慘了,動不了,只能活生生的被金軍用火箭燒死,幾個水師將領戰死了,金軍乘勢追殺70餘里。“舟軍殲焉,世忠僅能自免”。

    真是有點可惜啊,如果沒有這個貪財的人獻計的話,黃天蕩之戰可就是一場大勝利了。不過為什麼說是戰術上的失敗的呢?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戰略上其實是勝利的。

    這個金軍統帥完顏宗弼剛開始是個徹徹底底的主戰派,為此還把主和派的一些官員給殺了,宋高宗的話也一直被他打得落荒而逃,多虧張公裕南宋朝廷才能苟延殘喘。可是呢經過此戰之後,這個宗弼有點後怕了,開始不再主戰了,金軍也不敢輕易渡江了,而韓世忠也因此戰使南宋軍民人心大震。

  • 5 # 大道三千

    盧溝橋事變,東北軍可以打敗這些鬧事日寇,但是張學良卻主動撤出東北,

    當時日本軍部還沒有壓倒政府,盧溝橋事變又是日本的下克上現象,事態擴大,上司收拾殘局,但是賺取足夠利益,軍部得到的支援就多了,東北軍滅了他們未必帶來更大的災禍,

    後面幾個與東北軍有關的,就不敢說了

  • 6 # 容我漫溯

    中國歷史上的戰爭裡,赤壁之戰幾乎最是廣為人知。我們早早的便在課本上看到了對它“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評價。因為過於熟悉,對於這場戰爭的走向、結局,我們是否有些太想當然,覺得本就應該如此呢?

    赤壁之戰發生在東漢末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此時黃巾之亂已經被平息,社會形勢進入軍閥割據混戰中後期。

    赤壁之戰形勢圖

    參戰雙方情況

    進攻方:曹操集團。此時曹操已經基本肅清袁術、張繡、袁紹等軍閥,已經有了一個穩定的大後方。為了針對南方的軍事行動,曹操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軍事上鑿玄池訓練水軍,調派張遼、于禁、樂進等重兵駐紮許都南部,準備南征;政治上挾制馬騰,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改革官制,罷三公,自任丞相,令出已門,作為政治上的保障。曹操經歷的太多,老成持重,從不輕敵。曹操南征軍隊在兵不血刃拿下荊州收編劉表水陸兩軍後號稱八十三萬!這在諸葛亮赴東吳尋求援助對吳主孫權分析敵我雙方的形勢優劣時曾經體現,實際參戰人數五六十萬總會有的。

    防守方:孫權、劉備聯軍。劉表死後,其子劉琮在外戚主使下投降曹操,劉備無力抵抗只能南逃,背靠夏口、樊城幾個孤城喘歇;而東吳受到的壓力更不在劉備之下:畢竟他才是主要目標,而穿鞋的永遠要比光腳的怕水。以張昭為首的決策團隊一力主張投降,而主事人孫權也是反覆猶豫。然而在周瑜等主戰派的堅持和諸葛亮一番利害得失陳情又半真半假地編排出一個“銅雀春深鎖二喬”典故(出自《演義》)之後,最終孫劉抗曹聯盟結成。

    劇照

    戰爭程序與結局

    如果你以上帝視角觀察建安十三年冬天的烏林赤壁,會發現長江兩岸營寨森森,壘壘峙然。北面一側尤為宏闊,戰船舴艋無數,而岸邊連營幾十裡,人馬穿梭、旌旗蔽日;南岸則是孫劉聯軍的不到五萬人馬水軍,緊張而不失鬥志。江水吞吐浩蕩,拍打著嶙峋的礁石,湧出層層的浪頭。

    如果我們並不是提前瞭解這段歷史,此時看到雙方對峙氣象,我想人們會毫不遲疑的把勝利的籌碼押在北面曹操一方。

    事實上,參戰雙方的主帥和將士也基本上會如此預計。劉備在夏口、孫權在柴桑,遠望戰場的方向,恐怕心裡只有惴惴不安。而北方的統帥曹孟德,此時在平穩的巨大戰艦的甲板上志得意滿的橫槊賦詩,慶祝即將到來的勝利,甚至已經在展望思考未來的事情了“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真的是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喜幾家愁。只是到這一步,戰爭已經不得不打。

