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蔓莓愛娛樂

    綠色是生命的象徵、大自然的底色。今天,綠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眾的期盼。民有所呼,黨有所應。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總書記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關係中國發展全域性的一個重要理念,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理念,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將指引我們更好實現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人與自然和諧,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青少年應強化創新意識,培育創新精神。大力倡導敢為人先、敢冒風險、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創新精神,營造有利於創新的體制機制。同時,透過在全社會強化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營造關心崇尚創新、開放包容的社會氛圍,對創意理念予以鼓勵、對創新行為給予支援、對創新成果給予獎勵,用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推進自主創新戰略的實現。

    如果說把環境問題視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疾病,環保教育,尤其是對青少年的環保教育,就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劑藥,既能治標,也能治本。青少年環保意識的增強,會透過其生活方式的改變,直接影響到父輩、祖輩對環境的態度以及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青少年是未來國家的建設者,也是文化的傳遞者,還會影響到更新的一代。環境教育絕不是簡單地開展幾次活動,而是愛的教育、責任教育和生命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一項重要的育人工程。應提高對學校環境教育的認識,加大在學校教育中的比重,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當中,防止任務觀點而疲於應付檢查。打造活動品牌。活動品牌,既是載體,也是標誌,能極大提高活動的美譽度和吸引力。要深入研究環保公眾參與的規律和特點,排除單純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策劃組織富於特色、形成制度並能長期堅持的活動,充分調動青少年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在輕鬆愉悅的環境教育活動中,增添環境科學知識。比如四川省在中小學開展的“環保微炬匯”中,開展“日行一為”活動,強調每天從小事情做起,點滴積累,讓環保成為一種習慣。融入日常管理。德育對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生,更多的是養成。中央《關於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的指導意見》強調,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精神文明建立。要把環境教育與美化校園環境、制定行為規矩結合起來,把綠色環保的要求融入學生守則,營造綠色低碳消費、環保生態文明的校園教育氛圍,使學生受到潛移化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隻燕子被車撞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