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共享投票

    正所謂人靠衣裝,產品也不例外。在這樣一個處處都講逼格的年代,裝逼已經成為屌絲平衡生活的一種需求,很多商家正是瞭解了使用者的這種心理,將低價產品經過各種包裝,弱化其屌絲感,最後把產品賣出逼格,比如本是廉價手機的小米,經過重新象徵,賣得風風火火,深受年輕人的喜愛。那麼,如何將產品賣出逼格,本文教你6種創意營銷方法。

    1,重新象徵:買小米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因為我是發燒友

    一項產品可以給消費者帶來3種價值:

    效能:使用產品可以做什麼?

    體驗:使用產品可以感受到什麼?

    象徵:使用產品代表了我什麼形象?

    而很多產品成功地塑造了高效能和優良體驗,但是因為忘記還有“象徵價值”而導致難以推廣。

    比如無糖可樂,效能體驗都不錯,但是在美國初期推廣是遇到很大問題—人們不會在公共場合喝無糖可樂,因為他們覺得那意味著“我是個胖子”。

    同樣,高性價比和卓越的使用者體驗會滿足“效能價值”和“體驗價值”,但是往往會帶來象徵價值的問題—買這種產品讓我覺得自己更屌絲了怎麼辦?

    那麼減少這種“屌絲象徵”?其實你可以更改這個產品象徵性的維度—透過營銷,讓這個產品不再是社會地位的象徵。

    產品的象徵一般有4個維度,分別是社會、個性、情感和群體。

    而一旦一個產品的象徵定位在社會維度,就容易讓消費者把使用該產品當成某種社會地位的象徵。比如常見的說法—“買中國產手機的都是屌絲”。在這種象徵之下,你買低價產品就是“沒錢”的象徵。

    而小米巧妙地透過“為發燒而生”轉換了象徵維度,把“社會維度”轉化成了“個性維度”——“我買小米不是因為我沒錢,而是因為我是發燒友。”

    所以,如果是廉價產品而又不想讓消費者覺得是“屌絲”的象徵,就應該透過宣傳和暗示,讓消費者轉化象徵性定位的維度—產品不再代表社會地位,還可以代表個性、情感和群體。

    畢竟可口可樂也很便宜,沒人覺得它太“屌絲”。

    2,提升參與感—讓使用者付出時間

    使用者付出越多成本,越覺得該產品有價值,而使用者的成本一般分為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

    所以,如果你相當便宜,使用者金錢成本低,你還可以讓使用者為產品付出時間—提高使用者的參與感。

    那麼如何提高參與呢?

    除了常見的品牌互動、增加軟體服務等之外,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塑造類似宗教的“儀式行為”。

    “儀式”就是透過設定“到了那個時間那個情景就要做那件事”,比如:

    宗教規定某月某天某時必須吃素食;

    春節北方必須吃餃子;

    結婚得穿婚紗。

    而很多品牌塑造的“儀式行為”同樣提升了使用者的參與和和提高使用者粘性:

    每年雙十一天貓搶購;

    某促銷活動必須透過砸彩蛋的方式下單;

    蘋果商店前釋出新產品排列長隊,像宗教儀式。

    當用戶為了某個儀式“積極備戰”、“提起精力參與”時,自然降低了其內心對產品的“低端”感。

    3,增加產品光環:開賓士的屌絲不叫屌絲

    如果想要一個帶有“屌絲氣”的產品變得“高大上”,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把這個產品同高大上的東西聯絡起來。比如“開賓士車送煎餅果子”,就是透過把一個“高階事物”和“低端事物”聯絡起來,從而減少煎餅的“屌絲感”。

    為什麼這樣有效呢?社會心理學家海德提出的平衡理論可以解釋這一點。

    平衡理論認為人對關係相近的事物會持有同樣的態度—“愛屋及烏”。而一旦人們發現關係相近的事物給自己帶來不同的感覺,他就會改變態度。

    比如你覺得巧克力和肥胖是關係相近的(正關係),但是喜歡巧克力(負關係)不喜歡肥胖(負關係),這時就是2個正關係和1個負關係,導致三角出現了不平衡。

    這時為了減少內心的不平衡,你會有三種選擇:

    1) 不討厭肥胖—“胖也有胖的美!”;(3正)

    2) 不再吃巧克力—“為了減肥,下次不吃了”(2負1正)

    3) 認為巧克力和肥胖沒關係—“哪個誰誰誰整體吃巧克力,還不是瘦子一個,我吃這麼點巧克力沒事的!”(2負1正)

    同樣,“賓士車送煎餅”的案例正是利用了這一點:

    因此,如果你想提高產品的“逼格”,最好的方法就是讓產品和“高逼格”的東西建立聯絡,並且讓消費者相信這種聯絡。

    建立聯絡的方法包括(但不限於):

    提升產品的原產地屬性。(讓產品的原料或者製造來自某個高階地方,比如“德國製造”“原產地厄瓜多”);

    提升公司的員工屬性。(比如小米僱傭谷歌副Quattroporte、諮詢公司僱傭頂尖商學院學生、讓CEO拋頭露面發表思想等);

    可以提升形象的代言人。

    事件營銷、慈善營銷。(比如賓士送煎餅、外國帥哥送快遞);

    總之,人們會對聯絡在一起的事物持有相似的態度,如果你公司擁有高大上的CEO、員工、供應商等,可以利用它們來降低產品的“屌絲感”。

    4,營造稀缺:擁有買不到的產品才有“面子”

    人們天生認為稀缺的東西有價值,誰掌握了稀缺的東西,誰就獲得尊嚴。所以即使偏遠地區的土特產很便宜而且廉價,但是被旅遊的人拿回城市後分給親友也很有面子—雖然便宜,但是這是他們平時見不到的東西(稀缺)。

    所以,買一個廉價產品可能沒面子,但是如果“買一個別人買不到的產品(即使廉價)”就不會沒面子了。

    因此產品的“飢餓營銷”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產品的“屌絲氣”,讓人們覺得用這個低端產品不會那麼沒面子。

    那麼以後不打算飢餓營銷了怎麼辦?

    當一個產品在前期展開飢餓營銷時,使用者會因為得不到這個產品而覺得產品搶手、火爆、大家都想要,從而不再認為產品是“大家不屑於要的低端屌絲產品”。隨著這種印象不斷加強,即使後來不再有飢餓營銷,使用者對產品的固化觀念已經形成,也不覺得產品屌絲了。

    5,歸類:雞頭比鳳尾有逼格

    消費者的認知受“自動歸類”的影響—同樣是20多塊的快餐,為什麼吃一個“黃太吉煎餅”很有逼格(甚至還有人說吃煎餅品味人生),而去一個普通低價餐廳很“低端”?

    這是因為人們把“黃太吉煎餅”歸類到“煎餅”一類中,拿它同地攤上5元一個的煎餅作對比,這樣自然20多塊的煎餅有“逼格”;而他們把提供“炒菜”的普通低價餐廳歸類到餐廳中,拿它同中高階餐廳做對比,自然顯得很“低端”。

    所以,透過營銷和產品定位,讓你產品的對比物件是“低端產品”,消費者就會覺得“高大上”而不是“屌絲氣”。

    6,差異化:減少直接對比

    比如:

    “我用一加手機不是因為它價效比高,畢竟我又不缺錢,而是因為它有木製後蓋,我很喜歡。”

    “我用小米不是因為它便宜,而是因為我喜歡MIUI;

    “我買優衣庫是因為我喜歡這樣簡潔的基本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連線顯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