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後一支多巴胺
-
2 # 壹心醫心
難乎?不難!
貴乎?不貴!
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相比較,中國大陸看病確實不難,而且很容易。
大家可能會覺得我在說大話,認為我是醫生才這麼說,但這真的是事實!
以香港為例,香港的醫療制度與歐美類似,有嚴格的預約和轉診制度,預約看病數以月計,預約檢查一個磁共振要一年半,預約一個白內障手術要排三年。你一定覺得不可思議,但這是事實,如果是在國內這種情況,病人和家屬會做何感想?
當然,有高階私家醫院,便捷高質高效,隨時都可以看,但是費用極高。高到什麼程度,例如每天醫生查房費就是3000港幣,就是每天早上醫生過來看一下,跟你說:喂!大爺,今天覺得好一點嗎?好些了呀,好的,好好休息啊。然後就收你3000港幣,這還是幾年前的價格。國內也有類似的私家醫院,例如北京的和睦家,晚上急診一個兒科的掛號費就是3700元。
大家感受一下吧。
-
3 # DrX說
截至2017美國在醫療上的投入佔 GDP 的 18% 。中國經濟不斷騰飛排名世界第 145 位,中國在醫療上的投入為GDP的6%左右,僅僅高於印度。
就是這6%,還需要負擔大量幹部領導的全工費醫療。
投入少了,病人自然叫苦不迭,醫生也埋怨工作辛苦,工資低。
為什麼這些年大家都在感嘆祖國強大了,生活滿意度提高了。看病還是難和貴呢?
根本原因只有一個:
沒錢。
我們真的是沒錢麼?當然不是,不捨得花錢才是真的。
我們的錢主要拿錢修高鐵,搞建設、搞投資去了。一個共享單車出來,幾十家上百家公司都來砸錢。幾十億,幾百億的錢再搞量子對撞,載人航天方面不夠塞牙縫。宋朝重視文化,元朝重視軍事一樣。有錢,就看你往哪方面投入了。
如果把這些錢投入醫療,哪怕投個10%的GDP在醫療(依然遠低於歐美日本),相信醫保不夠、停用耗材這些根本不會存在,醫生和病人的滿意度也可以大大提高。
不過你只要轉頭想想,醫療衛生是最無法和政績掛鉤的。沒有領導會考察人均壽命,醫療滿意度,只會考察蓋了幾棟樓?架了幾座橋?修了幾條地鐵?開了幾家大公司?做出什麼科技創新成果?
對於醫療的投入只有一個指標,就是:
穩定。
可以不斷的下調預算,只要社會還穩定,就萬事大吉。開始引起社會動盪了,就稍微上調一點點即可。
人均壽命太長,國家養老金也會入不敷出。
其實這些年因為整體GDP提高了,醫療投入比例雖然沒有提高,但是絕對值還是提高了。看病貴和難的問題,還是有一些緩和。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有些帶節奏的感覺,不知題主是出於何種心態或者自己有著怎麼樣的經歷?
看病貴、看病難其實是一個不完整不嚴謹的表述,因為你要看和誰相比!
看病貴嗎?可以說很貴,一個普通的肺部感染治療下來可能需要上萬元,一個腫瘤治療下來可能需要數十萬萬元,而你的收入卻每個月只有幾千塊。
也可以說不貴,對於那些每個月收入數萬元的人或者全部報銷的患者來說,或者同歐美國家的普通群眾相比較起來。
看病難嗎?可以說很難,有些醫院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基本上看病三分鐘排隊三小時,甚至根本就掛不到號。有些人患病後,全國各地求醫,看病的經歷就是一場辛酸的血淚史。
也可以說不難,在國內如果你的了危急重症,都是可以得到及時救治的。同國外看病需要排隊幾周、幾個月、半年以上相比,你還覺得看病難嗎?
事實上,看病貴是相對而言的,是因為你的經濟能力不足以支撐。看病難同樣也是相對而言的,是因為優質醫療資源難以滿足你的要求。
好吧,對於你個人而言,真的是看病貴、看病難,那麼和現代的醫療體系又有幾毛錢關係呢?
準確的來說,看病貴、看病難是一個社會學範疇,它受制與社會制度、社會文明,而不是醫學水平的高低和醫學科學的發展。
作為一名一線醫生,我常常有著這些的感慨和理想:什麼時候自己才能做一名真正的醫生:只管看病,不管費用等社會問題。
但是,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在我的有生之年,恐怕難以實現。
但是,我堅信:未來的醫療必然有著光明的前景,未來的醫務人員必然有著靠譜的工作環境和待遇,未來的人民必然能夠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