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17617771170

    唐朝黨爭很多,規模最大的是牛僧孺與李德裕掀起的“牛李黨爭”。持續時間達到三十六年,歷經了好幾帶帝王,對後來唐朝的發展影響深遠。

    牛僧孺出身寒門,李德裕是宗族大家子弟。而唐朝沿襲了隋朝的科舉制,但那個年代科舉制根基未穩,受到很多宗族大家的抵制,李德裕就是其中之一。但牛僧孺是科舉制的受益者,朝廷中也有很多出身寒門的官員,兩大黨派的鬥爭拉開帷幕。

    後續的鬥爭不僅僅再圍繞該扶持寒門子弟還是大家貴族了,兩派對於“藩鎮”所持態度也不同。李黨主張中央集權,牛黨則持相反態度。除此以外,在隨後的一些事件上,兩派也時有爭鬥。

    這場鬥爭持續了三十六年時間,到了宣宗時期,牛黨官員官場得勢,李德裕被髮配邊疆鬱鬱而終,牛黨獲得了勝利。但牛黨對於藩鎮的態度,也為日後唐王朝的禍亂埋下種子。

  • 2 # 哈哈一笑

    牛李黨爭,通常是指唐代統治後期的九世紀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閔等為領袖的牛黨與李德裕、鄭覃等為領袖的李黨之間的爭鬥。 鬥爭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結束,持續時間將近40年,唐武宗時,李黨達到鼎盛,牛黨紛紛被罷免;唐宣宗的前期,李黨紛紛被貶謫到地方為官。最終以牛黨苟延殘喘、李黨離開中央而結束。

  • 3 # 高山流水200665617

      牛李黨爭是唐朝後期朝廷大臣之間的派系鬥爭。牛黨的首領是牛僧孺、李宗閔,李黨的首領是李德裕,故史稱牛李黨爭(一說牛李專指牛僧孺、李宗閔,而李德裕無黨)。這次派系鬥爭從其醞釀到結束,約四十餘年,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一次有名的朋黨之爭。

      唐憲宗在位時期,有一年長安舉行考試選拔人才,舉人牛僧孺、李宗閔在考卷裡批評了朝政。考官認為兩個人符合選擇的條件,便把他們推薦給唐憲宗。這件事傳到宰相李吉甫(李德裕的父親)的耳裡。李吉甫見牛僧孺、李宗閔批評朝政,揭露了他的短處,對他十分不利。於是李吉甫在唐憲宗面前說,這兩個人(牛僧孺、李宗閔)與考官有私人關係。憲宗信以為真,就把幾個考官降了職,牛僧孺和李宗閔也沒有受到提拔。但此事卻引致朝野譁然,大臣們爭為牛僧孺等人鳴冤叫屈,譴責李吉甫嫉賢妒能。迫於壓力,唐憲宗只好於同年將李吉甫貶為淮南節度使,另任命宰相。這樣朝臣之中分成了兩個對立派。但此時李德裕、牛僧孺尚未進入朝廷供職,所以派系鬥爭色彩尚不濃厚。

      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禮部侍郎錢徽主持進士科考試,右補闕楊汝士為考官。中書舍人李宗閔之婿蘇巢﹑楊汝士之弟殷士及宰相裴度之子裴撰等登第。前宰相段文昌向穆宗奏稱禮部貢舉不公,錄取都是透過“關節”。穆宗詢問翰林學士李德裕、元稹、李紳,他們也都說段文昌所揭發是實情。穆宗派人複試﹐結果原榜十四人中﹐僅三人勉強及第,錢徽、李宗閔、楊汝士都因此被貶官。於是,李、楊等大為懷恨﹐從此“德裕、宗閔各分朋黨,更相傾軋,垂四十年”。雙方各從派系私利出發,互相排斥。

      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牛僧孺入相。李德裕出為浙西觀察使。

      唐敬宗寶曆元年(825年),牛僧孺多次辭相,出為武昌節度使。

      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李德裕改任兵部侍郎。宰相裴度推薦李德裕擔任宰相,未成功。李宗閔透過宦官的關係當上宰相,將剛剛入朝的李德裕調出,任義成節度使。

      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年),李宗閔引薦牛僧孺入相。曾經推薦過李德裕的裴度辭相,出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唐文宗太和五年(831年),吐蕃維州守將悉怛謀請降。西川節度使李德裕派兵入據其城。牛僧孺令縛還悉怛謀及從者,被吐蕃官吏盡殺於維州城下。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李德裕入朝任兵部尚書。京兆尹杜悰向李宗閔提出建議,透過推薦李德裕任御史大夫的方法,與李德裕修好。得到李宗閔的同意後,杜悰造訪李德裕,提出這一方案。李德裕非常高興。但李宗閔在與楊虞卿商議後,終止了上述方案,錯過了這個很可能是雙方和解的最好的機會。

      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李德裕升任宰相,將楊虞卿、張仲方、張元夫、蕭浣等牛黨人物降職,出為地方官。不久,李宗閔出為山南西節度使。

      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當權的李訓、鄭注為了排擠李德裕,再次引薦李宗閔入相,之後,李德裕出為鎮海節度使。

      此後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除去大和九年(835年)甘露之變前前夕,牛李兩黨都被當時掌權的反宦官的李訓﹑鄭注排斥朝外﹐大體上是兩黨交替進退,一黨在朝,便排斥對方為外任。唐文宗曾有“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的感慨。

      開成五年(840年),文宗死,牛黨和他們依靠的宦官所支援的繼承人未能繼位,另一派宦官擁立唐武宗即位﹐牛黨失勢。李德裕自淮南節度使入為宰相,開始了李黨獨掌朝政的時期。牛黨被排斥出朝廷之外,其領袖牛僧孺、李宗閔雖然早已身在外地,也被貶職流放。李德裕雖在會昌年間討平澤潞叛亂﹑破回鶻﹑廢佛教等幾個方面作出成績,但他獨斷專行、排斥異己的作風不但為反對派所憎恨,也為宦官所不滿。

      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武宗召李德裕入朝為相,信任有加。之後數年間,李德裕對李宗閔、牛僧孺等一再貶黜。

      唐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宣宗即位,為了奪回朝政大權,故出李德裕為荊南節度使。此後,宰相白敏中等人一再貶黜李德裕。李宗閔病故。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牛僧孺病故。

      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李德裕病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inux程序棧和執行緒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