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榮耀歷史

    明朝後期學者朱國楨有這樣一句評語:“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將他拔高到與漢文帝、宋仁宗相提並論,但是我卻要說,明孝宗遠遠不如前兩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都不能算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今天我就為大家剖析下孝宗在位18年的弘治朝到底成色如何?

    臣奉使遄行,適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麥已枯,秋禾未種,挽舟者無完衣,荷鋤者有菜色。盜賊縱橫,青州尤甚。南來人言,江南、浙東流亡載道,戶口消耗,軍伍空虛,庫無旬日之儲,官缺累歲之俸。東南財賦所出,一歲之飢已至於此;北地啙窳,素無積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變之生,恐不可測。臣自非經過其地,則雖久處官曹,日理章疏,猶不得其詳,況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以上一大段話是出自弘治朝名臣李東陽的奏疏,裡面描寫的是他的所見所聞,他甚至喊出了“事變之生,恐不可測”!如果不說這是弘治朝,肯定很多人認為這是明朝末期才有的景象。弘治朝另一位名臣劉大夏則是通過了另一種方式向孝宗預警!

    十五年拜兵部尚書,屢辭乃拜命。既召見,帝曰:“朕數用卿,數引疾何也?”大夏頓首言:“臣老且病,竊見天下民窮財盡,脫有不虞,責在兵部,自度力不辦,故辭耳。”帝默然。

    “竊見天下民窮財盡”,敢當著皇帝的面這麼說,可見確實是事實,後來針對這件事,明孝宗專門找過劉大夏,再次和他確認。

    帝乃召見大夏於便殿,問曰:“卿前言天下民窮財盡。祖宗以來征斂有常,何今日至此?”對曰:“正謂不盡有常耳。如廣西歲取鐸木,廣東取香藥,費固以萬計,他可知矣。”又問軍,對曰:“窮與民等。”帝曰:“居有月糧,出有行糧,何故窮?”對曰:“其帥侵克過半,安得不窮。”帝太息曰:“朕臨御久,乃不知天下軍民困,何以為人主!”

    這次劉大夏說了,不止是民窮,連軍隊都窮!

    明孝宗執政18年,最後的結果是國庫窮、人民窮、軍隊窮,請問“弘治中興”在何方?

    何為國庫窮,明孝宗駕崩,明武宗登基之初兩件事將其表現得淋漓盡致。

    初署承運庫太監龍綬等奏:大行皇帝喪葬用度繁浩,又今方將舉行徽號並大婚等禮湏用金五千餘兩,給賞內外官員人等,湏用銀一百八十萬兩有奇。庫中所積不多,宜預行區處。下戶部集議,言戶刑二部都察院收貯贓罰等銀贖罪銅錢並太倉銀總計不過銀一百五萬餘兩。……蓋今北方大旱,虜勢猖獗,不可不慮。給賞之數宜先支承運庫所有,不足則於各衙門借補。

    又是一大段話,說了兩件事,第一個是明孝宗的喪葬以及明武宗大婚等預估要花費180萬兩,結果清算下國庫,只有150萬兩,還差30萬兩,堂堂大明朝連操持先帝喪事和新帝婚事的錢都出不了;第二個就是發不出軍費,北方蒙古人猖獗,所以軍費不能省,只能是借錢!

    何為人民窮,李東陽和劉大夏的奏言很清楚,還有一件大事從側面說明了。

    辛丑,刑部左侍郎兼僉都御史何鑑奏:清查過荊襄南陽漢中等處流民二十三萬五千六百餘戶七十三萬九千六百餘口。提督撫治鄖陽等處都御史孫需奏:續清出荊襄鄖陽南陽漢中西安商洛等府州縣流民一十一萬八千九百七十一戶。

    這些都是出自正德元年的《武宗實錄》,也就是說在明憲宗成化年間得到治理的流民問題經過弘治朝後又出現了,產生流民的原因就是農民活不下去了,三十幾萬戶,將近百萬人,還能說“弘治中興”嗎?

    何為軍隊窮,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軍備跟不上,軍餉無法按時足量發放,導致軍隊士氣低,戰鬥力低下,也因此多打敗仗。

    明孝宗時期,把明憲宗收回來的河套地區丟掉了,南方的土司之爭也處理不當,哈密地區也是失而復得,軍事方面談不上有什麼成績,遠不如明憲宗時期。

    戊申,虜大舉入寇宣府,營於牛心山黑柳林等處,長闊二十餘里……既而虜由新開口毀垣而入,稽遽前迎敵,玉鎮雄榮,各率所部相距於虞臺嶺……是役也,官軍死者二千一百六十五人,傷者一千一百五十六人,失馬六千五百餘匹,掠去男婦畜產器械不可勝計,議者謂自己巳年兵禍以後所未有也。

    明武宗剛剛繼位,蒙古人入侵,明軍遭遇“虞臺嶺之敗”,這被很多人稱為明朝自“土木堡之變”後又一次重大失利,明朝軍備荒廢到何種程度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明孝宗時期還有的弊政就是寵信外戚,信佛求道,沉迷宮廷娛樂等等。

    既然如此,明孝宗的美名從何而來的呢?說到底是被一堆文官吹捧出來的!

    明孝宗不是昏君,而且他是一個好人。

    他與人和善,特別是對大臣,很謙恭,據說大臣們下堂時如果天黑了,他都要安排宦官打著燈籠把大臣護送回家,而且他從不像其他皇帝一樣不顧讀書人的斯文廷杖大臣。

    其次在位期間嚴控東廠、錦衣衛等特務部門,不在朝堂上製造白色恐怖,得到了大臣們的一致陳贊,不過好像他也寵信宦官。

    第三他一生只有張皇后一個女人,連宮女都沒有寵幸,完美踐行了“一夫一妻”制,被後人包括我們現代人推崇。

    最後用兩段話結尾:

    弘治皇帝愈是謙抑溫和,聽憑文臣們的擺佈,文臣們就愈是稱頌他為有道明君。——黃仁宇《萬曆十五年》

    而實際上孝宗不僅為文臣擺佈,更受內臣擺佈,從其種種行事,應該是個智商較低或者相對弱智的皇帝。——方誌遠《明代國家權力結構及執行機制》

    以上內容為一人之言,但借鑑了很多歷史達人已有的論述。

  • 2 # 和俊哥一起聊歷史

    古代儒家文化選最完美的皇帝,是看其正朔合法性、道德品質和文化修養的。對於皇帝的功業,則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態度。對儒家而言,皇帝追求的政治改革和軍事成績,成功了加不了什麼分,失敗了就是汙點。

    剛剛好,明孝宗朱佑樘,既不窮兵黷武,也不偏愛外戚,更不荒淫無度,正統太子出身,從小受儒家培養,勤政愛民,仁慈大度。最重要的是,對文臣士大夫階層,是極度信任和重用。

    因此,儒家的文化選擇了明孝宗;因為在他們看來,明孝宗是最完美的君王。

    不可否認,在弘治時期的明朝,確實比較繁榮太平,政治清明,皇帝本人無重大過失。但是,對明朝總體的發展而言,弘治時期卻只能算是在維持、守成;並沒有做出顯著的突破。因此,後世對明孝宗的評價,也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s8現在都流行偷錢ez,有什麼辦法剋制偷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