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咔咔啊
-
2 # 知識公社
都有縣誌。
縣誌是記載一個縣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等的專書。如《蓬溪縣誌》。
汪啟淑 《水曹清暇錄》:“頃見《宜興縣誌》,始信確有其事。”
王闓運 《慈溪令秦君墓誌銘》:“ 文超,文學政事著名當代,縣誌有傳。”
都有縣誌。
縣誌是記載一個縣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等的專書。如《蓬溪縣誌》。
汪啟淑 《水曹清暇錄》:“頃見《宜興縣誌》,始信確有其事。”
王闓運 《慈溪令秦君墓誌銘》:“ 文超,文學政事著名當代,縣誌有傳。”
有。
中國地方誌體例基本定型、內容趨於完備是在宋代。
這時,“地記”。“圖經”等已經基本上被“志”所取代,方誌記述的重點也開始從地理情況到社會的眾多方面,“人物”和“藝文”在方誌中佔據了比較重要的地位,形成了後來方誌的一般格局。像《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以及被稱為“臨安三志”的《乾道臨安志》、《淳祐臨安志》、《鹹淳臨安志》,都是當時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誌。元大德七年(1303年),修成《大元一統志》1300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規模巨大的全同一統志,為明清兩代修大一統誌提供了範例和模式。明代志書約有1500餘種,現存400餘種。清代是修志極盛時期,乾嘉之際三修《大清一統志》,形成舉國上下修輯方誌的高潮,政府還明確規定各省、府、州、縣60年修一次,各地都設有專11的修志機構,許多文人學者也競相編纂、輯錄方誌,出現了一大批方誌學家和高質量的方誌,儲存至今的達5500種之多。
中國的地方誌,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體例、內容逐漸完備,積累的數量也極多。可惜的是,許多方誌在流傳過程中都已亡佚了,特別是宋代以前的方誌。目前國內收藏的地方誌,據《中國地方誌聯合目錄》的統計有8500多種,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現存全部古籍的十分之一。其中以北京圖書館最多,約6000部,上海圖書館次之,約5000部,南京圖書館居第三,約4000部。大學圖書館的收藏也不少,北京大學第一,南京大學第二,北京師範大學第三;寧波天一閣收藏明代地方誌最有特色,1961年以來已影印出版《天一閣藏明代地方傑選刊》107種。
中國方誌不少流散到國外。美華人從1869年起就有意蒐集中國珍貴圖書,其中有方誌5500多種,僅哈佛大學就藏有宋明珍貴方誌上百種。日本所藏比美國還多。此外,英、法、德、意、荷蘭、瑞典等國也都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