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漩渦鳴人yy

    我們只是想活下去……

    去年11月份,我外公在自家的床上,從四月份一直躺到的11月份,暑假,十一,我幾乎都快把眼淚給流乾了,誰家家裡沒有一個病人啊!我們的願望只是希望這些得病的親人能夠好好的活下去。

    說實話,真的,看完這部電影,第一感想就是為什麼這個電影會過審,我彷彿看到的不是電影的人在那如何用自己演技演出這一部電影,而是彷彿看到了那個哭的泣不成聲的自己,“疼……”

    徐崢放棄賣藥的時候,他的眼神,透露出了無奈,所有人都知道不應該怪他,可是所有人都把憤怒的怒火集中在了他的身上,是你帶給了我們希望,可最後呢?你把這希望變成了絕望。

    王傳君躺在床上,一副疲憊的樣子,一副尋死覓活的樣子。誰能想到,在這之前他向其他人保證過,只要看自己兒子一眼,他就不想死了,但是最後他自殺的時候仍然還是看了自己兒子和老婆一眼,什麼諾言,什麼誓言,什麼生命在病痛面前一文不值,我們拿什麼拯救他們,我沒有辦法跟他們分擔痛苦,我們也沒有辦法替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去替他們承擔醫藥費,我們甚至連一句加油,活下去這句鼓勵的話都說不出口,我們不配,我們不配去說三道四,這是他自己的選擇,我外公活生生疼了半年,半年多的時間,我都沒法想象他是如何撐下來的,最後疼痛帶走了他,他至死也沒有選擇輕生,但是,疼痛讓他的身體變了形,當時看著他的臉罵了一句,要死早點死,這麼折磨自己幹啥……

    後來,黃毛死了,徐崢哭了,大家哭了,我沒哭,當時的我又覺得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最後,法庭審判,徐崢在法庭上為自己進行陳述,他有罪,他認罪,他販賣假藥,他就是有罪,法律沒有人情,可是,讓病人活下去,又有什麼錯?

    我迷茫了,法家……錯了嗎?

    今天晚上,刷了一夜的我不是藥神,心裡覺得,不說一些什麼,我覺得心裡難受,這是一部好電影。

  • 2 # 寄居蟹50798355521

    觀影后,如果一定要找到一個詞來表達心情,可能“沉重”略微顯得貼切吧!雖然影片沒有扣人心絃的元素貫穿始末,但是有叩人心靈的情節發人深省。特效的藥物往往都很高昂,那也不是一般的家庭可以負擔以及承受得起。所以才會出現非正規途徑的低價藥。界定低價藥是非法的,但他挽救了那麼多鮮活的生命;即便高價藥是合法的,但他也讓想活的人望而卻步。所以,法理與情理難以抉擇!“只想活”,這三個字對於無病無痛的人似乎不在話下,然而對於與時間賽跑的病人來說,卻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 3 # annesmile29

    電影裡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中,呂受益算一個。他也是整出電影的線索人物,貫穿始終。一開始是他作為白血病人的代表找到了程勇;成為程勇的夥伴,充當智囊角色,引出了其他的合作伙伴;在程勇洗手不幹以後,其慘烈的死亡成為程勇思想和行為變化的關鍵因素。即使是去世了,最電影末尾程勇在送行的人群中淚眼朦朧地看到了他第一次見到時呂受益的樣子,高高的個子,露出憨笑。“我知道得病以後曾經想死,但小孩出生後看到他第一眼,就不想死了!現在有便宜的藥,說不定我能活到當爺爺呢!”呂受益的話,樸實又充滿了發自內心的喜悅,催人淚下。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我不是藥神》故事結束了,有笑有淚,有血有肉,餘味深遠。石子投入水中,激起的不只是漣漪。期待未來會有更多這種優秀的電影出現。

  • 4 # 品澈資訊

    小匠很少說電影,但是今天有一部電影不得不說,我們太需要這種電影了!這種電影本身過審就是驚喜,電影直白戳中華人的痛點:看病難,治病貴...

