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夫說歷史

    酈食其,一位年長的狂者,恰逢秦末動盪的時局,給了這位老儒生尋找明君的機會,最後歸於劉邦賬下,在攻打齊地還是拉攏齊國這事上,劉邦似乎採取了雙策略,既讓韓信去攻打也讓酈食其去遊說,雖然結果是齊地被攻打了下來,但是酈食其卻被齊王齊王坑殺了。那麼,酈食其的死到底是誰造成的?是他自己還是韓信?不妨細細分析。

    酈食其卻有搶功之嫌

    今田廣據千里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軍於歷城,諸田宗彊,負海阻河濟,南近楚,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籓。

    這是《史記·七十列傳·酈生陸賈列傳》中所記載內容,大體意思是酈食其在看到楚漢相爭之時,對於齊地的攻伐計劃是強攻,意在吸引楚軍的支援隊伍,以減弱劉邦的正面楚軍,這時韓信已經受命前往攻打齊地,酈食其卻出了這麼一個建議,意思是不需要漢軍大動干戈,自己一張巧嘴就能讓齊王變成漢之藩屬之臣。對於這樣的建議,劉邦為什麼要拒絕?一個正面施加壓力,一個巧舌如簧意在拉攏,這樣的情況下齊地被拿下的週期極大可能會被縮減,自己這邊的壓力也會隨之減少,於是允許其請求。

    那麼對於酈食其而言,是出於公心之舉嗎?顯然不是!他是想憑藉此在劉邦陣營找到自己的位置,畢竟自己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就是智謀與口才!但是,他卻忽視了一個問題,在前往遊說齊地之前,沒有要求劉邦撤回攻打齊地的韓信大軍,或許是認為韓信大軍機動性要慢,等自己事成之後再和韓信打招呼也是來得及的。當然,也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想在齊地拿下眾多城池後,在韓信大軍面前顯示自己的戰利品,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你酈食其確實已經搶了韓信攻打齊地的功勞。這樣的情況下,你還指望韓信對你這位搶功者客氣?一個借刀殺人就可以秒了酈食其!

    韓信攻打齊地既是公務也是私心作祟

    《史記·七十列傳·淮陰侯列傳》范陽辯士蒯通說信曰:“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發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眾,歲餘乃下趙五十餘,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

    這是韓信的謀士蒯通之言,意思是韓信是受劉邦的委派來攻打齊地的,攻下是自己的功勞,不攻打齊地有違王命,況且酈食其一個儒生而已,憑藉能說會道就拿下齊地70多座城池,這樣的功勞將軍需要多少年才能趕上?既然沒有漢王的罷兵命令,那麼拿下齊地才算是不辱使命,況且齊地此時防備較為鬆懈,攻下這樣的城池無疑會加大軍功,所以與公與私都是很好的契機。

    其實韓信在聽聞酈食其已經拿下齊地,他的反應是:韓信欲止。意思是既然有同僚已經搶得先機,拿下戰略要地,那就算了!為什麼韓信聽了蒯通之言後,不顧酈食其的生死果斷攻城?因為私心作祟!按理說,如果韓信罷兵前往齊王宮除了受到熱情款待,他還能獲得什麼?

    酈食其之死與劉邦的放任有一定關係

    為什麼會出現韓信在前,酈食其在後,目的地都是攻下齊地!說到底就是劉邦的不信任!其實,在秦末諸侯並列時期,口頭上或者是書面上的東都不牢靠,就像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項羽遵守了嗎?彭城之戰,諸多的聯軍對付項羽,卻在半天的時間內被項羽土崩瓦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就是因為那是短暫的利益捆綁,不是長久的主從關係!除了戰略層面的需求外,劉邦太想從側面分散楚軍的正面壓力,如果能在齊地撕開一個口子,那麼楚軍的優勢便會出現分散,而自己這邊的勝算將加大!而一切最為可靠的方式,就是靠拳頭奪下城池!那麼怎麼才最為穩妥呢?酈食其軟化遊說,放低齊地的防禦,韓信強硬攻打。

  • 2 # 衡陽泉湖人歷史觀

    說酈食其是“自己作的”?未免太刻薄!韓信犯錯?故意的!一個詞→“一塌糊塗”!劉邦心塞,也得承受。

    其實千錯萬錯,劉邦犯了“第一錯”,韓信則“將錯就錯”。,結果是“將錯誤進行到底”了。

    錯!錯!錯!酈食其頂了冤枉包,招致被烹煮的命運,冤屈向誰訴說?

