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河道淤泥的處理方法主要針對城市而言。透過對城市河道淤泥的處理手段的研究會對農村河道淤泥的處理處置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一般而言,城市產生的汙泥主要有四種:建築泥漿、河道淤泥、陰溝泥和汙水處理廠汙泥。除去建築泥漿,河道淤泥、陰溝泥和汙水處理廠汙泥由於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蟲(卵)、重金屬及某些難降解的有機毒物,若處置不當,則會造成對環境的二次汙染。
而目前汙泥的產生量伴隨社會的發展正與日倶增,如何對大量的汙泥進行有效的處理處置也越來越受到世界不同國家的關注。由於各個國家的具體情況差異性,所採用的汙泥處理措施也不盡相同。概括而言,淤泥的處理處置方式主要有海洋傾倒、土地填埋、肥料化、能源化和建材化等。
(1) 海洋傾倒一些近海岸的國家,如英國、美國和日本等,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曾採用此方法作為淤泥處置方法,但此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弊端,若長久採用,必將汙染海洋資源,引起全球生態問題。隨著全球一體化概念的加強,此處置方法遭到越來越多國家的反對。1998年和1999年,美國和歐盟成員國已經制定了相關法規禁止海洋傾倒。
(2) 土地填埋淤泥的土地填埋分為單獨填埋和與城市生活垃圾混合填埋。近代第一個城市垃圾填埋場1904年建於美國的三藩市。1992年歐盟、美國採用填埋處理的淤泥量分別約佔其總量的40%、35%,日本透過陸地和海洋填埋量約佔總量的62。 7%。
中國部分地區也採用了填埋,但因填埋場的選址及運費等問題限制了其應用,若處置不當還會造成對地下水源的汙染,填埋場的廢氣排放也會對周邊大氣產生汙染。而且,土地填埋還會造成對土地資源的浪費。目前,法國等國家已明令禁止。
(3) 生產肥料淤泥的肥料化利用在國內外已有多年曆史,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透過技術的不斷改良,堆肥後生成的肥料有機質含量高,可以同時改良土壤,但一定要消滅淤汙泥中的病原菌,控制重金屬含量,避免二次汙染的產生。為此,各國政府先後制定了農用淤泥的重金屬濃度標準;中國《農用汙泥中汙染物控制標準》也規定,符合汙染物控制標準的農用量每年每公頃不得超過30噸,連續施用不得超過20年。
可見,利用淤泥堆肥不能作為解決其出路的主要方式。
(4) 能源化利用主要包括焚燒、低溫制油技術、生產沼氣等方法。淤泥焚燒技術的減量化效果最為明顯,同時可以對淤泥中可能含有的病原菌以及有機汙染物進行較為徹底的殺滅,但是汙泥焚燒能量消耗比較大,成本較高,排放煙氣中可能含有汙染成分,也成為這一處理處置技術的一大弊端。
低溫制油技術則透過藉助汙泥中所含的矽酸鋁和重金屬(尤其是銅)的催化作用,將汙泥中的脂類和蛋白質轉變成碳氫化合物。此技術在英、美、日等國家正在試製階段,中國則剛起步。淤泥進行厭氧消化即可製得沼氣,1立方米沼氣燃燒發熱量相當於1公斤的煤或0。 7公斤的汽油。
(5) 吹填造陸淤泥吹填造陸可用於解決港口陸域不足的問題,滿足其港口建設的需要。新加坡、日本、香港地區等因土地資源嚴重不足,迫使他們進行大面積的圍海吹填造陸;中國的天津港透過不斷疏浚航道和港池挖出的泥吹填造陸,港口面積不斷擴大。據有關資料顯示,2002—2007年,天津港挖泥量達3。
2億立方米,新增陸地面積18。 9平方千米。值得注意的是,吹填後所形成的地基工程特性較差,必須進行固化處理,但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淤泥性質、固化材料的特性以及新增量的影響。由於淤泥的固化處理成本高,在國內外應用推廣受到一定的限制。
(6)生產建築材料淤泥中含有大量的無機質,可以作為制磚、水泥和陶粒等建築材料的原料。
