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菸酒閣小學士

    菸酒閣大學士文章:古代遇到兵家必爭之地,為何不繞過去。淺談中國地理決定古代戰爭程序。中國國土遼闊,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歷史上所有大型戰爭都圍繞這個特點展開,所以行軍路線並不複雜。

    中國內部戰爭其實就是就是三橫三縱的作戰路線。什麼是三橫,一橫即黃河戰線:自關中出潼關攻洛陽、開封,直取中原,如秦滅六國、楚漢之戰,自古關東不敵關西。

    二橫是長江戰線,自西川順江而下,下武昌、九江、安慶、南京,順流而下、一日千里。晉滅東吳、元滅南宋之戰走此路。抗戰期間日軍從長江口逆流而上、逆勢而為,是敗亡之本。

    三橫是遊牧民族崛起後,為抵擋來自北方的威脅,沿長城部署的一系列戰略關隘,如山海關、北京、大同、雁門關、嘉峪關等,稱為長城戰線。

    三縱是從北方征服南方的三條道路:一縱是自濟南至徐州南下合肥(巢湖)或兩淮,兵鋒直指南京。曹操攻打東吳、秦晉淝水之戰、金兀朮攻南宋、朱棣靖難之戰、清兵滅南明、日華北方面軍南下等等戰爭自此南下。

    二縱是兵出中原(河南),攻樊城取襄陽、武昌,赤壁之戰、金兵南下、元滅宋、中日武漢戰役等等走的是這條中路。

    三縱是奪取山西大同開啟進陝之路,再自漢中直取成都。晉滅蜀漢、金兵入川、元攻石頭城、日軍攻佔太原等走的這條西路。

    中國之大,縱橫只有這六條戰線。所以古代的大型戰爭都是依據這個原理作戰,這六條戰線上的關隘城市自然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大戰必在潼關、襄陽、徐州、合肥等地。

    所謂兵家必爭之地,必定是水陸交匯、多路總口,傾國家力量打造的大城、關隘。第一種是絕對繞不過去的,需要傾力攻打。

    中國多山脈,少平原,很多著名的關隘依山畔水,將道路切斷。如著名的陝西(潼關以東為關東、以西為關中、關西)出入中原的關隘:潼關。

    三國曹操為防止隴西兵作亂,廢函谷關建潼關,位於黃河岸邊,秦嶺、中條山兩條山脈交匯處,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潼關自古是陝西門戶,歷代爆發多次大戰,明末李自成大戰孫傳庭,破潼關入陝。

    李自成自陝入山西,一路勢如破竹,直逼北京城下,逼得崇禎皇帝煤山上吊。“傳庭死,則明亡矣”。如不是崇禎亂命,將孫傳庭主力損失殆盡,大明不至亡於1644年。

    這種扼守數省的關隘總口,是不能繞的。中國這樣的關隘有多處,如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山海關以北稱關外,以南稱關內),是進出東北、大小興安嶺的總口,威震北韓、滿洲。

    後金皇太極曾繞開山海關,從密雲長城進入華北平原,那是欺負大明羸弱無能,再是仗著可以依靠搶劫獲得補給。密雲山路崎嶇,如大明國力正常,截斷皇太極退路,其必死無葬身之地。

    勢力輻射數省的多路總口,區域的中心大城,是決戰的必然之地,無人敢冒險繞開。

    古代中國分四大區域,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以西安為中心的川陝;以南京為中心的南方。欲得天下,必爭以開封(洛陽、鄭州)、徐州為中心的中原。