    《三國演義》的描述裡,自諸葛亮與周瑜定火攻計、周瑜施書計賺曹操殺死新收編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後,就躍躍欲試期盼東風,等待黃蓋詐降放火了,給人的感覺真的是勝券在握。而真實的戰爭裡,縱然聯軍制定了以火攻作為反擊瓦解曹操攻勢的計劃,也存在面臨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比如天氣意外變化、曹操忽然醒悟改變水寨和艦船的陣置方式、火攻預期效果不大,未能迅速擾亂擊潰敵軍使戰爭進入膠著狀態、在曹操水軍敗後不能有效控制打擊陸軍,對方快速反應穩住陣腳集結反撲……一切異常因素甚至一切正常的情況都存在敗亡的可能——雙方實力差距巨大,容錯率極低。想周瑜在獵獵風捲旗角之下,必定曾憂心忡忡。

    然而一切如同歷史發展那樣,戰爭受到無數人為和客觀因素作用,二歷史的必然性也在無數個極端的偶然性地作用下使局面出現了致命的轉折。火攻奏效,釘在一起的巨大戰接連暴燃,整個前線驟然潰散;岸上的連營也於倏忽之間被潰兵沖垮、截殺……剛剛還揮舞著大槊高歌興嘆的曹操僅以殘兵突圍,百萬大軍灰飛煙滅。

    赤壁之戰,如果出現原本意料之中的曹操取勝的結局,那麼很可能中原提前進入統一時期,新的歷史篇章開啟——而世事難料,也許這場當時為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孫劉兩家的戰爭,最終卻以弱勢翻盤收尾:曹操敗歸北方修養生息重整旗鼓;孫吳鞏固了江東,孫劉瓜分荊湘九郡,隨後周瑜病故,劉備入蜀——天下三分,鼎立的三國正式步入歷史舞臺。

    “青山原不老,落昭沉山阿。霞布紅將斂,雲沉翠自多。村前回牧笛,桂杪掛漁蓑。為向當年戰,曾揮日暮戈。”

    此為明代詩人陳文燭所作《烏林夕照》,從詩中田園牧歌般的景色中,很難想象這裡曾經烽火漫天。

  • 7 # 這些歷史要讀

    在“勝局已定”的情況下,被對手反殺的經典,個人覺得應該是楚漢戰爭期間的彭城之戰(睢水之戰)。此戰,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擁有絕對兵力優勢,而且還是以逸待勞的劉邦,居然被項羽區區幾萬人給反殺了。

    彭城之戰本該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最後項羽卻憑藉個人的神勇和大膽軍事策略,以三萬人硬生生的反殺了劉邦的五十六萬諸侯聯軍,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一次奇蹟!

    在彭城之戰中,項羽實際上已經處於了近乎不可能取勝的絕境之中。與人多勢眾的劉邦大軍相比,項羽有六大困境:

    1、楚漢雙方的兵力差距十分懸殊:當時,劉邦的諸侯聯軍共計達五十六萬人之眾,而項羽的楚軍只有三萬人。也就是說,雙方的兵力比高達1:18。

    2、劉邦佔了“天時”:劉邦出兵的時機選得非常好,因為此時項羽的楚軍正陷於齊地的戰爭之中,其主力根本無法抽身,而此時又要面對來勢洶洶的五十六萬諸侯聯軍的進攻。因此,腹背受敵的項羽不得不面對雙線作戰的困境!

    3、劉邦佔了“地利”:在項羽率楚軍回擊劉邦的諸侯聯軍之前,聯軍已經把西楚的都城給攻破了,還控制了西楚大半的疆土。因此,此時的項羽實際上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大本營。

    4、劉邦佔了“人和”:項羽當初弒殺天下共主義帝這等不義之舉,給了劉邦聯合諸侯共討項羽的絕佳政治藉口。而且,項羽霸道且分封不公,天下諸侯早已對其十分憎恨。因此,項羽在此戰中處於政治輿論的絕對劣勢,使西楚置於了被天下諸侯孤立的地步。

    5、項羽失去了後勤,只能速戰:由於西楚的國都已被攻破,大半國土淪陷,這就意味著楚軍已經失去了後方支援。因此,項羽必須速戰速決,否則很快便會耗盡糧草和補給。

    6、項羽長途奔襲,劉邦則以逸待勞:當時,項羽的楚軍不僅人數處於絕對的劣勢,而且還需要長途奔襲回救彭城。因此,等到楚軍抵達戰場之時,其實早已是疲憊之師。反觀劉邦的諸侯聯軍則可以穩坐彭城養精蓄銳、以逸待勞,等到楚軍的進攻。

