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辛棄疾,源於小學必背的一首《西江月》,品來覺得有趣。那個時候三四年級,儘管對詩詞的理解不深,說不太出來好在哪兒,但看著這首莫名覺得都是很美好的意象。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那時候因為看不懂什麼詩詞,所以對這首詞格外珍惜。也是那個時段遇到的語文老師太好了,後來初中開始就在喜歡詩詞的這條路上一頭走到黑了。
初中教材裡要背的辛詞有兩首,都是膾炙人口的不多贅述。
然而我想說的,真真正正讓我圈粉辛爺的,他的另一首《西江月》。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自此辛爺在我心中意氣風發一心護國的形象又圓滿了幾分,多一分頑皮,多一分灑脫,多一分傲嬌(??)
話是這樣說,但這首詞或者說辛爺筆下的這類詞都只能作為錦上添花在我心中落下一個影影綽綽的形象。我呢,我喜歡辛爺的每一首。
一員武將,他做不到上陣殺敵“了卻君王天下事”,只能以筆代刀劍,吶喊著心中的不甘。那是他的心病啊,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甘。我總覺辛爺的詞,是以血以淚畫出來的,哪怕紅巾翠袖,哪怕燈火闌珊,皆包藏著真摯的噴薄而出的情感。
藉以前在知乎上看到的一段評辛爺的文字做結尾:
初識辛棄疾,源於小學必背的一首《西江月》,品來覺得有趣。那個時候三四年級,儘管對詩詞的理解不深,說不太出來好在哪兒,但看著這首莫名覺得都是很美好的意象。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那時候因為看不懂什麼詩詞,所以對這首詞格外珍惜。也是那個時段遇到的語文老師太好了,後來初中開始就在喜歡詩詞的這條路上一頭走到黑了。
初中教材裡要背的辛詞有兩首,都是膾炙人口的不多贅述。
然而我想說的,真真正正讓我圈粉辛爺的,他的另一首《西江月》。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自此辛爺在我心中意氣風發一心護國的形象又圓滿了幾分,多一分頑皮,多一分灑脫,多一分傲嬌(??)
話是這樣說,但這首詞或者說辛爺筆下的這類詞都只能作為錦上添花在我心中落下一個影影綽綽的形象。我呢,我喜歡辛爺的每一首。
一員武將,他做不到上陣殺敵“了卻君王天下事”,只能以筆代刀劍,吶喊著心中的不甘。那是他的心病啊,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甘。我總覺辛爺的詞,是以血以淚畫出來的,哪怕紅巾翠袖,哪怕燈火闌珊,皆包藏著真摯的噴薄而出的情感。
藉以前在知乎上看到的一段評辛爺的文字做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