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探測衛星A
-
2 # 寒江孤影9981
希特勒作為一名打過一戰的陸軍下士,深知兩線作戰的危害;但是迫於當時勢情進展,他只好順勢而為。
二戰最大的轉折點,就是日襲珍珠港,因為促使全球新老大閃亮登場;希特勒聽聞日寇此番舉動,只以兩字評之——“蠢豬!”
他在1942年12月11日,珍珠港事件四天之後,主動對美宣戰的原因:
①在希特勒的整體野心之中,與美國一決雌雄不可避免;美國對納粹佔/統全球而言,遲早都會成為一重大威脅或阻擾;
不過,他原先的設想是德美對決時機由他來設定,也就是攻佔蘇聯並且準備充分之後,才開打;
所以,他對羅斯福大量軍援英/蘇(也就是一種變相參戰),一直保持隱忍;並告誡其軍民,美國國力強盛(以天文數字都難以形容之),現不應與之發生正面甚至全面衝突。
②對應珍珠港事件時期的蘇德戰場--在當時的莫斯科保衛戰,蘇軍開始逆轉戰況,德軍出現重大損失;
在此重大不利形勢下,希特勒在國會高調發表演說,主動對美宣戰,是為加強德國軍民的凝聚力。
希特勒也因此沒有必要在隱忍避戰。
④日寇是“偷”襲珍珠港,納粹事先應不知情;
希特勒高調呼應日寇、為其壯膽、望其進一步擴大軍事行動,也是希望其能將美軍主力牢牢拖死在太平洋戰場,儘量避免美軍海量般撲向歐洲……
所以,他才不得不“飲鳩止渴”。
-
3 # 富足沙灘Lo
二戰中,德國夲沒有向美宣戰,而是在與曰組成協約國,且曰偷襲珍珠港口才發起對美開戰。這就是說,戰爭中立場一致或近似方也是互有支援才能壯膽。
-
4 # 文豪老易
二戰,美國與希特勒沒有單挑!因此就沒有“德美戰爭” !而希特勒卻是與蘇聯單挑,也就是蘇德戰爭 !戰場在蘇聯!——標題子虛烏有!
-
5 # 銳不可當1799
希特勒向美國宣戰,也是不得而已而為之。雖然,美國支援英國對抗德國,但德國敢怒不敢言,就是害怕與美國直接對抗。襲擊商船,並不代表攻擊國家,因此,珍珠港事件之前,至少從表面上看,美德還沒有處於戰爭狀態。
但是,德國事前與日本結成同盟,與義大利一起,結成同盟,稱為軸心國。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對日宣戰,迫於同盟關係的承諾,德國作為軸心國的核心國家,不得不對美宣戰。在面臨英蘇兩大對手的情況下,又增加了一個更加強大的對手,陷入了更大的戰略被動。
而丘吉爾在珍珠港事件後,立馬鬆了口氣,終於把美國拉下水了。不能不說,國家領導人,必須要具有超越一般人的戰略眼光,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國家決策的正確方向。否則,必將把國家和人民引向災難。希特勒並沒有受到良好教育,曾經甚至做過流浪漢,屬於社會低層次人士。憑藉其超眾的演講才能,利用凡爾賽條約對德華人的打壓,鼓動德華人民走向狂熱瘋狂,最後走向滅亡,教訓深刻。
歷史表明,一個國家要想長治久安,必須要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必須保證國家的領導權,掌握在真正的社會精英手上,這樣才能確保決策,符合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
-
6 # duh23333
這是一種政治道義。美國因珍珠港事件被迫向日本宣戰並加入同盟國陣營,而德國與日本同屬軸心國集團所以也就順帶向納粹德國宣戰。
-
7 # 山翁21
日本偷襲珍珠港,並不是德國同意的,相反德國認日本幹了一件蠢事,事實上日本在戰略方面是全世界最蠢的國家。因此這題目的提法不妥。
回覆列表
海上美德摩擦不斷,在冰島海域美國軍艦甚至以德軍潛艇為“假想敵”直接進行攻擊演習,以聲納探測潛艇,給英國軍艦提供座標,雖然德國潛艇嚴守不攻擊美軍的命令,但美國就差直接使用武器了。
所以納粹德國再想維持中立,也是非常難,擦槍走火是遲早的事。究其原因是美國政府早準備參戰了,只礙於國會不同意而已。
參考一戰,美國當時的“中立”也假中立,時時刻刻在為參戰製造條件和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