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影157361154

    只能說他太迂腐,這也虧的他身邊那群傻逼的引導,難怪當初朱元璋告訴朱允文要讀就讀《資治通鑑》,儒家那些狗屁不通裝逼的傻逼作品別去碰,這是為他好,現在看來,老朱的確有先見之明啊,他不想揹負害叔之名,那他難道願意揹負昏君之名麼?這樣優柔寡斷的二貨,就是儒家的垃圾書籍讀傻了唄!!!

  • 2 # icexaoxao

    朱允炆已經害死兩個叔叔了,實際上已經名聲臭了,所以他裝了一手好逼,怕留下殘暴的名譽,就讓抓活的。實際上就是個腦殘。

  • 3 # 背影看世界

    朱允炆當然不能殺朱棣,朱棣當時鎮守北平,而明朝對於北元勢力還是非常忌憚的,北元勢力非常的強大,朱棣的實力才得以能夠抗拒北園。如果把朱棣去掉,朱允炆並不知道能不能扛得住北元勢力。

    其次,朱允文從小接受的是儒家教育。這種仁義道德在他心裡已經根深蒂固。讓他直接殺掉自己的叔叔,他還是不忍心的。但是事實上皇帝真的是很難做。太仁慈了,就容易被幹掉。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有多少人在覬覦這個皇位呢?

  • 4 # 歷史雜貨鋪

    說實話朱允炆這個操作真的是令人看不懂,在朱棣起兵初期,朱棣絕對是無法和朱允炆的力量相抗衡的,甚至可以說如果朱允炆一開始就重視這件事,直接就能鎮壓,可惜他卻優柔寡斷,別說下令不許殺朱棣,他甚至下令不許傷害朱棣,這讓手下的人怎麼打?

    萬一說真刀實槍的傷到朱棣了,恐怕在朱允炆這裡不僅僅得不到賞賜,反而還會惹來麻煩,所以手下計程車兵都不敢真的去打,這可是為朱棣大開方便之門。那麼朱允炆為什麼會有這麼愚蠢的做法呢?我們不妨來大膽的猜測一下,當然這一切都只能是猜測,至於他當時到底是怎麼想的,恐怕只有朱允炆本人自己知道了。

    首先第一個原因肯定就是朱允炆不想殺朱棣罷了,朱允炆和朱標非常的相似,都是非常的寬厚仁慈,這也是朱元璋喜歡他的一個原因。朱標那個時候,大臣犯了錯,兄弟犯了錯,他都會去向朱元璋求情,求朱元璋饒了他們。朱允炆也是這樣一個人,他不想和自己的至親去拼命,也不想親手殺了朱棣。

    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朱棣當時駐守的位置很重要,朱棣一直在防備著北元勢力,北元勢力也一直虎視眈眈,假如說朱棣死了,那麼這些人肯定會趁機入侵,帶來大麻煩。要是真的和朱棣開始鬥起來,外族看到中原內亂,肯定會趁火打劫,這是不用想的。

    還有人說朱允炆不敢殺朱棣,這個說法似乎不太靠譜,因為朱允炆雖然仁慈,但是他有的時候也是殺伐果斷的,假如說朱允炆心狠點,直接從開始就狠心滅朱棣,朱棣造反成功的機率其實是很低的,可惜歷史沒有假如。

  • 5 # 冷兵器研究所

    這句話的原文是“毋使朕有殺叔父名”。

    這句話其實很值得推敲啊!

    正面理解,這是要首先別傷害朱棣。

    但從反面理解,也可以說是告訴手下,戰場上刀槍無眼,你們能弄死朱棣就弄死,不要活捉帶來讓我殺,我不想揹負殺叔的罪名。因為只要不是我親自下令殺的,就不算。

    結合歷史上建文帝的表現來看,這個人其實還是很陰狠的,急功近利的削藩,對自己的叔叔毫不手軟。周王朱橚、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都被廢為庶人,湘王朱柏直接被逼得自焚而死。朱棣的造反一半也是被逼出來的,因為當時對他來說,造反還是困獸猶鬥,死中求活,要是不造反,那就真的是十死無生,要涼涼了。

    這勁頭,你說建文帝沒有弄死朱棣的心思,我是不信的!

