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華學道
-
2 # 小崔的歷史日誌
為什麼我們叫漢人,而不叫唐人,秦人?我簡單概括整個過程及原因如下:
第一:相傳黃帝打敗炎帝后,兩個部落漸漸融合,形成了統一的華夏族部落,隨後中原地區的人便以華夏族人自稱。
第二:後經春秋戰亂華夏民族統一於秦王朝,其族稱曾經改稱為“秦人”,西域各國就有稱華夏民族為“秦人”的習慣。但是秦王朝短命的國運,使“秦人”的稱呼很快被人們遺忘了。
第三:後經過漢武帝的努力,漢朝的經濟文化達到了鼎盛。漢王朝從西漢到東漢,前後長達400多年,在對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稱漢朝的軍隊為“漢兵”,漢朝的使者為“漢使”,漢朝的人為“漢人”。於是,在漢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徵北韓、服西南夷、收閩粵南粵,從此,漢朝人與各地少數民族的溝通逐漸頻繁,大量漢人到其他地區進行文化交易活動,而那些少數民族便把這些來自於漢朝的人統稱為漢人,從此,華夏族的後裔便逐漸以漢族人自稱。
第四:漢族一出現於世界,便以世界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穩定性,少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開始了世界民族史上最宏偉的民族發展歷史程序。人口的發展是民族繁榮昌盛的重要標誌之一,在兩漢之時,漢族人口已達5000餘萬人。到唐代前期達到8000萬至9000萬人之間,到北宋大觀年間達10441萬餘人。
總體概論,漢族之名因漢王朝始稱。
-
3 # 麻爪工學院首席瞌睡家
漢朝之前我們自稱什麼人?
有人可能想當然的認為漢之前我們肯定自稱秦人、周人和商人,其實不是。先秦時代,中原邦國統一自稱是“夏”或者“華夏”,稱呼多個諸侯國的時候叫“諸夏”。相對而言,西鄙的秦人,南方的楚人,東方的萊人、徐人等等,都被看做是蠻夷,是不能代表中國的。雖然秦後來統一了中國,但是中原地區的人們,從來沒有普遍認可自己是秦人,自然也不會有“秦族”了。
中原諸夏
民族是透過血緣關係形成的所謂“我封君的封君不是我的封君”,《戰國策》中有個故事,溫地有個人去周朝都城,守城的官員問他哪裡人,他說我是周人,周朝官員盤問了半天發現他不是周人,就把他關進了大牢。這哥們說,周王是天下的王,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我不是周人又是什麼?周王大受感動,親自下令把他放了。溫地本來就屬於周王朝,是周襄王時候送給晉文公的,成了晉地。到了後來,周朝的官員都拿溫人當外華人了,按偷渡給抓起來了。可見當時“周人”不可能是華人普遍的自稱。
像鄭、晉、魯、燕等國是周王室成員分封出來的,對周王室的認可程度更高,但也不會自稱是周人,他們對自己的稱呼是“諸姬”,就是各個姬姓諸侯國,這是血緣關係上的一種民族劃分。當齊桓公帶領宋、衛等非姬姓中原諸侯國共同抵抗北方犬戎的入侵時,他們更不會自認為是周人,而是自稱“諸夏”,因為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自己的血統可以統一上溯到華夏時代,都是炎黃後裔。華族是黃帝一族的來源,夏是黃帝一族第一個統一的國號,所以黃帝的子孫都自稱為“華夏”,簡稱“夏”、“諸夏”。
漢中與漢江