    完顏宗弼繞開兵家必爭之地,一路繞開大城,率十萬騎兵南渡長江,幾乎全軍覆沒。

    歷史上不計後果,繞開兵家必爭之地的戰例,不是沒有,而是極少,且異常兇險,非到萬不得已,不得為之。

    公元1129年,完顏宗弼(金兀朮)率十萬騎兵南下江南,號稱“搜山檢海”抓捕宋高宗趙構。他是歷史上僅有兩個率軍繞開襄陽、合肥(安慶)南渡長江的將領之一。

    金兀朮於馬家渡南渡長江,直取建康(南京)、臨安,宋高宗嚇的逃到海上。次年完顏宗弼恐怕後路截斷,沿運河北上,準備從鎮江北渡。

    等候多時的宋將韓世忠率軍8000,以少勝多,將完顏宗弼圍困在黃天蕩。同時金人援軍、糧草被揚州宋軍擊退。

    完顏宗弼這種仗著騎兵搶掠優勢,繞開戰略要地、深入險境的戰法,此時被切斷後路,沒有援兵和糧草支援,極可能全軍覆沒。金華人口少,如主力被殲滅,有亡國之險。

    完顏宗弼依靠漢奸獻計,掘開鸛河故道得以逃脫,又遭岳飛軍攔截,狼狽北渡。此後完顏宗弼嘆此戰之險,一生再也不敢南渡,老老實實的與宋軍爭奪襄陽、淮西。

    此後元軍南征,與宋軍爭奪石頭城、襄陽數十年,也不敢貿然越過大城南渡。同樣,曾國蕃對太平天國形成巨大軍事優勢後,也是先攻打南京門戶安慶,不敢越雷池半步。

    朱棣繞開濟南直取南京的戰法,是歷史上罕見的繞開大城取勝的例子,是因為戰略目的不同。

    建文帝繼位後,採取削藩政策,逼反了燕王朱棣。1399年,朱棣自北京起兵,史稱“靖難之變”。

    朱棣沿南北征戰中的一縱線路南下,即北京、濟南、徐州線路南下,建文帝的大軍亦走此路反擊。雙方交戰數年,互有勝負。但朱棣畢竟只有北京一隅,時間越久越不利。

    後來朱棣獲南京內線太監密報,稱南京兵力空虛。朱棣大喜,率輕騎南下,繞開濟南、徐州、合肥,自靈璧入揚州,經運河南下,一舉攻破南京,逼得建文帝自殺,奪得天下。

    朱棣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千里奔襲不是爭地盤,而是爭帝位。只要他攻破南京,抓住建文帝,戰爭就結束了,天下可傳檄而定。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繞開大城的戰法是正確的。

    繞開兵家必爭之地有何兇險,能不能化解?

    第一,繞開大城、關隘作戰,首先在交戰態勢上就失去主動權,處處受到牽制、腹背受敵。

    既然是兵家必爭之地,駐守的也是國家精銳、野戰主力,地方軍是守不住大城、關隘的,因為攻大城必有野戰(詳見舊文:為何古代守大城必有野戰)。

    如果攻方置之不理,繞城而行,守城方隨時能出城作戰,對攻方任意一點實施突襲,或與友軍配合,前後夾擊,對攻方來說,這是心腹之患。

    兵者,勢也。兩軍爭鋒,首先爭奪戰場主動權、戰爭態勢。雙方都害怕被前後夾擊、腹背受敵。一旦處於這樣的交戰態勢,就會處處被動,失去戰場主動權。

    第二、繞開大城、關隘等於大軍隨時可能被截斷退路與糧道。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代戰爭打的就是錢糧,最怕被截斷糧道。

    一旦主力繞開兵家必爭之地前行,無疑把龐大的民工和糧草輜重丟給對手、任人宰割,這是兵家大忌。除非能像黃巢大軍一樣,以人肉為食,打到哪裡吃到哪裡。

    即使是遊牧民族大軍,也需要糧草接應。金、元的許多軍事科技已經非常先進,其裝具騎兵使用的戰馬需要特製的草料,需從草原運往前線,如果進食普通草料,戰馬幾天內就會失去戰鬥力。

