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跑步
-
2 # 中老年保健雜誌
馬拉松應該怎麼跑才可以輕鬆些?要做到這一點,就一定要做好馬拉松的準備工作。
如果想要參加這項風靡全球的運動的話,事先必須做好完善的準備。
首先應完成一個分階段的階梯形長跑訓練。一般自參加馬拉松前的至少兩個月起,每週2~3次長跑訓練,初始距離3~5公里,逐漸增加,不斷向要參加的賽程接近。賽前一週可做減量訓練,讓肌肉恢復,不要再拼命訓練了,這一週如果過量訓練,只會讓你在比賽時疲態盡顯,對提高水平沒有任何幫助,而且最後一週是否努力對於比賽結果影響真的不大。參加半程馬拉松的人賽前一週的訓練量不建議超過12公里,全程馬拉松的訓練量不建議超過25公里。賽前四五天,半程馬拉松的參賽者可以做一次3~5公里的比賽計劃配速跑,全程參賽者可以做一次8~10公里的比賽計劃配速跑。
此外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更加重要的是賽前應做完備的體檢,尤其是心肺功能、血壓、血糖、血脂等基礎指標,伴有慢性疾病的一般不建議參加負荷過大的運動。其次,運動前應準備合適的運動裝備,運動鞋需準備專業跑步鞋,鞋底有彈效能支撐足弓的弧度。穿著衣物也應選擇快乾透氣的專業運動品牌服裝,馬拉松這種長時間的有氧運動會排出大量的汗液,速乾衣物可以避免著涼。
最後,比賽前放鬆心情,前一天保持充分的睡眠時間,這樣才能在參加馬拉松時有充沛的精力。適當準備凡士林等潤滑劑,長跑過程中可以塗抹在腋下和大腿內側,減少跑步過程中的摩擦,否則可能會造成區域性的摩擦變紅甚至破皮。
參加馬拉松時要注意什麼呢?
參加馬拉松的當天,進食不宜過飽,當然也不可油膩,難以消化的飲食在跑步過程中會導致腹痛。根據比賽安排的情況準備適當的水或運動飲料,賽前兩小時可以適當補糖,提高糖的儲備有助於提高運動能力。但賽前一個小時到半個小時左右就不宜再補,避免引發低血糖反應。
在跑步過程中,有以下幾點建議:
①起步不要太快,保持自己的運動節奏。
②運動過程中補水不宜太急太快,胃內短時間補充太多水一時間吸收不了,再跑步的時候容易腹痛,有時只是呼吸道口腔失水較多幹燥,可以把水在口中含一會再嚥下去。
④比賽結束後不要立即停下,腳步停下了可是心率和呼吸頻率依然還很快,繼續慢走一段距離,並應及時穿上外套保暖。
⑤賽後同樣不宜大量飲酒慶祝。
運動過程中一旦出現如下情況,請立即停止運動休息,並及時要求醫療幫助。
1. 胸悶氣促,胸口憋悶,呼吸又短又快。2. 心前區疼痛,可能心肌供血不足。3. 動作變形嚴重,容易摔倒或已經摔倒。4. 頭暈目眩,眼前發黑,提示顱內供血不足。5. 嚴重的關節疼痛或抽筋。有人說長跑鍛鍊的遠遠不止體格,而是精神與毅力,這也是馬拉松運動目前能夠成為大眾踴躍參加的時尚運動原因之一。但作為極限耐力運動,馬拉松也絕對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參加的,必須量力而行,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真正享受長跑運動帶來的成就感。
——追隨您的心聲 提供專業回答——
-
3 # 銳博運動康復陳老師
這兩天對於很多人來說應該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昨天是一年一度的北馬日啊!相信很多人已經完成了許久的心願,堅持到終點,順利完賽,獲得獎牌;有的甚至還得到了大獎呢!
但是,話又說回來,每一個跑馬的人賽後都會出現不能自理的時候,嚴重的時候還會伴有腰髖膝踝等不適。那麼如何在高強度運動前做到不受傷,運動後又儘快恢復“跑後綜合症”投入到正常生活、運動中?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聊一聊跑馬的準備工作和跑後的放鬆工作,希望跑馬的你能從中收穫一些東西。
說起準備活動,必然少不了的就是動態拉伸。那什麼是動態拉伸呢?
