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浙江一家一次性餐盒廠的老闆。工廠年產大約30萬箱(約6000萬套)一次性餐盒。僅從我個人視角,從餐盒加工的角度分析這個問題。
首先,大家擔心的塑膠餐盒有兩類,注塑和吸塑,其實還有一種熱成型但是暫時也歸類為吸塑好了,方便後面闡述。
注塑類,所用工藝為注塑,也就是用鋼製的模具形成型腔,然後注入融化的高溫液態塑膠,冷卻後開啟模具,取出成型的餐盒。原料為塑膠顆粒,一次性成型。雖然塑膠顆粒的廠家建議溫度為200左右,但是一般成型為260-280左右,遇到困難的,需要300-320度。一個加工週期為6秒左右。本人所從事的也是這個型別,相對了解這類的工藝。
如↑圖所示,注塑餐盒有2個特點,一個是注射點,如1號框,這個是注射塑膠後留下的注射口痕跡。屬於注塑的缺點。另一個是加強筋,如2號框,這個工藝吸塑做不出來的,因為吸塑的材料是一塊塑膠板。
吸塑類,使用工藝是吸塑,是先製作出相關厚度的塑膠板,放在模具上,然後加熱軟化,再吸氣,利用大氣壓壓制出對應形狀。具體生產引數我不清楚。
上圖就是吸塑的,首先吸塑沒有注射點,其次。吸塑因為是多層板材加工成型,所以可以做到內側和外側不同顏色。材質相對較軟,不耐高溫。
好了,現在要把這兩種工藝分開分析,首先是我瞭解的注塑類。講實話,我不擔心,我自己也會比較放心的使用市場上的這類餐盒,尤其是透明的。
原因在於 :
一,生產非常難,因為工藝很難,餐盒厚度一般在0.3-0.45毫米,一般市面上用的越多的,往往就越薄。同時塑膠進入型腔後,0.3秒左右就會開始冷卻,進入果凍態,這個狀態下再繼續強行推動塑膠流動會有內應力,導致餐盒輕則扭曲變形,重則缺口飛邊,同時長期這樣工作,會加快裝置的老化,甚至損壞裝置。注塑機的合模力大約130-480噸不等,每個週期都是一個升溫降溫的過程。精度要求在0.08毫米以內。諸位,可以想象難度,穩定的餐盒專用塑膠顆粒尚且如此,回收的塑膠怎麼搞?材料的流動性一會高衣櫃低的,根本沒發做,然後廢料中的壓制會堵塞機器。小結:注塑餐盒的生產,尤其是廉價注塑餐盒的生產,技術難度大,對裝置,原料,模具,工人技術的要求都很高,一般來講,廢塑膠不能滿足這個要求。
二,危害不一定有。之前講了,塑膠需要加工到300度左右,應該沒有病毒能扛得住吧,雖然只有6-8秒左右。至於塑膠本身,我覺得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比如我們臺塑(生產塑膠顆粒的廠),牌號有1250,1450T,1560TX,其中,1250是做收納箱的,1450是專門餐盒的,1560是醫療級做針筒的。但是!很多時候,pp塑膠之間基本也就是加工效能的區別,我懷疑就算用1250做針筒,最大的問題多半是透明度不夠,加工穩定性不夠等,本身應該是可以用的。同樣,1560做餐盒,我最擔心的可能就是耐高溫不一定夠。小結:危害來講,一個是300度,6-8秒能不能殺死病毒,一個是,醫療級塑膠能不能耐高溫,一個是醫院的化學物質有沒有殘留在裡面(一般沒有,不然會產生蒸汽,會有霧)。
三,老闆不一定敢。一般生產注塑餐盒需要非常大的起步資金,一般600-1000萬起步,同時即使使用回收塑膠,一般利潤也就好個3-7倍頂破天了。同時一旦抓到,那就是坐牢爽歪歪的。同行競爭又激烈,有相互監督作用,最近監管還嚴格,每個廠每年都有被異地突擊抽查一兩次(參考2,醫療廢塑膠不一定檢查的出來)。小結:老闆一般有錢,不是亡命徒,收益也有限,懲罰沉重,監管也到位,用廢塑膠不值得。
吸塑類,吸塑類我就比較擔心了,主要還是這3個方面。
一,生產不太難。吸塑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工藝,而且因為工藝方法的原因,所以在用廢塑膠上幾乎沒有技術難度,據我所知,吸塑可以做到0.25毫米厚的餐盒,分成3層,上下兩層為新料,中間層是石頭粉。相比之下,注塑0.3毫米一下難以製作製作。因為塑膠板是很容易拉出很薄的成品片材的,做個三合一的板是不難的。所以工資上,使用廢塑膠沒有任何問題。只要工廠想,就能做出來。
二,危害可能較大。吸塑因為兩道工序,制板,成型,都不需要將塑膠完全加熱到高流動狀態,所以加工溫度相對低得多。不一定有防毒效果。
四,更難發現。由於板材可以分開生產。所以通等產能下,吸塑耗電更少。因為工藝問題,通等裝置下,吸塑產能大的多,所以場地更小,耗電更小,看上去規模更小,起步資金又少,等於隨便找個監管不嚴格的地區,只要能拿到廢料,來個缺德之徒,就能開始生產。相對更難發現,更難杜絕。
總結:吸塑類的餐盒確實在杜絕醫療廢品摻入這個問題上,相對於注塑餐盒更難。