    同樣,任何戰爭都勝負難料,影響的因素太多,世上沒有百戰百勝的將軍。繞開大城、關隘行軍後果就是敗了沒有接應、退路被截斷,極有可能全軍覆沒。

    即使到了現代戰爭,任何沒有接應、援軍的突圍只是早點滅亡。如德國第六集團軍被困斯大林格勒、黃維第十二兵團被圍雙堆集,是沒有能力突圍嗎?當然不是,如果他們竭盡全力,在包圍圈開啟突破口不是難事。

    可是沒有援軍的突圍有什麼用?沒有跑多遠就被追上、個個擊破了。在包圍圈裡守軍還能成建制的投入戰鬥,突圍到荒郊野地,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只能是潰散。所以古今將帥大多禁止沒有接應的部隊突圍。

    第三、繞開大城、關隘等最熟悉、最佳化的道路行軍,另尋道路,需冒道路風險。

    盲目繞開必須攻打的關隘要地,另找捷徑繞道,要承擔巨大的風險。以諸葛亮北伐為例,自漢中出發有三條路:一是走祁山攻街亭,二是走箕谷攻陳倉,三是走子午谷直取長安。

    魏延獻計繞開街亭、陳倉兩個關隘走子午谷,被諸葛亮斷然拒絕,此路過於兇險。後來闖王高迎祥走過子午谷,結果被明軍截住兩頭,全軍覆沒、兵敗身死。

    另外古人行軍,預先需要大量的道路資訊,對於何處進軍、紮營、水源、屯糧以及預設戰場、設伏、多少岔路都要詳細標記,繞開熟悉的大城、關隘道路行軍,極易被設伏。

    如果說古代戰爭開封、濟南、徐州等還可以繞開,那看看繞不過去的大城之一,南北征戰中二縱戰線上的襄陽。

    整個湖北就是被群山環繞的盆地:東邊大別山脈將湖北與安徽隔絕,南邊幕阜山與湖南、江西隔絕;西邊武當山、巫山與四川隔絕;陸路進入湖北的唯一通道就是在北面。

    湖北北部是大別山餘脈與桐柏山相連,只有桐柏山與武當山之間不是山地,而襄陽位於湖北北部入口最窄處。無論哪支南下大軍都沒有繞開過。

    反過來,三國關羽北伐時,先奪荊州、再下襄陽,一直打到樊城(現襄樊市樊城區)。一旦樊城失守,關羽兵鋒即可直指中原門戶新野,因此中原震動,曹操一度想從許昌遷都鄴城,以避鋒芒。

  • 2 # 青稚鳶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如果繞過城池,其一路上坎坷,其二容易腹背受敵,其三後勤供應不上,繞過去贏了還好,輸了就一敗塗地,連翻盤的機會多沒

  • 3 # Gurunding

    這個問題的關鍵其實是兩方面:一、地勢原因;二、怕截斷歸路。

    一、地勢原因。

    “兵家必爭之地”往往是經過歷史多年的累積加上古人超凡的智慧建立起來的軍事、政治、文化、商務、交通的便利之地,這些要地要麼臨河、江而建,要麼臨山建築,要麼就是水路交通發達之地。那函谷關為例子,函谷關處於崤山中斷,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如此地勢是否險要?那麼我們現在試想一下,現在一支軍隊要打入函谷關後面的秦國,如果避開函谷關,那麼他就得爬山涉水繞過去,這時一支軍隊的軍需給養就會出現無法供應的狀態,因為在古代軍隊除了人還有很多的設施裝置,騾馬器械,它們能順利過去嗎?當然不能,還可能會讓對方警覺從而想進一切辦法來阻撓你,這時你就可能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二、怕截斷歸路

    接第一個,哪怕你這支軍隊繞過去了,補給啥的也不要了,輕裝上陣,那這支軍隊就是一隻孤軍,什麼是孤軍?就是人員得不到補充、給養得不到保證、沒有任何群眾基礎,甚至於比流寇還不如,為什麼?因為流寇是分散小股小股的到處逃竄,而孤軍則是一個大目標,敵方可以實施的最簡單也是有效的計謀就是“關門打狗”,不斷蠶食,而孤軍只能背腹受敵,十面埋伏,最後全軍覆沒、壯烈犧牲。

    這就是古代攻打“兵家必爭之地”,往往死傷慘重,卻不饒過去的原因。

    說句題外話,當初諸葛亮不同意魏延偷襲長安的原因估計也是如此吧,畢竟打仗還是穩紮穩打的贏的多,兵行險棋的贏得少啊。

  • 4 # 電子鑄造

    兵家必爭之地都是交通要塞,退可守進可攻,起著重要的防禦作用。

    如果攻不下來,可否繞行?