漢是哪裡?長江有一條支流叫做漢江,源於漢中市,在武漢市匯入長江。武漢三鎮中的漢口,就是指的漢江江口。漢元年(前206)正月,當酸溜溜的劉邦焚燒棧道進入當時被稱作南鄭的漢中市的時候,估計他也想不到,他的大漢國號傳承了兩千多年。漢武帝時期,從西域諸國到南海之濱的百越,再到東北地區的北韓,都納入了大漢的版圖。先秦時代的蠻夷戎狄都成了大漢的子民,漢朝真正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時候“諸夏”、“華夏”的稱呼已經不能滿足大漢子民的需求了。
來了就是大漢人,華人特有的民族觀因為按照祖輩流傳的故事,生活在大漢遼闊的南方地區的百越人民是上古三苗族的後人,北方歸附漢朝的南匈奴、烏桓、高句麗等人民是古犬戎人的後代,西域諸國來源更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他們肯定不會認可自己是華夏人,中原的華夏人也不會接受自己是跟那些高鼻樑大眼睛的傢伙們一個祖先。於是各種血統不同的人們共同的生活在大漢的天空下,逐漸統一了認識,其樂融融,都認可自己是“漢人”了。
西方的民族觀是建立在血緣關係上的,什麼日耳曼啊,盎格羅-撒克遜啊,希特勒當年還給各民族劃分了貴賤等級,而且很自覺的認為日耳曼德華人屬於中低階的雅利安人,但是也比猶太人高貴很多,希特勒還特別注重高貴的日耳曼-雅利安血統,嚴禁德國軍人在外面亂搞,以免壞了品種。而華人並不那麼在意自己的血統傳承,現在無論是滿蒙回苗漢,大家都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中國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性,首先就表現在民族觀上,無論你是百越人、匈奴人、蒙古人、滿人還是什麼人,來了就是大漢人。古時候也沒有民族登記,大家一律平等,相互通婚,雜處而居,過個幾輩子,都成了一樣的黃色扁平面孔,說一樣的語言,吃一樣的食物,都是大漢人。
四百年大漢,為民族融合統一提供了條件。漢朝是個神奇的時代,統一、強大、開放,保證了各地區的人們可以相互交流,讓不同人們的血緣和文化各種融合形成了統一的漢人文化,而大漢四百多年的壽命加強了這種融合。之後的魏晉南北朝時代,漢人政權頻繁更迭,外族肆意入侵,六百多年亂世中沉淪掙扎的中原人民,誰不思憶黃金一樣的大漢時代?在與各種虎狼蠻夷的對抗之中,“漢人”的稱呼有助於凝聚漢朝遺民的力量,“漢人”也正是在魏晉南北朝的亂世中正式成為中原各地人民的族稱。後世的唐、宋、明等時代雖然也是統一且強大的漢人王朝,但是漢人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即使是明朝皇帝朱元璋也認為自己首先是漢人,其次才是明人。
-
4 # 國病
應該是漢朝之前的民族概念範圍更大。漢朝之後中原民系形成單獨分列的意識,這才使得漢人成了最具標誌性的民族概念。
漢朝之前有多個大於漢人的民族概念,比如華婿氏除了漢族之外,涵蓋了整個苗蠻系。就算按支系分,羌系北三苗也不僅僅指漢族。遊牧區遺留的羌系乃至去到雲南的杜宇古蜀崑崙開明氏昆明族都屬於羌系北三苗。甚至在古羅馬地區漢代時其實還有羌系遺留。
正因為民系範圍很大,涵蓋的地區也很大。所以先秦並沒有完全把民族概念侷限於中原。更多體現的是諸侯國概念。春秋後其實是有強調羌系這個操作的,因為秦防禦的匈奴並不包括羌系遊牧。反而羌系遊牧與秦是緊密聯絡的。東周周天子煮死了齊國國君,這裡面有沒有周王室想要最後垂死掙扎,想要重新立威的原因呢?秦就是犬戎建立的,秦對周王室最不尊重。秦與楚與晉乃至齊等等都是羌系,這裡面其實是有羌系民系共同利益的原因的,所以春秋後逐漸使得中國變成了羌系中國。臺灣原住民大機率是西周諸侯國後裔之一,歷史上只有出產於北方的小米。有人說周王室可能是N系,如果是N系,那就與秦漢時對陣的那個匈奴是同一體系了。烏拉爾N系就是蚩尤後裔,黃種老大支系。所以歷史其實是需要分析細節的,因為很多內容有篡改和不予記錄。所以春秋後到戰國基本形成了羌系中國格局。這裡面如果沒有民系觀念,怎麼可能會是這個結果?
