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729308923214

    其實就是照顧一下別人的自尊和形象,避免對方尷尬或丟臉。或者讓別人的期望和計劃不會落空,至少不會完全落空。 一般來說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第一:替他解釋。某人的言行讓大家覺得詫異或者不舒服,你解釋一下前因後果和當事人動機——當然是從好的方面,適當美化扯淡。例如,課堂上要學生起立背誦,學生背不好。老師就說,沒關係這課文比較難,你可能是緊張,我相信你默寫是沒問題的。這就屬於保護形象。 第二:附和。某人單獨做某事,顯得力不從心,你過去幫他做好一點。比如他正在怒斥一個人:“這逼的缺點一大堆,我說半天都說不完!”可是他說的其實沒什麼道理,但是你還是要說:“說得好說得對!”因為他的期望就是發洩而已。要得到別人的附和。 第三:善後。某人某事做得不太對勁,你出來收拾殘局或者扭轉乾坤。還是上述的情況,他正在說仇人壞話,可是他說了兩句就沒話說了。這時候你就上來補充,跟他一起埋汰那個人。這就屬於幫他實現期望。 實際情況中,可能三個形式交叉出現或融合,不一定獨立使用。 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做。可以分為三種原因。 第一,他是你朋友,或者你希望幫助他。(利他) 第二,他做的事情影響了現場氣氛,給他臺階下和調節現場氣氛是綁在一起的。(集體利益) 第三,你給他面子,下次別人也會給你面子。這同時也是體現你能力的機會。(利己) 同樣的,這些動機也不一定單獨出現,有些時候它們是同時發生作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家如何簡單並快速的做一盤關於雞肉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