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藍的天空鴨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 [譯文] 歸去啊!我的歸宿在何處? [出自] 蘇軾 《滿庭芳》 元豐七年四月一日,佘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會李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岷峨。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閒看秋風,洛水清波。好堂前細柳,應念我,莫翦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註釋: 雪堂──在黃州東坡,蘇軾於元豐五年春所建的居室。  會──恰好。  李仲覽——李翔,興華人(今湖北陽新),受楊繪(時知興國軍)所託至黃州,邀請蘇軾赴汝途中往遊其地。  遺(wèi)──贈與。 岷峨:指蘇軾故鄉四川的岷山、峨眉山。 百年強半:韓愈“年皆過半百,來日苦無多。”此用其句,意為人生已過大半。 再閏:蘇軾於元封三年(1080)二月到黃州,元封三年閏九月,六年閏六月,故為“再閏”。 楚語吳歌:黃州在春秋戰國時屬楚地,三國時期屬吳地,故稱。 雞豚社酒:豚,豬。社酒,祭祀神祗時所用的酒。 莫翦柔柯:不要砍伐柔嫩的枝條,此處謂要珍惜彼此的友情。 譯文: 思歸不得歸,有家不能歸,我將何去何從呢。人生已過大半,將來的日子不多了。來到黃州已經兩個閏年了,那時出生的孩子都學會了此地的語言。山中的鄰里拿出了祭祀用的雞和豬肉,與我聚會宴飲,互相勸酒。 臨行之際說些什麼呢?人生就是這樣到處奔走,好似織布的梭子一樣往來不停。我馬上就要到汝州去觀賞秋風中的洛水了。好在堂前有柳樹,應會想念我,請不要砍伐那柔弱的柳條。也請轉告江南的父老,要不斷為我晾曬所穿的蓑衣,我一定還會再回來的。 賞析: 詞前小序已將寫作背景說得很明白,大意是說:元豐七年(1084)四月一日,作者將離開黃州,移居汝州(今河南臨汝),向東坡雪堂的兩三位鄰居告別。恰好李仲覽從江東來告別,於是寫了這首詞贈他。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 歸去呵歸去,可我到哪裡落腳?我的家遠在萬里,在那岷山和峨眉山所在的地方。“歸去來兮”,直接引自東晉陶淵明《歸去來辭》。陶寫棄官歸隱,蘇軾也希望像他那樣,但卻不可能。因為他此時仍是帶罪之身,不得自由。“萬里”一句不過是託辭。蘇軾這次由黃州改任汝州,罪名並未撤銷,官職也仍是一個“不得籤書公事”的州團練副使,政治處境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改善。如果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是在擺脫塵網樊籠後的悠然吟唱,作者此刻只能是悲嘆飄蕩無依,有家難歸。 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人生百年已過了大半,我餘下的日子不多了。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嶽李大夫》詩:“年皆過半百,來日苦無多。”此用其句。其時,蘇軾四十八歲。“強半”,過半,大半。一個“苦”字,流露出作者對生命空自流逝的惋惜之情,以及對眼下生命的珍惜。這一句加深了失意思鄉的感情氛圍,是作者經歷二十多年宦海生涯、嚐盡人生苦味之後的惋嘆。 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 我已在黃州經過了兩次閏年,孩子們早學會了當地方言和歌謠。作者於元豐三年(1080)二月到黃州,元豐七年四月離開,歷時四年多。其間過了兩個閏年,故說“黃州再閏”。前面著一“坐”字,表明光陰虛度。黃州在戰國時屬於楚國,三國時屬於吳國,故稱當地語言為“楚語吳歌”。 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山中友人用豬肉、雞、酒款待我,並勸我在黃州長住下來。“豚”,豬。“社酒”,春秋社日祭祀土神所用的酒。“老東坡”,終老於黃州東坡。作者將筆鋒一轉,拋開上文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感嘆,轉而敘述起黃州山川人物。這幾句承上啟下,在技巧和章法上並無奇巧,卻以真實感人的情緒和渾然天成的結構取勝,表現了作者與黃州父老之間純真質樸的情誼、依依惜別的情懷。 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 對這次離別,我能說些什麼呢?人生一世,為何要東奔西走,來往如梭?“云何?當此去”,正常語序為:“當此去,云何?”“底事”,何事。“人生底事”二句是黃州父老的問話,也是蘇軾借他們之口自抒感慨。以下都是作者的答詞。 對離開黃州一事,作者這裡沒有多說,但在《與王文甫書》中,說得很明白:“前蒙恩量移汝州,比(近)欲乞依舊黃州住,細思罪大責輕,君恩至厚,不可不奔赴……本意終老江湖,與公扁舟往來,而事與心違,何勝慨嘆!計公聞之亦悽然也。”所謂“量移”,指的是被貶謫遠方的官吏,遇赦酌情移近安置,並非平反覆官。 