    (電影劇照)

    片子已成爆款,觀眾幾乎“零差評”,在豆瓣苛刻的影迷眼中都取得了9.0的高評分……

    這個分數已經擠進了豆瓣華語電影高分Top 10,也是自豆瓣自2005年成立後唯一一部過9分的華語片,厲害也難得。

    《我不是藥神》,太火了。就連一向吝惜自己讚美的韓寒,也在自己的微博上給出了極高評價:“很多年沒有在電影院看到這樣一部中國產電影了。”

    毫無疑問,《我不是藥神》就是一部用心去講故事的好電影,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個關於“藥”的故事。

    中年落魄的主角程勇生意失敗,孩子即將隨前妻移民,老父親等錢手術,電影設計了這個千瘡百孔的生活窘境,為程勇冒險走私印度仿製藥的行為賦予了一點正當性。他需要回國賣掉這些別人的救命藥,換取足夠的錢,再去換父親的命。

    電影裡警察調查相關情況時,一個得病老太太對警察說:

    領導,我求求你,別再查“假藥”了行麼。這藥假不假,我們這些吃的人還不知道麼?我吃了三年正版藥,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可你們非說這是“假藥”。不吃藥,我們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電影劇照)

    不可否認的是,這確實是一樁違法的生意。

    但這樣的“商機”之所以存在,反映的是現代醫學執行邏輯的數個難解矛盾之中,可能最為殘酷的那一個:生命或許是無價的,但救命的方式總是有價,而且還經常很貴。

    影片改自真實事件

    《我不是藥神》有著真實的人物原型,中國“藥神”陸勇的故事曾轟動一時,他在34歲時患上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但兩萬多一盒的正版藥物,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得住的。

    而價格低廉的仿製藥,一直是印度的支柱產業。它的價格只有正版藥價格的1/20,藥效卻能達到90%左右,但因為不合法,並不能拿到內地出售。於是他開始到印度,去購買這類違禁藥物,並且把它推薦給其他病友。

    電影角色在法庭上陳述進口藥物的高昂價格一般人承受不起

    陸勇的違法代購行為,最終因“銷售假藥罪”而被捕,但他的遭遇也得到了上千名絕症患者同情,一封由超過千人簽字的聯名信遞交了法院, “自救與救人者”的陸勇,因此被檢察院撤回起訴,重獲自由。

    貧窮和疾病本不是原罪,每一個向死而生的善良靈魂,都值得我們去尊敬。

    救命神藥為何昂貴?

    兩種藥藥效一樣,區別只有兩點:

    印度產的是仿製藥,沒有智慧財產權,中國不予進口,買過來也備不了案,按法律條規來說是“假藥”;

    印度格列寧一瓶只要2000塊,是正版藥價格的二十分之一。

    並且,格列衛在華售價是世界最貴。不過其藥價在其他國家也不便宜,甚至南韓相關團體還請願要求產商至少降價三分之一...大家一定都想知道,為什麼救命藥就這麼貴?

    每一個成功的新藥背後,都有不可數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投入。一種新藥從研發到上市需要至少10年,甚至有的時候需要30年之久。

    而電影原型藥格列衛於2001年上市,而公司開始為這個專案提供資源的時間,是1984年。這17年間,發生了公司合併、研究負責人更換、經費險些中斷等許多波折。

    藥物研發確實需要雄厚的財力和充足的人力來支援,看起來每家制藥公司都有充足的理由為來之不易的藥品定高價,可是價格真的合理嗎?每家制藥公司有自己的藥品定價策略,其中除了成本考量,還包含市場因素等,其實藥企巨頭已經每年靠這些藥收入幾十甚至上百億美金了,稍微少賺一點就可以救活更多人命啊。

    (“全美最可恨的人”施萊利買下艾滋病常用藥達拉匹林的發行權後,將這種藥物提價55倍)

    藥物專利何去何從?

