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裡水聲1

    李淵得天下!李世民只是玄武門兵變,殺了兄長李建成,奪了政權而已!打天下的是李建成。李世民(不良人)只負責搞情報。

  • 2 # 腦指揮眼

    竇建德。可以說竇建德一身兼備英明神武與豁達仁慈的特性,而且民心所向。只要老天假以時日,統一天下是完全可能的。但可惜倒黴催的他遇到了李世民,一切都涼了。

  • 3 # 時光Read

    隋唐本是一家,李淵七歲就封了唐國公,有權有勢,吃喝不愁。

    要不是李世民與裴寂、劉文靜三人設計下套,李淵是絕不會造他表弟的反的。

    正是擔心被誅九族,所以才孤注一擲起兵。

    沒有李世民,李淵不會起兵,坐擁江山更無從談起;沒有李世民,就沒有大唐,這是毋容置疑的。

    終其一生,李密領導的瓦崗軍與大唐集團並沒有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甚至在邙山大敗後,李密走投無路,還投奔了大唐。

    作為農民起義的絕對龍頭,原本他是最有機會問鼎天下的。可惜他一手好牌打得稀:

    一,殺翟讓,使瓦崗軍內部分裂,大大削弱了瓦崗軍的勢力。

    二,以糧草換錦帛,給了王世充最緊缺的糧食,自己要沒用的布匹。

    三,佔據了東都,不思進取關中,隨後又棄洛陽而走。(李密先前曾進言楊玄感奪取長安、一爭天下,輪到自己頭上,卻同樣以起義軍都是關東人、居關中恐生變為由,錯失良機。)

    四,與宇文化及死磕,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使瓦崗軍元氣大傷,以至邙山一戰,被王世充大敗,強盛一時的瓦崗集團瞬間潰滅。

    李密這一系列的騷操作,白白斷送了瓦崗集團的大好局面;與其說是被李淵設計害死的,不如說是他自己作死的。

    就算沒有李世民,江山也絕對不是他的。

    劉武周之所以能實現“入圖太原,南向以爭天下”,完全是依仗了突厥人的勢力;即使讓他僥倖奪了關中,最多也是像石敬瑭一樣,做突厥扶持的“兒皇帝”;一旦與突厥產生利益衝突,或者突厥與其他勢力結盟,那他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可見,有沒有李世民,江山都與他沒有多大關係,最多是讓宋金剛領著自己,在山西的地界上多蹦達幾天而已。

    薛舉自稱西秦霸王,武力值爆表,是第一個讓我們的“天之驕子”吃了大虧的主;他雄心萬丈不假,卻註定與這錦繡江山無緣;進取長安的誓師大會剛過,他就在行軍路上突然暴病而亡。

    閻王讓人三更死,他絕活不到天明;他的死,跟李世民沒關係,屬於自然死亡;沒有李世民,他也得不到江山,天不予壽,找誰說理去?

    王世充絕不是泛泛之輩,他以平亂起家,江南不少起義軍都被他滅掉,手底下的江淮兵也是一支精銳;尤其在邙山大敗李密以後,盡得瓦崗河南地盤,坐擁天下之中,一時手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可謂人才濟濟,實力雄厚。

    他上無靠山、下無抬舉,從草根胡人到一步步稱王、雄霸一方,絕對稱得上古代屌絲逆襲的典範。

    奈何,他志大才疏,“器度淺狹而多妄語”,(程知節語),“性猜忌,喜信讒言”(秦叔寶語)。甚至他還十分迷信,以為是靠著占卜之術打敗了李密。

    結果,喪失民意,人心惶惶,被他收攏的瓦崗人才都盡數投入大唐懷抱,甚至連自己的女婿單雄信都反叛了。

    王世充雖稱得上一代梟雄,卻也是個十足奸人。

    “上則諛佞詭俗以取榮名,下則強辯飾非以制群論。”

    《舊唐書》能給他這樣的評價算是比較仁慈的,不像《貞觀之治》一般苛刻:

    “或躬為戎首,或親行鴆毒,釁深指鹿,事切食蹯,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同憤。故梟獍兇魁,相尋菹戮,蛇豕醜類,繼踵誅夷,快忠義於當年,垂炯戒於來葉。”

    總之一句話:罪惡滔天,罄竹難書,蛇形異類,豬狗不如!