    腦洞推理一下,如果建文帝如果真說了這話,那是相當的腹黑啊!

    他其實就是在暗示手下,一定要弄死朱棣!好不讓自己擔罵名。

    但手下也不傻啊!你對你親叔都那麼狠,到時候我真把朱棣弄死了,黑鍋背好了,你還不得得了便宜還賣乖,殺我全家以謝天下啊!

    最典型例子就是三國末期的司馬家。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見司馬家的權力越來越龐大,不想坐以待斃,就率領宮中僮僕欲攻打司馬昭宅第。當時,司馬家的兵士見皇帝衝來,都不敢真向前。結果有個叫成濟的二愣子在中護軍賈充的唆使下,衝上去一下子就把曹髦戳死了。結果司馬昭為了平息天下的指責,殺掉了成濟,還有記載是直接殺光了成濟的三族。

    有這前車之鑑,你跟手下人玩腹黑,手下人就跟你裝實在,就按正向理解,就不弄死朱棣!

    不過,以上都是腦洞了啊!

    其實“使朕有殺叔父名”這句話,出自清代史學家蔡東潘所著的《明史演義》,也叫《明史通俗演義》。

    這種說法的真實出處是《明史·本紀·成祖一》記載的夾河之戰,當時朱棣被建文方包圍了,結果建文“諸將以天子有詔,毋使負殺叔父名,倉卒相顧愕貽,不敢發一矢。”

    在《明史紀事本末》裡的東昌之戰也有類似記載,“諸將奉帝詔,莫敢加刃。”

    因此,按歷史的記載,確實有這個情況。

    而到底是那些將軍跟朱棣有勾結,假傳聖旨,還是建文帝玩腹黑,大家裝實在,又或者建文帝真不想弄死朱棣。

    這事太說不準了。

    但起碼靖難之役,朱棣差點被鐵鉉給弄死。

  • 6 # 觀汗青

    主要是他長於深宮之中受儒家教育的影響,再加上仁厚的心理不願意背上殺叔的名聲,所以下命令對軍隊的各大將領下了死命:“不得加矢刃於燕邸,使朕有殺叔父名”,也就是說建文帝不允許手下的將領們殺死朱棣,不能對朱棣動刀動槍放冷箭,只能活捉!而在明史中《明史·平安傳》中有一段記載,寫的是建文軍隊和朱棣軍隊在白溝之戰中的事情,當時:“燕王見事急,親冒矢石力戰。馬創矢竭,劍折不可擊。走登堤,佯舉鞭招後騎以疑敵。會高煦救至,乃得免。當是時,諸將中(平)安戰最力,王幾為(平)安槊所及。”最終被奪了皇位,也是婦人之仁。

  • 7 # Mer86

    靖難之役的根源,其實在於朱元璋沒有選好繼承人。本來大明的太子是嫡長子朱標,朱標活著的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但是朱元璋太能活了,朱標硬是沒活過自己的父皇。

    朱標死後,朱元璋另立儲備君。當時朱元璋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立自己兒子為儲;二是立朱標的兒子為儲。最終朱元璋選擇了後者。在選定了立儲的大方向後,朱元璋再次面臨兩個選擇:到底是立庶孫子朱允炆為儲君,還是立小朱允炆不到一歲的嫡孫子朱允熥為儲。按照正常的邏輯,如果非要立孫子的話,嫡孫朱允熥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是朱元璋考慮到朱允熥是常遇春外孫,擔心朱家的基業會被外戚所把持,於是便沒有選擇朱允熥,而是選擇了沒有外戚背景的朱允炆為儲君。

    在敲定了繼承人後,朱元璋問朱允炆:如果你叔叔弟弟造反怎麼辦?朱允炆在心腹黃子澄的提示下,把話說得很敞亮:

    第一,我會用愛來感化他們。

    第二,如果愛不好使,我就用綱常大義來譴責他們。

    第三,如果譴責也不好使,非要動武,我也肯定留他們性命。

    朱元璋對他的答案很滿意,一切看似都是圓滿的。結果朱元璋一死,朱允炆就對他的哪那些叔叔下了黑手。

    當然了,朱允炆在事前還要先練練手。他先把弟弟朱允熥封為吳王(競爭對手),但是之後卻不許他到杭州就藩,而是將其留在南京軟禁了起來。朱允熥無力抵抗,便只能被自己的二哥給軟禁了四年。後來朱棣奪了皇位,朱允熥繼續被軟禁,後來被朱棣廢為庶人,永久禁錮在鳳陽。永樂十五年時,朱允熥暴卒於鳳陽的高牆內,年僅39歲。至於是怎麼死的,估計是不得好死吧。

    他什麼也沒幹,但卻被囚禁了半輩子。無情最是帝王家,說的就是朱允熥這樣的人。

    扯遠了,說回朱棣。

    朱允炆拿朱允熥開了第一刀後,就開始急吼吼的削叔叔們的藩。當時秦王、晉王都死了,還沒死的藩王中,以老四,燕王朱棣的年紀最大。於是,朱棣便成了朱允炆眼中的頭號眼中釘。

    結果,建文帝居然沒有先削朱棣。

    關於削藩,朱允炆身邊唯一還有點政治頭腦的齊泰認為:要削藩就要先幹掉朱棣,因為他的年紀最大,能力最強,威望也最高。所謂擒賊先擒王,抓朱棣必然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並且朱棣當時也沒有反意,只要朱允炆下詔抓他,其實一抓一個準。因為建文帝登基後,朱棣曾經到過南京,那個時候的朱棣,哪知道自己的侄子要對他下手?

    但是朱允炆身邊的兩個二球貨,黃子澄和方孝孺都反對。因為他們認為:削藩應該先從弱的下手,最後再削強的,這樣可以起到麻痺朱棣的效果。不至於一開始就碰釘子,增加壓力。

    對於黃子澄和方孝儒的建議,傻子都能看得出來這是臭招。削了一個又一個兄弟,朱棣就算是個傻子,他也能看出來朝廷肯定會削他。但是,朱允炆居然就同意了這個二貨建議。

    於是,朱允炆先拿五叔周王開刀,把他全家老小全部押回南京,後被貶去雲南;接著又把齊王、湘王、代王三位親王也全部廢為庶人。湘王朱柏因不堪受辱,為保名節,舉家自焚;不久後,岷王也被廢為庶人。

    不到半年時間,五位親王被廢,還有一位親王自焚而亡了。

    這個時候,朱棣算是看清楚了。原來朱允炆不是要削藩啊!

    因為僅僅是削藩,大家交出兵權和政權,然後像昔日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一樣,當個富貴閒人也是可以的。畢竟造反風險那麼大,不值得冒這個風險。

    然而朱允炆沒這個打算,他的目的不僅僅是削藩,還要把他叔叔們的腦袋全擰下來,讓每一個藩王都沒有好下場,要麼弄死,要麼永久的圈禁。

    這一下,朱棣就不幹了。畢竟都是死,還不如造反呢,起碼還有生的希望。

    於是在1399年7月,朱棣在自己的王府撲殺了朱允炆派去抓他的官員。並於當日夜裡攻下北平九門,控制了整座北平城。

    關於朱棣造反一事,很多人說朱棣早就想謀反了,但我覺得這是胡扯。因為朱允炆在1398的6月就繼位了,當年7月佈置捉拿周王。

    朱棣整整熬了一年,熬到1399年7月才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

    並且他起兵,還是因為朝廷要抓他!他在已經有五個親王被抓的情況下,他不造反還能怎麼辦?試問,哪個預謀造反的人會這麼冒險?

    並且朱棣起兵時,一共也就幾千人。為此了兵馬那點事,朱棣還要冒險去奪寧王的兵權,稍不小心就被寧王給宰了!試問,哪個預謀造反的人會這麼寒磣?

