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程度來說,「童真是最高階的審美」。
長期以來,發展心理學都將色彩視為嬰兒期認知發育的重要指標之一。
例如,2個月左右的嬰兒,能分辨紅色和綠色,到了4個月左右,他們開始能分辨藍色和黃色。
漸漸的,孩子開始能分辨出很多不同的顏色;孩子們的託管機構(ChildCare),比如幼兒園,也會大量運用孩子們喜愛的明亮、柔和的色彩用在裝飾、玩具和教具上。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一位對歐美早期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的兒童教育學家——德國的弗里德里希·福祿貝爾(FriedrichFroebel,1782–1852)。
福祿貝爾早年曾在法蘭克福學習過建築,後來進入哥廷根大學(UniversityofGöttingen)學習語言和科學。在此期間,他表現出了對地質學和礦物學的極高興趣,因為在他看來,礦物從簡單到複雜的結晶的過程,反映了普遍的宇宙規律,也主宰著人類的生長和發展。
1816年,福祿貝爾在格里森建立了德國環球教育學院。
1837年,福祿貝爾在德國,為3-4歲的孩子們建立了一所新型的幼兒園。
在這所幼兒園裡,福祿貝爾開始實踐自己的早期教育理念。幼兒園不再只是「託管機構」,更被設計成為教育機構。在這裡,老師引導孩子進行遊戲、歌曲、故事和活動,讓孩子們透過自己的活動,遵循人類發展的自然規律。
福祿貝爾深信,幼兒園的首要目標應該放在遊戲上——他相信孩子們表達內心想法、需求和慾望的過程。他對遊戲的強調與19世紀盛行的傳統觀點形成了鮮明對比,即遊戲是一種懶散和無序的形式,並非人類生活所必須的元素。
福祿貝爾認為,遊戲促進了兒童的文化重演、模仿成人職業活動和社會化程序。透過遊戲,孩子能逐漸社會化和模仿成人的社會和經濟活動。因此,幼兒園也應當鼓勵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與其他孩子互動。
孩子應該「在玩中學」(playiswork,workisplay)的理念,被沿襲至今,從蒙臺梭利到高瞻理論,無一不將其奉為圭臬。美國兒科學會甚至要求兒科醫生,給孩子們開出「玩」的處方。
美國兒科醫生開具的處方:更多玩耍/遊戲時間!此後,作為一名幼兒教育者,福祿貝爾的聲譽不斷提高,並在德國各州建立了幼兒園。
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進行「遊戲」(play),福祿貝爾自己開發了一系列至今熱賣的幼兒園玩具,這些玩具在有的書中被翻譯為「恩物」(gift),從簡單的未分化的球體或圓形開始,並轉移到更復雜的物體上。
由於福祿貝爾的建築學背景,他還涉及了很多積木和拼圖素材,鼓勵孩子們創造幾何圖形並搭建自己設計的建築。
在福祿貝爾幼兒園裡,孩子們使用木棍和圓圈在紙上描出圖案,鍛鍊手的小肌肉,協調手眼的動作,併為後來的繪畫和寫作中奠定了精細運動的基礎。
福祿貝爾的教育理念深刻地影響了美國兒童教育,甚至是如今美國廣泛流行的高瞻課程(highscopecurriculumcourse,HCC)。
在歐美根據福祿貝爾教育理念指導下興建起來的幼兒園裡,出現了很多現代藝術大師——他們都確鑿地相信:自己的作品受到福祿貝爾教育理念的幼兒園佈置和設計的影響。
比如美國著名的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dLloydWright,1869-1959)。
他在自傳中回憶到:
福祿貝爾積木柔和且明亮的色彩,以及簡單的形狀,讓他兒時的遊戲裡伴隨著對15世紀佛羅倫薩畫家FraAngelico描繪的「身披鮮豔長袍的天使」的遐想:一些天使穿著紅色長袍,一些穿著藍色的,還有一些天使的長袍是綠色的。不過最可愛的哪一位,身著黃色長袍,會飛來並盤旋在桌子上方。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認為:
幸運的是,當人類被簡單的形狀和純正明亮的顏色所吸引時,就會表現得像孩子一樣。在他後期的建築作品中,弗蘭克·勞埃德·賴特運用了溫暖、柔和且樂觀的自然色彩——正如他的理論所倡導的。
20世紀早期最有影響力的藝術教師和兒童藝術教育理論家之一,弗蘭茨·西塞克(FranzCisek,1865-1946),被認為是第一位發現「許多兒童喜歡以色彩起稿,而不事先進行任何勾繪的人」。
20世紀後期,有關嬰幼兒發展的研究證實了福祿貝爾的觀察,即幼兒對色彩的區分早於對形狀的區分,而且,即使孩子無法正確命名顏色,但他們確實能區分出紅色、藍色、綠色和黃色。
正是基於兒童對明亮、柔和、純淨色彩的偏好,20世紀初,歐美教育機構開始將這些顏色用於幼兒園和託兒所——而現代藝術中對明亮原色的偏好正始於託兒所!
