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普洱茶研究所

    關於茶葉沖泡的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步備具――即在沖泡茶葉之前應當準備好泡茶所用到的器具!

    第二步溫杯燙盞――即在沖泡茶葉之前利用滾燙的水沖洗器具!

    第三步賞茶――一般茶葉都是外形非常漂亮的,所以可以與客人分享茶葉的美!

    第四步投茶、醒茶――即將準備好的茶葉分三次投入泡茶器具中,注水短暫的沖泡後立刻出湯,即可以達到喚醒茶性的作用又可以達到清洗茶葉的效果!

    第五步沖泡 即正式的泡茶(注:不同的茶葉應用不同溫度的水進行沖泡)

    第六步出湯――即將沖泡好的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第七步分湯――即將公道杯中的茶湯軍訓的分給每個客人!

    最後品飲(一問二看三品嚐)

    個人觀點!!

  • 2 # 壺尚緣

    第一步:擦壺

    將陰乾的壺取出,給壺身先來個按摩預熱:用乾淨且乾燥的幹壺巾擦拭壺身10分鐘-20分鐘。

    第二步:溫壺

    1.倒入1/3壺的涼水,將燒開的水慢慢地倒入,使壺慢慢地感受溫度的上升,這個過程1、2分鐘即可;

    2.將開水慢慢注入壺的1/2-2/3處,一手拿把一手按蓋晃動壺中的水30秒;

    3.將壺注滿開水,靜置悶泡5分鐘,期間用熱水淋壺身一到兩次,使壺的氣孔充分開啟。

    第三步:洗茶、淋壺

    在壺中放入適量的茶葉。

    1.如泡觀音以沸水高高衝入,讓觀音顆粒在水中翻滾,以達到洗茶的作用。

    2.如泡普洱以略低於沸水溫度慢慢沿壺邊緣注入熱水。

    一分鐘後倒出洗茶之水與公道杯中,靜置幾分鐘,以備後面步驟備用。沖茶的時候難免會把茶水溢到壺壁上,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用開水接著把壺沖洗乾淨,因為此時的茶水有雜質,而且流到壺表的茶汁不勻均,容易出現色花,殘存在壺壁上的茶漬更會影響包漿的形成,也會堵塞紫砂的氣孔。

    將壺巾墊於壺下,然後用剛才準備好的洗茶水,將茶汁淋於壺的表面,有條件的這時用壺筆順帶刷一刷,使茶汁勻均分佈,順勢而下的茶汁被墊在壺下的壺巾吸收,然後再用熱水給壺來個從頭到腳。用乾淨的溼壺巾順勢按摩一下壺身。

    第四步:泡茶(1開)

    在沖泡的過程中,先用沸水澆壺身外壁,然後再往壺裡沖水,也就是常說的“潤壺”。對於新紫砂壺第一個月的“磨合期”應使用較為粗糙的茶巾來擦拭,一個月以後就應該使用較為細膩的茶巾來擦拭。擦拭的原則應遵循“新壺用粗布,舊壺用細布;幹壺用乾布,溼壺用溼布”的原則。1-3開茶約泡一分鐘,4-6道茶約泡一分半鐘,7-8道茶約泡一分鐘,便可飲用。

    時間約泡一分鐘。這是茶營養成分出來最集中的時刻。在泡茶的這一分鐘裡,趁壺體的熱量,用剛才吸收了茶汁的溼壺巾擦搓壺的表面,我們可以看見壺表被溼巾一擦迅速揮發。一分鐘後就可以品茗了。緩慢倒出茶湯,不要搖和甩,動作要柔和。

    喝鐵觀音需要的溫度為100℃,泥料雖然對於熱茶湯中的香味及茶油進行吸附,但在茶湯低於80℃後,其吸附並沒有戛然而止,只不過更緩慢而已(溫度高吸附更快,溫度低了要求的時間也就相應增加),從這點來說,只要您能根據氣溫變化靈活控制茶漬滯留時間的話,前者更能讓壺出效果。

    淋壺或擦拭的重點是紫砂壺蓋以及壺嘴、壺把。因為這些地方是茶汁浸潤不到或者說浸潤較少的部位,長時間不經茶油滋潤的地方就不會形成“包漿”或者“包漿層”較淺,所以會和壺體的“包漿”顏色不一致、不協調,從而影響紫砂壺的整體美感。朱泥/紅泥的壺切不可長期澆淋茶湯,壺身吃了茶油之後變得又亮又豔。

    第五步:2開

    當一開中的壺水進尾聲時,另外準備一塊乾淨的溼潤的涼壺巾,在將壺拎起的過程中順帶將壺體擦拭兩遍。倒入100℃的水開始第二開,時間也約一分鐘。在這一分鐘裡重複上面的步驟。每次倒完茶後都要將壺嘴積留的茶湯擦掉,如果不擦,形成鼻涕後,清理起來將非常困難。