    後來被李世民俘虜,押送長安;李淵在指摘完他滔天的罪行後,執意要將他斬首示眾,他自己都承認死有餘辜,卻還能厚著臉皮說:“秦王允諾不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王世充最終落了個眾叛親離,死於仇敵之手。

    得民心者得天下,王世充德不配位,即使打下江山也守不住。

    虎牢關一戰,十萬大軍被李世民三千多玄甲軍大敗,給人的感覺就是竇建德的人是烏合之眾。

    其實不然!在此之前,與李唐的數次交鋒當中,竇建德都打得對方毫無還手之力:

    一世名將李世勣被打得抱頭鼠竄,結果還是沒逃脫,乖乖投降。

    大唐猛將丘孝剛被斬,淮安王李神通被俘,連李世民的姑姑同安公主都沒能倖免。

    後來南下救援王世充,順帶就收拾了孟海公和徐圓朗,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

    而恰恰正是因為這樣強勢,所以才導致竇建德在虎牢關過於輕敵;很不幸的是李世民偏偏是一位任何人都不容輕視的絕世武神,小看他的人都無一例外地成為階下囚或刀下鬼;竇建德除了感慨悔不當初,也只有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的份了。

    要是竇建德不輕敵,要是他採取了凌敬的“圍魏救趙”、繞道取關中,那該哭的人就是李世民了;退一步說,就算不能西進覆滅大唐,也足以與之分庭抗禮,也不至於自己千里“送人頭”,成了李唐王朝一統天下的炮灰。

    竇建德之所以能成隋末農民起義的翹楚,與他的仁義、人格魅力是分不開的。

    應該說是他是一個起義反暴,又堅守道義的王。他的所作所為足矣彪炳千古,不是李密、王世充之流,甚至李淵所能比擬的。

    擊敗宇文化及後,遣散數千妃嬪宮女,以誠待人,還其人身自由。

    拜謁隋帝蕭皇后,自稱臣子,還派兵一路護送其北歸。

    對於那一杆的隋官舊臣,願意留下的給予重用,不願留下來的送盤纏護送出境。

    對待俘虜禮遇有加,並且送回了同安公主;就連李世勣投降後又叛逃唐朝,手下人幾番勸說殺其父,竇建德均不許,並視勣為忠臣,恕其父無罪。

    而對那些殺主邀功的奸詐小人,他又毫不手軟,殺之而後快,以儆效尤。

    他推行仁政德政,治下更是“境內無盜,商旅野宿”,得到了司馬光的高度讚賞。

    他生活簡樸,妻子穿破衣,粗茶淡飯,吃飽就行;曾有鄉人喪親、家貧無以為葬,竇建德二話不說、直接將自家的耕牛送過去;乃至“父卒,送葬者千餘人”。

    所謂仁者無敵,得人心者得天下;竇建德的所作所為為他贏得了軍心民心,是他南面稱王、爭奪天下最大資本。

    而坐鎮長安的李淵卻不信這個邪,不顧李世民的極力反對而要將竇建德斬首;奈何李世民當時只是“秦王殿下”,一言九鼎的人是李淵,所以,誰也救不了他。

    竇建德被斬首的訊息很快傳到河北,竇建德的舊部立即就拉起了反叛大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劉黑闥就收復所有夏國失地,並搶佔了李唐在河南的大片地盤。

    一切都無可挽回,李淵悔之晚矣,只得又派遣秦王去河北鎮壓。

    你來了,我就走;你走了,我又來。

    刀槍打在棉花上,平了又反,反了又平,沒完沒了;李世民欲哭無淚,卻也無可奈何。

    在河北的地界上,不知有多少大唐的精兵猛都葬身於這萬眾齊心的復仇當中。

    直到秦王殿下都不厭其煩了,李淵才終於幡然醒悟,原來用武力是解決不了的;於是,又只好派遣一個河北人魏徵去平亂;為樹立威信,太子李建成自請與魏徵同往。

    魏徵曾被竇建德俘獲,也曾在其帳下謀事,深受竇建德“以人為本”的思想啟發,竇建德被斬時,魏徵也曾冒死為其送行。

    於是,二人在河北擯棄了先前以武力征服為主的戰略方針,逐步開始推行了以攻心為上的懷柔政策,來安撫民眾,收攬人心。果然,很快就平定了劉黑闥,唐朝基本實現了統一。

    雖然河北暫時得以平定,但是每一個通觀歷史的人都明白:

