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搏通經典

    任何一個人都知道一年有365天時間,這也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一圈的限制。

    從公曆計算天數的話,我們就會發現: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這些月份都是31天,這七個月總共時間是7*31=217天時間。

    而4月、6月、9月、11月,這些月份都是30天,這四個月的總共時間為4*30=120天時間。

    但是最關鍵的就是第二個月,第二個月在四年內肯定會在某一年是29天。其餘3年都是28天。

    如果準確的來說,地球繞太陽公轉時間不是365天,而是365.25天。為了彌補這個誤差就在某年內的2月加一天。

    這也就是為什麼每四年中會有一年的2月是29天。

    下面我簡單地說一下,農曆或者陰曆,為什麼會有閏月。

    我們都知道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就是一年。實際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則需要365.25天。

    但是農曆的月份都是29天與30天互相交替,這樣算下來就會有十幾天的誤差,為了彌補這個誤差。

    根據農曆曆法推算,3年一潤,5年兩潤,19年5閏,基本上是19年一個週期。

    就是每一種曆法都會有誤差,為了彌補這些誤差,我們會適當的調節。公曆二月29天與28天,農曆的歲月,都是調節誤差的手段。

  • 2 # 可以更換

    這主要原因是曆法的計算方法所產生。

    日曆有公曆,農曆陰曆之分。

    公曆以太陽撓地球一週計算剛好365還大約多O25小時,約每四年366天為整年。

    農曆年以二十四節氣化分,365箅分潤年366天

    陰曆以月亮圓缺為標準計算方法算,一年只有354天,每年按太陽運轉週期差11天多,

    按陰曆計年月29,5天,分為7個月大30天,5個月小29天,2月平28天潤年29天。

    不論以公曆,農曆,陰曆那種計算方法算,都不能把太陽,月亮週期年剛好整數。餘數年長月久產生誤差太大。

    為了達到太陽與月亮週期標準化,乎合一年四季的舂夏秋冬的氣侯穩合,只好用潤年潤月來調和季節,與天數不產生誤差,

    公曆每四年潤年多一天,

    農曆是中國根據農業生產需求產生的,同公曆相差不大也是四年潤年一次。

    陰曆按月缺月圓計算。每2,5年潤一個月,有三年兩頭潤,三年兩不潤詵法。

    陰曆就出現了潤月,陰曆也成在潤年,陰曆潤年2月29天為潤年。

    曆法由於太陽,月亮週期計演算法則,產生餘數,為了方便人們生活,萬物生長季節,地球產生冷曖寒熱,化分季節等因素。便產生了潤年潤月,以達到符合太陽,月亮週期,四季定律。以潤年潤同方法解決一切天時,季節矛盾。

  • 3 # 老莊起名取名易名

    閏月(Leap Month),是一種曆法置閏方式。在亞洲(尤其在中國),閏月特指漢歷(民間亦稱農曆)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

    閏月指的是陰陽曆中的一種現象,陰陽曆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虧的週期,陰陽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一年12個月共354.672天,陰陽曆的月份沒有季節意義,這樣十二個朔望月構成漢歷年,長度為29.5306×12=354.3672日,比迴歸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將近11天),每個月少0.91天(近1天)。

    一年與陽曆的一年相差10.875天,只需經過17年,陰陽曆日期就同季節發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紛飛中度過,17年後,便要搖扇過新年了。使用這樣的歷法,自然是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的。所以中國的陰陽曆自秦漢以來,一直和24節氣並行,用24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

    如果改按十三個朔望月構成農曆年,長度為29.5306×13=383.8978日,比迴歸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規定製定曆法,就會出現天時與曆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的怪現象。這就是矛盾。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的祖先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出了“閏月”的辦法,保證農曆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臘月為冬季,也同時保證了農曆歲首在冬末春初(以上均指農曆月份)。

    擴充套件資料

    農曆閏月年份的天數一般長達384天,這樣的年份在所有農曆閏月的年份當中是最常見的,出現率很高,例如在2001年至2100年這100年當中,一共有37個農曆閏月的年份,其中長達384天的就有34個,例如,2001年、2004年、2009年、2012年、2014年、2017年、2020年、2023年等,出現率高達92%。

    有少數農曆閏月年份的天數比較短,這樣的農曆閏月年份的天數也長達383天。從1534年至2534年這1000年裡,一共只有32次,分別是1550年、1558年、1585年、1612年、1648年、1710年、1743年、1805年、1808年、1841年、1868年、1895年、1903年、1930年、1957年、1993年、2055年、2088年、2150年、2153年、2186年、2213年、2248年、2275年、2302年、2310年、2338年、2400年、2433年、2462年、2495年、2498年。

    最長的農曆閏月年份的天數可長達385天,這樣的農曆閏月年份是很罕見的。從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100年的2321年裡,一共只有14次。其中,從1501年至2100年這600年裡出現了6次,分別是1580年、1599年、1642年、1925年、1944年、和2006年。

