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骨子裡的成語玩家
-
2 # 汲水的人
現代人只看錢,估計讀詩的人不多。不過,為什麼一定要有人看呢?自娛自樂不好嗎?詩本來就是一種自我情感的抒發,別人愛看不看
-
3 # 大悔憶智周
這問題我已經答過。
能投中《詩刊》最好,其次《星星詩刊》。
《詩刊》是中國作家協會主管,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辦,詩刊社編輯出版的全國唯一的中央級詩歌刊物。
《星星詩刊》則是中國當代詩壇創刊最早的專業詩歌刊物。
其次,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報都有文藝副刊(如《人民日報》的《大地》),這些副刊接受詩歌投稿。
再就是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作家協會主辦的文學刊物(如貴州的《山花》、重慶的《紅巖》)也接受詩歌投稿。
地級市作協主辦的文學刊物(如北海市的《北部灣文學》)也接受詩歌投稿。
如果不考慮稿費收入,則各級詩詞學會等自辦的刊物可以投稿,但這種刊物是贈閱,所以沒有稿費。
不投紙質刊物,則可投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合辦的中國詩歌網。
註冊成功後就可以自己發表詩歌,但須經網站稽核才能顯示。
沒有稿費。
每天評選“今日好詩”。
發表作品時除了勾選參加評選“今日好詩”外還可以勾選參加其他各類詩歌活動和詩歌比賽。
最好辦就是自己開部落格,發表在你的部落格上。
-
4 # 山水若蘭
詩歌等所謂高雅藝術的沒落,有許多因素。一方面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金錢和財富的追求遠遠超過了對精神層面的熱愛,這是發展中國家必經的陣痛。另一方面也有詩歌等高雅藝術自身的原因,過於晦澀,曲高和寡是和現代生活節奏格格不入的。任何藝術形式如果嚴重脫離實際,不考慮大多數民眾的感受,和不尊重市場規律的商品是一樣的下場。為什麼歌曲始終受到各種層次人群的歡迎?是因為在形式和內容上的完美結合,能夠有效地獲得共鳴。
不是大家不喜歡詩歌了,而是詩歌的內容和形式脫離了讀者,或者說是沒有站在讀者的角度考慮讀者的感受。
社會在發展,高雅藝術也要與時俱進。尊重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是人類交往永遠的真理。
-
5 # 靈遁者國學智慧
還有人看,不過文學邊緣化是有的。就是守中群體少了。因為現在各種資訊太多了。
《詩人》他一直想用一首詩來喚醒或者安慰一代人自己卻深陷其中像個駝背的老人看到他的人都會說他未老先衰
摘自獨立學者,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詩歌。
-
6 # 李冠朝
古人說:“詩言志”;現在人們也說:“詩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所以,詩是私有產品,有的還包含著個人隱私。如果一個人為了“發表”而寫詩,那就違背了詩的本義。
郭沫若是著名的詩人,後期的一些詩被稱為“口號詩”。他為了歌頌“百花齊放”,選了一百種花,每花贊詩一首,還配上插圖,出版了詩集《百花集》,雖然裡面也有好的詩句,但總體感人不深。無意評論郭老,只是想說明,只有自己感動才能寫出感動別人的詩句。為了發表寫出的詩真的想不出有多好。
你喜歡寫詩很好,可以在自己的詩友小圈子傳閱。也可以在媒體發表,聽一聽別人的看法。沒有必要急著發表,在紙質媒體上發表詩是很難的。
我年輕時候也喜歡寫詩,有幾個愛好文學的朋友,平時也是“奇文共欣賞”。後來,看到報刊的詩歌並不深奧,也想投稿試試,為了能發表,走了許多彎路。後來才明白,寫詩是一條“窮途”。40歲時,結合自己的工作,攻讀會計專業,才走入正軌。
-
7 # 回空繩HKS
有沒有人看很難說,投稿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所有的文學期刊都可以呀,全國每個地,市,州,每個省,市,自治區都有文學期刊,還有國家級的。
-
8 # 呀丫芋頭
詩歌有內涵和外延會有人看。
預設就是認可,別認為石沉大海。
詩歌從你的內心出發到達讀者,心靈是心靈的又一扇窗。
詩歌並不僅僅為自己寫,而是所有的事物,人與自然。
你只要寫了事物共性的東西就要準備負責。
你可以把習作投於詩歌網,編輯稽核以後加上評語才能為你發表,一天或者幾個小時就能透過的,不會超過一天。
需要你註冊使用者,填寫一些個人資訊,遵守網站的運營規則,什麼可以發表什麼不可以,註冊時選擇或者放棄。
編輯的評語可以讓你更好的瞭解這首詩。
目前編輯的評語大多說些好聽的,至於存在的問題讓你自己判斷。
往往一些作者不知所以然。
往往無法公正的瞭解自己寫的這首詩。
一般來說,泛泛的詩歌比較多,泛泛而談的詩歌不是好詩。
精練凝練每個字,每句話每一行都要算,寫出恰到好處的字句。
情願信其無也別泛泛了,沒有詩的時候多想多觀察多讓自己感動。
沒有感動焉有詩性。
甚至為了一首詩去激動!
你看,很多平平又泛泛的詩,肯定沒有什麼感動,更別提激動過。
詩歌要推陳出新。
主要寫今天的現在的最新的事物。
過去的陳舊的一筆帶過。
詩歌是輕騎兵,小快靈。
最新出爐的東西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
9 # 紅星照耀中國1626
從來沒有在《詩刊》上發表過幾首詩的人,是很難得到大家承認是‘’詩人‘’的!當然,《人民日報》、《人民文學》也可以!
-
10 # 詩道不孤
有人說:詩歌永遠屬於無限的少數人。這個意思是,詩歌永遠不會過時,也永遠都會有讀者,但無論什麼時候,它只屬於少數人。
屬於少數人,還有另外一層意思,一是隻有少數人去讀,二是即便再優秀的詩歌,也只有少數人能讀懂,能領悟其中的深意,享受能文字背後的美。
詩歌是語言之本,語言是文化之根,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獨立的常保新鮮的語言,肯定是沒有竟爭力的。而詩歌作為語言的鍊金石,一代又一代詩人不斷的推陳出新,保持了母語的鮮活度,豐富了母語的容量,有時無法想象沒有詩歌,我們的文明將何去何從。因此,即便現在是影片影象時代,我們也不必對詩歌的發展持完全悲觀的態度。
至於投稿,大致如下:
1,《詩刊》,國家級,
也可以登陸中國詩歌網註冊後投稿。
2,《文學港》寧波 [email protected](詩歌)
3,星星,四川
投稿郵箱:
中旬《星星·散文詩》:
《星星·詩詞》(格律詩)
4,《詩潮》遼寧省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5《揚子江》 江蘇省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6《詩歌週刊》中國最大的民刊;
網路選稿,可以登陸中國詩歌流派網(http://sglpw.cn)發貼備選。
7,《詩林》 深圳
投稿郵箱:
編輯部: [email protected]主編: [email protected]
8,《延河》
投稿郵箱:詩歌:[email protected]
另外,像《十月》《人民文學》都有專門發表詩歌的欄目,但是大型官刊以約稿為主,自由來稿採用的比較少。
喜歡詩歌,可以先去專業性的詩歌論壇發貼,聽取別人的意見,多與詩友交流,取長補短,參加相應的比賽,有針對性的投稿。
回覆列表
看是肯定有人,這幾年隨著一些有關國學綜藝節目的熱播,促使國學大熱。詩本身就是汲取精華而成,很多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寫詩,讀詩,品詩,這個現象非常好。至於投稿的地方,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