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86955584324

    1、負荊請罪:主人公是廉頗和藺相如。

    讀音:fù jīng qǐng zuì

    釋義:揹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處:漢代·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譯文: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揹著荊條,由賓客帶引,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

    2、多多益善:主人公是劉邦和韓信。

    讀音:duō duō yì shàn

    釋義:形容一樣東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出處:漢代·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子有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譯文:劉邦曾經閒暇時隨意與韓信評論各位將領是否有才能,各自有高有低。劉邦問道:“像我(這樣的人),能夠統領多少(士兵)?”韓信說:“皇上您只不過能指揮十萬人。”劉邦說:“那對你來說你能指揮多少呢?”韓信回答道:“我(指揮士兵)越多越好。”

    3、四面楚歌:主人公是項羽。

    讀音:sì miàn chǔ gē

    釋義: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處:漢代·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譯文: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安營紮寨,士兵越來越少,糧食也吃沒了,劉邦的漢軍和韓信、彭越的軍隊又層層包圍上來。夜晚,聽到漢軍的四周都在唱著楚地的歌謠,項羽大驚失色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不然,為什麼漢軍中楚人這麼多呢?”

    4、圍魏救趙:主人公是田忌、孫臏。

    讀音:wéi wèi jiù zhào 。

    釋義: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術。

    出處:漢代·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其後魏伐趙,趙急,請救於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餘之人不可。”於是乃以田忌為將,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桊,救鬬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衝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獘於魏也。”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於桂陵,大破梁軍。

    譯文:後來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打算任用孫臏為主將,孫臏辭謝說:“受過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將。”於是就任命田忌做主將,孫臏做軍師,坐在帶蓬帳的車裡,暗中謀劃。

    田忌想要率領救兵直奔趙國,孫臏說:“想解開亂絲的人,不能緊握雙拳生拉硬扯;解救鬥毆的人,不能捲進去胡亂搏擊。要扼住爭鬥者的要害,爭鬥者因形勢限制,就不得不自行解開。如今魏趙兩國相互攻打,魏國的精銳部隊必定在國外精疲力竭,老弱殘兵在國內疲憊不堪。你不如率領軍隊火速向大梁挺進,佔據它的交通要道,衝擊它正當空虛的地方,魏國肯定會放棄趙國而回兵自救。這樣,我們一舉解救了趙國之圍,而又可坐收魏國自行挫敗的效果。”

    田忌聽從了孫臏的意見。魏軍果然離開邯鄲回師,在桂陵地方交戰,魏軍被打得大敗。

    5、三令五申:主人公是孫武。

    讀音:sān lìng wǔ shēn

    釋義:是中國古代軍事紀律的簡稱。指多次命令和告誡,多指上級對下級,領導對群眾。

    出處:漢代·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復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復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譯文:孫子說:“規定不明,申說不夠,這是將領的過錯。”又重複了多遍,用鼓聲指揮她們向左,婦女們又大笑。孫子說:“規定不明,申說不夠,是將領的過錯;已經講清而仍不按規定來動作,就是隊長的過錯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遇渣男,偶然發現他也在和其他女生狂撩互動,毅然離開。卻給他和他所有的朋友留了體面沒有戳破,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