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燕巍巍
-
2 # 南瓜報告
《大染坊》和《大宅門》各有千秋,難分高下,都是好看,也值得多次看的中國經典電視劇。
就我個人而言,《大染坊》比《大宅門》還好看。因為前者把視角主要集中在陳六子經商方面,小高潮一個接一個,如果不是日本侵華,這劇演到新中國成立都沒問題。
而《大宅門》看起來雖像是白景琦的獨角戲,實際上這是一部“宅門戲”,也可以說是宅門群像戲,劇好看,演技也好,就是小高潮沒有《大染坊》那麼多,落了幾集也沒所謂。
另外就是兩位核心人物陳六子和白景琦了,兩人同為商人,但路子卻截然不同。陳六子苦出身,所以做生意喜歡進攻、進攻,向前衝,為他設定的戲份都是進取型,好看。
白景琦是富家子弟出身,進取心和上進心沒那麼強烈,但也偶露崢嶸,比如濟南的膠莊生意。不過,白景琦跟女人的戲份太多,女觀眾愛看,男觀眾看著看著就無趣了,還不如看陳六子“商業佈局”來的痛快。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根據上述,我個人更愛看《大染坊》。
-
3 # 玉生香啊玉生香
這種比較就是挑事、就我個人而言,都非常喜歡看哪個劇都看了好多遍,從心而論、《大宅門》比《大染坊》格局要大一些
-
4 # 落花有情亦無情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感覺這兩部劇各有千秋,大染坊的背景是清末民初,男一號陳壽亭(六哥)從小沒了爸媽,靠討飯謀生,差點兒凍死在冰冷的雪夜。最後遇到了第一個貴人周村通和染坊的老闆,然後被收為學徒、然後義子、然後取了老闆的女兒做媳婦兒,然後把染廠開到青島,然後開到濟南……追劇的過程,其實我是在追六哥這個人,一個沒爸媽的討飯小子,恁是憑藉自己對社會和人性的洞察力,憑藉自己不服輸敢想敢幹的性格,憑藉自己好學會學的頭腦,把一個小染坊變成了周村實力派染坊。又憑著對社會變遷和商機的敏銳洞察力,把廠子開到了青島。憑著著自己的智慧,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商場危機,把強勁的商業對手變成了親密的合作伙伴。憑藉著自己能吃苦敢吃苦的精神,帶頭進車間自己摸索行業前沿技術,總結出自己的秘訣。能夠利用社會事件和媒體傳播自己的品牌形象,能夠知人善任,讓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從上到下,打點的服服帖帖。六哥沒讀過書沒留過洋,但是他卻洞察人性,卻能掌握染織的核心技術,卻精通市場營銷,卻懂財務,他,會的很多……六哥告訴我們,傻讀書,讀傻書,不行,要靈活,要變通,要懂人性。大宅門。沒有好的本子,演技多棒的主演,手法多麼高明的導演,投資金額多麼巨大都是沒有意義的。《大宅門》的劇本取材於真實的故事。百草廳白家老號其實就是今天著名的中醫老字號同仁堂,白景琦的原型就是同仁堂當年的掌舵人與發揚光大者樂鏡宇,而樂鏡宇並不是同仁堂的創始人,看過《大宅門》的觀眾都知道,白家有一個祖先堂,堂上供奉著一個手搖鈴鐺的“鈴醫”,那個人才是同仁堂的真正創始人,名叫樂顯揚,是樂家行醫的第四代傳人,而再深入探究,樂家的行醫之路可以追溯到明朝永樂年間,可謂根深蒂固,世代行醫。如此深厚的歷史積澱,又遭遇清末民國的亂世刀兵與大起大落,大宅門裡的故事豐富而離奇,可以這樣說,《大宅門》劇本里故事和人物,將近七八成都取材於現實:李香秀的原型叫郭榕,15歲就被父母賣給樂家老太太身邊做抱貓丫頭,後被70歲的樂鏡宇不顧家人阻攔繼為正室,而導演郭寶昌,正是郭榕的養子,是劇中李天意的原型;白玉婷嫁給戲子萬筱菊照片的看似荒唐的情節,也取材於樂家的真實事件,白玉婷的原型是導演郭寶昌稱為十二姑的樂家人,具體姓名不詳,而現實中十二姑迷戀的不是別人,正是中國的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十二姑痴情不改,嫁給梅蘭芳照片的事情,在當時的京城可謂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如此種種的情節,不勝列舉,也正是這些來源於真實故事的劇情,才成就了大宅門的經典。
回覆列表
我覺的各有千秋,都很喜歡,都很經典,大宅門最好的還是第一部,劇情和演員演繹都很精彩,臺詞過硬,當時還用本子記了幾句特別喜歡的經典臺詞,每個人物性格清晰,演員表現的也立體飽滿,最喜歡的是二奶奶和白景琦。大染房也是如此,這是一個經典電視劇的基本吧,聽大學老師說大染房被經濟管理學習的教科書的意思,商戰劇情很精彩,劇情過於緊湊,但是我覺得有些細節應該在展開表現一下,比如,六哥和苗先生的相識、相知過程,還有六哥如何讓盧家駒信服、信任,還有與趙家兄弟的情誼這些表現的有點少,加上這些應該不會使劇情拖沓,二十集的篇幅有點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