荷蘭風格派建築師、設計師GerritRierveld(1888-1964)的標誌性作品紅藍椅的用色,就源自他所設計的育兒傢俱。
圖源:https://terraingallery.org/art-criticis丨m/gerrit-rietvelds-red-and-blue-chair-what-i-learned-about-rest-and-motion-in-myself/
德國現代主義設計學府魏瑪包豪斯學院成立早期,由於一戰後經濟蕭條時期缺乏優質原材料,傢俱工作室(thefurnitureworkshop)開始頻繁手受僱,生產色彩鮮明的兒童玩具。
PeterKelet(1898-1982)為他老師——瑞士畫家JohannesItten——的兒子所設計的搖籃,也受到託兒所使用的色彩的影響。
之前和
@TimothyWang
聊到這個話題時,他說:
「你去看看蒙德里安」在現當代藝術大師蒙德里安的作品裡,也都是深受孩子們所偏愛的顏色——他的風格太獨特了,大家可能都曾看到過或者覺得眼熟。
兒童審美是不是處於低水平?
如果說,他們在色彩和形狀的命名上頻頻出錯,那麼是的——他們難以用語言表達出審美。
但是從孩子的視角去感知、發展和設計,已經湧現出大量具有強烈藝術風格、高審美的作品。
從這個角度來說,童真確實是高階的審美。
從某種程度來說,「童真是最高階的審美」。
長期以來,發展心理學都將色彩視為嬰兒期認知發育的重要指標之一。
例如,2個月左右的嬰兒,能分辨紅色和綠色,到了4個月左右,他們開始能分辨藍色和黃色。
漸漸的,孩子開始能分辨出很多不同的顏色;孩子們的託管機構(ChildCare),比如幼兒園,也會大量運用孩子們喜愛的明亮、柔和的色彩用在裝飾、玩具和教具上。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一位對歐美早期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的兒童教育學家——德國的弗里德里希·福祿貝爾(FriedrichFroebel,1782–1852)。
福祿貝爾早年曾在法蘭克福學習過建築,後來進入哥廷根大學(UniversityofGöttingen)學習語言和科學。在此期間,他表現出了對地質學和礦物學的極高興趣,因為在他看來,礦物從簡單到複雜的結晶的過程,反映了普遍的宇宙規律,也主宰著人類的生長和發展。
1816年,福祿貝爾在格里森建立了德國環球教育學院。
1837年,福祿貝爾在德國,為3-4歲的孩子們建立了一所新型的幼兒園。
在這所幼兒園裡,福祿貝爾開始實踐自己的早期教育理念。幼兒園不再只是「託管機構」,更被設計成為教育機構。在這裡,老師引導孩子進行遊戲、歌曲、故事和活動,讓孩子們透過自己的活動,遵循人類發展的自然規律。
福祿貝爾深信,幼兒園的首要目標應該放在遊戲上——他相信孩子們表達內心想法、需求和慾望的過程。他對遊戲的強調與19世紀盛行的傳統觀點形成了鮮明對比,即遊戲是一種懶散和無序的形式,並非人類生活所必須的元素。
福祿貝爾認為,遊戲促進了兒童的文化重演、模仿成人職業活動和社會化程序。透過遊戲,孩子能逐漸社會化和模仿成人的社會和經濟活動。因此,幼兒園也應當鼓勵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與其他孩子互動。
孩子應該「在玩中學」(playiswork,workisplay)的理念,被沿襲至今,從蒙臺梭利到高瞻理論,無一不將其奉為圭臬。美國兒科學會甚至要求兒科醫生,給孩子們開出「玩」的處方。
美國兒科醫生開具的處方:更多玩耍/遊戲時間!此後,作為一名幼兒教育者,福祿貝爾的聲譽不斷提高,並在德國各州建立了幼兒園。