    仿製藥本身並不違法,甚至在印度這是受到國家保護的。如果原版藥品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其他公司可以去研製儘量貼近原版藥的仿製藥。不需要前期試錯的巨大投入,成本自然大幅降低,售價也更親民,這一切的前提是保護期已過。

    “假如我們不尊重藥企的智慧財產權,今後就不會有人繼續研發新藥”,研發成本往往成為了藥企制定高昂藥價的邏輯起點,專利權和新藥專利保護期限就是藥企維護自身權利的利劍。

    (福布斯公佈的全球主要跨國藥企近年研發支出)

    到底誰錯了呢?其實拯救了眾多患者的,是製藥公司、仿製藥公司,也是打破規則的“藥神”。或許該說,還有很多看不見的力量參與其中。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龐大的系統,推進這個體系每個國家都不缺乏勇於嘗試的人。今天我們的成果是進口抗癌藥零關稅、昂貴的救命藥進醫保,明天還會擁有更多。

    (電影劇照)

    重疾救治還靠醫保

    癌症已成為中國居民的第一大死亡原因。國家癌症中心釋出的《2017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429萬,癌症死亡281萬例,相當於平均每天過萬人、每分鐘約7人確診患癌。

    最近這幾年到海外就醫的人數不斷提升,首先,國外醫療環境比國內強並且有有嚴格的法律和行業監管。其次,國外的醫療技術也比國內發達許多,有很多專門針對各類疾病的研究機構。再次,就是很多發達國家有著較為完善的醫療福利制度,而這也是我們國家較為落後的地方..

    (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區醫療較為先進)

    中國尚不屬於發達國家,醫保水平受限於醫保資金,取決於一國的經濟水平。從這個現實出發,短期內,這種病者吃不起昂貴天價藥的現狀很有可能會長期存在,真正的解決還需要一段漫長的努力...

    在分配不均、供需失衡的醫療資源面前,只有病人才是唯一的受害者嗎?《藥神》的結尾,程勇沒有過多為自己辯解,因為他很清楚自己只能解一時之急,脫離了制度的保障,憑藉一己之力,無法普度眾生。

    (電影劇照)

    生存面前,誰都不是真佛。我們身邊傷害無處不在,癌症高發,下一個生病的人也許就是你,可能因為日益惡劣的空氣,濫竽充數的產品,甚至是每天生活的環境等等等等...捍衛我們的生存權利這條路很難走,而這條路,我們需要共同前行...

  • 5 # 厚昌學院趙陽

    最近被一部電影洗腦加刷屏,那就是《我不是藥神》。

    週末,拉著小芒果一起去影院觀看,真是進去小美妞,出來哭成狗。流乾了腦子裡進的水後,我細思極恐,這部電影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營銷教科書啊,容布丁姐姐給你們一一道來。

    先從電影內容的角度來說下所運用到的營銷理論。

    營銷第一課:挖掘使用者痛點

    程勇是一個靠賣所謂的印度神油勉強維持生計的小商人,後來白血病患者呂受益找到了他,讓他從印度走私仿製抗癌藥。

    印度藥跟正版藥效果相同,但是價格卻相差20倍,這是個好產品,而且市場需求很大。

    對於患者來說,藥就是命,這是剛需。

    布丁說:需求即痛點,這也是營銷的核心推動力。

    營銷第二課:適合才是最好的

    有了產品,就要開始找渠道。

    剛開始程勇兩個人去各大醫院的病人聚集區推銷,也嘗試著讓呂受益以身說法,這些看似應該有效的方式卻都遭遇了滑鐵盧。

    直到最後,他們找到了團隊的核心成員:QQ病友群的群主。透過其在白血病患者中的影響力帶來了第一批忠實使用者。

    布丁說:產品再好,渠道不對;找到了目標使用者,轉化點不對,所有的努力都等於白費。

    營銷第三課:團隊即競爭力

    一個病人,一個鋼管舞者,一個養豬場雜工,一個神父,一個小藥販子,看似雜亂無章五個人卻組成了一個黃金團隊。

    有管理,有渠道,有外聯,有客戶資源,有外勤,各司其職卻齊心協力,從因為神父大鬧假藥販賣現場到最後黃毛的以命謝再造之恩,可謂承包了所有的淚點和笑點。

    布丁說:一個團結的目標一致的團隊,才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營銷第四課:使用者是渠道,口碑是業績

