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scssh科技官
-
2 # 從頭開始自學java
花花公子禁用Facebook賬號
花花公子本身刪除Facebook賬號是出於商業考量,畢竟花花公子經營的是那種業務,關注這些業務的使用者都比較注重自己的隱私,而花花公司此舉必定可以博得這些使用者的芳心。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2014年的時候,花花公子還表示,Facebook是其最大的受眾。
即便如此,花花公子此舉對自己的業務應該是益大於弊,畢竟能夠隨隨便便就讓那麼多的使用者資訊洩露的平臺,花花公子的顧客也不會喜歡的。
上圖是馬斯克的回覆,他自己都不知道SpaceX有Facebook主頁。
商業公司的舉動是毫無價值的從來不喜歡把商業公司的任何舉動跟公益、道德繫結在一起,商業公司的所作所為只要不違法就可以了。
而且這些商業公司的領導者的作為所為對於他們公司來說也是益大於弊的。
隱私在國外真的很重要從這些商業公司的討好之舉,我們可以發現國外使用者對隱私真的很重視,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國內,很多人都是毫不在意,畢竟我們的資訊已經被出賣了多少次了。
我也見過很多人用自己的各種資訊去換取區域鏈產品某寶的加入資格,對於我來說是不可理喻的,不過人家喜歡就好了。
-
3 # 金錯刀
最近,隨著資料洩露醜聞而深陷於水火之中的Facebook,既面臨著被傳喚問話的法律危險,同時也對自身狂縮的950億身價感到無奈痛心,不僅如此,許多行業的巨頭和民眾都開始對此做出反應,比較明顯的則是Playboy《花花公子》雜誌從Facebook撤出,埃隆·馬斯克也帶著他的特斯拉和space X撤出Facebook。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看這些半民間半公司行為的刪除Facebook行動呢?
從Facebook自身來看,它雖然是一個社交平臺,但由於廣泛傳播性和產生的大量資訊和話題,它也具有網路媒體的大部分屬性。媒體是個神奇的地方,曝光醜聞同時也能死於醜聞,從“水門事件”到《世界新聞報》竊聽門,足以證明醜聞對媒體的傷害,可以說是致命的。如今Facebook遇到這樣一個和美國大選都掛上鉤旳醜聞,這個跟頭可是栽大了,950億損失都是有些輕的,還會與一些列後續反應,許多合作的公司是該繼續合作還是避嫌,他們現在心裡也是很糾結。
不僅如此,這次醜聞的關鍵點出在廣告上,那麼依靠廣告商業模式為主的Facebook,以及甚至很多的商業平臺,包括蘋果公司甚至是國內的新浪、淘寶,都需要要開始考慮了,廣告的商業模式與當下大資料的發展,是否存在可以和諧相處的結合點?至少現在看來,是比較相悖的,使用者的隱私往往是商家換取商業利潤的盈利點。
但是無論怎樣,不得不說,“刪除Facebook”並不會很容易進行,因為大家早已習慣了這樣一種社交模式,它傾注於人們的生活已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在默默改變了人們的思考和行為方式,但是這次行動卻能很好地給Facebook以及更多還沒有浮出水面的“Facebook們”一個提醒,在使用者隱私方面,雖然都知道網路之下全是透明,但還是不應該太隨意,該得到些加強。
回覆列表
Facebook這事的確影響很大,涉及5000萬的使用者,而這還只是透過相關檔案記錄確認的資料,實際波及的使用者數按照劍橋分析聯合創始人威利在英國議會作證的說法,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在歐美比較重視個人隱私的環境下,如此大規模的資料洩露事件不會被使用者輕易放過。而且這次還不僅僅是資料洩漏的問題,還牽扯到利用資料來操控美國大選。同時,這一事件不光涉及英美這兩個傳統盟國,最新新聞還爆出有加拿大公司也參與其中。
這件事的影響可謂“世界級”了,當前英國、美國都已經對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進行了傳喚。針對這樣的醜聞,目前使用者發起“刪除Facebook”的行動再正常不過了。除了使用者的正當需求外,不少競爭對手同樣也會推波助燃,比如WhatsApp落井下石呼籲使用者解除安裝 Facebook;比如蘋果CEO庫克稱“隱私是美國核心價值觀,我就不會幹這樣的事兒”,這都等於是在變相打擊Facebook和推動使用者解除安裝Facebook。這次Facebook怕是很難翻身了,嚴重的或許將成為過去式。
這事換個思路想一下,如果騰訊出現此類問題,QQ和微信這兩大軟體的資料被大規模洩漏,甚至被利用做壞事,相信很多使用者就不僅僅是罵騰訊了,同樣也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做出選擇。僅就沃爾瑪暫停支付寶這一事件,就已經使不少人站到了騰訊的對立面,就不要說大規模的資料洩漏問題。再加上競爭對手再推一波,騰訊不死也得蛻一層皮,元氣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