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樑也好,次梁也好,連梁也好,最大的區別體現在地震時水平抗震力從一個豎向抗側構件到另一個豎向抗側構件的傳遞模式上的區別:1. 兩端與柱相接----框架樑。框架樑的兩端都是固結,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載下傳遞剪力,框架樑的水平地震荷載下的剪力是二端大,中間為0,故框架樑有箍筋加密區,中間部分箍筋不用加密。2. 兩端與主樑相接----次梁。次梁的兩端都是鉸接,次梁相接的不是豎向抗側構件,因此不傳遞水平地震荷載下的剪力。所以次梁不用設定箍筋加密區。3. 兩端都和剪力牆水平相接----這種情況分2種(按《高規》JGJ3-2002中7.1.8條規定):a) 跨高比<5,且剪力牆長度能滿足梁縱筋錨入牆內的長度≥LaE,且≮600mm----連梁。跨高比<5是要求連梁有足夠的剛度,不只在聯肢牆內部傳遞剪力,還要平衡兩端剪力牆的彎曲應力,連梁的箍筋要求是按同等級的框架樑加密箍的要求,沿梁全長加密箍筋。此種連梁在外牆窗洞處應用較多,特別是結構體形扭轉不規則的情況,為了滿足結構抗扭剛度或避免外牆在扭轉變位較大時,外牆砌體與混凝土梁產生錯位裂縫,一般窗下牆也採用混凝土整澆,與樓面以下、窗洞以上部分一起形成一道深梁,按普通住宅層高2.8m,窗高1.5m考慮,此深梁高度有1.3m,其剛度相當大。此種連梁若不按剪力牆洞口輸入,則計算誤差會很大。b)跨高比≥5----框架樑。由於PKPM對連梁的定義是兩端與剪力牆相交的梁,當連梁的跨高比≥5時,其受力機理類似於框架樑(《高規》7.1.8條)。第一種情況連梁應按剪力牆洞口輸入(在SATWE裡是用和剪力牆相同的殼元來模擬),否則會導致(1)結構剛度失真;(2)連梁受力模式不正確。雖然PKPM說程式已採用了變形協調方程來解決梁和牆接觸面的變形問題,但計算結果仍然相差很大。第二種情況連梁應按主樑輸入並定義其為框架樑。4. 一端與豎向抗側構件相連,一端與梁相接----次梁。5. 一端與框架柱相連,一端與剪力牆平行相連----框架樑。6. 一端與框架柱相連,一端與剪力牆垂直相連----框架樑。
框架樑也好,次梁也好,連梁也好,最大的區別體現在地震時水平抗震力從一個豎向抗側構件到另一個豎向抗側構件的傳遞模式上的區別:1. 兩端與柱相接----框架樑。框架樑的兩端都是固結,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載下傳遞剪力,框架樑的水平地震荷載下的剪力是二端大,中間為0,故框架樑有箍筋加密區,中間部分箍筋不用加密。2. 兩端與主樑相接----次梁。次梁的兩端都是鉸接,次梁相接的不是豎向抗側構件,因此不傳遞水平地震荷載下的剪力。所以次梁不用設定箍筋加密區。3. 兩端都和剪力牆水平相接----這種情況分2種(按《高規》JGJ3-2002中7.1.8條規定):a) 跨高比<5,且剪力牆長度能滿足梁縱筋錨入牆內的長度≥LaE,且≮600mm----連梁。跨高比<5是要求連梁有足夠的剛度,不只在聯肢牆內部傳遞剪力,還要平衡兩端剪力牆的彎曲應力,連梁的箍筋要求是按同等級的框架樑加密箍的要求,沿梁全長加密箍筋。此種連梁在外牆窗洞處應用較多,特別是結構體形扭轉不規則的情況,為了滿足結構抗扭剛度或避免外牆在扭轉變位較大時,外牆砌體與混凝土梁產生錯位裂縫,一般窗下牆也採用混凝土整澆,與樓面以下、窗洞以上部分一起形成一道深梁,按普通住宅層高2.8m,窗高1.5m考慮,此深梁高度有1.3m,其剛度相當大。此種連梁若不按剪力牆洞口輸入,則計算誤差會很大。b)跨高比≥5----框架樑。由於PKPM對連梁的定義是兩端與剪力牆相交的梁,當連梁的跨高比≥5時,其受力機理類似於框架樑(《高規》7.1.8條)。第一種情況連梁應按剪力牆洞口輸入(在SATWE裡是用和剪力牆相同的殼元來模擬),否則會導致(1)結構剛度失真;(2)連梁受力模式不正確。雖然PKPM說程式已採用了變形協調方程來解決梁和牆接觸面的變形問題,但計算結果仍然相差很大。第二種情況連梁應按主樑輸入並定義其為框架樑。4. 一端與豎向抗側構件相連,一端與梁相接----次梁。5. 一端與框架柱相連,一端與剪力牆平行相連----框架樑。6. 一端與框架柱相連,一端與剪力牆垂直相連----框架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