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益州乃天府之國,在《出師表》又說:益州疲弊,豈不前後矛盾?

回覆列表
  • 1 # 等風亦等你COO

    自古以來得川蜀而得天下,

    1. 比如秦國平巴蜀,國力遠超山東六國,,長平之戰耗死了趙國!秦軍從不為了糧草發愁!

    2.秦末楚漢之爭,劉邦得蜀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收服各諸侯,對決項羽而得天下!

    3.這個就是比較有爭議的了,劉備得益州而三分天下,諸葛亮隆中對的願望基本實現!基礎有了,而且是三國之中實力最強的了,但是很可惜,關羽是荊州,劉備徵東吳,被陸遜一把火燒了一乾二淨,!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以至於蜀漢滅國!

    就以這三個為例吧,畢竟秦漢時期的人文環境也都比較相近!

    首先秦與漢都是得巴蜀都是發現了好多年,修養生息,蟄伏三載!本身就發展好了!都是十年磨一劍,也只出一劍,秦國只到長平之戰才展現出其強大的國力,趙國無餘糧的時候秦國可以從巴蜀之地運糧,趙國根本打不起消耗戰!可以說秦國在司馬錯平定巴蜀以後其國力就已然遠超其他六國了,最終秦國每次大戰都不用為糧草鬧心。秦軍戰無不勝,除了其軍功制度,還有其糧草充裕的保證,每次戰爭,起碼都是滿狀態上陣!秦得天下無可厚非!

    再說漢高祖劉邦,滅秦後項羽分封諸侯,把劉邦弄到了巴蜀之地,本意是想把劉邦困死在蜀地,可惜也犯了他們楚國老祖宗的毛病,看不起蜀地,劉邦為了示弱,拆了蜀道棧道,給足了項羽面子,在蜀地修養生息,項羽在霸凌天下!當他那個自認為最大的諸侯王,西楚霸王!這哥們也是人才,滅了秦國,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各做各的王,還是戰國爭霸那狀態。不過呢。老子要當最大的王!有點可愛了不是,然後你們各國打架還要聽我的,我說不能打就不能打,這不是典型的孩子王嗎,楚國能不敗才怪!過了沒幾年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出陳倉(現在陝西寶雞)收服其他各國,決戰項羽,得到天下,!

    以上都是成功案例,下面就說說劉備諸葛亮了,這兩人都是戰爭狂人!劉備大半生寄人籬下。得到巴蜀之地才算真正站起來了,而且做了三國之中的老大,兵多將廣,漢中一戰,打的曹老闆抱頭鼠竄!夏侯淵都戰死了,同時關羽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圍困曹仁於樊城!可以說劉備得事業到達了巔峰!

    但是呢都得意過頭了,你都成三國最大了,那別人還不搞你啊,這不曹操孫權都反應過來了,合著一起搞你了,呂蒙白衣渡江,曹操派徐晃領大軍一起合擊荊州,關羽兵敗麥城!但是曹老闆這人比較陰險了就,把關羽一步步逼向了孫權,結果呂蒙直接就把關羽給砍了頭。,這就有點招仇恨了,好歹劉備也是孫權的妹夫啊,你這關羽戰死了也沒啥說的,但是你給砍了首級送給曹操就有點過分了吧,而曹老闆呢,太會做人了,直接香木為軀,安葬了關羽,是為漢壽亭侯!劉備就不能忍了,這個大舅哥欺人太甚,直接百萬大軍徵東吳,差點把孫權嚇懵了,不過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出來劉備陣營裡的不團結了,好多將領都是反對劉備打東吳的,還說要修好東吳繼續打曹操,這就是典型的書呆子。沒有政治遠見的人,當然諸葛亮也反對的,主要是因為剛剛得到巴蜀,而且又失了荊州,應該修養一段時間,也有可能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代表東吳求和吧,表示我錯了,不要打我!在那個時候大家族都不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裡,諸葛家在魏蜀吳都有當官的,但是呢,到了這種程度,劉備怎麼可能再忍,情況不允許,時間也不允許了,劉備年齡很大了的,再不瘋狂就打不動了,同事要想平定天下,曹操那邊實力比較強,一時半會打不下來,就只能先滅東吳了,這就是政治遠見,可以諸葛亮不懂,好多人都不懂劉備得心,都以為劉備為了給關羽張飛報仇,已經瘋了,也不想想劉備忍了六十多年,才成為了天下最大的諸侯國,怎麼可能隨便亂了就,仇恨固然有,但多的還是野心!先滅吳國,這是必須得,不然你打曹操的時候他又給你後面搞事情,事實證明吳國就喜歡後面搞事情。比如魏蜀大戰的時候,孫權就後面搞曹操,很煩是不是,劉備當然也懂的,先滅弱的,後圖強的!不然兩強相爭,也許弱的可能就變得最強了,當然劉備就是這樣起來的嘛!可以劉備得遠見沒人理解,當初的大將都去鎮守一方了,身邊只帶著黃忠這個比自己年齡還大的老將軍打東吳,可以黃忠用命拼來的首勝,被陸遜一把火燒的啥也不剩,劉備徵東吳這樣的大型軍事行動怎麼也得陣容空前強大吧,可以就是兩老爺子去幹,結果前浪死在了沙灘上!哪些可以獨擋一面的大呢。關羽張飛死了,馬超鎮守羌族,魏延守漢中,趙雲反對劉備出兵的,沒發用,頂級謀士,龐士元死了,法孝直涼了,就一個諸葛亮,還要治理蜀國大本營,這可不就是差人了麼,得蜀地也沒用了,陣營複雜,好多人不能放心用,比如後來諸葛亮李嚴政治鬥爭,劉備在還壓的住,劉備不在了,連鎮守一方的魏延都不被信任了,得蜀地又能如何,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就算有天時地利,最終還是需要人去辦事的。所以說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何其悲哀啊,劉備在時蜀國能人無數,劉備死後,諸葛亮獨木難支!這也許就是君王和謀士的區別吧!得巴蜀,得天下首先得是個英雄霸主,胸如海,魄力非凡,秦漢都是,可惜劉備死後,蜀漢沒了靈魂人物,諸葛亮連一個魏延都用不了,不論給多少資源都不可能走出蜀地的,地利重要,人和更重要,而且秦漢成功都是大戰一場修養數十年,而諸葛亮就是窮兵黷武了,其軍事才能可見一般,而且器量也太小,,能讓馬謖首街亭,可惜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卻不被考慮,任人唯親,能打仗才怪,劉備能讓魏延獨守漢中,對戰曹魏,可見魏延的能力之強,不輸於五虎將的!可惜從來不被重用,可笑的是後來鄧艾用了比魏延子午谷奇謀危險好幾倍的偷渡陰平滅了蜀國,蜀國給諸葛亮和姜維玩,那才叫瘋了,玩命的打仗,最後也不想想願意打仗的人還有幾個,別人都是畢其功於一役,諸葛亮是沒完沒了的打,還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以弱勝強,若不出奇謀何以勝?

