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字旁在右邊的只有一個字:“和”。基本字義A:發音:hé[2]1。平穩,和緩2。協調,關係好,均衡3。和解,媾和4。不分勝負,如和棋5。數字之間相加的結果,也叫和數6。整個兒地,如和衣而睡7。日本,如和服8。跟,如和你商量9。介詞,表示相關、比較,如和他比10。並列,如理論和實踐11。或者,如無論數量和質量都有提高12。古代的姓氏之一相安,諧調:和美。和睦。和諧。和聲。和合(a.和諧;b.古代神話中象徵夫妻相愛的兩個神)。和衷共濟。平靜:溫和。祥和。和平。和氣。和悅。和煦。惠風和暢。平息爭端:講和。和約。和議。和親。數學上指加法運算中的得數:二加二的和是四。連帶:和盤托出(完全說出來)。和衣而臥。連詞,跟,同:我和老師打球。介詞,向,對:我和老師請教。指日本國:和服(日本式服裝)。和文。大和民族。體育比賽不分勝負的結果:和棋。和局。B:發音:huó混合,如和麵在粉狀物中攪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麵。和泥。c:發音:hè1。響應,如曲高和寡和2。迴應他人的詩歌,和詩一首3。姓氏之一和諧地跟著唱:曲高和寡。依照別人的詩詞的題材或體裁作詩詞:和詩D:發音:hú麻將用語,成功打麻將或鬥紙牌時某一家的牌合乎規定的要求,取得勝利。E:發音:huò1。混合粉狀或液狀物2。次數,多洗幾和粉狀或粒狀物攙和在一起,或加水攪拌:和藥。奶裡和點兒糖。和弄。和稀泥。量詞,指洗衣服換水的次數或一劑藥煎的次數:衣裳洗了三和水。F:發音:huo無字義,僅為襯字,在字典中不作一讀音專用於詞語“暖和”G:發音:hàn在臺灣口語中,“和”作為連詞使用時,讀作hàn。在日常口語中讀作hàn,但正式讀音中讀hé。(源自老北京口語,不過在大陸已基本絕跡。)(在中國大陸晉西北、陝北、內蒙(鄂爾多斯、內蒙呼和浩特和內蒙包頭一帶)一帶的方言口語中,仍然如此發音。)源自老北京口語,不過在大陸已基本絕跡。W:發音:wo粵語區“和”字的發音方式,意思和普通話的一樣。H:發音:wo在表示日本或日本人的時候,讀音和字義與倭字相同。例如,大和(倭)朝廷、和(倭)服、和(倭)僑。具體請參照日本語文,特此註明。詳細字義和 hé〈形〉和諧;協調。和,相應也。——《說文》和,諧也。——《廣雅》音聲相和。——《老子》樂從和。——《國語·周語下》倡予和女。——《詩·鄭風·蘀兮》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易·中孚卦》與謳謠乎相龢。——《文選·王褒·洞簫賦》和五聲。——《呂氏春秋·慎行論》聖人為能和。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和 hé〈動〉(1)調和;調治;調適。如:和味(調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調和的羹湯);和弱(調和抑制);和通(調和;和暢)。(2)和解;息爭而歸和平。與楚以和。——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名〉兩個以上數相加的總數。如:五和七的和是十二〈介〉(1) 與;跟 [with]。如:和人群一同去。(2) 向;對;跟 [to]——表示動作的物件。如:我很願意和大家講一講;和他父親談及此事。(3) 跟 [as]——引進用來比較的物件。如:他的論點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見和他們的有別。〈連〉(1) 與 [and]。如:他和他的兒子在這裡;北京、天津、上海和廣州。(2) 加在一起 [and]。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3) 表示選擇,相當於“或” [or]。常用於“無論、不論、不管”後。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決定。姓氏的時候也有讀“hé”。和 hú〈動〉打麻將或鬥紙牌時某一家的牌合乎規定的要求,取得勝利 [win in gambling]*"胡牌"說法屬誤。和 huó〈動〉揉和。在粉狀物中加水攪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 [mix]。如:和揉(在粉狀物中加液調勻揉合);和解(猶溶解);和丸(比喻母親教子勤學);和熊(為母親教子勤學之典);和泥兒。和 huò〈動〉(1) 摻合;混雜 [blend]。如:和藥(調製藥物);豆沙裡和點兒糖;和羹。(2) 不同的人混雜到一起 [mix]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文明小史》(3) 蒙哄,欺騙 [wheedle]。如:和哄(哄騙);和欺(哄騙)。〈量〉(1) 用於時間,相當於“會兒” [moment]。韋義方去懷裡摸索一和,把出席帽兒來。——《古今小說》(2) 用於洗東西或煎中藥換水,相當於“次”、“道” [time]。如:衣裳已洗四和;頭和藥。和弄 huònong(1) 〈方〉(2) [mix]∶拌和(3) [sow discord]∶撥弄是非;離間和稀泥 huòxīní[try to mediate differences at the sacrifice ofprinciple;equivocate;blur the line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比喻調和紛爭,多指無原則地調和折中。兄弟倆除了不見面,一到星期天就得吵架,梅玫已有和稀泥的經驗。字形結構漢字首尾分解: 禾口漢字部件分解: 禾口筆順編號: 31234251筆順讀寫: 撇橫豎撇捺豎折橫