    種種困境同時擺在了項羽的面前,因此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項羽此戰敗局已定。劉邦和一眾諸侯更是志得意滿的端坐在彭城的宮殿裡,陶醉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誰曾料到,項羽居然逆天的神勇,率領自己手中僅有的三萬楚軍,長途奔襲回擊劉邦,並且在極短時間內就一舉擊潰劉邦的五十六萬諸侯聯軍。而本就指揮混亂的諸侯聯軍,就這樣被楚軍突如其來的瘋狂反撲給徹底打亂,以至於各軍之間自相踐踏,死傷慘重。

    彭城一戰,楚軍僅在彭城近郊的戰鬥中,就斬殺漢軍達10餘萬人。緊接著,項羽的楚軍又對劉邦的漢軍進一步窮追猛打,一直追殺到睢水之邊,再斬殺漢軍10餘萬人。並將其餘的潰軍趕入睢水之中,使溺死者不計其數,睢水為之斷流。最終,劉邦只能率10餘騎兵突圍而逃。經此一戰,漢軍元氣大傷,在楚漢戰爭中轉入被動局面!

    因此,項羽在彭城之戰中的逆天表現,才是真的體現瞭如何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反殺對手的卓越實力。

  • 8 # 迷彩的迷

    背水一戰:盡顯韓信的軍事才能。成為千古著名反敗為勝、以少勝多的案例。

    淝水之戰:83萬對8萬,8萬的那邊說你們往後站,我們不過河怎麼打?83萬那邊說行,我們就讓你們過來,結果內奸趁亂大喊,我們完了,快跑啊。。。。。。83萬就這麼敗了。

    鄱陽湖之戰:陳友諒見大局已定,就從船裡伸出頭來看了看,結果中了流矢而死,於是朱元璋絕地反殺。

    靖難之役:建文帝派出能征慣戰的老將帶隊,麾下是百戰雄師,要去對付燕王七拼八湊的雜牌軍,出征前怎麼看怎麼是一次摧枯拉朽的殲滅戰。可是建文帝多說了一句:別傷害我王叔。

    李自成:都被打的僅剩18騎,躲在商洛山中不敢出來,結果圍山的軍隊被調去北方抗擊後金,李自成死灰復燃。

    最後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 9 # 小油瓶侃歷史

    小油瓶認為是上甘嶺戰役,這是一場美華人至今也想不通的戰役,兵力絕對優勢、火力絕對壓制,戰局一度勝利在望,最終卻被頑強的志願軍擊敗。

    這是一場志願軍用“鋼鐵意志”翻盤美華人“鋼鐵裝備”壓制的反敗為勝的關鍵一戰。

    1952年9月板門店上談判桌上的美國代表狂妄叫囂“休會休會,讓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去吧”

    隨後美國聯合軍總司令範弗裡特制定了代號為“攤牌行動”作戰計劃,利用16個炮兵營和200多架次轟炸機支援美軍第七師,攻佔金華城北的狙擊嶺山脈,中國稱537.7高地。

    敵我兵力7:1,範弗裡特投入了美國第七師等7萬人兵力,而五聖山方向只有一個秦基偉自己都承認算不上主力師的第45師,只有不到1萬人。

    1952年10月14日凌晨,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打響。

    圖1 範弗裡特計劃用1天時間奪下五聖山前面的兩個小山包

    美軍以320門大口徑大炮、47輛坦克、50架飛機對五聖山前的597.9和537.7高地,發起了猛烈的轟擊,在這兩個加起來只有3.7平方公里的狹小土地上,火力密度高達每秒鐘6發,已經遠遠超過了二戰時的火力密度。

    圖2 炮火覆蓋下的上甘嶺陣地

    這一天敵人向上甘嶺陣地共發射了3.7平方公里發射了30多萬發炮彈,500枚航空炸彈,上甘嶺主峰都被削低了2米,存草不剩。

    美軍炮擊過後,銷煙都遮住了原本晴空萬里的天空,美軍藉著銷煙的掩護,開始發動步兵衝鋒,15軍45師在只有2個連加1個排的兵力,在火力對比極端懸殊、後勤補給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付出了傷亡550多人的代價,依然打退了敵軍數十次的進攻。

    圖3 志願軍在上甘嶺陣地頑強反擊

    17日,戰鬥進入第四天,越來越白熱化,陣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一天中就幾度易手,每次易手都伴隨著天翻地覆的炮擊和天昏地暗的拼殺,陣地上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高地。

