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睿合Homey
-
2 # 大大牌河蟹
什麼人都去留學 有意義嗎? 有的國內本科都考不上的 也去留個學 回來就期望高工資? 英語有的都說不好 留的個什麼學? 2000就是對應他的價值
-
3 # 領心HeartSpace
現在留學生越來越多,已經不能單純用金錢來計算投入產出比了。
所以在決定是否要出國留學前應該想清楚,如果把希望寄託在金錢上獲得回報,那麼大機率是會失望的。
留學能帶給你的除了知識,還有眼界、獨立、自由、思維等等,但這些都不是你在踏上國外的土地的那一刻自動獲得的,是需要幾年的努力打拼才能擁有。
其次,不得不說,這個新聞有一定的聳動性,人們對留學生有期待,一旦出現了期待未達到的情況,這樣的新聞往往能獲得更多的關注。如果今天一個新聞報道的是一個留學生在美國讀了兩年研究生進入之後進入谷歌,年薪13W美金,那麼大家一定又都會認為留學是一個一本萬利的好買賣了。
留學只是一種經歷,它為你成為一個人才提供了一個有利條件,但是如何將經歷轉化成能力,再將能力轉化為經濟效益,這就要靠你自己了。
-
4 # 居家大喇嘛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富養”。
還記得前不久杭州的那位母親說,“我的兒子小學6年,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全班只有我兒子一個人沒有出過國,我簡直都要崩潰了”。
這位媽媽說這樣的話,顯然是被孩子班級裡的情況震驚了。班裡所有孩子的家長都儘可能的給孩子最好的,無論是讀書,還是日常的穿衣打扮,孩子想要的,一律都給。而這位媽媽平日也把最好的給孩子,和其他的父母沒什麼不同,只是“出國”這個高消費、低頻次的行為還沒有在這位媽媽的規劃中。
「能力範圍之內,儘量富養孩子」,這幾乎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思。可是,在這個物質豐盛的時代,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富養?
陽陽是我的鄰居,家裡大娃7歲,小娃2歲。7歲的大娃在學校裡,父母經常讓他參加一些高階的貴族活動,什麼馬術、射箭、社交等等,那是因為總是害怕孩子融入不到那些圈子裡;在家裡,陽陽也會給大娃買知名品牌的服裝、電子用品、踏板車等等。總之,只要是孩子要的,他們都會滿足。
“後來,我知道我們不應該這樣做——他並沒有因為得到這些東西而高興起來。他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想得到所有他想要的東西。”陽陽不無遺憾地說。
真正的富養,不僅是物質,更重要的是心靈。單純物質的富養,往往會害了孩子。
王爾德說:“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們愉快。”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給孩子灌輸了匱乏感。
我的閨蜜不一樣。
她和大多數做父母的一樣,會在物質上給予孩子她想要和需要的一切,但是心靈的培養她也從未忽視。
孩子喜歡話劇,於是她給孩子報了話劇班,讓孩子學習話劇、參演話劇;孩子喜歡繪畫,她就帶孩子到大自然裡去採風、觀察;孩子喜歡田野、探險,她就給孩子報了「森林探秘營」。
閨蜜對孩子的“富養”,不止關乎物質,更關乎孩子自我潛能的心靈培養。那些透過大量的錢財帶來的信手拈來的生活和唾手可得的慾望,都是短暫膚淺的快樂,也麻痺了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纏住了他們開發自我潛能的腳步。
出國,只要是對孩子好的話,那肯定每位父母都會在物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支援的。但是,如果這樣的“富養”並不會為孩子帶來什麼準確的幫助的話,那“出國”的意義又在哪呢?
回覆列表
這很正常 你在國外這個象牙塔裡面早就跟中國的國情發展和社會發展脫節 你回來什麼都不會 就只值這個價格 聰明的孩子在求學期間會去找各種有意義的兼職工作來增加簡歷的可讀性 不然沒社會實踐經驗又沒工作經驗 回來又不願意創業 只想打打工 那就一步步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