口字旁在右邊的只有一個字:“和”。基本字義A:發音:hé[2]1。平穩,和緩2。協調,關係好,均衡3。和解,媾和4。不分勝負,如和棋5。數字之間相加的結果,也叫和數6。整個兒地,如和衣而睡7。日本,如和服8。跟,如和你商量9。介詞,表示相關、比較,如和他比10。並列,如理論和實踐11。或者,如無論數量和質量都有提高12。古代的姓氏之一相安,諧調:和美。和睦。和諧。和聲。和合(a.和諧;b.古代神話中象徵夫妻相愛的兩個神)。和衷共濟。平靜:溫和。祥和。和平。和氣。和悅。和煦。惠風和暢。平息爭端:講和。和約。和議。和親。數學上指加法運算中的得數:二加二的和是四。連帶:和盤托出(完全說出來)。和衣而臥。連詞,跟,同:我和老師打球。介詞,向,對:我和老師請教。指日本國:和服(日本式服裝)。和文。大和民族。體育比賽不分勝負的結果:和棋。和局。B:發音:huó混合,如和麵在粉狀物中攪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麵。和泥。c:發音:hè1。響應,如曲高和寡和2。迴應他人的詩歌,和詩一首3。姓氏之一和諧地跟著唱:曲高和寡。依照別人的詩詞的題材或體裁作詩詞:和詩D:發音:hú麻將用語,成功打麻將或鬥紙牌時某一家的牌合乎規定的要求,取得勝利。E:發音:huò1。混合粉狀或液狀物2。次數,多洗幾和粉狀或粒狀物攙和在一起,或加水攪拌:和藥。奶裡和點兒糖。和弄。和稀泥。量詞,指洗衣服換水的次數或一劑藥煎的次數:衣裳洗了三和水。F:發音:huo無字義,僅為襯字,在字典中不作一讀音專用於詞語“暖和”G:發音:hàn在臺灣口語中,“和”作為連詞使用時,讀作hàn。在日常口語中讀作hàn,但正式讀音中讀hé。(源自老北京口語,不過在大陸已基本絕跡。)(在中國大陸晉西北、陝北、內蒙(鄂爾多斯、內蒙呼和浩特和內蒙包頭一帶)一帶的方言口語中,仍然如此發音。)源自老北京口語,不過在大陸已基本絕跡。W:發音:wo粵語區“和”字的發音方式,意思和普通話的一樣。H:發音:wo在表示日本或日本人的時候,讀音和字義與倭字相同。例如,大和(倭)朝廷、和(倭)服、和(倭)僑。具體請參照日本語文,特此註明。詳細字義和 hé〈形〉和諧;協調。和,相應也。——《說文》和,諧也。——《廣雅》音聲相和。——《老子》樂從和。——《國語·周語下》倡予和女。——《詩·鄭風·蘀兮》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易·中孚卦》與謳謠乎相龢。——《文選·王褒·洞簫賦》和五聲。——《呂氏春秋·慎行論》聖人為能和。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和 hé〈動〉(1)調和;調治;調適。如:和味(調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調和的羹湯);和弱(調和抑制);和通(調和;和暢)。(2)和解;息爭而歸和平。與楚以和。——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名〉兩個以上數相加的總數。如:五和七的和是十二〈介〉(1) 與;跟 [with]。如:和人群一同去。(2) 向;對;跟 [to]——表示動作的物件。如:我很願意和大家講一講;和他父親談及此事。(3) 跟 [as]——引進用來比較的物件。如:他的論點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見和他們的有別。〈連〉(1) 與 [and]。如:他和他的兒子在這裡;北京、天津、上海和廣州。(2) 加在一起 [and]。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3) 表示選擇,相當於“或” [or]。常用於“無論、不論、不管”後。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決定。姓氏的時候也有讀“hé”。和 hú〈動〉打麻將或鬥紙牌時某一家的牌合乎規定的要求,取得勝利 [win in gambling]*"胡牌"說法屬誤。和 huó〈動〉揉和。在粉狀物中加水攪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 [mix]。如:和揉(在粉狀物中加液調勻揉合);和解(猶溶解);和丸(比喻母親教子勤學);和熊(為母親教子勤學之典);和泥兒。和 huò〈動〉(1) 摻合;混雜 [blend]。如:和藥(調製藥物);豆沙裡和點兒糖;和羹。(2) 不同的人混雜到一起 [mix]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文明小史》(3) 蒙哄,欺騙 [wheedle]。如:和哄(哄騙);和欺(哄騙)。〈量〉(1) 用於時間,相當於“會兒” [moment]。韋義方去懷裡摸索一和,把出席帽兒來。——《古今小說》(2) 用於洗東西或煎中藥換水,相當於“次”、“道” [time]。如:衣裳已洗四和;頭和藥。和弄 huònong(1) 〈方〉(2) [mix]∶拌和(3) [sow discord]∶撥弄是非;離間和稀泥 huòxīní[try to mediate differences at the sacrifice ofprinciple;equivocate;blur the line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比喻調和紛爭,多指無原則地調和折中。兄弟倆除了不見面,一到星期天就得吵架,梅玫已有和稀泥的經驗。字形結構漢字首尾分解: 禾口漢字部件分解: 禾口筆順編號: 31234251筆順讀寫: 撇橫豎撇捺豎折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