    所以說,朱棣起兵造反,完全是被朱允炆給逼出來的。

    朱棣起兵後,朱允炆派出了十三萬大軍對其進行征討,對外號稱三十萬,由老將耿炳文擔任徵燕大將軍,掛帥出征。

    耿炳文在出徵前,朱允炆對他卻說了句讓後世人很難理解,也很耐人尋味的話:勿使朕有殺叔之名。

    對於這句話,很多人都說:看朱允炆這個人多仁慈,朱棣都謀反了,他還說那話。朱允炆真是好孩子,朱棣就是個大魔王。

    但是我想說的是,凡是都要實事求是啊!按照當時的形勢來看,朱允炆那話意思很簡單很明瞭:朱棣只要死的,不要活的!

    為什麼呢?很好理解,如果燕王兵敗被活捉回朝廷,或者投降送往京師,朱允炆應該怎麼處置他呢?皇帝必然會下不來臺吧!所以朱棣最好是死在戰場上,這樣完全怪不到他頭上,就算以後有人翻案,也有耿炳文當替罪羊的。朱允炆不受影響。

    而且朱允炆已經廢了五個王,不是自殺就是被圈禁。並且是全家都被圈禁,不是單單圈禁一個人。下手這麼狠,從哪看出他對叔叔們仁慈了?

    所以,勿使朕有殺叔之名,表面看去像是在說不要殺叔,實際意思是不要讓我揹負殺叔的罪名,言下之意,就是要耿炳文替他在戰場上殺了朱棣。

    可惜的是,耿炳文是個武將,他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當然只能按字面意思理解了。皇上不讓我殺,那我就不殺。反正只要按皇上的意思來,怎麼算賬都算不到自己頭上。

    另外,也有一種可能。就是耿炳文看穿了朱允炆的意思,但是他不想背鍋。

    當年司馬昭想殺魏帝曹髦,但是又不想親自動手,便讓部將成濟去背鍋。結果成濟這個武夫替司馬昭殺了曹髦,最後被司馬昭給處死,當了替罪羊。

    那麼這兩種猜測,哪個的可能性更大呢?

    我覺得都有可能!甚至後者的可能性還要更大一些。

    因為從整個靖難之役來看,朱允炆派去鎮壓朱棣的大軍,明顯有故意放水的現象。很多人說鎮壓大軍不能打,是因為朱元璋把大將都給殺了。但是平心而論,像耿炳文、盛庸和平安這樣的將領,他們的水平就真的很弱麼?就算他們能力弱,那也沒理由在擁有幾十倍兵力的優勢下,還打不過朱棣那區區幾千人吧?

    並且,史書上還記載了三次詭異的妖風。

    第一次是白溝河,明朝中央軍打得朱棣半死不活時,突然妖風四起,救了朱棣一命

    第二次是夾河戰役,盛庸大軍打得朱棣呈現敗象時,突然妖風四起,救了朱棣一命。

    第三次是滹沱河之戰,一樣的經歷,一樣的妖風,朱棣難道是玉皇大帝附體了麼?

    這三次突然而來的妖風,第二次就是盛庸和平安指揮的作戰。在戰場上,朱棣都快被打出屎來了。結果一陣妖風,反轉了戰局,救了朱棣一命。

    說實話,北方多風沙也不算什麼,吹妖風也很正常。但是不正常的是,為什麼每次妖風早不刮,晚不刮,偏偏要在戰場局勢不利於朱棣的時候突然刮?

    所以,朱棣成功的真正秘訣,很有可能就是平叛軍根本就沒有認真在打!畢竟朱允炆和朱棣的戰爭,都是老朱家叔侄間的事,大家何必要那麼認真?能糊弄就糊弄,意思意思就行了。

    朱允炆若是不說那句“勿使朕有殺叔之名”的奇怪言論,或許大家還會賣點力。但當他說出那句話後,大家猶如大赦天下一般。

    殺了朱棣,肯定有人要背鍋。不殺朱棣,其實跟將領們一點關係都沒有。這都是朱家自己的事。朱允炆沒看出這一點,皇位給到他,朱元璋也算是看走眼了。

  • 8 # 歷史白話君

    我認為朱允炆明知道朱棣起兵造反,卻在攻打他時下令給手下不允許殺朱棣是錯誤的說法。我們不能從字面上來理解這句話,朱允炆並不是真的不想殺朱棣,而是想殺卻不能明著說出來,說白了就是想立牌坊。至於為什麼這麼說,讓我來給大家粗略分析一下:

    朱允炆並沒有想象中那麼仁慈

    首先講明一下,朱允炆並沒有我們一直印象中那麼的仁慈,我們印象中的朱允炆大多是從影視劇中得來的,當不得真的。真實的朱允炆應該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冷血的一個人,這點可以從他剛登基便開始削藩中看得出來。因為在他削藩的過程中把他的親叔叔的活路都給斷了,其中一個叔叔甚至被他逼的全家自焚。就這麼一個手段狠辣的帝王,你能說他是一個對親人仁慈的人?或者說朱棣和他得多親近才能讓朱允炆對一個反叛的叔叔手下留情?

    朱允炆是不想揹負殺叔之名,但是可以讓將領背,只不過沒有將領願意背鍋。

    從上面可以看出朱允炆並不是一個善茬,他面對起兵造反的朱棣恨不得殺之而後快,但是又不想被看成無情之人,就想到立牌坊了,所以才和領兵平叛的將領叮囑了一下不可傷到燕王,讓他揹負殺叔之名。

    但是也正是這句話害了他,俗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朱允炆以為自己聰明,但是將領們也不傻,皇帝不想背的壞名聲大臣就想背了?這和別的不一樣,別的壞名聲替皇帝背了,皇帝可能明著責罰你一下,暗地裡卻會對你更加重用。但是殺皇帝叔叔的名聲誰敢背?誰背誰全家被抄斬。哪個將領敢拿全家老小性命去賭?沒人敢的,因為朱允炆為了牌坊的乾淨,一定會第一時間滅他九族。

  • 9 # 歷史三日談

    在起兵之初朱棣其實並不佔據優勢,因為在所有的藩王裡面,燕王朱棣的勢力最大,當然這與燕地處在抵抗北方少數民族前線有直接關係,元亡明繼,但元朝並不是被打敗了,而是被打回老家山海關以外了。

    雖然不再像蒙元時期鬼擋殺鬼佛擋殺佛,但依舊是明初中原政權最大的威脅,燕王朱棣承擔著包圍明朝北境安危的重則,這也是燕王朱棣不能殺得原因之一,因為這可能給北元留下覬覦的動因。

    這是朱允文不殺朱棣得原因之一,但卻不是終極原因,因為在政治利益面前,勾結外敵打擊甚至清除異己,在中國歷史上並不乏這樣的例子,除此以外就是朱允文以為朱棣就是砧板上的肉,他有百分百的把握把朱棣控制在手心,甚至說隨時除之而後快。

    朱允文做為皇帝,對於朱棣才去的政治強制措施是名正言順的,比如說以邊境危機的名義讓朱棣的貼身衛隊前去戍邊,同時派人輔佐(監視)朱棣等等,這些措施只有朱允文可以用,朱棣根本沒有招架的能力。

    朱棣的優勢在於掌握了明朝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並且同樣在邊患危機的名頭下“自肥”,招募忠於自己的軍隊,可以說正是朱允文的自信害了他,加之朱棣人前一直示弱,暗地裡用強,有不小的迷惑性,這些最終導致朱允文最終丟了江山!

  • 10 # 音樂小妖

    要說明朝的朱元璋那是一輩子腦子都很線上,成為皇帝后果斷把以前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老將們給清洗了一把,可以說有實力給大明鬧不痛快的那些人都已經消失了,所以才會放心的把整個大明交給了朱允炆。

    本來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可以說等朱允炆成為皇帝后,只要按班就步的實行下去,哪怕當不是很想上朝的皇帝也沒有那麼多的事,但是有種事叫越幫越忙。

    朱允炆在自己還是皇太子的時候,朱元璋不知道已經考察過他多少次了,可以說很多朝政上的大事都如同映在朱允炆的腦子裡一般,可是朱元璋唯一沒有計算到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朱允炆到了叛逆期。