    公元2100年至公元4000年的年份當中,出現的年份有2270年、2289年、2351年、2582年、2606年、2625年、2634年、2658年、2889年、2951年、2970年、3234年、3253年、3296年、3315年、3589年、3608年、3872年、3915年、3934年、3953年,一共出現21次。

  • 4 # 申裡的眼

    太陽,地球,月亮自身及相互間的運動,形成了人們對日,月,年的概念。

    一,公曆,也叫回歸年紀年方法,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約為365.2422個太陽日,這叫一個迴歸年。將1,3,5,7,8,10,12這七個月份定為31天,2月定為28天,剩下的4,6,9,11四個月定為30天。一年有365天,叫平年;每四年設2月29日一天,叫閏年(有些特殊年份不設定這一天,另有演算法)。

    二,農曆,是以朔望月為依據的。一個朔望月的時間約29.5306天,因此農曆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並且每個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陽和地球中間,而且以黑暗的半面對著地球的時候)。有時候會出現連續兩個大月或兩個小月。所以農曆每100個歷月里約有53個大月和47個小月。

    三,農曆基本上以12個月作為一年,但12個朔望月的時間是354.3672天,較迴歸年相差11天(10.88)左右,這樣每隔3年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個多月,為了把多餘的日數清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個月,這就是農曆的閏月。有閏月的這一年也叫閏年。

    四,閏在哪一個月,由二十四個節氣確定。二十四節氣由十二個節和十二個氣組成,交替出現。

    當某月只有節沒有氣時,便設該月為閏月。並且有“十九年七閏”的說法。

    這就是為什麼“農曆經常閏月而公曆沒有“。

  • 5 # 溪楠囈語

    今年2020年,看一下日曆,4月23日是農曆四月初一,到了5月23日,也是四月初一,也就是說,2020年農曆閏四月,農曆真的是一種很厲害的歷法,而且跟陰曆並不是一回事!

    農曆中的閏月到底是什麼?這得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了。long long ago~

    很久以前,我們的老祖宗們還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晚上睡不著的時候,他們就抬頭看看月亮想想心事。看著看著,就看出規律來了。他們發現,月相變化每隔29天左右就會重複一次!就像這樣:

    月相變化的週期平均是29.53059天。古人雖然知道得沒我們現在精確,但並不妨礙他們定曆法 。老祖宗們非常機智地以月相變化為依據,把29天或者30天稱為一個月,把12個月稱為一年。這就有了我們最初使用的歷法,也就是陰曆。

    但是陰曆用著用著,就用出問題來了。陰曆的一年平均只有354天左右,按我們現在來看,比地球公轉週期(365天)少了11天。

    這反映在古代生活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一年過完了,四季還沒輪完……

    給一個非常直觀的圖:

    大家要知道,中國古代可是農業社會,氣候變化直接指導著農事。這春耕秋收的日子每年都不一樣,老百姓誰受得了?

    所以,為了讓曆法跟四季輪迴對上節奏,古人決定人為地增加一年的長度,於是他們就在陰曆的基礎上,設定了閏月。

    所謂閏月,就是一年中多出來一整個月。也就是說,新的歷法中會出現一年有13個月的情況,而這種經過改良、有利於農業活動的歷法就是【農曆】。

    在農曆中,閏月出現在哪個月之後,就叫閏幾月。比如今年的閏月出現在農曆六月之後,所以叫作閏六月。

    這時候你肯定要問了,陰曆全年354天,加上一個月都380多天了,那不還是沒跟四季輪迴對上節奏麼?

    沒錯。所以,閏月並不是每年都有的。農曆中大約是每19年設定7次閏月,以保證農曆每年的平均長度跟地球公轉週期大致相等。

    那麼,這每19年7次閏月的規定又是怎麼來的?其實很簡單,大家隨手算一算:陰曆年跟地球公轉週期相比,每年差11天左右,那19年就差了210天左右,這個天數大致就相當於7個月。

    所以農曆大約是,每19年補上7個閏月,平均兩三年出現一次閏月:

    這些名稱直接反應了季節和氣候的變化特徵,大大方便了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這就是著名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也直接決定了某一年到底閏不閏月、具體閏哪個月。這個流程叫作【無中置閏】。

    (來,請不要動手機,活動一下脖子)

    說到這裡,聰明的你一定已經看出來了,閏月和二十四節氣的設定,都充分考慮了地球的公轉,這其實跟陽曆的思想不謀而合。

    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曆(格里高利曆),就是陽曆的一種。陽曆一年有12個月,但這個“月”與月亮沒什麼關係,只起一個劃分作用,這就跟陰曆對“月”的定義很不一樣。

    所以,在陰曆基礎上設定了閏月、並補充了二十四節氣的農曆,實際上是一種陰陽合曆。

    生活中常常有人,把農曆和陰曆混為一談,這是不對的。

    講到這裡,已經被古人的智慧震撼到了。要知道,他們可沒有現代的觀測儀器和計算機器,僅僅憑著肉眼觀測和紙筆推算,就能創造如此了不起的歷法,並逐步完善,這實在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也是我們中中國人的驕傲。