    程勇賣的是走私藥,做的是違法事。

    所以他不能大肆宣傳,但是他的藥供不應求躺在錢堆上笑,而且警察也找不到他,因為他沒有貪得無厭病人都願意護著他,而且印度藥確實有效。

    後來假藥販子威脅程勇讓出銷售渠道,不到兩年就被一鍋端還全國通緝,因為他把印度藥的價格從5000提到了20000一瓶,失去了病人的信任和心。

    布丁說:使用者是最好的營銷渠道,口碑是業績增長的突破口。

    除去電影內容,《我不是藥神》的營銷套路也值得稱道,布丁姐姐從網路營銷的角度簡單總結了一下。

    口碑營銷

    《我不是藥神》的大火,要從點映的口碑說起。

    點映的過程中有業內專業人士,得到他們的認可和評價,就等於取得了很多免費宣傳平臺。

    然後在上映前將這些好評口碑密集釋放,形成了從明星、媒體、影院經理到普通觀眾口碑的層層傳播。逐漸形成了一種現象,就是看過的人都說好,沒看過的人應該去看一看,不看好像就落伍了。

    當然,電影本身精良的製作以及演員的演技和話題性也是是口碑的根本。

    事件營銷

    事件營銷無非分為兩種形式:借勢和造勢

    一般來說,造勢可控性強但是成本高,借勢成本低但是不可控性太強而且時間節點隨機。

    在我看來,選擇借勢還是造勢是需要從成本和效果預測等多方面去綜合考慮才能做出的選擇。

    但是《我不是藥神》的營銷,恰恰這兩種手段都用到了。

    造勢

    這讓我想到了世界盃期間的華帝,說: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雖然這次造勢很成功,但是法國隊現在已經順利進入決賽,不知道華帝的老闆會不會在默默的數著要賠多少錢呢?

    借勢

    點映之後,《我不是藥神》在豆瓣上的評分達到了9分。

    在歷史上,一共有七部華語電影達到了這個級別,分別是霸王別姬、大鬧天宮、大話西遊、活著、飲食男女、無間道、鬼子來了,可謂每一部都是傳世精品。

    精明的片方怎麼會放過這個機會,借勢捆綁宣傳,一下子抬高了電影的質量度和話題度。

    電影上映以後,突然出現一個話題叫“山爭哥哥”,話題閱讀量一下過了5000萬+,徐崢的超級話題也衝到了明星榜前十,排在了流量明星鹿晗和吳亦凡之前,閱讀量超過3.8億。

    蒸飯們還把如今有演技的中年演員比了個叔圈創造101,讓徐崢C位出道。雖然這個話題出現的,連山爭哥哥本人都是懵的,但是片方還是利用了這個話題和徐崢本人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增加了電影的曝光度和關注度以及傳播度。

    布丁小結:好的營銷案例離不開好的產品。

    到底是產品決定了需求還是需求決定了產品?

    很多的網紅以及網紅產品,從炒作到冷掉超不過半年,這樣的營銷模式是你想要的麼?營銷的本質,還是使用者需求。

    沉澱下來做產品,做口碑,迴歸到營銷應該走的路。

  • 6 # 影視口碑榜

    電影《我不是藥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火爆大熒屏,雖然目前豆瓣評分降到8.9分,但這也是繼《霸王別姬》、《鬼子來了》兩部中國產電影后的超高分了。

    《我不是藥神》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而電影中的一眾主演也迅速火爆熒屏,除了霸屏的“山爭哥哥”,其他幾位演員也引起了粉絲的注意,在電影中飾演劉牧師的楊新鳴就是其中的一個。

