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86333210396

      《蘇幕遮》這首詞是作者看到秋日的蕭瑟景象抒發了鬱積於心的思鄉愁緒,然而借酒消愁愁更愁,最終只得“化作相思淚”。最後一句也將通篇的思鄉之情推向高潮。抒寫思鄉之情、羈旅之思,以鐵石心腸人作黯然銷魂語,尤見深摯。

      上闋寫景,景中含情。 “碧雲天,黃葉地”二句,俯仰生姿,白雲滿天,黃葉遍地。一“天”一“地”,一“碧”一“黃”,總括秋色。展現了自然界的萬千氣象,給人心胸開闊之狀。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中有“碧雲天,黃花地”即由此句化出,此句已成為描寫秋景的千古名句。接著,作者平視遠眺——“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二句。濃郁的秋色和綿延秋波盡融其中,就在秋色與秋波相連的天涯盡頭則是空翠而略帶寒意的秋煙。這裡,碧雲,黃葉,綠波,翠煙,在作者的筆下入木三分,淋漓盡致.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黃昏秋色圖”。 “山映斜陽”句復將青山攝人畫面,並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同時, “斜陽”又點出所狀者乃是薄暮時分的秋景。 “芳草無情”二句,由眼中實景轉為意中虛景,而離情別緒則隱寓其中。“芳草”歷來也是詩歌中寫“別離”賴以生髮的意象之一,如南唐後主李煜的《清平樂》: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以草的纏綿。喻情思不斷;埋怨“芳草”無情,正見作者多情、重情,用來映襯出觸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離恨。正如唐圭璋《唐宋詞簡釋》: “上片寫天連水,水連山,山連芳草;天帶碧雲,水帶寒煙,山帶斜陽。自上及下,自近及遠,純是一片空靈境界,即畫亦難到。”前輩道出的正是借景傳達心聲的名言經典。

      下闋抒情,情融景中。“黯鄉魂”二句,徑直托出作者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黯”意為心情憂鬱: “追”本意是“追隨”,這裡為“糾纏”,這是羈旅之思的纏繞。“夜夜除非”兩句寫出天涯孤旅鄉愁之深。無時不在, “好夢”難得,無計可消。下面“休獨倚”更可見詞人夜間為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便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一輪明月反襯出詞人身在異鄉,倍感孤獨寂寞。最後兩句是由李白詩“舉杯銷愁愁更愁”化出,借飲酒來消釋胸中塊壘,誰知“酒人愁腸,化作相思淚”。作者突發奇想, “用一段‘愁腸’把‘淚’與‘酒’巧妙聯絡起來,瀰漫著蒼涼之悲,讀起來令人迴腸蕩氣。” (《宋詞鑑賞大典》)又正如唐圭璋《唐宋詞簡釋》: “下片觸景生情。 ‘黯鄉魂’四句,寫在外淹滯之久與鄉思之深。 ‘明月’一句陡提。‘酒入’兩句拍合, ‘樓高’點明上片之景為樓上所見。酒入腸化淚亦新。足見公之真情流露也。”

      總之,讓我們借用前人的話來評價這首詞:全詞低徊婉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鄒祗謨《遠志齋詞衷》: “範希文《蘇幕遮》一闋,前段多入麗語,後段純寫柔情,遂成絕唱。”

      《漁家傲》這首邊塞詞依舊是上闕寫景下闕抒情,先描寫了肅殺的戰地風光,然後筆鋒一轉,“濁酒一杯家萬里”“將軍白髮征夫淚”,以一種蒼涼悲壯的筆觸,既有自己的思鄉之情又揭示了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這首詞,寫在他率師西北邊陲, 平定西夏叛亂的時候。這是二首評價上有爭論的作品, 歐陽修嘗呼為窮塞主之詞,揣度大意是說,作為主帥不 抒發雄豪慷慨之情,卻去寫塞外淒涼窮愁的景象與思歸 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歸田詩話》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經歷證明這首詞確實狀寫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 說:“以總帥出此語,宜乎士氣不振而無成功。”這都是從 政治教育角度著眼的評價。另一些評家卻稱道其,寫得 “沉雄”,“有排蕩之勢”,“至今讀之猶凜凜有生氣”。夏承 燾先生則盛讚這首詞“情感渾厚,氣概闊大”。

      任何一首詩詞的審美價值,是由多種藝術功能構成的。這首《漁家傲》並非以軍事征戰為題材,而是寫邊塞將士對家鄉的懷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來衡量,而應該用藝術的尺度來衡量。它的藝術功能、藝術力量,在於抒情寫景,但即使從政治上要求,此詞的意義也並不消極。“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正是這首詞最本質的思想亮點。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後漢時,將軍竇憲追擊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紀功。詞中霜雪滿頭的老將軍,已擦乾思鄉之淚,在戀家與報國的矛盾中,他是以戍邊軍務為重。他盡忠職守,不建功勳於邊陲,雖有時思鄉心切,也是不打算歸去的。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視而不見?

      詞的上闋側重寫景。秋來風景異,雁去無留意,是借雁去衡陽回雁蜂的典故,來反映人在塞外的思歸之情。為何思歸,是厭棄邊塞生活,不顧國家安危嗎?不是。而是邊防淒厲的號角聲以及周遭的狼嗥風嘯聲,令人心寒。何況日落千嶂,長煙鎖山,孤城緊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懷念故鄉的溫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個長期戍邊的老將,惦念親人和家鄉也是很自然的。“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此句寫得最成功,僅10個字便勾勒出一派壯闊蒼茫的邊塞黃昏景緻。

      寫景是為了抒情。因此下閡一開頭就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濁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這裡也暗喻心情重濁。為什麼心情重濁?因為思歸又不能歸。靖亂之,功未成,又何顏以上覲朝廷,下見百姓?“歸無計”,是說沒有兩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這矛盾的心緒下,遠方羌笛悠悠,攪得征夫們難以入夢,不能不苦思著萬里之遙的家鄉,而家鄉的親人可能也在盼望白髮人哩。“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這1o個字扣人心絃,寫出了深沉憂國愛國的複雜感情。

      這首《漁家傲》絕不是令人消沉鬥志之詞,它真實地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故鄉,而更熱愛祖國,矢志保衛祖國的真情。范仲淹年輕時曾在《岳陽樓記》一文中,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詞中的白髮老將軍,不正是這種祟高精神的生動寫照嗎?歐陽修對這首詞的負面評價,是很不公平的。黃蓼園說它“讀之凜凜有生氣”,倒是深得其旨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洲有多少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