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吃魚丸的問號君
-
2 # 晨中白晨
學習並再發揚毛澤東時代人們的尊嚴精神向上,蔑視享樂主義,嚴懲娛樂界的庸俗,給在社會上茲生的正義,正能量有一片Sunny土地和地位
-
3 # 星語星尚
應該從食物的角度來分析,是現在的轉基因和塑化劑食品太多,男人的雄性基因都被慢慢改變了。尤其是沿海經濟發達比較早的城市比如臺灣,香港,娘炮就特別多,就是和食物有直接的關係!
-
4 # 派唯
男士穿裙子絲襪,高跟鞋,,變性人, 已經太多,別那麼保守給沒見過世面的樣,自己不穿還不讓別人穿,別人穿還說變態,其實是羨慕嫉妒恨的表現
-
5 # 關羽大戰外星人
不就是男生穿褲襪和露丁字褲麼?需要這麼沒開過眼界嗎。。。。。我看到好幾次了。。。沒覺得怎麼樣啊,舒服就好唄
-
6 # 視知TV
我們對“娘”的定義是什麼呢?如果說是指穿著打扮的話,那這個問題是不太準確的。
長久以來,男生的糙漢設定,讓他們無福享受遮陽傘和麵膜,甚至原來在服飾上是男女皆可的東西,到最後也成了女生的專屬,比如穿高跟鞋、裙子和華麗的珠寶。好像直男就應該和糙漢子劃上等號。
咱們從大家比較瞭解的高跟鞋說起。有這麼一張男子穿高跟鞋的圖一直活躍在社交網路,卻從沒被看成異裝癖。
他就是17世紀的資深(偽)女裝大佬兼法國國王路易十四。
最早穿高跟鞋的人竟然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這種說法相當獵奇。
實際上,早在16世紀,法國亨利二世的皇后凱瑟琳·德·梅第奇就穿過了。
受到這二位帶貨大佬的影響,高跟鞋在上流社會流行起來。不過,那個時候男性愛穿高跟鞋的確是事實。
然而,到18世紀中期,男性完全放棄了高跟鞋。不只是高跟鞋,珠寶、亮色綢緞等等bling bling的東西都一個個和男性說再見了。
18世紀晚期,時尚Icon們的天鵝絨和緞子也換成了暗色羊絨套裝。
一切都是因為工業時代開始了。
如你所知,18世紀開始了啟蒙運動,工業革命也已經起步,它們代替國王和王后成了新的帶貨大佬,人們不再用服飾區分階級,男性開始了自己的大放棄時代( the great male renunciation)。
這種放棄給男生留下的遺憾或許是沒法再穿誇張的外增高,但對女性來說也算不上什麼好事。
男性們去追求更高的社會地位與權力,把不能跑不能跳的高跟鞋留給女性,讓她們負責保留這些沒有實用價值的裝飾風俗。在這個時期人們認為男性是理性的,並對之大加提倡,女性卻被定下了感性、敏感的調子。
當高跟鞋成為一種觀賞物件,而不是權力彰顯的時候,男性穿高跟鞋也就成了羞恥play。
在這一時期被拋棄的還有裙子。雖然現在連公共廁所的標誌都用小裙子表示女性,但在以前光看裙子也不能準確地區分男女,只能區分階層。而現在常見的,寬鬆、便於活動的長褲,那時只有勞苦大眾才會穿。
看看古代那些王公貴族,很少有穿條闊腿褲出來溜達的。西方的男性貴族穿的也是束腰罩衫(tunic)配及膝褲襪,而不是一條長褲。
但為了滿足工業社會的需要,男裝變得越來越簡潔,上衣短了,褲子也露出來了。
到18世紀末期,已經有富裕階層的男孩穿上了長褲。法國大革命時期,來自社會底層的長褲成了革命者的象徵。
之後,隨著工業、金融的發展,男裝的褲子也衍生出了一套套的規範,比如質地、線條、搭配,乃至怎麼卷褲腳,來體現男性的權力和階層。
男性變“娘”是歷史必然?不過,現在男性似乎意識到自己放棄的東西有點太多了。
多年來,女性透過自己的抗爭得到了共享“他們”的服飾的權利,但男性居然還不能打“她們”的遮陽傘。
更奇怪的是,高跟鞋雖然作為一種落後時代的東西留給了女性,但隨著女性主義者們不斷確認女性的主體性(翻譯成人話就是“老孃自己喜歡”),穿高跟鞋已經成了一種女性的自我愉悅。
為什麼這麼多事都只有“女生才可以”?