    所以歸根到底得巴蜀之地得天下得看人,有資源不會用也是枉然,不然歷代蜀國統治者不都是得天下嗎,不可能的,巴蜀之地只是給你提供了一片很好的修養之地,給你穩定的大後方,能否開疆擴土還得看自己的手段了!

  • 2 # 不才小生阿逸君

    阿逸認為二者並不矛盾,因為諸葛亮說這兩句話的時候是處於不同的歷史時間下的。

    劉備圍攻成都時,成都尚有兵馬三萬,糧草可供全城食用一年,百姓官員都願意拼死抵抗,由微見巨,可見當時益州繁華。

    其一,劉備攻益州時,打了幾年,對益州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之後又調兵遣將在漢中與曹操打了幾年,雖然勝利,但肯定是損失不少,畢竟曹操不好惹。劉備佔領漢中後,要留兵馬糧草守護,這也是極速消耗益州積蓄的情況。

    在這之後,本應休養生息的,可關羽丟了荊州,父子罹難,劉備又舉國之力,征討東吳,慘敗,雖然沒想《三國演義》說的那麼慘,但也損失幾萬人。

    綜上所述,諸葛亮前後兩次說法並無矛盾之處。

    但願阿逸的淺顯拙見能對你有幫助。

  • 3 # 讀書觀影話江湖

    益州是天府之國,也是疲敝之地。隆中對時,劉備可以說身無分文,寄人籬下,而益州物產豐富,很適合作為創業根基。

    出師表時,天下三分,局勢較為安定,益州雖然沃野千里,但相對於魏吳來說,地域狹小,屬於偏安一隅,無論經濟還是人口,都難以與其他兩國抗衡。

    所以這並沒有前後矛盾,只是此一時,彼一時,情況不同了,措辭當然也就有區別。

  • 4 # 雲龍運龍

    應該屬天府之國。成都平原沃野千里,雨量充沛,非常適合耕作,對發展農業生產提供了天然的條件。所以益州之地物阜人美,糧草充足,給軍民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證。但為什麼又說它是疲敝之地呢?常言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益州偏於西南之隅,交通閉塞,雖物豐但難於與外界交流,雖然易守難攻,但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也限制了它的擴張、交流與發展。因此說,天府之國和疲敝之地,也算不上前後矛盾。

  • 5 # 使用者7321913491215

    益州疲憊 , 天府之國 ,是沒有矛盾的 ,因為當時來說 ,劉備在夷陵之戰 的時候 ,已經耗盡了大半個 蜀國的經濟 ,所以說益州疲憊 ,打仗就是貧窮的 ,和平時期肯定是天府之國啊 ,打仗肯定會窮的 是不是 ,打的是經濟 ,人口 ,

  • 6 # 王祖蔭1

    各有所指,並無矛盾。″天府″也作″天富“,指物產豐饒。″疲敝″指地理位置離中原太遠。這是塊末及″窮治″的好地方。你劉皇叔快趁眾人目光不及的時候去搶這個聚寶盆,晚了可就來不及了。

  • 7 # 白露為霜65799235

    天府之國和疲弊之地之間,邏輯上並不矛盾。

    是天府之國,也是疲弊之地,是被劉備諸葛亮們給疲弊了的天府之國。

    後來姜維也繼續疲弊之,這些軍閥,政客,軍事狂人都不是好鳥,尤其劉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朋友的引發的的大人糾紛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