本人是浙江一家一次性餐盒廠的老闆。工廠年產大約30萬箱(約6000萬套)一次性餐盒。僅從我個人視角,從餐盒加工的角度分析這個問題。
首先,大家擔心的塑膠餐盒有兩類,注塑和吸塑,其實還有一種熱成型但是暫時也歸類為吸塑好了,方便後面闡述。
注塑類,所用工藝為注塑,也就是用鋼製的模具形成型腔,然後注入融化的高溫液態塑膠,冷卻後開啟模具,取出成型的餐盒。原料為塑膠顆粒,一次性成型。雖然塑膠顆粒的廠家建議溫度為200左右,但是一般成型為260-280左右,遇到困難的,需要300-320度。一個加工週期為6秒左右。本人所從事的也是這個型別,相對了解這類的工藝。
如↑圖所示,注塑餐盒有2個特點,一個是注射點,如1號框,這個是注射塑膠後留下的注射口痕跡。屬於注塑的缺點。另一個是加強筋,如2號框,這個工藝吸塑做不出來的,因為吸塑的材料是一塊塑膠板。
吸塑類,使用工藝是吸塑,是先製作出相關厚度的塑膠板,放在模具上,然後加熱軟化,再吸氣,利用大氣壓壓制出對應形狀。具體生產引數我不清楚。
上圖就是吸塑的,首先吸塑沒有注射點,其次。吸塑因為是多層板材加工成型,所以可以做到內側和外側不同顏色。材質相對較軟,不耐高溫。
好了,現在要把這兩種工藝分開分析,首先是我瞭解的注塑類。講實話,我不擔心,我自己也會比較放心的使用市場上的這類餐盒,尤其是透明的。
原因在於 :
一,生產非常難,因為工藝很難,餐盒厚度一般在0.3-0.45毫米,一般市面上用的越多的,往往就越薄。同時塑膠進入型腔後,0.3秒左右就會開始冷卻,進入果凍態,這個狀態下再繼續強行推動塑膠流動會有內應力,導致餐盒輕則扭曲變形,重則缺口飛邊,同時長期這樣工作,會加快裝置的老化,甚至損壞裝置。注塑機的合模力大約130-480噸不等,每個週期都是一個升溫降溫的過程。精度要求在0.08毫米以內。諸位,可以想象難度,穩定的餐盒專用塑膠顆粒尚且如此,回收的塑膠怎麼搞?材料的流動性一會高衣櫃低的,根本沒發做,然後廢料中的壓制會堵塞機器。小結:注塑餐盒的生產,尤其是廉價注塑餐盒的生產,技術難度大,對裝置,原料,模具,工人技術的要求都很高,一般來講,廢塑膠不能滿足這個要求。
二,危害不一定有。之前講了,塑膠需要加工到300度左右,應該沒有病毒能扛得住吧,雖然只有6-8秒左右。至於塑膠本身,我覺得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比如我們臺塑(生產塑膠顆粒的廠),牌號有1250,1450T,1560TX,其中,1250是做收納箱的,1450是專門餐盒的,1560是醫療級做針筒的。但是!很多時候,pp塑膠之間基本也就是加工效能的區別,我懷疑就算用1250做針筒,最大的問題多半是透明度不夠,加工穩定性不夠等,本身應該是可以用的。同樣,1560做餐盒,我最擔心的可能就是耐高溫不一定夠。小結:危害來講,一個是300度,6-8秒能不能殺死病毒,一個是,醫療級塑膠能不能耐高溫,一個是醫院的化學物質有沒有殘留在裡面(一般沒有,不然會產生蒸汽,會有霧)。
三,老闆不一定敢。一般生產注塑餐盒需要非常大的起步資金,一般600-1000萬起步,同時即使使用回收塑膠,一般利潤也就好個3-7倍頂破天了。同時一旦抓到,那就是坐牢爽歪歪的。同行競爭又激烈,有相互監督作用,最近監管還嚴格,每個廠每年都有被異地突擊抽查一兩次(參考2,醫療廢塑膠不一定檢查的出來)。小結:老闆一般有錢,不是亡命徒,收益也有限,懲罰沉重,監管也到位,用廢塑膠不值得。
吸塑類,吸塑類我就比較擔心了,主要還是這3個方面。
一,生產不太難。吸塑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工藝,而且因為工藝方法的原因,所以在用廢塑膠上幾乎沒有技術難度,據我所知,吸塑可以做到0.25毫米厚的餐盒,分成3層,上下兩層為新料,中間層是石頭粉。相比之下,注塑0.3毫米一下難以製作製作。因為塑膠板是很容易拉出很薄的成品片材的,做個三合一的板是不難的。所以工資上,使用廢塑膠沒有任何問題。只要工廠想,就能做出來。
二,危害可能較大。吸塑因為兩道工序,制板,成型,都不需要將塑膠完全加熱到高流動狀態,所以加工溫度相對低得多。不一定有防毒效果。
四,更難發現。由於板材可以分開生產。所以通等產能下,吸塑耗電更少。因為工藝問題,通等裝置下,吸塑產能大的多,所以場地更小,耗電更小,看上去規模更小,起步資金又少,等於隨便找個監管不嚴格的地區,只要能拿到廢料,來個缺德之徒,就能開始生產。相對更難發現,更難杜絕。
總結:吸塑類的餐盒確實在杜絕醫療廢品摻入這個問題上,相對於注塑餐盒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