    不是說朱元璋給他安排的這些他不滿意,而是朱允炆認為自己的實力並不比朱元璋差多少,你可以成為大明的創始人,我還可以直接把大明的天下經營的更加風生水起。

    朱元璋以前給他所說的那麼多的實際操作都不錯,但是我朱允炆一定要走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可能是從小在宮中看慣了各種的勾心鬥角,所以朱允炆的內心從來沒有親情這麼一說,畢竟在這個世界對自己最好的人除了朱元璋就是自己母親了,但是這兩個人都已經過世了,也就是說沒有人可以管自己了。

    從最開始的不舒服到後來的無人管教,朱允炆可以說內心已經有點開始發狂了,所以在朱元璋掛了以後,開始了自己的管理模式。

    朱元璋給他說過一定要注重親情,而朱允炆幾乎可以當他沒說過,親情這種東西是一個帝王可以有的嗎?

    於是削藩這件事就上了檯面,本來按朱元璋的想法,是把這些所謂的叔叔們都安排好,讓他們幫忙守邊疆,但是朱允炆可不管那麼多,直接就開始削藩了,而且使用的手段還比較狠。

    也正是這樣的原因讓某些藩王們受不了這個刺激,直接就自剔了。

    說實話削藩也是為了大明的天下將來沒有隱患,也不是沒有好處的,可是朱允炆的這個手段就有點顯得手生,如果是朱元璋來幹這件事,一定是從最強的那個開始削藩,等最強的那個被打服之後,其他的一些小魚小蝦也就起不出什麼風浪了。

    可是朱允炆的腦回路比較清奇,可能是這個業務不太熟練的原因吧,所以就從最弱的開始一點一點的練手,等自己的經驗成熟之後再去碰那個最強的,但是朱允炆好像從來沒有想過,這不是一個遊戲,而自己的叔叔們也不是站在原地等他來削藩。

    說實話朱棣從一開始根本就沒有想過去造朱允炆的反,但是隨著自己的幾個兄弟都被削藩不說,到最後連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沒有保住,這就有點慌了神了。

    當一個逍遙藩王也沒有什麼,可是朱允炆這是打算連逍遙王爺也不給機會了,於是就跑到寧王那裡借兵,不知道給寧王許下了多少的好處,反正當時的情況,就算是朱棣把天下打下來全送給寧王,這種話可能也是有的。

    於是一場戰鬥就打響了,但是這個時候朱允炆又幹了一次蠢事,那就是給打仗的那些部下說,自己不想有殺叔的這個罪名,畢竟之前已經有一個藩王自剔了,這讓朱允炆的名聲有所影響。

    說實話這種名聲其實已經無所謂了,朝中的那些大臣誰還不知道你朱允炆是個什麼樣的人嗎?現在才來裝出一副自己其本根本就不想自己的叔叔過的不開心的樣子。

    只能說這也是身為年輕人經常犯的錯誤,那就是臉皮薄,想得到天下的安穩,又不想讓人說閒話,總想自己一定可以辦好這件事。

    於是一個巨大的窟窿出現了,雖說朱允炆這句話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就是不想看到朱棣活著到自己面前,但是在戰場上誰也不敢下這個黑手呀,別看朱允炆說的好聽,一旦朱棣死掉的話,誰當時動的手,朱允炆一定會秋後算賬的。

    所以事情開始莫明的開始轉變,本來已經打敗了朱棣的部隊,但是朱棣寧死不降,結果就是又被放走了,畢竟上去捉很有可能會傷到對方,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這就造成了朱棣連敗好幾次,但是依然完好無損,而朱棣到了後來也算是明白這個小皇帝是個什麼想法了,當時的朱棣只能遠遠的對著京城說一句“呵呵”。

    然後這仗就沒法打了,於是戰場的上就出現了大量的混水摸魚的人,像李景隆這種人更是乾脆,直接就給對方打開了城門,反正這個小皇帝實在有點讓人無語,不如早點換一個主家吧,畢竟腦子進水這種病是會傳染的。

    也正是因為朱允炆的這一句不想擔殺叔叔的罪名,讓朱允炆一次又一次的失去了機會,最後還把自己的江山也送給了這位親愛的叔叔,只能說朱允炆在自己最好的人生幹了一件最大的蠢事,然後葬送了自己的全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美股已漲至格林斯潘都高呼的“非理性”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