    答案顯然不行,怎麼繞?從哪裡繞?縱使繞行,等待你的也是大部隊被包餃子。

  • 5 # 博約古今

    我們來看看三國時期各方為之大打出手的荊州吧。

    它位於江漢平原,靠近洞庭湖,可以知道這地方的生產經濟在當時來說是非常富裕的,而且荊州相對來說,比較和平,生產力水平很高。就是說這地方有錢,你說誰人不為之垂涎呢。

    還有一個,這地方的地理位置特別好,可以說是戰略要地了。隆中對學過吧,諸葛亮說它“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就是說,我佔據了這個地方,以荊州為基地,加上荊州也很富足,就可以對其他兩國造成很大威脅。

    這麼好的一個地方,我為啥要繞呢?

  • 6 # 楊晨毅12138

    兵家必爭之地,之所以這樣叫,本身已經說明這個地方是你想爭奪天下就必須拿下的。必爭之地。不是你想繞就繞的過去的。

  • 7 # 五福逍遙子

    在中國古代的戰爭中,途中城池必須要攻打下來,而且古代進攻的一方都是使用人力,人員傷亡很大,那麼肯定有人會有疑問,為什麼不繞過城牆,非要用這麼大的代價去攻城呢?原因如下四點:

    1:士兵的整頓擴充和休養!

    古代軍隊行軍是分散一波一波地向指定地點集合,行軍靠的是戰車、馬匹和人的腿前行,沒有辦法把如此多計程車兵一下運送到戰場上。沿途也會有一些士兵會生病和受傷,需要治療,需要一座城堡來整頓和休養,不可能露宿郊外!

    2:籌措物資糧食,方便儲備和運輸!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於軍隊來說,沒有足夠的糧草,沒力氣打仗不說,還可能會引起軍隊譁變。所以一定要保障軍隊的糧草供應。如果要繞過城池,糧食物資就很難運過去,而且安全得不到保障,後續糧食物資供應會被城裡的敵人軍隊給劫持了!

    3:情報收集和策反前方敵人!

    攻下城池後,可以從俘虜的高階將領中知道前方守將和兵力以及防禦等的一些基本資料,可以利用受降的將領去策反前方的守將,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說:衡量戰爭取勝的一般原則是,以能使敵國完整無損的降服於我為上策!

    4:解決後顧之憂!

    古代的城池並不是那麼容易建成的,只有在重要的地點才會有城池設防。如果繞過去,後路很容易被斷截,後續援兵無法在預定時間內進行增援,形成孤軍作戰,被敵軍包圍,一不小心就會被“關門打狗”,全軍覆沒的危險!楊繼業。雍熙三年,隨軍北伐,因監軍王侁威逼,毅然要求帶兵出征。結果在狼牙村中伏大敗,並且沒有得到支援,最後被包圍於陳家谷(今山西寧武),楊業見無人支援,拊膺大慟,再率帳下士兵回身力戰,全身受到數十處創傷,士卒死傷殆盡。楊業面無懼色,手刃數十百人。馬匹重傷不能前進,力竭為契丹軍所擒。楊業無限悲憤,為表白忠心,絕食三日而死。

