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見正說掌故
-
2 # 多多173949478
生活中,有善心固然是好的,但“好心幫倒忙”的事也發生不少,有些善事甚至是作惡。
春秋時期,魯國是一個弱國,它呈現出這樣的社會狀況:
富貴人少,貧苦人多。有很多窮人為了求得生存被賣到周邊國家做奴隸。
按照當時魯國的法律規定,若有人在國外見到本國奴隸並把他贖回來,魯國政府就發獎金給這個人。
子貢用自己的錢在國外贖回一個奴隸,他認為做好事求回報不道德,於是拒絕了政府的獎賞。
孔子知道後皺了下眉,溫和地糾正道:“你錯了!”
很多人不明白的是,子貢明明做了善事,為什麼孔子說他錯了呢?
孔子強調“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就是說,只要符合道義,該獲取的儘管獲取,人們對此是不會反感和厭惡的。
而子貢恰恰相反,他做了一個小善,卻無形中犯了大惡。因為一旦不求回報的風氣佔了上風,誰還會花錢去贖人呢?
子貢以自我標準倡導的善,將阻礙更多的奴隸被解救。後來從國外贖回的奴隸果真日益變少了。
有一個人在路上看到一隻蠶繭,就把它帶回家想觀察蝴蝶的破繭而出。
終於蠶繭開始蠢蠢欲動,這個人就坐下,細細觀察起蝴蝶用身軀艱難衝破蠶繭的過程。
然而好幾個小時過去了,似乎還是毫無進展,這個好心人決定出手相助,他用剪刀剪開了蠶繭,幫助小蝴蝶順利地脫殼而出。
但事與願違,小蝴蝶只能拖動著捲曲的身軀,根本無力飛翔,片刻功夫就死掉了。
這個人儘管出於好心,但是卻辦了壞事,因為掙扎破繭是每隻蝴蝶的必經之路,只有這樣它才能變得更強壯。
在生活中,我們要清楚,善是有條件的,不明事理、侷限在盲目認知上的善,不是善,反而是作惡。
真正的善良是理性的,是要考慮長遠,考慮事情背後的因果鏈條。
在成全自己的同時,也要成全別人。
劉備的名言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無論選擇為善還是為惡都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積累,小惡也是可以變成大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