然而,這個結果也讓一些女性感到困惑。這真的是平等嗎?所謂“中性化”,不就是女性向男性靠攏嗎?為什麼沒有男性女性化?
▲那麼這樣是不是中性了許多
有人認為,“中性化”主要是女裝向男裝靠攏為主,是因為男裝提前現代化,而女裝相對落後造成的。因此應該是女裝借鑑男裝,然後再變成男女裝互相借鑑。
當真正達到男女平等時,男性和女性可以平等地分享裙子、長袍、面罩、化妝、高跟鞋、裝飾亮片,各種袒胸露背的服裝及一切可能性。
▲比如這樣?
隨著性別在社會生產中的區分越來越不重要,糙漢子這種單一的審美和性別標準,註定要被淘汰,男性的精緻化也是必然的趨勢。
那些不能接受男性的妝容和服飾向女性靠攏的人或許會對此嗤之以鼻,感嘆現在的男生越來越娘。但資料不會騙人,即便是保守的中國男性,也在美容上越來越能花錢了。
是誰給了男生勇氣男性愛美,和中產階級壯大有關,更和顏值壓力脫不開干係,不過壓力轉化為動力,還是需要勇氣的。是誰給他們勇氣去面對流言蜚語?
男性形象不再是一水兒的糙漢,首先要歸功於後工業社會的發展。
在過去,不管是農業社會還是工業社會,受到社會需要的影響,人們會更喜歡那些陽剛粗獷的男性。但到了後工業社會,事情就有所不同了。
美國學者丹尼爾·貝爾說了,“後工業社會是以服務業為基礎的,因此,它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這裡要考慮的不是純粹的體力或者能源,而是資訊。主要人物是專業人員,因為他們透過培訓把自己裝備起來提供各種後工業社會日益需要的技能。”
在這種情況下,陽剛和粗獷的特性就不那麼重要了。加上對個性化的寬容,男孩子們在捯飭自己這件事上,獲得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除此之外,大眾傳媒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這一方面反映出了社會期待,一方面又影響著人們對理想男性形象的想象。
從2018年1月開始,關於男性彩妝的相關搜尋有明顯的上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搜男明星同款妝容及教程。比如吳亦凡的斷眉、權志龍的眼妝、鹿晗的面板。蔡徐坤、華晨宇和黃子韜也成了又一波增長點。
由於女性市場飽和,商人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其實他們早就看中了男性護膚市場。
2013 年,亞洲市場佔全球男士面霜、潤膚露、美白霜等產品的消費的64%,達21億美元,中國地區的規模為 9.748 億美元。
最近的資料是,2018年,平均每5個95後男生就會有一個使用BB霜。
那些女生嘴邊的品牌,比如M.A.C、Make Up Forever、植村秀之類的,有了男性彩妝產品線條,悅詩風吟也推出了男士眉筆,香奈兒和Dior則推出了號稱“男女通用”的彩妝產品。
不過,對很多男生來說,護膚、化妝還算是新事物,少不了女生的幫忙,而女性也很熱衷於幫助他們提升一下顏值。
根據百度的資料來看,有33%的男士化妝品相關關鍵詞是女性主動搜尋的。男生們變得精緻,還是少不得老司機帶路。
-
7 # 蒙歌先生
小奶狗,顏控,等等詞語開始被用在物化男性身上,甚至有吳 亦凡的粉絲表示他長得太帥了,簡直想給他排卵。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非常震驚,但是不得不說,從過去的女色時代,到現在已經走向男色時代了。
最近的娛樂節目中謝霆鋒也公開表示,現在一些流行的韓風太過了,我們要找回屬於男性的荷爾蒙,沒錯,越來越孃的中國青年男生越來越缺失男性荷爾蒙。
回覆列表
和平年代的文化滲透!!!正如馬斯諾需求層次理論一樣,解決了溫飽問題,才會在精神層次有所追求,男生便失去了陽剛之氣,變得陰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