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66236726413

    1、《三十六計》的作者是無法考證,它是百家兵法所長集合成為的一部獨立的兵書,它與孫武的《孫子兵法》以及孫臏的《孫臏兵法》關係都是比較完善的兵法,統一的兵法體系但作者並無關聯,都是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2 《三十六計》一書由來推斷:迄今為止尚無準確的考證,可以斷定其產生的年代。至於說作者方面,更是杳無線索,難具結論,這些都無形之中給該書的存在,渲染上 了一層神秘色彩,愈發顯現出它在中國兵學著作史上的獨特魅力。“三十六計”一語,始見於《南齊書·王敬則傳》,其謂“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文中的檀 公,據推測應為南朝時宋之名臣檀道濟,此公乃身經百戰之輩,功績十分矯人,且善用計,多有妙算。所言“三十六策”,似是譽其計謀特多的意思,概並非實有所 指;不過,作為一種稱數上的具體化,“三十六計”稱名的雛型,恐怕不會太晚過於這個時期。後來,有的刊本將此書標註為明代佚名之作,看來是有較為合理的脈 絡可供依循。因此,我們進一步推斷,可能在唐宋時代,逐漸完成了“三十六計”的充實與定位過程,至遲在明代已經與我們今日所見的樣子相差無幾。總之,“三 十六計”應該是在歷史上長期流傳,並屢經整理而儲存至今的一份凝聚著中國古代兵家深奧智慧結晶的作品。 與許多古代兵學理論著作極為不同的是,《三十六計》並沒有太多篇幅理論性文字的闡述,而僅在開篇的“總說”中以寥寥數語,聊作大旨概括,接著便敘述各個具 體的計法,給人以直捷便當的感覺。每個計法則大都以眾所周知的成語、熟語來給定名稱,在簡短的解語之後,每每再附以《易經》中的語辭作為經典詮釋,這便構 成了《易經》對此書具有重要影響的又一個特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國人均GDP5年內有沒有可能超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