    所以,綜上所述,農曆又稱夏曆、舊曆、古歷,舊曆、古歷與新曆對應,好理解。日常人們將農曆稱為陰曆,是與陽曆對應。農曆包括了陽曆與陰曆。公曆又稱西曆,世界通用,中國自辛亥革命起開始採用,因此又稱新曆。

  • 6 # 好物大戶

    現在再來說“閏月”。閏月指的是陰曆中的一種現象,陰曆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虧的週期,陰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一年12個月共354天,陰曆的月份沒有季節意義,這樣一年就與陽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經過17年,陰陽曆日期就同季節發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紛飛中度過,17年後,便要搖扇過新年了。使用這樣的歷法,自然是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的,所以中國的陰曆自秦漢以來,一直和24節氣並行,用24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

    二十四節氣又可分為“節氣”和“中氣”二組:古人把從小寒起每隔黃經300為一節氣;從冬至起每隔黃經300為一中氣,一年有12個節氣,12箇中氣。12節氣把一年分為12個節月,每個節月各有一個節氣和一箇中氣。節氣是節月的起點;中氣是節日的中點。中國傳統曆法對於日序和月序以及大月、小月、平年和閏年,不象一般曆法那樣採用長期安排的方法,而是強調逐年逐月的推算,國家設有專門的機構從事曆法的推算。

    (一)以月相定日序。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時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據先後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數,確定前月的大小。如果從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間隔是30天,那麼當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便為小月。

    (二)以中氣定月序。首先,以歷月中有無中氣區分歷月和閏月,我們知道一個迴歸年有12箇中氣,但卻包含365.2422÷29.5306=2.3682個朔望月,經過幾番歷月輪轉之後,必有一個歷月沒有中氣。《漢書·律歷表》載:“朔不不得中,謂之閏月”。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便是閏月。它前一歷日為幾月即為閏幾月。例如,1984年的那次閏月出現在舊曆十月之後,因而叫它“閏十月”。閏月是推算出來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農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閏幾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閏。

    綜上所述,閏年是陽曆中的一種現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29天;閏月是陰曆中的一個現象,閏一個月,那一年陰曆有13個月,那一年叫閏月年。閏月年384大。

  • 7 # 芹草草

    農曆是陰陽合曆,同時參考太陽月亮的執行制定的歷法。農曆每月一般為二十八九天,這是月亮公轉一週的時間,即我們在地球上看到月亮月象變化的週期。那麼十二個下來,只有三百五六十天。而太陽公轉的週期是365天多。農曆如果不加閏月,過上幾年,就會相差數十天,過上十幾年,冬夏就會顛倒,因此必須加閏月。中國春秋時期就確立了十九年七閏的歷法,保證了天時的準確性。

    公曆是太陽曆,只關注太陽的執行,太陽執行週期是365天多,不是一個整數,因此每四年會有一個閏年,即二月有29天,直接解決的歲餘的問題。但陽曆沒有辦法反應月亮的執行,月相的變化。

  • 8 # 膠不住柱鼓不了瑟

    閏月是一種曆法置閏方式,在亞洲(尤其在中國),閏月特指漢歷(農曆)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 閏月的作用是為了防止漢歷年月與迴歸年及四季脫節,古代曾採用19年置7閏的閏周,到唐代的《麟德歷》時廢除了固定閏周,採用無節令月置閏,每2至3年置1閏。

    但是公曆的2月也是閏月。公曆的2月29因為地球公轉週期是365又1/4天,但我們只記365天,所以每四年就要少算一天,就要把這一天補上。

  • 9 # 千萬星瞳

    農曆的一年當中只有350天左右,閏月是中國的農曆的名詞。農曆因為是陰陽曆,所以要兼顧月亮和太陽。由於每個月都要保證十五或者十六是滿月,所以每個月大約是29.5天。一般年份12個月就只有355天。這樣一年年累計下來,會和季節脫節(因為地球公轉週期是365天)所以每三年左右要加一個月。

  • 10 # 月亮林地的鵪鶉

    理論大家都明白,這裡講下題外話。

    中國其實有太陽曆,也有陰曆。

    古代也講黃道,也將28宿。

    我們更加註重陰曆,因為農業文明,因為和種植有關。陽氣很好掌握,所以比較固定,陰氣隨時變化,而且誤差會比陽面難計算。所以你不得不留餘地,要不就耽誤農業。潤是特殊的,他屬於非常道,非常時期,你怎麼可以用常來看問題?

    所以古人很聰明,非常能把握這個變數。為何西方國家沒有陰曆?因為他們是海洋文明,所以看太陽比較多。回想下,古代計算陰曆的都是天文異常發達的國家,懂陰曆的文明通常也比較喜歡算命,這是為何?因為他真能算,這就像大資料,你有大資料當然可以預測。算命根本不是迷信,叫趨勢學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共享電單車,怎麼充電,是誰在給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