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東楚龍野虎

    大約公元前2255年,那是虞帝舜元年。在此之前,帝堯看中了帝舜的才華,主動把帝位禪讓給他。在帝舜攝政28年後,堯逝世,舜才在蒲阪登上天子之位。那年正月初一,帝舜來到始祖廟向先祖敬告即登帝位!

    帝舜姓姚,名重華,是瞽瞍的兒子。他很有組織力,管理官員能力,任命九種官職,以管理農業,建築業,宣傳教化,刑事治安法律,手工業,林業,宗教,文藝詩歌,財政管理,相當於現在農業部,鐵道部,宣傳部,公安部,輕工業部,林業部,作協,財政部,宗教協會,就國家管理層面來說,4276年前有這樣規範的國家管理機構,不能不說很有創意!

    不僅如此!舜還能歌善舞,他自作五絃琴,應當說就是秦代的瑟。能自彈自唱,譬如他唱《南風》歌:

    南風之薰兮,

    可以解吾民之韞兮。

    南風之時兮,

    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歌中充滿愛民憂民的家國情懷,所以後世將他以堯舜並舉,成為中國一代明君!

    所謂四凶,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四種神獸,就是指饕餮、檮杌、窮奇、渾沌四種。

    但是,在實質上,應當是黃河流域四個部落的名稱。有史書為證。《史記.五帝本紀》:

    帝鴻氏之不才子叫“混沌”、少皞氏之不才子叫“窮奇”、顓頊氏之不才子叫“檮杌”,以上合稱“三兇”,加上縉雲氏之不才子叫“饕餮”合稱“四凶”。

    先談饕餮

    饕餮

    饕餮是一種貪吃的神獸,現在這個詞的解釋就是貪吃的傢伙。它的特徵是頭大嘴更大,特別能吃,什麼都吃,什麼都敢吃,包括自己身體都吃。最終被吃得脹死了。用饕餮作四凶之一,什麼意思?就是太兇惡了,太貪婪了,也太霸道了。

    那麼饕餮哪裡來的呢?有傳說軒轅黃帝大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不信,請讀《山海經·北山經》:“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晉代郭璞對《山海經》的註解,就說狍鴞即是指饕餮。

    不過,《山海經》說的是羊身人面,是獸,到《神異經》就完全人性化了,是人。

    《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

    饕餮

    上文《神異經》所謂“《春秋》言”,就是源自《左傳·文公十八年》雲:“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

    再說窮奇

    在《山海經》中,它模樣兒長得像牛,又象老虎騎著兩條龍,叫囂聲像狗,有翼能飛,皮毛粗糙,特別會吃人,它吃人時,還有條件,總是喜歡吃那種披頭散髮的人,而且吃人時總是從頭開始吃。它還懂得人的語言,人們若是爭吵了,他會裝模做樣去擺平,怎麼擺平呢?就是凡是忠誠的人他去咬人家鼻子,留下不忠誠的人。凡是有理的人他就去吃掉,留下不講理的人,假如聽說某人作惡多端,他反而要捕殺野獸饋贈給那作惡的人。你說這種怪獸壞不壞?稱不稱上兇惡?

    但是,《神異經·西北荒經》說它就是西方天帝少昊的兒子,而《海內北《左傳》則將之類同饕餮和檮杌,說它是少皥氏不才子,因為總是詆譭忠直的人被人們稱為窮奇。

    所以窮奇:

    “便剿食人,知人言語,善蠱惑人心,喜製造戰爭,而厭食死人。”

    但《海內北《左傳》則將之類同饕餮和檮杌,說它是少皥氏不才子,因為總是詆譭忠直的人被人們稱為窮奇。《神異經》總相比饕餮等怪獸,窮奇顯得更具個性和智慧,也就是說它畢竟是人,但卻是兇惡蠻不講理的人。由此窮奇逐漸演變為天下四凶之一,最後終於被舜帝制服了。

    【這裡人食人的問題,在遠古時代,人類並不十分開化,一些落後部落的確存在人食人現象,並不獨是野獸才食人。】

    第三說檮杌

    檮杌也是個神獸。據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引《神異經》注道:

    “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很,一名難訓。”

    但是根據《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

    “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

    也就是說,這是個人,但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獸。

    《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檮杌

    後來“檮杌”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兇惡之人。之人,《史記·五帝本紀》有云:“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

    第四凶是混沌

    混沌

    混沌,即渾敦。章炳麟在《新方言·釋言》中曾經說,“混沌”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混蛋。

    混沌什麼樣兒呢?其狀如犬,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有兩耳而不聞,有腹無五臟,行走而足不開。

    但是《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描寫的混沌似乎又有些差異: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渾敦即混沌,也就是說帝江的外貌就像是混沌那樣。

    而《史記.五帝本紀》對混沌的描寫完全是社會的人,它說:“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混沌。”就是說這個混蛋沒有才華,不講道理,隱藏盜賊,好行惡事,所以天下人都說他是壞蛋。

    由此可見,四大惡人的確成為破壞社會安定團結的惡人,帝舜就是要征服他們。

    帝舜如何征服?自然靠武力。把四凶打敗了,事實上逮捕了,然後帝舜就流放了四凶。

    我認為這是一場黃河文明徵服周邊暴亂部落的幾次文明戰爭,帝舜勝利了,奠定了黃河文明的基礎。題主問帝舜為什麼要除去四凶,事實上如果不除去四凶,就不能存在社會道德正義,就不能發展社會生產與社會文明,先進就不能戰勝落後,文明就不能戰勝愚昧。所以,帝舜戰勝四凶應當是中華民族初始一場文明戰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99+199+19+9怎麼簡便計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