    李淵殺竇建德引發的惡果,並沒有隨著李建成的勝利而告終;可以說,河北動亂貫穿了整個唐朝的歷史,只要大唐稍微有個風吹草動,河北馬上就戰火連天了。

    廬江王李瑗謀反是如此,安史之亂是如此,而李惟嶽更是打響了藩鎮割據的第一槍。

    天下已定,河北未定;天下未反,河北先反。

    自從殺了竇建德,唐朝就從來沒有完全收服河北人心,成了李唐家族的一大心病,直到大唐徹底覆滅才算完。

    一個人的影響力如此恐怖,大概竇建德也是歷史上的獨一份吧?

    但是,你應該還知道這麼一句話:

    唐朝以前,得關中者得天下;唐朝以後,得河北者得天下。

    ———這都是竇建德給鬧的。

    你說,要是沒有李世民,江山不是竇建德的,還能有誰?

    以史為鑑,銘記於心。

  • 4 # 江湖小曉生

    我覺得竇建德的潛力還是很大的。由於李世民在隋唐時期的形象過於光輝,使得其他英雄人物黯然失色。其實除了李世民以外,還有一位英雄,是極有可能成為一代明君的,那就是竇建德。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竇建德就是給李世民做陪襯用的。實際上竇建德這個人身上,擁有了幾乎一切明君所需要的特質。

    你比如說,愛民如子、賞罰分明、簡樸節約等等,這都是竇建德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品質。可惜在戰場上,他輸給了李世民,否則天下還是會出現一位明君。

    一、竇建德是隋唐時期,最講道德的一位君主。

    為啥說竇建德能夠得到天下呢?因為他這個人的名聲,實在是太好了。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竇建德得到了大部分民心,自然就有機會得到天下了。那麼他做了哪些得民心的事情呢?

    1、幫隋煬帝報仇雪恨。

    民心當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那就是貴族的人心。當時隋煬帝被宇文化及給殺了,這件事對老百姓影響不大,但是對隋朝那些舊臣們來說,可是捅破天的大事情。

    當時竇建德剛剛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起兵,認為隋煬帝好歹過去是自己的君主,所以幫君主報仇雪恨,是分內之事。

    建德入城,先謁隋蕭皇后,與語稱臣。悉收弒煬帝元謀者宇文智及、楊士覽、元武達、許弘仁、孟景,集隋文武官對而斬之,梟首轅門之外。化及並其二子同載以檻車,至大陸縣斬之。---《舊唐書》

    於是竇建德便帶著一幫馬仔,跑到宇文化及那兒,把宇文化及胖揍了一頓。順帶著將參與殺害隋煬帝的所有主謀都給宰了。

    宇文化及被誅殺,使得竇建德在天下的聲威大震。不少隋朝的舊臣,對竇建德為隋煬帝報仇雪恨的行為,感恩戴德。在沒得選的情況下,自然優先投奔竇建德了。

    2、竇建德品行出眾。

    竇建德在攻佔城池以後,能夠約束好自己的部下,與老百姓秋毫無犯。在攻陷聊城以後,一口氣得到了上千名宮女。竇建德知道她們長得好看,但是依舊能剋制自己的慾望,將這些美女都給遣散了。