待閒看,秋風洛水清波 等到了汝州,我要悠閒自在地欣賞秋風中洛水清波盪漾的景色。“洛水”,即洛河,源出陝西,經河南,流入黃河。汝州與洛河相去不遠。 作者瞻望未來,表現出隨緣自適的心理。一個“閒”字,將上闋哀思愁懷化開,全詞一直徘徊低沉的氣氛終於變得開朗起來。“秋風洛水”,化用賈島“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詩意,暗合作者漸趨明澈的心境。 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 這幾句是作者對黃州父老的囑託:雪堂前的柳樹枝細葉嫩,請為我照管好,不要讓人剪伐。“柯”,枝條。因為是朝廷命令,作者不得不去汝州,但他是很不情願的。這幾句是表示自己以後還要回來。 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並請轉告大江南岸的父老,經常為我曬曬打魚時披戴的蓑衣。這些交待越是瑣細,便越發表現出作者對黃州的感情。尾句收束全篇,與上闋所敘與黃州父老的純真友情相呼應,於平直中見含蓄婉曲。“漁蓑”,在詩詞中往往指隱逸江湖,過一種平靜自由的生活。作者並不明說自己留戀黃州,而不捨之情、欲歸之意已充溢於字裡行間。 評 解 在這首詞中,作者透過娓娓的敘事和抒情,抒發了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感慨,表達了對黃州的留戀之情。 這首詞的語言十分質樸,感情卻非常真摯。“將去”之嘆,寄慨遙深,怨而不怒。“山中友”挽留之語,實際也是蘇軾的自白。尤其是上下闋的後半,不但情致溫厚,屬辭雅逸,而且意象鮮明,含蓄委婉,是構成這個抒情佳篇的兩個高潮。南宋周輝《清波雜誌》論曰:“居士詞豈無去國懷鄉之感,殊覺哀而不傷。”正宜於概括這首詞的情感特徵。 賞析二: 這首詞,於平直中見含蓄婉曲,於溫厚中透出激憤不平,在依依惜別的深情中表達出蘇軾與黃州父老之間珍貴的情誼,抒發了作者在坎坷、不幸的人生歷程中,既滿懷悲苦又尋求解脫的矛盾雙重心理。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因“烏臺詩案”而謫居黃州達五年之久的蘇軾,奉命由黃州移汝州(今河南臨汝)。對於蘇軾來說,這次雖是從遙遠的黃州調到離京城較近的汝州,但五年前加給他的罪名並未撤消,官職也仍是一個“不得籤書公事”的州團練副使,政治處境和實際地位都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改善。當他即將離開黃州赴汝州時,他的心情是矛盾而又複雜的:既有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哀愁和依依難捨的別情,又有久慣世路、洞悉人生的曠達之懷。這種心情,十分真實而又生動地反映在詞中。   上片抒寫對蜀中故里的思念和對黃州鄰里父老的惜別之情。首句“歸去來兮”,搬用陶淵明《歸去來辭》首句,非常貼切地表達了自己思歸故里的強烈願望,暗含了思歸不得歸、有家不能歸的悵恨。接下來“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二句,以時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嘆,加深了失意思鄉的感情氛圍。上片的後半部分,筆鋒一轉,撇開滿腔愁思,抒發因在黃州居住五年所產生的對此地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誼。“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句,於平和的語氣中,傳達出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沉重哀傷。“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這三句,真切細緻地表現了作者與黃州百姓之間純真質樸的情誼,以及作者在逆境中曠達超脫、隨遇而安的淡泊心態。   詞的下片,進一步將宦途失意之懷與留戀黃州之意對寫,突出了作者達觀豪放的可愛性格。過片三句,向父老申說自己不得不去汝州,並嘆息人生無定,來往如梭,表明自己失意坎坷、無法掌握命運的痛苦之情。“待閒看秋風,洛水清波”二句,卻從未來著筆瞻望自己即將到達之地,隨緣自適思想頓然取代了愁苦之情。一個“閒”字,將上片哀思愁懷化開,抒情氣氛從此變得開朗明澈。從“好在堂前細柳”至篇末,是此詞的感情高潮,以對黃州雪堂的留戀再次表達了對鄰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囑咐鄰里莫折堂前細柳,懇請父老時時為曬漁蓑,言外之意顯然是:自己有朝一日還要重返故地,重溫這段難忘的生活。此處不明說留戀黃州,而留戀之情早已充溢字裡行間。詞的下片,深沉蘊籍,含蓄委婉,情真意切,將惜別、依戀之情表現得動人肺腑,令人回味無窮。結尾的臨別告語,奇峰突起,收束全篇,與上片的純真友情相呼應,將惜別之情推向高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你是特朗普,如何避免被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