    楊新鳴在《我不是藥神》中飾演身患白血病的劉牧師,因為會說英文,被徐崢飾演的程勇相中,最後加入了程勇倒騰藥的小集團。

    電影中劉牧師是一個善良的小人物,他有自己的精神信仰,在認識程勇之前,他也盡力的給白血病人以精神的救贖,如果沒有患上白血病,劉牧師會是一個固守自己精神信仰的固執老頭,但是因為慢粒白血病,再加上看慣了太多白血病人的生死,他的人生軌跡才會發生改變。

    劉牧師這個角色在《我不是藥神》中的戲份並不多,但卻對推動電影的劇情起到了極關鍵的作用。

    因為劉牧師的加入,程勇獲得了印度格列寧的代理;也因為劉牧師大膽揭露假藥販子張長林,程勇才會“醒悟”解散販藥的小集團;正因為程勇的退出,才會有呂受益身死、程勇迴歸的劇情高潮。

    可以說,楊新鳴極具張力的表演把劉牧師這個角色盤活了,看完《我不是藥神》再來回想劇中的角色,普普通通的劉牧師,他性格平淡,不張狂也不耀眼,但卻還是給人以極深刻的印象,楊新鳴的演技功底可見一斑!

  • 7 # 房產縱橫

    比起“藥神”,我們更需要一個“房神”

    電影全程滿布淚點,最讓小編印象深刻的是老太太的哭訴,她從一群病人裡站出來,不是去揭發,也不是求警官給她幾瓶藥,而是對曹警官說:“四萬塊一瓶的藥,我吃了兩年,把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現在才好不容易有了便宜的藥,才500塊一瓶,他真的不掙錢!他只想幫我們!你們把他抓了,我們就沒法活了!”

    天價藥讓患者和家庭苦不堪言,《我不是藥神》揭開了中國“藥貴”背後的心酸與無奈,但還好有個“藥神”陸勇,冒死為上萬人“海外購藥”。那麼房子呢?

    比起天價藥,房子對所有人的影響更大。眾所周知,教育、醫療、養老是壓在中國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其實還應該加上住房,因為房子的問題解決了,教育的問題就解決了,養老的問題也解決了。

    為活著,患者們傾家蕩產去買藥,而現實中,為買房大多數人需要傾盡“六個錢包”,賺一輩子的錢,就為了買個房子,有個家。《我不是藥神》中,程勇和兒子的對話很扎心,程勇和兒子的關係非常好,比起媽媽,兒子更喜歡爸爸程勇,但在二選一的抉擇時,兒子因為不想住在爸爸租的店鋪裡,而選擇了媽媽。是什麼樣的成長環境,讓一個孩子為了房子而放棄親情?

    儘管現在租房買房都一樣,但是安土重遷的傳統思想還是根深蒂固。房子,可以作為地位的象徵,好像沒買房,你就跟不上同齡人的腳步;房子,被視作結婚、過丈母孃那關的必備條件,沒有房,你可能連談戀愛的資本都沒有。於是,買房就像胸口有塊大石頭,一直壓著你喘不過氣來。

    也許舉全家之力付上了首付,每個月得還房貸,談到生孩子,第一時間不會覺得是高興的事,而是想到奶粉、紙尿褲和教育經費;銀行卡還在,裡面卻沒有錢,從此生不起病、跳不起槽;遇到家庭變故更是可怕,甚至還可能面臨中年危機。更別提什麼夢想、興趣了。

    生病可怕,天價藥、做手術,動輒十幾萬甚至傾家蕩產;買房辛苦,首付高、房貸利率也高,貸款大半輩子,終日忙碌。有多少家庭是在這樣的生活壓力下艱難前行。如果,中國真能有這麼一位“房神”,剛需老百姓住房難的問題,或許將發生變化。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在艱難困苦中前行,才能磨礪意志,讓人更加堅定施展抱負,“窮病”治不了,但每個人都能為夢想而努力奮鬥!正如山爭大哥在電影最後所說:今後會越來越好,希望這一天能早點到吧。