    “太陽是美國鬼子的,月亮是志願軍的”美國白天在空軍配合下佔領陣地,晚上志願軍又奪回來。為了防止志願軍反擊,敵人使用了探照燈和照明彈,把夜晚變成了白晝,增加了志願軍反擊的傷亡。

    圖4 志願軍部隊夜晚發動反擊

    到18日,上甘嶺表面陣地第一次全部失守,45師師長崔建功決定把最後6個連也拿出來,但是面對美軍300多門大炮的齊齊轟炸,4天后,四十五師千萬部隊傷亡太大,表面陣地再次失守。

    進攻537.7高地的敵軍部隊佔領表面陣地後發現我方陣地上的山石早已被炸成了粉末,足有1尺多深,由於無法構築工事,敵軍只能用汽油桶堆成防禦工事,成為汽油桶陣地。

    佔領597.9高地的敵軍在陣地頂部的巨石下掏空成了一個地堡,對我軍的反擊造成了絕大的威脅。

    美佔領了表面陣地後,但是坑道還在志願軍手裡,美華人又對坑道中的志願軍發起了進攻,他們用無坐力炮轟炸坑道入口,後來老兵張計發回憶說,頂壁厚度僅2、3米的戰鬥坑道都炸沒了,部隊只能退守頂壁數十米的屯兵坑道,敵人還向坑道里噴火或者在附近打燃燒彈,坑道里的空氣都十分稀薄了,油燈經常會熄滅。美華人還對坑道部隊和交通線實行嚴密的炮火封鎖,坑道里的部隊非常缺糧食和水,到後來尿液成了唯一的水源。

    戰爭形勢一度十分嚴峻和危急。

    圖5 戰士們收集坑道里的水

    可以說戰役前中期在瘋狂的火炮轟炸、飛機投擲凝固汽油彈等絕對優勢的火力掩護下,潮水般的美國士兵們佔領了上甘嶺表面陣地,修建了堅固的地堡又封鎖了志願軍的坑道,將坑道口破壞,同時對後方交通線實行嚴密的炮火封鎖,美華人本以為大局已定。

    彭德懷元帥指著北韓地圖對志願軍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說:“五聖山是北韓中線的門戶,丟掉五聖山,將一馬平川,我們將後退200公里無險可守,誰丟了五聖山,誰就要對北韓的歷史負責!”

    坑道里的戰士們也沒有放棄,坑道里的戰士堅守了整整十天,山頭被炮火削平了,可戰士們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地下長城!!!

    圖6 挺身堵槍眼的黃繼光

    戰士們白天抗擊敵人對坑道的破壞,夜間主動出擊攻擊敵人。我們的小時候學習的戰鬥英雄黃繼光就犧牲在夜晚對敵人的反擊中。

    在597.9高地上,張廣生和6連連長萬福來將剩餘的人員編成了3個小組,進行連續攻擊,三個小組傷亡殆盡都沒有完成炸掉敵人碉堡的任務,萬福來身邊已經沒有一個戰鬥人員了,此時擔任營部通訊員的黃繼光請求出戰,張廣生指定黃繼光去完成爆破任務,黃繼光帶著兩人就往前衝,面對敵人的機槍掃射,配合黃繼光的兩個戰士先後犧牲,只剩黃繼光一個人,他繼續向前躍進,突然他也中彈倒地,讓帶傷匍匐前進,頑強爬到主堡前投出手雷,由於主堡很大,主堡受損不大,裡面的人換了一個射擊孔又繼續射擊,看到戰友們被火力壓制,已經沒有任何武器的黃繼光挺身而出,張開雙臂堵住了主堡的射擊孔,此時志願軍戰士端著機槍衝上地堡將敵人消滅。

    黃繼光的英雄事蹟只是坑道中的部隊反擊的一個縮影,戰士們在如此不利的形勢和局面下,堅守住了最後的陣地-坑道,仍然浴血奮戰,為後方部隊反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圖7 喀秋莎火箭炮大發神威

    10月30日夜,志願軍組織了大反擊,我軍以133門大口徑火炮和30門120mm重迫擊炮向敵軍佔領的高地實施猛烈炮擊,第一次炮擊持續了4個小時後沉寂下來,敵軍唯恐志願軍趁機發動攻勢,立即搶修工事,不料半小時後,志願軍的火炮又開火了,敵軍被打個正著,如此幾次真假延伸射擊,高地守軍傷亡過半,此時志願軍的火箭炮團也開火了,他們向敵人的縱深炮兵陣地和梯隊集結地區實施面積射擊,取得了預期效果,敵人70%部隊被炮火殺傷。

