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武堂

    蘇聯DB-3型轟炸機是蘇聯在1930年代最重要的遠端轟炸機。在它之前蘇軍裝備過二個不成功的型號,DB-1型和DB-2型遠端轟炸機。根據蘇軍提出的要求,遠端轟炸機要具備以下特點,機體要簡潔平順,外形符合空氣動力學,儘量減小阻力,採用大展弦比機翼提高升力,在翼內增設油箱並採用低轉速發動機以降低油耗。根據這些特點,1932年圖波列夫設計出ANT-25遠端飛機,該機於1937年用時63小時25分飛完了9130公里,從莫斯科直飛美國西海岸,創下了不著陸飛行的世界紀錄。蘇聯在該機的基礎上發展出了DB-1和DB-2型遠端轟炸機,但效能均不能完全滿足蘇軍要求而被淘汰。最終是伊留申設計局於1935年推出的TSKB-26型遠端機在航程、飛行速度、載彈量等方面均優於DB-1/2型,所以蘇軍決定在它的基礎上發展新一代遠端轟炸機,首先是為其加裝武裝,機首和機背處裝活動槍塔,機腹下方也加裝了1座活動槍架,座艙改為全封閉式,機身改為全金屬結構,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也改為金屬構架外覆蒙布。機內彈艙可裝1000公斤炸彈或是1枚940公斤魚雷,在滿載彈藥時,該機可裝3600升燃油。若減少掛彈重量,燃油量可提高到4100升。其原型編號為TSKB-30型,蘇軍命名為:DB-3型遠端轟炸機。

    DB-3型遠端轟炸機機長21.4米,機高4.1米,全重7079公斤,裝2臺M-85型星形14缸氣冷發動機,單臺功率950馬力,最大飛行速度395千米/小時,升限8300米,航程4000公里,裝1挺12.7毫米航空機槍和2挺7.62毫米自衛機槍,載彈量1000公斤。

    該機雖然自衛火力不強,但飛行速度較快,航程遠,載彈量大,在空戰難度不大且空情保障不足的年代中,最非常好用的遠端轟炸機。

  • 2 # 榮華之武器堂

    20世紀30年代初,芬蘭空軍與英國空軍向本國飛機制造業提出了研製可以對敵縱深目標實施打擊的遠端轟炸機任務。與之前的重型轟炸機不同,這種遠端轟炸機具有起飛重量輕、載彈量小和作戰半徑大等特點。這些無疑也對蘇聯飛機設計思想產生了很大影響。理所當然,安特-36(德勃-1)型遠端轟炸機也就應運而生。

    它的佈局基本沿用了安特-25飛機的設計方案,中翼安裝有可掛載10枚100公斤炸彈的炸彈艙,在第二飛行員和Navigator的座艙安裝幾門航炮,其中1門可對後下方射擊;此外,該機中翼內裝了一部AФA-14航空照相機。1934年,第一架德勃-1遠端轟炸機開始生產。 由於該機生產質量較差,所以僅僅裝備了10架。

    在該機研製的同時,1934年蘇聯空軍對於遠端轟炸機的戰術技術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要求,新的遠端轟炸機應該在巡航速度350公里/小時條件下,攜帶1噸航空炸彈航程不小於3000公里。為此,圖波列夫飛機設計局開始研製安特-37(德勃-2)型遠端轟炸機,並將樣機試飛時間定在1935年秋天。然而,由於在試飛中以140-150公里/小時低速飛行時,飛機尾翼出現顫振現象,因此蘇聯空軍最終取消了對該飛機的採購計劃。

    伺候,德勃-3雙引擎遠端轟炸機開始出現,它是是伊留申飛機設計局創紀錄試驗機CKБ-30的批次生產型。主要結構是30年代流行的鋼管構架機身覆以蒙皮的結構。該型飛機在1936-1939年期間一共製造了1528架,1939年全部換裝了Виш-3可變槳距螺旋槳,效能有所改進。1937年,還生產了一種魚雷轟炸機型德勃-3T,除了在機腹下攜帶一枚45-36-AH/45-36-AB魚雷外其餘和德勃-3完全一樣 。

    該機翼展 21.44米,機長 14.22米,機高米,機翼面積 65.6平方米。正常起飛重量 7.45噸,最大起飛重量 9.45噸。 最大平飛速度 439公里小時(4900米高空),升限 9600米,航程 3800公里。 裝備3挺7.62毫米 ШКАС機槍(後期型改為2挺 7.62毫米 ШКАС機槍和1挺12.7毫米 УБ機槍)和一門 20毫米航炮,最大載彈量 2.5噸。

    30年代末,伊留申設計局在原先德勃-3基礎上研製設計出德勃-3Ф,飛機在1939-1940年間投入批次生產。1941-1942年,蘇聯飛機型號命名體系進行了調整,重新命名為伊爾-4。

    伊爾-4和它的前輩德勃-3在外型相似,除了頭部的Navigator艙外。但是伊爾-4是一架在內部結構和製造工藝上都完全不同的飛機,鋼管構架承力結構已改為機身整體承力結構,所有結構變得簡單和容易製造,質量也好控制。結構的改變主要得益於蘇聯仿照的裡-2(DC-3)的生產工藝。

    伊爾-4非常可靠和堅固,經常在超過最大負荷和最大航程的條件下,深入敵人後方執行轟炸任務,是公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中型轟炸機之一。除了轟炸機外,還作為魚雷轟炸機、滑翔機牽引機、傘兵運輸機使用。

    該機在1940年-1944年間持續生產,在生產過程中根據戰鬥中的經驗和物資供應情況,飛機結構也在隨時調整,主要有:加裝更大功率的發動機;增加油箱容量;增加裝甲板覆蓋的區域;在原料供應緊張的情況下,部分飛機的外翼段和機身的分段採用木材製造;外掛的1000千克炸彈成了標準配備。德勃-3和伊爾-4總生產量為6800架,其中伊爾-4的生產量為5256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急急急!寂靜嶺電影裡那個小鎮為什麼被火燒了?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