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95486961218

    第一次黃黑變化發生在分櫱期,即透過追施“小暑發棵肥”,出現第一次“黑”;分櫱末期施用的肥料落勁,結合輕擱田,出現第一次“黃”。第二次黃黑變化發生在拔節到幼穗分化前,即圓稈拔節前施“大暑長粗肥”,葉色再度轉綠,達到第二次“黑”;到立秋,結合進行重擱田,肥料落勁,出現第二次“黃”。第三次黃黑變化發生在穗發育期間,即覆水後施“立秋長穗肥”,葉色再次轉濃,出現第三次“黑”,到抽穗前三至五天葉色褪淡,又出現了第三次“黃”。

    一黑一黃的作用是促進適當分櫱、壯苗,保證足穗、壯株。這個時期氮代謝旺盛,在葉片迅速生出的基礎上,增加有效分櫱。如果分櫱期缺肥,“黑”得不夠,則生長勢差,分櫱遲緩,穗數不足。分櫱盛期過“黑”,分櫱末該黃不黃,則葉片長大,組織柔嫩,容易引起病蟲為害。一黑一黃交替,有利於建立高產群體的骨架,併為增強光合作用創造條件。

    二黑二黃是長粗和奠定壯株、防倒、培育大穗基礎的時期。正常的二黑是促進光合作用,形成和累積碳水化合物的必要條件。不出現二黑,則植株生長緩慢,葉片過小,功能下降,出穗提早,穗短粒少,產量不高。如二黑過頭,不出二黃,則莖葉生長過於旺盛,呼吸強度升高,妨礙莖中碳水化合物的貯積,不利莖節發育。同時由於株高、葉大、植株光照條件不好,容易引起病蟲害和後期倒伏。

    三黑的出現,有利於稻穗發育和碳水化合物的積累,為大穗和粒重奠定物質基礎。如果過黑,達不到出穗前落黃,則劍葉增大,莖葉內水溶性含氮物質增加,降低了碳水化合物的貯積,不利於莖節發育,易倒伏。同時,由於氮素同化旺盛,抑制了葉片中碳水化合物的水解和向穗部運轉,灌漿緩慢,結果不實粒增加,粒重減輕,達不到高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觀世音因為李世民變成了觀音,佛大還是皇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