    隋朝那些被俘虜的降將士卒,也都被竇建德給遣散回家了。願意給他幹活的,竇建德還加官進爵,因此不少人願意跟著竇建德干。

    最過分的是,有部分人直言要投奔其他人去,竇建德不僅不殺了他們,還給他們相應的衣服、糧食,護送他們離開自己的地盤。

    3、竇建德慷慨高義。

    每當竇建德的人馬攻佔城池,得到大量財寶的時候。竇建德絕對不私吞這些財物,而是全部拿出來,分給手下的各路將領。

    因此他自己的日子過得相對很清苦,每天只吃素菜,絕對不吃肉。甚至連竇建德自己的媳婦兒,也都只穿著粗布麻衣,完全不像個諸侯的夫人。

    前前後後伺候竇建德全家的婢女,也只有十多個。這麼一個鎮守一方的諸侯,連個富家翁都比不上。

    4、竇建德是有原則的人。

    本來大家都支援讓隋煬帝的孫子楊侗做皇帝,結果王世充把楊侗廢了,自己做了皇帝。竇建德一怒之下,就跟王世充恩斷義絕了。

    此後竇建德憑藉突厥人的支援,在中原地區,多次打敗唐國的軍隊。甚至俘虜了李勣、李神通和唐高祖的妹妹同安長公主。

    這個時候滑州刺史王軌被自己的奴僕給殺了,奴僕將王軌的腦袋獻給竇建德。結果竇建德卻覺得奴僕殺主是大逆不道,所以就把奴僕給宰了。順便把王軌的腦袋送了回去。這一行為感動了滑州高層,因此他們當天就宣佈投降竇建德。

    竇建德本打算重用李勣,於是就讓他帶兵鎮守黎州。結果這傢伙居然背棄了自己的父親,自己跑路了。不少人都讓竇建德殺了李勣的父親,結果竇建德卻表示,李勣本來就是唐國的臣子,現在不忍心背叛主子,這是高義,咱們不能傷害高義之人。

    5、竇建德過於講誠信。

    作為一方諸侯,太注重誠信,或許在亂世壓根就存活不下去。但是作為太平時期的明君,講誠信似乎又成為了必不可少的品質。

    早年王世充被李世民圍攻的時候,向竇建德發出求援。竇建德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於是就答應了王世充的求援。

    結果在半路上被李世民抄了後路,損失慘重。這個時候手下謀士向竇建德建議,可以繞道壺口,奪取河東之地。這樣一來李世民也就沒心思圍攻王世充了,他必須要回援關中老巢。

    可是竇建德卻認為,自己已經答應了王世充,要前來救援,不能夠不講誠信。於是他否定了這一方案,選擇繼續在汜水跟李世民叫板。結果就被李世民給活捉了。

    二、竇建德的大好基業,就這麼被毀了。

    其實當時竇建德佔據河北、王世充佔據河南,而唐國佔據關中。這麼一來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基本局面。

    唐國的實力是最強的,因此竇建德必須要去救王世充。但是他親自帶兵前來,是最不值得提倡的招數。

    由於竇建德在前線被俘虜了,導致整個河北地區極為受挫。本來大家還想著將竇建德的養子立為皇帝,可是一想到竇建德輕而易舉被李世民俘虜,他們一個個都覺得這是天意。

    所以竇建德集團,索性就把國庫裡的財產給分了,士兵們大部分遣散。而竇建德的妻子和部下們,全都選擇了投降李唐。

    本來竇建德的大好局面,就因為被俘虜這件事,最終毀於一旦。所以我們說竇建德的基業,毀在了援救王世充這件事上。

    總結:竇建德無愧於一代豪傑。

    竇建德身上有非常優秀的品質,所以他才能從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成為一方諸侯。這是可以肯定的,我們看看當時其他諸侯的起點,就知道竇建德多麼不容易了。

    李淵是隋煬帝的表哥,頂呱呱的貴族。王世充的父親是隋朝的官員,他本人更是深得隋煬帝信任。李密的曾祖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後來又有瓦崗寨作為基礎。

    只有竇建德是平頭老百姓一個,靠著自己的努力,一點點積攢家業。後來又以出色的人品,吸引了大量人才前來投靠。

    所以說竇建德是這些人裡,最不容易的一個。即使後來失敗了,他的人生也是值得稱頌的。就算到了唐朝,河北依舊還留存著竇王廟在祭奠竇建德。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節節高冬天葉子發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