到了秦滅導致了羌系遊牧與匈奴同一了,所以就存在與漢朝人血統一樣的南匈奴。楚漢爭霸又是使得一部分宋國和吳國後裔北逃,最後形成了契丹。漢朝在那個時期選擇了與兄弟民系決裂,尤其對待烏拉爾匈奴。因為抹黑蚩尤還進行了歷史篡改。目前發現黃帝戰蚩尤大機率不存在。僅僅是因為漢朝對陣匈奴而導致了那個結果。也正是這個對陣使得羌系遊牧加入到了烏拉爾陣營裡,導致了苗瑤不滿而南遷。歷史被篡改也表明與匈奴決裂的大政方針在當時是最高的政治核心,是下了大決心,花大力氣去執行的。這麼一來也就導致漢人概念被縮小為中原人口了。尤其漢朝強盛也固定了這個概念。只不過按血統並不是這樣。後來的南匈奴、鮮卑、蒙古核心都是羌系。
秦朝太短,而且秦體系範圍很大。唐人也有人自稱,但比不上漢人這個概念。
-
5 # 衛子萊說
漢族是世界上人口來最多的源民族,當沒有民族這一概念的時候,舊稱為漢人。
而在東周至先秦的將近六百年時間,諸侯征伐,烽火連天,華夏諸族群主要以各諸侯國的國號代稱,如秦人、楚人、趙人、燕人等等,各國風俗、語言、文字等各有差異。直至,漢朝建立,歷經數代,國富力強,經濟繁盛,漢文化形態形成,華夏諸族人才有了統一的稱謂——漢人。
而這一切的開始源自一個人,漢高祖劉邦。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秦朝大廈將傾,當時任沛縣泗水亭亭長(鄉鎮幹部)的劉邦,斬白蛇起義,攜三尺鐵劍定天下,建立大漢基業,奠定了漢文化延綿數千年的基礎。
就是這樣一個一手建立了大漢王朝、奠定漢文化基礎的千古人物,卻在後世的評價中,多是流氓、無賴之詞,也許是現代人對於古詞語的誤解,也許是來自歷史專家對於史記的解讀,史記中對於劉邦的記載多是貪財好色之處,也許是來自對於項羽的不平。
但就是這樣一個史書中描繪出的貪財好色之徒,卻能對部下知人善任、聽之任之,卻能對關中百姓秋毫無犯,這一切恐怕都是來自劉邦的高情商心胸特質,正如韓信所言,“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而大風歌一曲,也足見劉邦其人的意願抱負。
-
6 # 輕度搞笑者
秦始皇滅六國稱帝,華夏大一統,當時人們自稱華夏民族。但秦朝壽命實在太短,還沒來得及孕育出它自己的文化就被推翻。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 統一王朝,其中幾個方面對後世影響深遠。
1、文化:儒家思想代替了道家的“無為而治” ,在國家治理當中居於統治地位,一直到今天也在儒家思想的籠罩之下。2、人才的選拔:在漢以前,包括秦在內,人才的選拔,更多的還是從皇室貴族當中起用,位居社會底層的人才很難有機會被選出來,到了漢朝,政府推行“舉孝廉”的措施,使底層的人才有了出頭的機會。雖不及後世的科舉,但這確是史無前例的壯舉,在世家貴族身上撕開了一道不可癒合的傷口。
3、對外關係:漢朝具有創新精神,開通了絲綢之路,加強了中國和西亞、歐洲等地區的交流,不再固守國門,開始接觸這個世界。
4、加強中央集權:為加強中央集權,頒佈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漢武帝還找藉口,一次就削去當時一半的侯國。漢武帝的這些措施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漢族正是在漢朝奠定了民族形成的基礎
5、經濟:漢朝再經濟上採納桑弘羊的主張,由政府直接經營運輸和貿易;
6、軍事:“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衛青、霍去病等戰神名揚千古, 解除了匈奴的威脅,統一今兩廣一帶,將漢朝的實力推向巔峰。
漢族不止是在疆域上進行了繼承與開拓,還在文化思想上進行了統一與發展,後世雖然無數風雨,但總歸是繼承於前者,人人皆稱漢人,至此漢族文化逐漸形成,並流傳至今。
回覆列表
陝西關外的人習慣叫我們秦人,再大一圈西部周邊小國習慣叫我們為漢人,再遠一點俄羅斯斯拉夫習慣叫我們韃靼人,全世界習慣叫我們唐人,我們出國後回來叫回唐山!你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