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390546562342

    在我看來,“懂事”有兩個層面,一個是順從,一個是成熟。

    一個是幼年時期,老師和家長口中的“懂事”,在那個階段懂事就意味著聽話、順從和不做出格的事。

    就像古時候孔融讓梨兄長、黃庭堅滌親溺器,現代小孩知道尊敬長輩、請退有序,遵守道德體制並根據自身地位完成相應義務,就是我們口中普世意義“懂事”的概念。

    但對於成年人來說,何為“懂事"呢?

    我們常說,二十歲不狂沒有出息,三十歲尤狂也沒出息。就是因為人到了而立之年,對社會對自己都應該心中有數,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自己有幾斤幾兩,這種“心中有數”就是成年人真正的懂事。

    所以“懂事”不但不是偽命題,反而對我們的人生有很重要的意義,它意味著清醒和成熟,不容易被外物迷惑,也不會被自己感動,認識自己的價值也不否認別人的價值,無論置身何處何時,但凡是有這種能力的人都不會混的太差,而且懂事越早越能適應這個社會並坦然面對。

    這還是一個關於孔融的故事,但此次的主角是他的兒子。

    《世說新語》有記:“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日:‘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孔融因罪被捉,祈求放過幼子,年不過八九歲的兒子對他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這份清醒通達就是對懂事最好的理解,若不是家門不幸被父親連累,說這話的小孩將來一定能成大器,因為他知道事物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何況是已經勢衰力薄的孔氏一門。

    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話常常被曲解被賦予不好的意義,但事實上只有認清時代潮流的人,才能有一番大作為。

    試想如果王石沒有投身地產,馬雲沒有進駐網際網路,馬化騰不做社交,他們或許也能在其他崗位上發光發亮,但卻很難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

    我們常常抱怨世道不好寒冬已至,工作不易、客戶難纏,強制加班還得看領導臉色說好話;生活艱難、房貴車貴,每月還貸還要輔導孩子寫作業。

    但我們換一個思維模式,其實無論哪個時代,人們的生活都會有困境。父母那輩體制工作一朝下崗,面臨變革艱難適應再次就業,祖父祖母種地耕田,日出而作日落才休,一輩子操勞吃苦都成了習慣。

    坦白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苦難和迷茫,我們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扭轉回寰,而懂事,就是我們最好的應對之策。往大了說,懂事是看清趨勢應對變革,往小了說,懂事是認清自己找準位置。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總是過度關注和揣測他人。自以為很懂人心,讀了兩本厚黑學就開始對別人妄下判斷,老覺得自己被身邊人一直關注著,做事目的性強表現欲旺盛。但其實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人家自己的事情還忙不過來,哪有功夫去關心一個旁人的生活。

    “懂事”的人明白會被人無視的道理,為人處世也就更加通達自由,只為自己而活。將眼睛放在自己的內心和外面廣闊的世界,關注自己的點滴進步和長遠目標,無論外界怎樣變化我自佁然不動,只為了自己內心的希望和理想。

    “懂事”的人,知道自己的能力,曉得自身的優勢,不會以自身之短對比他人之長,因而也不會看不清局勢找不準位置,目中無人或者自怨自艾。他們懂得要在自身需求和外界環境中找尋平衡,讓他人和自己都處在一種舒服的氛圍之中。

    當然我們“懂事”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成事”,“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後面其實還有一句話叫做“通機變者為英豪”,僅僅眼明心亮還不夠,要根據時事機智變通。

    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哪有在一棵樹上吊死的道理。堅持原則不改初心是很重要,但做人做事還是要講究方式方法,待人接物少一點苛責多一點寬容。

    我平時會負責管理工作,做到一絲不苟堅守原則不是難事,但真若如此嚴厲那和單位門口的打卡機也沒多大區別。只要明確底線和職責,給予相應範圍的靈活度,高壓教條式的規則能省就省,畢竟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弄得太僵兩敗俱傷。

    另外我發現,越是懂事的人就越容易有所作為,而有所作為的人往往都很懂事,就我自身經驗來看,身居高位者反而更加謙卑有禮,讓人如沐春風。

    不久之前我去一個公司商務洽談,對方是業界前輩,我也老早就聽過他的名號。而面對我一個90後他十分有耐心,絲毫沒有擺譜輕視的意思,走的時候還送我到電梯口實在讓我受寵若驚,他能有今天地位大概也有懂事的加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屬虎幾點生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