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進行「遊戲」(play),福祿貝爾自己開發了一系列至今熱賣的幼兒園玩具,這些玩具在有的書中被翻譯為「恩物」(gift),從簡單的未分化的球體或圓形開始,並轉移到更復雜的物體上。
由於福祿貝爾的建築學背景,他還涉及了很多積木和拼圖素材,鼓勵孩子們創造幾何圖形並搭建自己設計的建築。
在福祿貝爾幼兒園裡,孩子們使用木棍和圓圈在紙上描出圖案,鍛鍊手的小肌肉,協調手眼的動作,併為後來的繪畫和寫作中奠定了精細運動的基礎。
福祿貝爾的教育理念深刻地影響了美國兒童教育,甚至是如今美國廣泛流行的高瞻課程(highscopecurriculumcourse,HCC)。
在歐美根據福祿貝爾教育理念指導下興建起來的幼兒園裡,出現了很多現代藝術大師——他們都確鑿地相信:自己的作品受到福祿貝爾教育理念的幼兒園佈置和設計的影響。
比如美國著名的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dLloydWright,1869-1959)。
他在自傳中回憶到:
福祿貝爾積木柔和且明亮的色彩,以及簡單的形狀,讓他兒時的遊戲裡伴隨著對15世紀佛羅倫薩畫家FraAngelico描繪的「身披鮮豔長袍的天使」的遐想:一些天使穿著紅色長袍,一些穿著藍色的,還有一些天使的長袍是綠色的。不過最可愛的哪一位,身著黃色長袍,會飛來並盤旋在桌子上方。弗蘭克·勞埃德·賴特認為:
幸運的是,當人類被簡單的形狀和純正明亮的顏色所吸引時,就會表現得像孩子一樣。在他後期的建築作品中,弗蘭克·勞埃德·賴特運用了溫暖、柔和且樂觀的自然色彩——正如他的理論所倡導的。
20世紀早期最有影響力的藝術教師和兒童藝術教育理論家之一,弗蘭茨·西塞克(FranzCisek,1865-1946),被認為是第一位發現「許多兒童喜歡以色彩起稿,而不事先進行任何勾繪的人」。
20世紀後期,有關嬰幼兒發展的研究證實了福祿貝爾的觀察,即幼兒對色彩的區分早於對形狀的區分,而且,即使孩子無法正確命名顏色,但他們確實能區分出紅色、藍色、綠色和黃色。
正是基於兒童對明亮、柔和、純淨色彩的偏好,20世紀初,歐美教育機構開始將這些顏色用於幼兒園和託兒所——而現代藝術中對明亮原色的偏好正始於託兒所!
荷蘭風格派建築師、設計師GerritRierveld(1888-1964)的標誌性作品紅藍椅的用色,就源自他所設計的育兒傢俱。
圖源:https://terraingallery.org/art-criticis丨m/gerrit-rietvelds-red-and-blue-chair-what-i-learned-about-rest-and-motion-in-myself/
德國現代主義設計學府魏瑪包豪斯學院成立早期,由於一戰後經濟蕭條時期缺乏優質原材料,傢俱工作室(thefurnitureworkshop)開始頻繁手受僱,生產色彩鮮明的兒童玩具。
PeterKelet(1898-1982)為他老師——瑞士畫家JohannesItten——的兒子所設計的搖籃,也受到託兒所使用的色彩的影響。
之前和
@TimothyWang
聊到這個話題時,他說:
「你去看看蒙德里安」在現當代藝術大師蒙德里安的作品裡,也都是深受孩子們所偏愛的顏色——他的風格太獨特了,大家可能都曾看到過或者覺得眼熟。
兒童審美是不是處於低水平?
如果說,他們在色彩和形狀的命名上頻頻出錯,那麼是的——他們難以用語言表達出審美。
但是從孩子的視角去感知、發展和設計,已經湧現出大量具有強烈藝術風格、高審美的作品。
從這個角度來說,童真確實是高階的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