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稻花香裡豐收年
-
2 # 張傑談史
狄仁傑死於700年,武則天死於705年,也正是狄仁傑早死了5年,若其在武則天之後的話,其晚年最終歸宿,不知道會不會和張柬之等人相同。
其他答主都提到的一個關鍵就是狄仁傑為復唐準備了人才,比如張柬之這些人,同時狄仁傑也告知武則天最好歸政給自己的兒子,這是他的作為。最後政權平穩交接,顯然與此相關。
但是促成中宗復位的張柬之等人,很快被流放在外地,試想如果狄仁傑還活著,會不會還是一樣的結果。
-
3 # 探討歷史
狄仁傑(1630一700),字懷英,幷州太原人。早年通過科考上仕途。歷任汴州判佐、幷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川司馬,晚年當上宰相。他敢於直諫,曾力勸武則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任職期間,狄仁傑恪守職責,對恃寵怙權的官員進行彈劾。進而遭到他人誣陷,被貶為彭澤縣令。但他剛正廉明的性格著為百姓歡喜,最終贏得武則天讚賞與信任。晚年武則天常以"國老"相稱,狄仁傑曾多次以年老告退,則不許,武則天還告誡官員:"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可見狄仁傑晚年過得比較安逸,死後被追封為樑國公。
-
4 # 拉燈吃麵
位極人臣,深受武則天信任,稱其為閣老,把擁護李唐的人才都推薦到朝廷重要崗位上,如推薦張柬之當了丞相,其後來發動的神龍政變,擁護李唐從重奪政權,這都是狄仁傑的先見之明的運作,狄仁傑對李唐王朝功不可沒。
-
5 # 紅辰夢劫
狄仁傑,生於唐貞觀四年(630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字懷英,唐代幷州太原人。歷經唐高宗和武則天二朝,官至宰相,是唐代傑出的政治家。
比起那些沽名釣譽,不願在武則天雌威下做官而致仕還鄉或者以死來全自己的名節,狄公的所作所為才被世人所欽佩。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僅四個月便被奸佞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為彭澤縣令。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後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狄仁傑屬於壽終正寢,在動盪的年代,當官的能有個善終就算是不錯了,而狄公臨終心裡仍念念不忘的還是李唐江山。
-
6 # 時光隧道2019
狄仁傑是中國歷史上十大明相(管仲、李斯、蕭何、陳平、諸葛亮、房玄齡、寇準、王安石、張居正)之一。
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被外放為寧州刺史,因在任內妥善處理民族關係而深受當地百姓愛戴。由於御史郭翰的上書舉薦,狄仁傑提升為冬官侍郎。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唐為周,次年狄仁傑由洛州司馬升任地官侍郎,並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
武則天晚年在繼承人李顯和武三思之間猶豫不決。 狄仁傑成功的勸說了武則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保住了李唐王朝。
-
7 # feiguogong
狄仁傑,字懷英,幷州太原人,唐朝武則天時期的政治家。公元691年狄仁傑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個月後,狄仁傑被來俊臣誣陷謀反,被迫下獄,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公元697年,再度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勇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勢力,成為大唐社稷得以延續的重要支柱。公元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中宗復位後,追贈司空、樑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
