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小學英語張老師

    首先請明確一點,漢字並未使用英文字母注音,使用的是拼音,除了寫法一致,讀音部分有很大的差異,剩餘部分拼音和英語的子音字母發音也很像,漢語拼音是在1956年前後在周總理的關心下由中國一批語言學家研發出來的,借鑑了英語和拉丁文,漢語的書寫時漢字,只需要找一種簡單直接的方式進行標註就好了, 而英語本身已經是字母書寫了,必須使用和字母不同的體系進行發音標註。英語音標誕生於17世紀,18世紀由英國語言學家Daniel Jose總結歸納,得到學術界肯定後基本定型,在全球進行推廣的,這套音標系統就是dj音標。目前人教版教材標註單詞使用dj音標第十四版。

  • 2 # 山仁水樂

    道可道,非常道。

    漢字有那樣的拼法,正是漢字的獨特之處!

    同時,也是漢文化博大精深之處!

    眾所周知,漢字是拼音、拼義的雙拼特例。這也是我們應該自豪、驕傲之處——在世界所有語種中,只有漢語是雙拼!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未來世界文化的一體化,必定是漢文化的一體化!這也是我們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依據和動力。

    歐美語系的音標註音,註定了它們的侷限和小眾。遠沒有我們漢字雙拼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度、從容、包容!

    舉凡世間事,唯大度始能包容、盡容!

    為我們中華民族獨特的漢字拼法歡騰吧……

  • 3 # 八磚學士

    這其實是個誤解。

    我們的“漢語拼音方案”,準確來說是用了“拉丁字母”。造成這種誤解的原因就在於,所謂“英文字母”,只不過是英語使用了拉丁字母來記錄(古代英語使用過“如尼字母”記錄,後來拉丁字母引入,但還不能完全記錄當時的語音,就作了變通,在26個字母上加上各種輔助符號),而英語又是近二百年來全球範圍內最強勢的語言——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多得很,但是它們都沒有英語影響力大。

    歷史上給漢語記音的辦法很多,比如我們中國本土化的擬音、直音、反切(有人認為反切和佛教傳入有關)等。

    明代後期,傳教士為了自己方便,開始使用拉丁字母給漢語標音,但一直影響甚微。20世紀初,威妥瑪式、郵政式拼音隨著中國被裹挾進入全球化和現代化的過程中,而逐漸登上歷史舞臺。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精心研製的“漢語拼音方案”出臺,並逐步得到推廣。

    那麼,用“音標”給漢語注音行不行呢?

    當然行。之所以上句話我加了引號,就在於“漢語拼音方案”本身就是一套音標系統,不過我們可以把它叫做“音位音標”。

    為什麼呢?先看個圖:

    如果我們用類似英語音標的國際音標方案,精確固然是精確了,但廣大人民群眾就會需要記背這麼多字母變形後的符號來記錄漢字的讀音,學習負擔重不說(你知道這套方案出臺的時候,中國的識字率是非常低的,國家需要一個方案足夠明確和方便推廣、能讓人民群眾多快好省地掌握的記音工具),書寫、打字、傳播也不方便;另外還不利於和海外交流。

    因此,專家歸併了那些不區別意義的音位變體(比如上表中的a,i,其實分別代表好幾個音),使用國際通行的26個拉丁字母(其實是,v一開始只用於翻譯外文;ü是模仿德語新造的),形成了現行的漢語拼音方案。

    另外多說幾句,英文辭書需要國際音標來記音,是因為現行拼寫方案几百年前就形成了,後來語音變化了,沒法直接照著字面念,不得不用註上音標來正音;而法語、西班牙語這類語言不停在推廣標準語和制定正字法,人們見字知音,就用不著音標。

  • 4 # 廣東IT工程師

    漢語的拼音是近代史上才出現的,其主要貢獻者是周有光,古代是沒有拼音的,漢字的認識是靠教師先生口口相傳,效率低下,文盲眾多,一種文化的先進之處不是以它的苦澀複雜或者所謂的多美妙為準,而是讓廣大民眾可以快速入門和掌握使用,更快速,更好地提高民眾的教育水平,從而能更快速的培養出人才。而拉丁文切好就具有這些特徵,英語就是其中一種,我們的拼音就是從英文字母借鑑而來,這樣就成為了類似英文的音標,拼音就是漢字的音標,而且已經足夠使用,也就不必要再把英文的音標也摻合進來,搞的過於複雜,反而不利於漢字的教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6歲女人經濟上一無所有,想找一位比她小的男人養老,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