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在古時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釋名》)園中之亭,應當是自然山水或村鎮路邊之亭的“再現”。水鄉山村,道旁多設亭,供行人歇腳,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由於園林作為藝術是仿自然的,所以許多園林都設亭。但正是由於園林是藝術,所以園中之亭是很講究藝術形式的。亭在園景中往往是個“亮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從形式來說也就十分美而多樣了。《園冶》中說,亭“造式無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橫圭、八角到十字,隨意合宜則制,惟地圖可略式也。”這許多形式的亭,以因地制宜為原則,只要平面確定,其形式便基本確定了。蘇州滄浪亭以其亭名為園名。此亭其實很簡單,是一座方形單簷歇山頂之亭,也可以說是標準的江南園林之亭。此亭之藝術,不靠華麗取勝,不靠怪誕引人,而是靠樸實、文秀,靠刻意追求江南建築形式之最高境界,以比例、尺度、韻致及色調等取勝,這也正是建築藝術之根本。與此同時,它之得名,還在於建築文化內涵。北宋詩人蘇舜欽購得此園,修建之後取名“滄浪”,這是取《孟子》中之句:“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可以濯我足。”可見其高潔之精神。後來歐陽修對此有題詠:“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這後一句似不雅,所以沒有寫到亭柱上,空著。據說後來還是一位漁夫接句:“近水遠山皆有情”。正中蘇舜欽之意,於是完成此聯。可見園中建築,不但要有形式美,而且也要有文化內涵。園中設亭,關鍵在位置。如上所說,亭是園中“點睛”之物,所以多設在視線交接處。如蘇州網師園,從射鴨廊入園,隔池就是“月到風來亭”,形成構圖中心。又如拙政園水池中的“荷風四面亭”,四周水面空闊,在此形成視覺焦點,加上兩面有曲橋與之相接,形象自然顯要。當然此亭之形象,也受得起如此待遇;如果這座亭子形象難以入目,這就叫“煞風景”。又如滄浪亭,位於假山之上,形成全園之中心,使“滄浪亭”(園名)名副其實;拙政園中的繡綺亭,留園中的舒嘯亭,上海豫園中的望江亭等,都建於高顯處,其背景為天空,形象顯露,輪廓線完整,甚有可觀性。
亭亭,在古時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釋名》)園中之亭,應當是自然山水或村鎮路邊之亭的“再現”。水鄉山村,道旁多設亭,供行人歇腳,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由於園林作為藝術是仿自然的,所以許多園林都設亭。但正是由於園林是藝術,所以園中之亭是很講究藝術形式的。亭在園景中往往是個“亮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從形式來說也就十分美而多樣了。《園冶》中說,亭“造式無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橫圭、八角到十字,隨意合宜則制,惟地圖可略式也。”這許多形式的亭,以因地制宜為原則,只要平面確定,其形式便基本確定了。蘇州滄浪亭以其亭名為園名。此亭其實很簡單,是一座方形單簷歇山頂之亭,也可以說是標準的江南園林之亭。此亭之藝術,不靠華麗取勝,不靠怪誕引人,而是靠樸實、文秀,靠刻意追求江南建築形式之最高境界,以比例、尺度、韻致及色調等取勝,這也正是建築藝術之根本。與此同時,它之得名,還在於建築文化內涵。北宋詩人蘇舜欽購得此園,修建之後取名“滄浪”,這是取《孟子》中之句:“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可以濯我足。”可見其高潔之精神。後來歐陽修對此有題詠:“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這後一句似不雅,所以沒有寫到亭柱上,空著。據說後來還是一位漁夫接句:“近水遠山皆有情”。正中蘇舜欽之意,於是完成此聯。可見園中建築,不但要有形式美,而且也要有文化內涵。園中設亭,關鍵在位置。如上所說,亭是園中“點睛”之物,所以多設在視線交接處。如蘇州網師園,從射鴨廊入園,隔池就是“月到風來亭”,形成構圖中心。又如拙政園水池中的“荷風四面亭”,四周水面空闊,在此形成視覺焦點,加上兩面有曲橋與之相接,形象自然顯要。當然此亭之形象,也受得起如此待遇;如果這座亭子形象難以入目,這就叫“煞風景”。又如滄浪亭,位於假山之上,形成全園之中心,使“滄浪亭”(園名)名副其實;拙政園中的繡綺亭,留園中的舒嘯亭,上海豫園中的望江亭等,都建於高顯處,其背景為天空,形象顯露,輪廓線完整,甚有可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