8 # 歷史口袋
晚年生活很好,榮寵不斷。
狄仁傑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在武則天掌權期間,很多重臣都沒有落得好下場,在那些酷吏的手段之下,不是就此屈服隨波逐流就是死於非命,唯獨狄仁傑不同,武則天十分器重他,雖然也曾入獄被迫害,但是最終化險為夷。
而且雖然成為武則天的寵臣,狄仁傑一直心都是屬於李唐,他採取更為委婉的勸說,讓武則天下定決心立自己兒子為太子。
晚年時候,狄仁傑盛寵更濃,皇帝親賜府邸,死後被不斷追封,是大臣中為數不多下場好的,晚年幸福的大臣。
-
9 # 孤城影隨
晚年的狄仁傑依然以恢復李唐江山為使命,所以,他繼續恪盡職守,為武周帝國勤奮工作的同時,韜光養晦,坐待良機。
1.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依智慧死裡逃生。
691年九月,62歲的狄仁傑由於自己卓越的能力與極高的政治修養第一次被任命為宰相。這個時候,武承嗣在朝廷聲名鵲起、顯赫一時。他預感狄仁傑將是他被立為皇嗣的障礙之一(事實也是如此),就暗中與來俊臣捏造事實、構陷狄仁傑等謀反。由於當時有規定:一經審問即承認謀反的人可以減免死罪。狄仁傑即刻認罪認罪,甘從誅戮。來俊臣大喜,得到口供後,將狄仁傑等收監,只待來日行刑。放鬆了警惕。
狄仁傑於獄中,把冤情寫在從被子上撕下的一塊帛上,塞在棉衣裡,請求看守送回家。看守沒起疑,把衣物交給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光遠持帛向武則天訴冤。
武則天看帛後後,問來俊臣,來俊臣說:“我並沒對狄仁傑等人用刑,他就承認謀反了”,武則天便派通事調查此事,來俊臣事先有所準備,這通事又懼怕來俊臣。所以,沒看狄仁傑等人便回去向武則天覆命了。
武則天召見狄仁傑,問他為何承認謀反。狄仁傑說:“我如果不承認造反,已經死於酷刑了。”。因此,武則天免去了狄仁傑等大臣的死罪.
2.為民請命,治理地方有功,復任宰相。
儘管真相大白,武則天還是將貶他到彭澤去擔任縣令。當時,彭澤遭旱,百姓掲不開鍋,仁杰上折,要求朝廷賑濟,救民於饑饉之中。
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武則天任命仁杰為魏州刺史以穩定局勢。仁杰到職即號召與鼓勵百姓返田從事稼穡。契丹部聽說了此事,即引眾北歸,魏州無恙。
由於仁杰執政有方,心繫民生,社會聲望高漲。697年十月,67歲的狄仁傑又被任命為宰相,自此,仁杰成為武則天的左右手,參與軍國大事決策。
第二年,突厥騷擾河北,狄仁傑出任河北道安撫大使。面對戰亂後的慘狀,仁杰提出四條有力的措施,很快恢復了河北的安定。
3.為李唐江山,犯顏直諫。
武則天考慮接班人時,想到了侄子武三思。狄仁傑不顧個人安危、當頭棒喝:“我看天底下的老百姓並沒有忘記唐皇室的恩德,要立太子,非李顯不可。”。武則天聽後很氣憤,只好暫時罷議。
仁杰在武則天生病時,再諫:““姑侄與母子誰更親?如立廬陵王,您千秋之後可以配享宗廟,有人祭祀您。我從沒聽說有將姑姑配享宗廟的。”!武則天恍然大悟,逐下決心立李顯為太子。
4.推薦宰相,為神龍革命埋下了種子
武則天要求狄仁傑推薦人才,狄仁傑說:“荊州長史張柬之,是將相之才。”,張柬之耿直,武則天不喜歡,只調為洛州司馬。過了一段時間,武則天又向狄仁傑要人才。狄仁傑說:“我薦的張柬之,你還沒用呢!”。武則天說:“我已經提拔他了”,狄仁傑說:“我薦者可為宰相,非司馬也!”。最後,張柬之升為宰相。
705年,81歲的武則天病重不起,身為宰相的張柬之見時機已到,聯合了桓彥範、崔玄等人,發動了神龍革命,逼武則天退位,讓李顯復辟了帝位。史稱神龍革命!
這個時候,狄仁傑已經去世五年了。
回覆列表
公元700年,武則天巡幸三陽宮時,破天荒的單獨賜給狄仁傑一座宅院。榮寵冠絕當朝。公元701年狄仁傑因病去世。
狄仁傑出身平民,經科舉入官場,幾經沉浮。始終剛直不阿 ,嫉惡如仇。為國鞠躬盡瘁,為民安撫體恤。是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期的關鍵人物。確為斗南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