  • 8 # 大雄說

    01

    《我不是藥神》的故事情節我就不過多劇透了,這是一部改編自真實案例的電影,一部難得的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我覺得這部電影之所以被拍手叫好,很大程度在於影片的創新,畢竟大家可以回憶下,我們多久沒看過一部令人觸動的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了。在爛片橫行的年代,沒有大腕、沒有巨星、沒有小鮮肉、沒有華麗特效,一部無限貼近真實的影片,讓很多人為之動容。

    看這場電影的時候,我也哭了。印象裡有幾個情節特別感動,讓人忍不住眼眶溼潤甚至落淚。第一個是已經當了紡織廠老闆的程勇決定繼續賣藥,讓思慧在QQ上聯絡外省的病友,無數個QQ訊息,無數個頭像的閃動,共同拼湊成希望兩個字,那一刻我覺得非常沉重,這背後是多少個被病痛折磨的患者,多少個渴望生命的家庭;第二個是程勇後來自己單獨給患者送藥,結果警察來抓他,他大喊一聲,讓病友們快跑,我以為他也要開車逃跑,哪知道他與病友反向而行,然後用麵包車來了個漂移,用麵包車擋住前進的警察,為病友逃跑爭取時間。可是當他被警察按倒在地時,其他病友從巷子另一頭被抓了回來,被按在地上的程勇又氣憤又無助,那會兒我從那個猥瑣的印度神油店老闆身上看到了講義氣的黃毛的影子;第三個是程勇被抓的時候,他被警車押送,周圍來了很多為他送行的白血病病友。雖然他犯了罪,卻獲得了更多人的支援。

    02

    一部好的電影,就像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總是能引人深思。

    影片中有些情節事後回想起來,也是非常令人感慨。比如程勇和黃毛在港口被抓,黃毛為了替程勇擔責,自己開車出去吸引警察注意力。我原本以為他遇到警察直接停車,然後被警察抓住就好,為什麼他還要一直開車,甚至衝破鐵柵欄門,踩足油門往外開?事後我想了下,可能有幾個原因,第一,因為黃毛很可能知道自己遲早是要被抓的,他儘可能把車跑遠點,這樣程勇會更安全。第二,可能因為他想完成最後一次“冒死”送藥,回想當初他也曾為了其他病友隻身前往麵包車裡搶藥。衝出院牆,如果還能繼續往前開,可能他是想把最後這批藥送給病友手上。

    這部電影,也讓我想到了生活中一些情景。有人說,華人最害怕生病,因為一個普通家庭與貧困的差距,可能就是一場大病。我想到了自己的已經逝去奶奶,當時奶奶中風導致半身不遂,要吃很多藥穩住病情,那些藥就非常貴。慶幸的是奶奶子女比較多,大家一起齊心協力,出人出錢,讓奶奶少了很多痛苦。我還想到前不久,我的一個大學學弟,他突然在朋友圈發出了輕鬆籌的連結,請求大家幫幫他的爸爸。他爸爸本來一直好好的,結果某天早晨突然腦出血,進了ICU,一家人猶如遭受晴天霹靂。我除了力所能及的捐助,以及幫這個學弟轉發擴散,在病魔面前,似乎大家都無能為力。所幸後來這位學弟的爸爸搶救及時,病情被控制,轉危為安。

    03

    影片中騙子張院士的一句臺詞讓我印象深刻,“你是無法拯救所有人的,你救得過來嗎?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是啊,最大的病就是窮。有錢很多事情都有解決的可能,沒錢肯定就沒有可能了。試想,躺在ICU病房的患者1天就需要花費3萬,病人確實很痛苦,花費也確實很貴,但幸運的是,他們有錢,還有得選。在電影裡,當得知仿製藥“印度格列寧”的價格是5000元的時候,還是有人無法接受。“一個月5000,一年就是6萬啊。”“5000?3000我們也吃不起啊。”

