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754586352005

    歐曾王之間的“大同”是透過彼此間的“小異”表現出來的。正如袁宏道所說:“大抵物?則貴,?則我面不能同君面。”關於此,宋李塗在其《文章精義》中有過這樣的概括:“韓如海,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潮。”清人吳振乾的《唐宋八大家文選序》中也說:“奧若韓,峭若柳,宕逸若歐陽,醇厚若曾,峻潔若王,既已分流而別派矣。”古人的這些評說是否確切是可以討論的,但他們肯定是其面貌不同則是科學的。   歐陽修雖然標榜尊韓師柳,但他畢竟不是生活在中唐的韓退之,他不為其思想所拘,另闢蹊徑,將韓愈的道與儒家經世思想予以貫通,發展了尚實致用的思想。他在《與張秀才第二書》中說:“君子之學也,務為道,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後履之以身,施之於事,而又見於文章而發之,以信於世。”其散文不論議論抒情還是敘事狀物,往往吞吐抑揚,低迴往復,從容大度,平易曉暢。《讀李翱文》中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由遠及近,最後把行文推向高潮“嗚呼,在位而不肯憂,又禁他人使皆不得憂,可嘆也夫!”言辭尖銳犀利但行文並不鋒芒畢露,而是抒情意味更濃,感慨氣息甚重,把作者的憂憤表達得婉而多諷,柔中見剛。   曾鞏散文,《宋史》稱“本原六經”,有較重的衛道色彩,形式嚴整有餘,生動不足。他始終身體力行於自己提出的作為散文家的四條準則:“其明必足以周萬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適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難知之意,其文必足以發難顯之情”,不越道統,重在雍容平和,簡樸委婉中表達意蘊。由於缺乏歐公豐富的政治生活經歷和遠見卓識,他的許多文章缺乏深刻的內容和新鮮的思想。雖風格相近但同中有異:歐公於“柔婉”中顯出宕逸流麗,曾鞏於“柔婉”中偏於沖和平順。如《墨池記》、《寄歐陽舍人書》、《贈黎安二生序》等文,都寫得不枝不蔓,章法嚴密,而又暢談有致,婉轉曲折。   王安石作為一個大改革家、政治家、思想家,其散文有著與人截然不同的風格,他的胸襟抱負自然非一般文人士子所能比擬的,其思想往往高視一時,跨越古今,因此乾脆把文當成推動政治改革的工具,說“文者,禮教治政云爾”、“治教政令,聖人所謂文也”。散文內容是奇思橫出,議論超群,往往也驚世駭俗。《四庫備要書目提要》稱其“文章拗折峭深,世以大家目之”。劉熙載《藝概》中說他:“取法孟、韓(愈)”,又說“半山文硬瘦通神”。梁啟超《王安石評傳》稱“其理之博大而精闢,其氣之淵懿而朴茂,實臨川之特色”。這些可以看出其文受到先秦諸子散文、西漢政論文和韓柳古文的影響,思想敏銳,見識超卓,富有政治色彩和創新精神,風格剛勁峭拔,雄健奇崛。如《讀孟嘗君傳》翻陳出新,突破傳統,一掃孟嘗君禮賢下士的舊說,強調“士”必須能經邦濟世,治國利民。王安石長於議論,擅長說理,有時對形象性和生動性有所忽視,這是其不足之處。他的散文有一種突破羈絆一往直前的氣勢美,表現出那種劍拔弩張的緊張之感,給人一種昂揚飛上的動態感和咄咄逼人的灼熱感,這也是歐陽修和曾鞏散文中所不能相比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貨拉拉的事件有了結果,令人心痛!司機會判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