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賞析一般性原則:
一、 把握立意
散文,或敘事,或抒情、或說理。它透過對某個人物某件事情的敘述,對某種風物的描繪,來抒發某種感情,表達某種思想,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啟迪,使之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或感情上激起激烈的震盪。有的思想比較集中,情感比較明顯,有的則比較隱諱,這就要抓住中心、抓住立意。所以我們在鑑賞作品時,必須清理作品的材料。諸如生活畫面、場景、人物、事件、風物等,分析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絡,探索作者感受不斷深化的脈絡,進而揣摩作品的立意和主旨。
二、 善抓文眼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視窗”,“文眼”就是文章的眼睛。鑑賞散文,善抓“文眼”較為重要。抓住了本文的文眼,欣賞佳作就像按圖索驥,順藤摸瓜一樣。
三、 明白情物
散文中的“情”,常常是作品中組織人、事、物、景的重要線索,它使作品的結構顯得緊湊嚴密、波瀾跌宕。散文抒情的方式也很靈活,或是託物寓情,或是借景抒情;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將感情深藏在字裡行間。可以說,一篇優秀散文意境包括情和景(事、物)兩種因素,其中情是主要的,景只是手段,寫景是為了抒情明理。若離開了情,景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我們在鑑賞散文時要探索散文意境美,可以從即景、披事、體物入手,從而悟情、入情、察清、明情,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欣賞作品的內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理趣之妙。
四、 分析結構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我們鑑賞散文,就要在分析和梳理其組織材料的結構特點,明確其線索的基礎上,把握文中的“神”。所以分析散文結構對理解把握散文的形和神都不無裨益。
五、 體味情言
散文的語言風格很多。優秀的散文語言都能做到精練準確、樸素自然、清新明快、親切感人。針對不同作家的不同語言風格特點,如有的粗獷,有的細膩,有的豪放,有的婉約,就要仔細玩味,仔細體味散文的語言之美。
另外還要注意修辭的作用,散文語言比較注重形象、生動。一般多用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引用等,這些修辭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為彼,形象生動,想象力豐富;擬人的作用是化物為人,親切自然,人格化等。
六、 瞭解情技
瞭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寫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點要求的“能鑑賞作品的表達技巧”。因此掌握諸如渲染、鋪墊、象徵、伏筆、照應、懸念等技巧有利於鑑賞散文,把握美文實質。
二、《母子》散文賞析如下:
讀完席慕蓉的《母子》,似乎有著與文中的孩子兒時一樣的經歷,對著媽媽稱讚她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然而,不由的,對這個孩子產生了羨慕,固執的我一直以為,那嚴厲的母親永遠都不會表達愛。直至那個秋後,不經意間的一次回眸。
像往常一樣出門,簡單的向母親道別,“媽,我走了”。母親正在忙些什麼,頭也不抬地“哦”了一聲。每次都是這樣,簡單的道別,她簡單的應答,兩個人便再也沒有多餘的語音和動作,哪怕只是一個眼神,小說裡離別時的款款深情,在身上從沒有發現過。
下了樓梯,走在通往學校的柏油路上,路邊的樹木不知何時已經滿樹金黃,片片搖曳的黃葉宣告著秋天的來臨。仰頭看了看樹枝,目光順著飄搖的樹葉從枝頭到地下,不經意間,眼角餘光的發現,便定格了整個畫面。
拐角處一個淡淡的人影,正遙遙的,看著我,悠長悠長的目光彷彿能一直追隨到任何地方,而那人影,是十六年來最熟悉的輪廓——母親。
那是一個怎樣的圖畫啊?傻傻的我驟然停在一棵金黃的樹下,回頭的臉上寫著滿滿的驚訝與不可思議。隔著悠長悠長的柏油路,拐角處的母親悠長悠長的目光靜靜的落在我身上,目光親切,盛滿灼灼的愛。
剎那間,她有些束手無措,慌忙收起目光,羞澀與窘迫的目光是我從未見過的,摻雜著孩子一樣地慌亂與驚恐,她立刻轉身回了家。
站在那久久不能離去,心想,母親應該有很多次這樣注視了吧,而應該是第一次偶然發現。
金黃色是樹搖醒了秋日的天空,而母親的目光搖醒了我,搖醒了她無知的女兒,偶然發現,母親的愛,就像一朵濃郁的花朵始終在我身邊開放著,而卻是第一次聞到它沁人心脾的馨香。
無言的大愛便是如此吧。母親無言的沉默的愛正等著我用一次次的偶然的去發現,用這樣的愛串成奪目的珍珠,照亮我的一生。
原來偶然的發現,可以在那一刻,定格成永恆的美麗。