    面對現實,除了疾病,生活中還有很多突如其來的風險和事故。災難來臨,沒有“藥神”能幫我們。哪怕真如電影中出現了“藥神”,很多人都會覺得五千一盒的假冒藥依舊很貴。當不幸來臨,真正能幫我們走出困境的,那就是自己。對抗風險,未雨綢繆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不知道,成功和意外,到底哪一個會在明天提前到來。廣積糧,築高牆,面對不可預見的未來,我們更要逐步壯大自己的實力。珍惜當下,不虛度光陰,讓每一天更有意義。

    《我不是藥神》是部好電影,他的好就體現在能引發大家對於現實的反思,對於自己的思考。人生不易,生活本來就是痛苦的,但是我們要相信““今後都會越來越好吧”。最後,願每個因《我不是藥神》觸動而哭泣的人,未來都不會為生活再流下無助的眼淚。

  • 9 # 投資界

    型別片的範疇內,進口藥物稅收、大病醫保、醫改政策,撕扯的是社會機制問題。以慢粒白血病為代表的具象表徵,撕扯的是個體在面對命運擺佈之時軟肋,躲避不得。“誰家能沒個病人啊”,老太太一言既出,讓所有的旁觀者都感受到徹骨之痛,再沒有辦法袖手旁觀。當它能夠喚起億萬觀眾的同理心,便呈現了今日的票房黑馬。

      國內熒屏,每年上映影片約600部,從來不缺乏燈紅酒綠,世界大同,社會和諧的境況,造出一個個繁花似錦的夢給觀眾坐在黑暗中遐想。《我不是藥神》不單純的造夢。當藥販子說出“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難以迴避的社會階層問題直接在熒幕上撕扯開來。

      於是,在《我不是藥神》裡,你可以去理解所有的角色,因為劇本足夠紮實,所有的演員演技都線上,細節描摹精巧而不做作,所有的這些,都非常難得。

  • 10 # 霖的郊野公園

    《我不是藥神,那我是什麼?》

    電影的名字叫《我不是藥神》,那“我”是什麼?

    我想電影中程勇說了“我不是個壞人”。

    為什麼程勇不說“我是個好人”而是說了句“我不是個壞人”,我個人觀點:因為一個普通人在解決事情的時候感性為主,理性為輔。

    電影中表達感性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當警察曹斌得知印度的仿製藥不是“假冒藥”而是真正可以治療白血病人的藥時,他就動搖了抓捕售賣仿製藥的藥販子,他甚至想為這個藥販子作一點辯護,但他的領導說了一句話把曹斌問怔了“你幹了這麼年的警察,法大於情的例子還見得少嗎?” 曹斌無話可說,他的職業屬性是穩穩站在理性這一邊的,不可動搖。

    一個從業多年的警察尚且如此,何況我們這樣的普通人。

    那這個“我不是壞人”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電影裡有個場景,當程勇去病房看望呂受益時,因護士要清創,他與呂受益的妻子須到門外等候,坐在走廊長凳上的兩個人,中間恰巧被一束Sunny隔開。此刻程勇離販藥的那段日子已時隔一年,搖身一變成了一個服裝廠的老闆,每月的純利潤就有幾十萬,在2000年左右絕對配得上風光二字;而呂受益因買不到印度的仿製藥,不得以去住院,而且他的家庭早已被醫院裡高額的治療費用拖垮,但是程勇和呂受益的妻子兩個人無意間都坐在了陰影裡。不知道是文牧野導演刻意安排這樣的鏡頭還是無心插柳。我想程勇這個人物是被環境逼回了他曾想逃離的過去。

    但過去的真的能過去嗎,如果能,但它絕不會那麼輕易的過去,它可以在無人理會時像塵埃般靜靜地、慢慢地落定在回憶的河床上,倘若有故人去回憶,就會被攪動,重現過去的那段痛,這是痛在骨子裡的,癒合不了。