動態拉伸,是指在活動過程中,依靠自己的主動去進行的功能性拉伸,透過這些動作,去改善關節運動範圍,讓身體得到預熱,使人快速進入運動狀態,調節肌肉參與度,啟用神經的興奮性。雖說它不是熱身的全部,但的確是跑前必不可少的環節。
下面我們介紹一些比較重要的動作。
斜抱腿
相撲式深蹲
四肢走
最偉大拉伸
——注意——
通常選4-8個動作,每個動作在最大拉伸範圍處僅保持1-2秒,有順序的對全身各主要肌群進行拉伸。
熱身活動不在多,但是一定要充分,這樣才可以使我們整個機體調動起來,啟用神經和肌肉,從而達到運動前的最佳狀態。
說完準備活動,接下來的內容想必是大家現在最為關心的了,如何進行跑馬後的放鬆呢?
跑馬後會造成延遲性肌肉痠痛,會在運動後24小時左右出現,肌肉痠痛時間會持續在1-3天左右。要想避免這種狀況的出現,我們最好在跑完5-10分鐘後進行針對性的靜態拉伸,這樣能讓肌肉在經過劇烈跑步後得到充分的放鬆,緩解緊繃感和痠痛感,減少肌肉痙攣,加快肌肉恢復。
好了,話不多說,我們直接上圖。
股四頭肌拉伸
膕繩肌拉伸
髂腰肌拉伸
臀大肌拉伸
腓腸肌拉伸
比目魚肌拉伸
——注意——
要注意自身動作和體位正確,動作正確,及相鄰關節的穩定性。
合適的強度,一般以拉伸到有酸熱感為佳。
拉伸時保持自然呼吸,不要憋氣。
動態拉伸適合跑前熱身,而靜態拉伸適合跑後恢復。
拉伸的部位有急性損傷,部位有疼痛等情況不建議進行。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簡單,答案就倆字“控制”,學會控制配速就找到了輕鬆完成馬拉松的答案。老跑友有一句話說的很對“前面有多快,後面就有多慢”,很多新手起跑就是一頓猛跑,沒出10公里,自己已經力竭。為爭一時的快慢,給自己的後程挖了一個大大的坑。我們可以把馬拉松分成5斷距離來跑。
10公里:
起跑階段,可以比自己的計劃配速略慢,略慢10多秒都沒問題,別去管身邊呼嘯而過的生莽子,最後崩盤的都是這些人,注意跑表提示每公里的速度,微微調整速度。比賽時人處於興奮狀態,即使跑的很快自己還是感覺不到,成熟的跑者不會被興奮度所欺騙。
20公里:
此時整個身體已經達到非常好的運動狀態,會自然而然提速,前10公里略慢的時間都會在這個階段彌補回來,此時是想法最多的時候,想著自己要PB等等,還是那句話,穩定節奏,掌握好配速,不可忽快忽慢打亂節奏。
30公里:
30公里是馬拉松最難跑的階段,人的身體已經處於透支狀態,跑友常說的“撞牆”都會出現在這個階段,遇到撞牆期自己要學會主動調整,放慢速度,深呼吸,及時補充能量,可以分散一下注意力,看看路邊的風景,儘快度過不適期。
40公里:
突破了最難熬的撞牆期,此時跑動不會有之前那麼難受了,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腳步頻率中,排除一切身邊的干擾,做到身心合一,用律動和意志去堅持。
2.195公里:
最後的勝利就眼前,此刻不要心急,不要去衝刺,因為你已經接近力竭,即使衝刺,也不會有多快的提速,反而會對身體帶來危險,按著自己的節奏去完成。祝你成功!
有跑友說過“馬拉松比賽就是三十公里熱身的十公里比賽”我認為這句話很對,前三十公里用穩定的節奏去熱身好,才能在最後的十公里跑出理想的成績。
想要第一時間接收到關於跑步方面的資訊,請點右上角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