散文賞析一般性原則:
一、 把握立意
散文,或敘事,或抒情、或說理。它透過對某個人物某件事情的敘述,對某種風物的描繪,來抒發某種感情,表達某種思想,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啟迪,使之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或感情上激起激烈的震盪。有的思想比較集中,情感比較明顯,有的則比較隱諱,這就要抓住中心、抓住立意。所以我們在鑑賞作品時,必須清理作品的材料。諸如生活畫面、場景、人物、事件、風物等,分析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絡,探索作者感受不斷深化的脈絡,進而揣摩作品的立意和主旨。
二、 善抓文眼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視窗”,“文眼”就是文章的眼睛。鑑賞散文,善抓“文眼”較為重要。抓住了本文的文眼,欣賞佳作就像按圖索驥,順藤摸瓜一樣。
三、 明白情物
散文中的“情”,常常是作品中組織人、事、物、景的重要線索,它使作品的結構顯得緊湊嚴密、波瀾跌宕。散文抒情的方式也很靈活,或是託物寓情,或是借景抒情;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將感情深藏在字裡行間。可以說,一篇優秀散文意境包括情和景(事、物)兩種因素,其中情是主要的,景只是手段,寫景是為了抒情明理。若離開了情,景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我們在鑑賞散文時要探索散文意境美,可以從即景、披事、體物入手,從而悟情、入情、察清、明情,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欣賞作品的內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理趣之妙。
四、 分析結構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我們鑑賞散文,就要在分析和梳理其組織材料的結構特點,明確其線索的基礎上,把握文中的“神”。所以分析散文結構對理解把握散文的形和神都不無裨益。
五、 體味情言
散文的語言風格很多。優秀的散文語言都能做到精練準確、樸素自然、清新明快、親切感人。針對不同作家的不同語言風格特點,如有的粗獷,有的細膩,有的豪放,有的婉約,就要仔細玩味,仔細體味散文的語言之美。
另外還要注意修辭的作用,散文語言比較注重形象、生動。一般多用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引用等,這些修辭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為彼,形象生動,想象力豐富;擬人的作用是化物為人,親切自然,人格化等。
六、 瞭解情技
瞭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寫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點要求的“能鑑賞作品的表達技巧”。因此掌握諸如渲染、鋪墊、象徵、伏筆、照應、懸念等技巧有利於鑑賞散文,把握美文實質。
二、《母子》散文賞析如下:
讀完席慕蓉的《母子》,似乎有著與文中的孩子兒時一樣的經歷,對著媽媽稱讚她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然而,不由的,對這個孩子產生了羨慕,固執的我一直以為,那嚴厲的母親永遠都不會表達愛。直至那個秋後,不經意間的一次回眸。
像往常一樣出門,簡單的向母親道別,“媽,我走了”。母親正在忙些什麼,頭也不抬地“哦”了一聲。每次都是這樣,簡單的道別,她簡單的應答,兩個人便再也沒有多餘的語音和動作,哪怕只是一個眼神,小說裡離別時的款款深情,在身上從沒有發現過。
下了樓梯,走在通往學校的柏油路上,路邊的樹木不知何時已經滿樹金黃,片片搖曳的黃葉宣告著秋天的來臨。仰頭看了看樹枝,目光順著飄搖的樹葉從枝頭到地下,不經意間,眼角餘光的發現,便定格了整個畫面。
拐角處一個淡淡的人影,正遙遙的,看著我,悠長悠長的目光彷彿能一直追隨到任何地方,而那人影,是十六年來最熟悉的輪廓——母親。
那是一個怎樣的圖畫啊?傻傻的我驟然停在一棵金黃的樹下,回頭的臉上寫著滿滿的驚訝與不可思議。隔著悠長悠長的柏油路,拐角處的母親悠長悠長的目光靜靜的落在我身上,目光親切,盛滿灼灼的愛。
剎那間,她有些束手無措,慌忙收起目光,羞澀與窘迫的目光是我從未見過的,摻雜著孩子一樣地慌亂與驚恐,她立刻轉身回了家。
站在那久久不能離去,心想,母親應該有很多次這樣注視了吧,而應該是第一次偶然發現。
金黃色是樹搖醒了秋日的天空,而母親的目光搖醒了我,搖醒了她無知的女兒,偶然發現,母親的愛,就像一朵濃郁的花朵始終在我身邊開放著,而卻是第一次聞到它沁人心脾的馨香。
無言的大愛便是如此吧。母親無言的沉默的愛正等著我用一次次的偶然的去發現,用這樣的愛串成奪目的珍珠,照亮我的一生。
原來偶然的發現,可以在那一刻,定格成永恆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