  • 8 # 路漫漫獨樂不如眾樂

    兵家必爭之地肯定地理都是咽喉位置,進可攻退可守還可以及時的支援附近區域。

    這樣的必爭之地往往損兵折將也得拿下來,誰控制這種區域就能掌握未來戰爭的主動權,勝利的機率大一些,帶兵打仗的人大多都是熟讀兵法的,對於能夠打勝仗是最大的訴求。

    血雨腥風的古代戰場動輒血流成河,咽喉位置拿下後能夠逼迫敵人敗退或者投降,這個道理交戰雙方都是明白的,因此在這樣的區域投入大量兵力最後雙方都是死傷慘重。繞過去也可以除非你有絕對優勢的兵力把周邊的城池都攻下來,對要塞形成包圍的態勢,不過最後還是要大舉進攻的。

    因為這個必爭之地都是廣積糧,多屯兵的地方,要啃下這硬骨頭始終是要流血的。

  • 9 # 愛尚文史

    既然是“兵家必爭之地”,必有其地理優勢!!!若是能繞過去,那就不存在“必爭”二字了!!!

    就比如說三國時期的荊州,曹操想得到,孫權想得到,劉備也想得到,荊州就是當時的“兵家必爭之地”;曹操要奪取荊州,以荊州為跳板,南下吞併東吳,進而一掃天下;孫權要奪取荊州,北上攻取益州,爭奪漢中,進而與曹操決一死戰,爭奪天下大權;劉備要以荊州為大本營,遏制東吳發展,奪取益州,佔領漢中,與曹操爭雄;曹、孫、劉三家,誰肯饒過這塊“兵家必爭之地”!饒過了就等於放棄,若是此時放棄了,他日再想爭奪,必定是難上加難;

    所以在荊州問題上,我們可以看出“兵家必爭之地”的重要性;曹操赤壁戰敗後,失去了荊州大部分郡縣;之後的魏國,想要再統一荊襄九郡,可謂是難上加難,曹操一直到死,都沒能再度拿下這塊兵家必爭之地;而荊州大部分的郡縣,都落入了劉備的手中,劉備則可以在這裡修養身息,發展壯大;最後成功遏制了東吳的發展,自己也養成了氣勢,足以與曹操爭雄;孫權就苦惱了,孫權被劉備壓縮得死死的,再難跨出國門一步;為了奪回荊州控制權,東吳可謂是煞費苦心,想盡了千方百計,才找到了一個突破口,擊敗關羽,奪回了荊州控制權;這時的東吳,才真正意義的跨出了國門,但這都是好多年以後得事了;

    這就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的重要性,失去了!!放棄了!!!再想奪回來,也許就是幾十年以後得事了!!!

  • 10 # 木子夏錦論史

    簡單的說,兵家必爭之地如果不是機動突襲、偷襲等戰術,是不能隨隨便便繞過去的!

    首先,既然是兵家必爭之地,那麼這個地方必將是有獨特之處,經濟政治中心、交通樞紐、關隘險口等具有突出作用的地方。比如秦國函谷關,能夠據函谷而御六國,因為這是東方六國攻打秦國的必經之地,只有這個地方是進入秦國最平坦的地方,而兩邊都是山。就算翻山繞過,軍隊的孤軍深入都是非常危險!

    其次,假如繞過而行,那麼軍隊的後勤補給將非常困難,繞城而過的軍隊就如現代傘兵,處於四面臨敵的狀態,後勤補給線很容易被切斷,這對古代物資攜行少的軍隊而言十分危險。六國攻打秦國時,一次繞過函谷關而走河西,結果還是失敗,主要原因就是後勤跟不上!除非奇兵突襲,一舉奪取目標,但這風險很大!

    最後,繞城而過面臨腹背受敵的險境,因為你的後方已經暴露在了敵人年前,敵人隨時有可能向你襲擊,使你處於前後夾擊的危險!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戰場上雙方要死磕一個地方,犧牲再打也要拿下,比如凡爾登之戰和斯大林格勒戰役!

    當然,規則不是一層不變的,繞城而戰也不是完全不可,古今中外從不缺冒險膽大之人,但這也必須要建立在充分的準備、友鄰的配合和精準的情報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談如何加強企業宣傳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