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自制笙片的簧
笙的製作工藝技術
笙,古代被稱為“和”,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民樂樂器的代表,同時它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具有發音清越、音質柔和的特點。本期節目介紹笙的製作工藝。
相關知識:
自由簧氣鳴樂器。“八音”分類屬“匏”。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尚書》、《詩經》已有相關記載。
發音原理:
笙的基本結構是把簧片用蠟封粘於笙管(也稱“苗管”或“笙苗”)下端笙腳上,並插於笙鬥中。
每根笙管下端近鬥處都有一個指孔。吹奏時,根據取音需要,按住這根管下端的指孔,並透過吹嘴(也稱“咮”)吹氣或吸氣來策動簧片與笙管內空氣柱產生耦合振動而發音。
笙鬥用葫蘆製作,吹嘴由木頭製成,十幾根長短不等的竹管呈馬蹄形狀,排列在笙鬥上面。唐代以後,演奏家們把笙鬥改為木製,後來經過流傳,又用銅鬥取代了木鬥,同時簧片也從竹製改為銅製。
由於笙流傳的年代久遠,所以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式樣的笙。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樂器製造者和音樂工作者,對笙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先後試製出擴音笙、加鍵笙等多種新品種,克服了音域不寬、不能轉調和快速演奏不便等缺點,給笙帶來了新的生命力
蘆笙的製作技術
蘆笙,為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音域寬闊,樂聲悠遠,笙歌宏亮,令人回味。隨著時代的變遷,蘆笙的形狀和演奏技巧,除保持了原有的風格外,有了新的改進。本期節目介紹蘆笙的起源、藝術特點以及從選竹到完成的蘆笙整個製作技術。
蘆笙的製作技術:
〔苗族蘆笙〕由笙鬥、笙管、簧片和共鳴管構成。笙鬥又稱氣箱,多用杉木、松木或梧桐木製作,以杉木最佳,紋理順直、質地鬆軟、少疤節,外觀呈紡槌形,長46釐米~56釐米、寬4釐米~9釐米高3.5釐米~8釐米,細端再接一根長15釐米左右、外徑1.8釐米左右的竹管為吹口。製作時,將整塊毛坯料從中破為兩半,分別挖掏出內膛,待裝入笙管後再用膠粘合,外部用細篾箍五至七圈而成。 蘆笙表演笙鬥呈淡黃色,外部塗飾桐油,木紋清晰,外表美觀,故有“金蘆笙”
怎樣自制笙片的簧
笙的製作工藝技術
笙,古代被稱為“和”,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民樂樂器的代表,同時它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具有發音清越、音質柔和的特點。本期節目介紹笙的製作工藝。
相關知識:
自由簧氣鳴樂器。“八音”分類屬“匏”。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尚書》、《詩經》已有相關記載。
發音原理:
笙的基本結構是把簧片用蠟封粘於笙管(也稱“苗管”或“笙苗”)下端笙腳上,並插於笙鬥中。
每根笙管下端近鬥處都有一個指孔。吹奏時,根據取音需要,按住這根管下端的指孔,並透過吹嘴(也稱“咮”)吹氣或吸氣來策動簧片與笙管內空氣柱產生耦合振動而發音。
笙鬥用葫蘆製作,吹嘴由木頭製成,十幾根長短不等的竹管呈馬蹄形狀,排列在笙鬥上面。唐代以後,演奏家們把笙鬥改為木製,後來經過流傳,又用銅鬥取代了木鬥,同時簧片也從竹製改為銅製。
由於笙流傳的年代久遠,所以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式樣的笙。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樂器製造者和音樂工作者,對笙進行了不斷的改革,先後試製出擴音笙、加鍵笙等多種新品種,克服了音域不寬、不能轉調和快速演奏不便等缺點,給笙帶來了新的生命力
蘆笙的製作技術
蘆笙,為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音域寬闊,樂聲悠遠,笙歌宏亮,令人回味。隨著時代的變遷,蘆笙的形狀和演奏技巧,除保持了原有的風格外,有了新的改進。本期節目介紹蘆笙的起源、藝術特點以及從選竹到完成的蘆笙整個製作技術。
蘆笙的製作技術:
〔苗族蘆笙〕由笙鬥、笙管、簧片和共鳴管構成。笙鬥又稱氣箱,多用杉木、松木或梧桐木製作,以杉木最佳,紋理順直、質地鬆軟、少疤節,外觀呈紡槌形,長46釐米~56釐米、寬4釐米~9釐米高3.5釐米~8釐米,細端再接一根長15釐米左右、外徑1.8釐米左右的竹管為吹口。製作時,將整塊毛坯料從中破為兩半,分別挖掏出內膛,待裝入笙管後再用膠粘合,外部用細篾箍五至七圈而成。 蘆笙表演笙鬥呈淡黃色,外部塗飾桐油,木紋清晰,外表美觀,故有“金蘆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