    豬腦子

    楚漢戰爭之初,劉邦被項羽打得東奔西逃。

    在彭城,劉邦率五個諸侯國的五十六萬兵馬,被項羽三萬精兵斬殺殆盡。只因突如其來的昏天黑地、飛沙走石的極端天氣,劉邦才有幸逃離了戰場,撿回了一條性命。

    後通過呂后的哥哥呂侯,才重新收集了一些散卒。但又被追趕而來的項羽在滎陽包了餃子。後通過紀信假扮自己,以及讓三千女人麻痺了楚軍,才再一次逃脫。

    韓信受命東進伐齊,劉邦卻又派遣酈食其說降齊國。

    (食其)曰:“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藩。”上曰:“善!”——《資治通鑑·漢紀》

    但劉邦並沒有下令阻止韓信東進伐齊的步伐。這就造成了軍令上的混亂。究竟實施哪一套方案呢?

    韓信殲滅齊楚軍作戰經過圖(圖片源於《中國曆代戰爭史》

    當韓信到達平原津,但還沒有渡過時,就已經傳來酈食其成功說降的訊息。這讓韓信如何是好呢?

    騙子!你就是個騙子!

    在韓信看來,自己是受命伐齊。雖劉邦讓酈食其說齊,但自己並沒有接到停止進攻齊國的命令。現在縱使齊已降漢,也裝作不知道,繼續伐齊。

    此時,聽從了酈食其勸降的齊王,撤銷了對漢軍的防務,正挽留酈食其喝酒致謝呢!正杯來盅往間,韓信率軍突然殺到。

    齊王非常惱火,你們誘騙我撤去了防務,卻悄然兵臨城下,這算是哪門子操作?

    齊王的臉氣成了豬肝色,感覺被酈食其擺了一道。騙子!十足的騙子!他惱羞成怒,烹殺了酈食其,然後逃向高密,向楚軍求援。

    能兵不血刃為最好——一方面,齊國的田氏一族如田廣、田間等人,勢力還比較強大。又憑藉著大海、泰山作為依靠,又有濟水、黃河作為天險。若強硬伐齊,肯定是一場惡戰。

    另一面,雖然此時燕、趙兩地已經平定。但由於劉邦在彭城、在滎陽,都是慘敗於項羽,損失兵馬幾十萬,實力大打折扣。如果再這麼折騰下去,漢軍也有點吃不消。

    如若能成功說降齊國,兵不血刃,豈不是儲存已經有限的實力的最好手法?

    劉邦不想在韓信的功勞簿上再添一筆——在劉邦看來,韓信已經“功高震主”。

    楚漢戰爭之初,劉邦連吃敗仗。自從“蕭何月下追韓信”後,劉邦拜韓信為“上將軍”,統領軍務,才使戰況發生了逆轉。

    韓信設計了暗渡陳倉、入關中、定三秦、滅魏、背水一戰滅趙、降楚、滅齊、水攻龍且等戰役,為劉邦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後,又憑著“四面楚歌”打敗了項羽,為劉邦的奪取江山鎖定了勝局。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得到韓信這樣一位將才,劉邦別說做皇帝,恐怕早已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但對於韓信,劉邦並沒有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幾次從韓信手中奪取兵權,都是採用突然騎入韓信的軍營的方式奪取的。

    而偏偏韓信又是個恃功而伸手要封賞要權力的主。在攻下齊地後,韓信藉口“齊民狡黠多變,需要設立一個暫時的王來鎮壓安撫”為由,要求封為齊王。

    而此時劉邦與項羽正處於膠著狀態,為防止此時產生內亂,只好答應了他。

    對於韓信如此的“表現”,劉邦又怎麼會完全放心呢?所以,他是一邊用著,又一邊防著。

    如果酈食其能成功說降齊國,那麼,就不勞韓信伐齊了。免得在他的功勞簿上再添一筆,增添他“得意的資本”。

    那麼,既然酈食其受遣說齊,為什麼又沒有下令韓信停止進攻呢?