    圖8 慘敗的美軍

    每秒1發美華人就受不了,要知道我們志願軍戰士是在每秒6發的狂轟時,仍以不到兩個連的兵力與敵人1-2個整編團浴血奮戰,經常是志願軍揮舞著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最終經過43天的浴血奮戰,上甘嶺戰役以美軍全線潰退,我軍最終勝利告終,志願軍戰士們用“鋼鐵意志”摧毀了擁有“鋼鐵裝備”壓制的美國軍隊。

    為了爭奪3.7平方千米的小山包,範弗裡特攤牌最終輸的徹徹底底,扔下了2萬餘人的屍體的美軍不得不承認失敗,以後再也沒有發起營級以上的攻勢。

  • 10 # 黎塞留的野望

    在世界戰爭史上,戰敗方本來勝局已定卻被對手反殺,這個很真有一些戰例,我就列舉一下三十年戰爭吧。

    首先三十年戰爭(1618-1648),作為哈布斯堡陣營及支援哈布斯堡陣營的一方與反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霸權的陣營。表面看上去整個戰爭期間雙方都是旗鼓相當的樣子,但為什麼會被列出來呢?

    因為戰爭之初,神聖羅馬帝國在白山戰役(1620)、西班牙軍隊在奧本海姆之圍(1620)等戰役在德意志地區重大打擊了新教勢力佔據明顯的主動優勢,1625年丹麥參戰後,神聖羅馬帝國先後在德紹橋之戰(1626)、勒特之戰(1626)、沃爾加斯特之戰(1628)重創丹麥軍隊。再次穩住對德意志的主導優勢。

    而在低地地區西班牙軍隊透過弗勒呂之圍(1622)、佈雷達之圍(1624-1625)、加的斯之戰(1625)重大創傷英國軍隊,並給荷蘭人及其他新教勢力以沉痛打擊。在熱那亞,西班牙軍隊於1625年重創了法國與薩伏伊的聯軍。可以說當時新教勢力及幕後支持者法國等國的狀況不樂觀。

    在這種情況下荷蘭、法國等國各種鼓勵瑞典參戰,瑞典在1630年參戰後,戰事一度有所改觀,當時瑞典在奧德河畔法蘭克福之戰(1631)、馬格德堡之戰(1631)、韋爾本之戰(1631)、第一次布賴滕菲爾德之戰(1631)打出連續性的大捷。尤以第一次布賴滕菲爾德之戰為甚,讓瑞典有主導德意志的趨勢。與此同時在其他戰場,1631年斯拉克之戰西班牙在低地與荷蘭的戰爭中逐步喪失主動權。而惡化的財力也讓西班牙軍隊對外用兵有些束手束腳。

    雖然古斯塔夫二世在呂岑之戰(1632)中戰死,但瑞典軍隊仍獲得呂岑之戰的勝利,在次年的奧爾登多夫之戰再次重創神聖羅馬德國軍隊。

    但是在1634年第一次納德林根戰役形勢再次發生戲劇性的轉折。曾經不可一世的瑞典軍隊被神聖羅馬帝國重創,之後轉入一系列的被動防禦。加之《布拉格條約》的作用,哈布斯堡陣營可能又要重霸Continental,而哈布斯堡陣營在德意志的決定性優勢將使西班牙軍隊可以抽出更多的兵力威脅法國和荷蘭,看上去哈布斯堡陣營及其支持者們將要穩操勝券了。在這種情況下法國在1635年正式加入三十年戰爭。

    此時已經疲憊的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已是強弩之末,之後數年哈布斯堡陣營雖然還能取得一些勝利,並一度兵臨巴黎,但卻再也不能扭轉頹勢,在1639年唐斯之戰、1642年第二次布賴滕菲爾德之戰、1643年羅克魯瓦之戰、1644費馬恩島之戰被荷蘭、法國與瑞典多次重創。反哈布斯堡陣營依靠車輪戰一而再、再而三的消耗著哈布斯堡陣營及其支持者們,最終在1648年楚斯馬斯豪森會戰、朗斯之戰徹底被法國擊敗。打破了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中興的美夢。歐洲格局被重新洗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八個月後背很疼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