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132010543
-
2 # 陳元華96588
菩提達摩(Bodhidharma)南北朝禪僧,略稱達摩或達磨,意譯為覺法,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印度人,屬剎帝利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 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禪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於洛濱。據《景德傳燈錄》在民間常稱其為達摩祖師,即禪宗的創始人。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還有敦煌出土的《達摩和尚絕觀論》、《釋菩提達摩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等,大都系後人所託。弟子有慧可、道育 、僧副 和曇林等 ,樑武大同二年圓寂,終年150歲。
-
3 # 大山的饋贈
迷蹤拳是誰創造的,
是霍元甲嗎?霍元甲在電影中的形象影響了中國幾代人,以至於有人認為迷蹤拳就是霍元甲創造的,其實不然,迷蹤拳有據可查的創始人是清朝的孫通。孫通,山東泰安人,生於清朝雍正年間。
-
4 # 謙謙象棋
我們最熟悉的善長打迷蹤拳的應該是霍元甲,因為有人誤以為迷蹤拳是霍元甲創造的,其實不然,霍元甲只是迷蹤拳的第七代傳人,他所建立的精武體育館也教很多學生。
迷蹤拳,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代表,出自少林寺。其特點是動作輕靈敏捷,靈活多變,講究腰腿功,腳下厚實,功架端正,發力充足。此外,眼神和腿法的配合,獨具風格:眼神集中一點,兼顧八方,眼助身 法,眼助氣力。腿法要求勁足力滿,乾淨利落。
-
5 # k3滑板
是達摩祖師創造的 迷蹤拳也稱“祕宗拳”“迷蹤藝”"燕青拳"是一個古老的拳種。它達摩祖師為所創,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習練者高手輩出,宋朝周侗精於此藝,所傳弟子甚眾,抗金名將岳飛,《水滸》108將中的武松、盧俊義、林沖等均為周侗之徒。
清末民初的國術大師霍元甲所學即為霍氏迷蹤拳,並以此拳法先後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成為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
所謂迷蹤拳,就是今天的正式名稱"燕青拳",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回覆列表
迷蹤拳,又名迷宗拳、迷路拳,迷蹤藝。原名燕青拳。這些拳名和這種拳術產生的傳說有關。例如,一說此拳起源於唐末,傳至宋代時由盧俊義在少林寺加以發展而成。盧俊義收燕青為徒,並同上梁山泊。
盧俊義引退後,燕青廣泛傳授此拳,故又名燕青拳。另一說法是燕青門徒歲佩服燕青的拳藝,但因燕青投靠梁山泊,故隱燕青之名,將燕青拳改稱為祕蹤拳。又傳說燕青被官兵追逼到梁山時,雪上未留足跡,致使官兵迷路,故又稱此拳技術為迷蹤藝。燕青拳後來傳到清代的孫通,孫通是山東省岱廟人,先從兗州張某學拳,後遊歷各地,晚年隱居河北滄縣教拳。
在滄縣,以陳善為主的一派,稱此拳為祕蹤拳,由滄縣移居到河北省靜海縣的霍姓一族,稱此拳為迷蹤藝,子孫代代相傳,後出名於霍元甲,迷蹤藝遂聲名大振。此外,此拳由河北省傳到山東省青洲,又形成“燕青神捶”的一派,在河北省天津一帶與八番拳結合,又形成“燕青十八翻”的一派。
又一說是水泊梁山的浪子燕青根據“燕青十八翻”創立,又有說是因為該套拳法源於河北的燕州和山東的青州一帶,故名燕青拳。因來源不明,故又被稱為“迷宗拳”,又因為拳法奇特,又名“迷蹤拳”,後被霍元甲所發揚光大。 但這些說法都無法確定其可靠來源。還有人說,迷宗拳本為霍元甲所創的迷蹤拳或迷蹤藝,直到1981年拍攝電視劇霍元甲的時候,才被編導根據電視情節而改名為“迷宗拳”。
迷蹤拳的身法輕靈,拳快步鬆,上三路佔七分,下三路佔三分,霍家迷蹤拳是各家武術套路的綜合,由於霍元甲對各家武術種類的瞭解才能融會灌通這套重實戰的拳法。
迷蹤拳其中一個套路迷蹤長拳,動作緩慢輕鬆,呼吸自然,有不少人誤以為是太極拳。
迷蹤拳是以技擊實戰著稱於世的。迷蹤拳的實戰技法基本功夫習練法——單人空擊練習是其中之一。迷蹤拳實戰技法基本功夫習練法——單人空擊練習是根據老拳譜的要求,對身體從頭到腳一些主要部位進行練習,從而能夠提高這些部位的實戰擊打能力。這十三個主要部位練習的主要動作,每個動作都有它的實戰技含義,對習練迷蹤拳的愛好者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