    同樣是考慮到齊地狡猾多變。他不能確信酈食其能否成功說降。即使齊王同意投降,又不知道會不會真心投降?是不是緩兵之計?轉而又去向楚軍求援?

    就這樣,劉邦一直處於矛盾和糾結之中,他或許是想齊頭並進吧?哪一種措施更穩妥,就使用哪一種。

    那麼,韓信明知道酈食其已成功說降,為什麼還要進攻齊國呢?這不是玩弄人家嗎?他又是怎麼想的呢?

    ①快到嘴的肥肉被別人搶了,他不服——自己率領幾萬大軍,冒著九死一生,經過一年多的苦戰,才攻克趙國五十多座城池。而酈食其乃一介書生,僅憑三寸不爛之舌,輕輕鬆鬆就使得齊國七十多座城池歸降。

    韓信心有不甘,自己一個在外奔波做了幾年的大將,功勞竟然不如一書生?管他呢?假裝不知道,攻滅齊國,功勞就握在自己手中。

    ②犒勞自己——自己對劉邦已經夠意思了,接下來也該為自己的後半生考慮了。

    做個“上將軍”有什麼意思?行軍打仗、攻城略地又不是一輩子的事,封了王,有個封地才是實在的。別想著戰爭結束後,劉邦肯定會按功論賞封賞自己。劉邦是個忘恩無義之人,誰知道他以後又會如何對待自己?會不會“飛鳥盡,良弓藏”?

    還不如趁著劉、項處於膠著狀況,無法騰出手來之良璣,先要挾得一處封地再說!

    以上就是征伐齊地而政令混亂的原因,以及劉邦和韓信此時的心路歷程。

    竇娥冤

    你可能會說:酈食其明知劉邦已命韓信攻打齊國,為什麼還要自告奮勇毛遂自薦去齊國說降呢?

    ①他考慮到問題的複雜性——齊地狡猾多善。

    ②他考慮到征討的艱鉅性——齊國田氏勢力仍很強大。不知道韓信何時才能平定齊地, 大家心裡沒底。

    所以,他才要求去齊國說降,為齊國的真心投降加上“雙保險”。

    如果再有人認為酈食其是“自己作的”,那就真會“六月飛雪”,又一次出現“竇娥冤”了。但韓信之錯,不是“無心之錯”,不是莽撞,而是故意的,為防劉邦多變,他想趁早趨機會撈個“資本”。

    至於劉邦,他會怎麼想呢?只能怪自己的糊塗罷了。

    而酈食其被齊王烹殺的命運,不幸地成為了劉邦和韓信的矛盾相撞的犧牲品。

  • 3 # 使用者民間奇士

    酈食其被烹,原因如下:

    1,劉邦指令不明,沒有及時下令韓信停止進攻齊國,應負主要責任。這也是為什麼劉邦後來善待酈食其的兒子和弟弟的主要原因!

    2,韓信貪功,嫉妒酈食其功勞在自己之上而有意為之,負次要責任。

  • 4 # 歷史迷妹

    他是自己作的,想搶韓信你功勞。首先,沒有韓信大軍對齊國的威懾,酈食其口才再好,也不可能說動齊王。

    劉邦事先有沒有告訴韓信這件事,史料沒有記載,但這件事發生後,劉邦必然對韓信更加警惕。

  • 5 # 禪行無疆

    酈食其如何跟隨劉邦建功立業,在此不做贅述。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就能取得的巨大戰果不要,非得讓血肉之軀去攻城拔寨呢?難道是劉邦的兵力多的用不完?你韓信再能用兵,打仗也是要死人的,而且還讓劉邦陣營損失了那麼重要的一位謀士。

  • 6 # 虎侃籃球

    酈食其被烹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也是直接原因是韓信不守承諾,出爾反爾。本來齊國決定投降,結果韓信攻打甚急,齊王惱羞成怒,絕望中只能殺酈食其洩憤。這也是韓信最終被殺的導火索。劉邦是個深通人性的人,韓信滅齊後要求封王的表現來判定韓信並不是個好駕馭的人,因為他的反覆無常。所以充分表現出對韓信的信任,以穩其心,使其在後來漢的統一戰爭中發揮出決定性的作用,而後卸磨殺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司馬懿明明知道諸葛亮在唱空城計,還要故意放走他,是出於什麼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