    坐在病房外的程勇聽著呂受益清創時的痛叫,內心滾燙地翻湧著,那一刻他決定要回頭了。當初迫於無奈的選擇,他理性地站在了利己的這邊,他的選擇無可厚非,因為在那一刻他把自己當作一個普通人,而一個普通人被良心綁架的成本最小,他自認為自己承擔得起這後果。但他在販賣仿製藥的期間已經成了白血病人眼裡的“藥神”,程勇知道自己的在病人心理的位置嗎?他知道,但放棄時他心裡不願承認,因為責任在後面虎視眈眈,他擔不起來自那些白血病人的期許,他不是救世主。

    對稱勇來講,拖延時間就是壓垮他的稻草,他怕了,因為上有老下有小,不如與大家散夥,寧願在自己的合作伙伴面前當個世俗上的“壞人”。被人失望比被人期望要活得輕鬆的多,因為前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底線活著,而後者的高度往往一眼望不到邊。

    另一個細節是程勇在放棄繼續售賣仿製藥的時候,他與張長林說好,他的四個合作伙伴以後仍然按照原來的價格購買仿製藥。從世俗的標準來看,程勇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但那時周圍的人已經把自己不能實現的願景都壓在了程勇的身上,但人們往往忘了,你的甘蔗對我來講可能是根苦瓜。程勇逃了,作出了一個普通人該做的選擇。

    電影裡並沒有仔細講述在程勇與合作伙伴散夥後的一年裡發生了什麼。直接出現了一幕程勇對大客戶“李總”點頭哈腰、諂媚的樣子,程勇迴歸到了世俗中的生活,這是真實的,有每個人的影子。但與一年前的程勇相比,少了電影裡常提到的“仗義”。

    一年前程勇是自信的,尤其那天公司在酒吧團建的時候,酒吧領班為難思慧讓她在非工作時間去跳鋼管舞,程勇攔住不依不饒的酒吧領吧並不停地從包裡掏出一疊又一疊的鈔票扔在領班的面前,那一刻他豪氣地贖回了思慧的自尊,也贖回了他們的自尊,贖回了來自底層小人物的自尊。後來看到當領班為了錢自己抱著鋼管在跳舞的時候,旁邊不停向領班嘶喊“脫褲子”的思慧哭了,她曾被無數的人這麼喊過。思慧從未曾奢望過有這麼一刻,她能站在臺下。那個時候的程勇有維護朋友自尊的自信。

    電影的後半段,當程勇再次售賣印度的仿製藥時,由原來的4000變成了500,500是從印度藥廠拿貨的成本價,這一次他在為自己贖罪,確切地說這是在還良心債,但良心債是無價可循的。這就是為什麼後來當印度藥廠被當局查封時,程勇只能從當地的零售店以2000元購買,但賣給國內的白血病人時依舊是500每瓶,他本不必這麼做,但是心裡欠了一份良心債,他極盡所能地去彌補。

    現實中誰都沒有權利要求程勇這麼做。

    最後程勇因違法行為被判入獄五年,在去獄中的路上,曾經購買他仿製藥的病人,佇立在路的兩旁,長長的隊伍,白血病人紛紛摘下口罩對他示意,程勇淚流滿面,後來程勇活得減刑,三年後出獄。

    程勇是在逞匹夫之勇嗎?一個小人物,為什麼要冒著被法律制裁的風險去幫助那些非親非故的人?程勇背後的真實原型故事像戈壁灘裡的泉水,滴在了那些奮力求生的植被的根上,當群草茵茵時,就推動了整個環境的改變。而我們是人,在人群裡總有那麼幾個人,在眾人的呵護下,成長為參天之木,他們會一點一點地提升著這個社會的法制、道德底線,而我們要做的很簡單,請對這些韌性的人好一點。

    我不是藥神,我不是個壞人,是一個dying to survive 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域差異能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價值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