    擦完壺後,開啟壺蓋,要讓茶有一個透氣緩和的過程,然後再泡,才能析出更多的茶質。

    第六步:喝茶結束

    每次用完後用布吸乾壺外面的水份,接著倒出壺內三分之二的茶葉,留下約三分之一,衝進沸水,兩三次,衝過的水留用,然後清理乾淨。

    紫砂壺長久使用,器身會因撫摸擦拭,變得越發光潤可愛。這樣簡簡單單六個步驟就可以享受到紫砂壺沖泡出來的好茶啦。

  • 3 # 神農溪茶業

    提到喝茶,估計很多人都津津樂道。因為喝茶的確是一件雅事,當然,每個階層的人對飲茶都有著不同的感受,閒雲野鶴喝茶,那是一種隱逸之美;山野村夫喝茶,那是一種天作之合;文人墨客喝茶,那是一種文雅之趣;達官貴人喝茶,那是一種華貴之姿。無論你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無論你是富可敵國,還是一貧如洗,茶葉從不嫌棄你,只要你喝,茶葉從來不會拒絕你,總會給你一種很美妙的感覺,洗滌你的疲乏,清洗你的鉛塵,滌盪你的苦悶。所以,對於喝茶這件事,幾乎是家喻戶曉、眾所周知。

    但是喝茶的人可能不知道,泡茶卻很有學問。也許說到這裡,會有人說,泡茶能有什麼學問,不就是把茶葉放進杯子裡,然後衝上熱水,靜置三五分鐘不就可以了嗎?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實際上並非如此,別小看一個泡茶,裡面是有很多門道的。比如放多少茶量?用什麼樣的水?用什麼樣的茶具?等等。這些都是有講究的。同樣是泡茶,可能你泡的茶和別人泡的茶,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水平,泡出來的味道,也是兩個不同的層級。

    對於泡茶,最有講究的是功夫茶,不過這個技術不是我們普通人可以掌握的,我們也不去跟功夫茶比較。我們只說普通的泡茶。

    1.識茶

    這個是第一步,因為不同種類的茶葉,它們的形態、味道、沖泡方法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茶的種類分為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黑茶等幾個大的類別。這些類別中,每一種都有它們不同的特點,比如綠茶,大多是綠黃帶翠的,且香氣逼人;而白茶大多是身披白毫,表面多呈現白色;黃茶大多是條索嫩黃、肥壯挺直;而烏龍茶也是特別,綠葉鑲紅邊,條索肥厚捲曲;紅茶色如烏金,味道香甜;而黑茶則是色澤烏潤,獨特沉香。所以在泡茶之前,要知道是泡的什麼茶。

    2.備水

    泡茶的關鍵除了茶的本身,水很重要。關於水的方面,其實主要注意兩個方面就可以,第一個是水質,要用軟水沖泡,比如純淨水、礦泉水、過濾水,還有井泉水等等,這些都可以用來泡茶。第二個是水溫,一般來說,泡茶的水溫需要100℃的滾燙水,溫水和冷水泡茶,泡出來的茶那真叫一個難喝。泡茶的最低溫度不能低於85℃,這也是泡咖啡的溫度,但是儘管是85℃的水,也應該是燒到100℃之後放涼至85℃,而不是隻燒到85℃。

    3.茶具

    泡茶要想味道好,選擇合適的茶具也很重要。比如你用一次性的杯子和陶瓷的杯子,同樣的茶同樣的水溫泡出來的茶完全是兩個味道。所以茶具是很重要的。古時候在農村,泡茶都是用窯罐進行的,而在古時候的大戶人家則是用陶罐來泡茶的,更有甚者還有用金銀器具以及玉石器具來泡茶的。但現代一般用的泡茶器具有幾種,一是玻璃杯,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器具;二是陶瓷杯,一般有點講究的人都會選用;三是金銀或玉器,不過這個很昂貴,不建議普通人使用。

    4.投茶

    也許有人說,投茶還不簡單嗎?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難。這裡面有幾個門道,一是投茶的量,要與器具匹配,因為這樣可以控制茶的濃度,茶具很大,茶葉很少,泡出來的茶淡而無味;茶具不大,茶葉很多,這樣泡出來的茶濃烈苦澀,難以下嚥。二是投茶與放水的次序,是先放水再投茶,還是先投茶再放水?一般來說,細嫩綠茶,單芽或一芽一葉的,可以先放水再投茶;如果是較為細嫩且高香的綠茶,可以先放水再投茶再放水;如果是需要高溫刺激的茶葉,一般需要先投茶再放水。

    5.時間

    時間不僅能夠煮雨,更能煮茶。茶葉泡在杯中,需要靜置多長時間?要不要蓋上蓋子等等,這些都是滿滿的學問。除了紅茶出湯速度極快之外,一般的茶葉都需要靜置1~3分鐘。如果是塊茶,茶葉比較碎,那麼靜止時間跟紅茶差不多,用水沖泡幾秒鐘就可以開喝了。但如果是茶餅的話,則需要靜置更長時間。人們常說,只要你努力,什麼都別管,其他的都交給時間。但是泡茶可不能交給時間,而是需要掌握時間,沖泡時間過長,失其原味,沖泡時間過短,還沒出味,這個拿捏,一定是要剛剛好才可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x-10和6501性質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