淤泥的建材資源化利用在目前呈現出穩健發展的態勢,是一種技術相對成熟、社會經濟效益明顯的淤泥處理的有效途徑。但是,如何保障製成品的質量以及環境友好性,也是擺在當前包括淤泥在內多種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過程中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不同地區的淤泥各有不同,應當根據地方特點有針對性地採取治理措施,實現對淤泥最大化的處置與利用。
當前,河道淤泥的處理方法主要針對城市而言。透過對城市河道淤泥的處理手段的研究會對農村河道淤泥的處理處置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一般而言,城市產生的汙泥主要有四種:建築泥漿、河道淤泥、陰溝泥和汙水處理廠汙泥。除去建築泥漿,河道淤泥、陰溝泥和汙水處理廠汙泥由於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蟲(卵)、重金屬及某些難降解的有機毒物,若處置不當,則會造成對環境的二次汙染。
而目前汙泥的產生量伴隨社會的發展正與日倶增,如何對大量的汙泥進行有效的處理處置也越來越受到世界不同國家的關注。由於各個國家的具體情況差異性,所採用的汙泥處理措施也不盡相同。概括而言,淤泥的處理處置方式主要有海洋傾倒、土地填埋、肥料化、能源化和建材化等。
(1) 海洋傾倒一些近海岸的國家,如英國、美國和日本等,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曾採用此方法作為淤泥處置方法,但此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弊端,若長久採用,必將汙染海洋資源,引起全球生態問題。隨著全球一體化概念的加強,此處置方法遭到越來越多國家的反對。1998年和1999年,美國和歐盟成員國已經制定了相關法規禁止海洋傾倒。
(2) 土地填埋淤泥的土地填埋分為單獨填埋和與城市生活垃圾混合填埋。近代第一個城市垃圾填埋場1904年建於美國的三藩市。1992年歐盟、美國採用填埋處理的淤泥量分別約佔其總量的40%、35%,日本透過陸地和海洋填埋量約佔總量的62。 7%。
中國部分地區也採用了填埋,但因填埋場的選址及運費等問題限制了其應用,若處置不當還會造成對地下水源的汙染,填埋場的廢氣排放也會對周邊大氣產生汙染。而且,土地填埋還會造成對土地資源的浪費。目前,法國等國家已明令禁止。
(3) 生產肥料淤泥的肥料化利用在國內外已有多年曆史,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透過技術的不斷改良,堆肥後生成的肥料有機質含量高,可以同時改良土壤,但一定要消滅淤汙泥中的病原菌,控制重金屬含量,避免二次汙染的產生。為此,各國政府先後制定了農用淤泥的重金屬濃度標準;中國《農用汙泥中汙染物控制標準》也規定,符合汙染物控制標準的農用量每年每公頃不得超過30噸,連續施用不得超過20年。
可見,利用淤泥堆肥不能作為解決其出路的主要方式。
(4) 能源化利用主要包括焚燒、低溫制油技術、生產沼氣等方法。淤泥焚燒技術的減量化效果最為明顯,同時可以對淤泥中可能含有的病原菌以及有機汙染物進行較為徹底的殺滅,但是汙泥焚燒能量消耗比較大,成本較高,排放煙氣中可能含有汙染成分,也成為這一處理處置技術的一大弊端。
低溫制油技術則透過藉助汙泥中所含的矽酸鋁和重金屬(尤其是銅)的催化作用,將汙泥中的脂類和蛋白質轉變成碳氫化合物。此技術在英、美、日等國家正在試製階段,中國則剛起步。淤泥進行厭氧消化即可製得沼氣,1立方米沼氣燃燒發熱量相當於1公斤的煤或0。 7公斤的汽油。
(5) 吹填造陸淤泥吹填造陸可用於解決港口陸域不足的問題,滿足其港口建設的需要。新加坡、日本、香港地區等因土地資源嚴重不足,迫使他們進行大面積的圍海吹填造陸;中國的天津港透過不斷疏浚航道和港池挖出的泥吹填造陸,港口面積不斷擴大。據有關資料顯示,2002—2007年,天津港挖泥量達3。
2億立方米,新增陸地面積18。 9平方千米。值得注意的是,吹填後所形成的地基工程特性較差,必須進行固化處理,但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淤泥性質、固化材料的特性以及新增量的影響。由於淤泥的固化處理成本高,在國內外應用推廣受到一定的限制。
(6)生產建築材料淤泥中含有大量的無機質,可以作為制磚、水泥和陶粒等建築材料的原料。
淤泥的建材資源化利用在目前呈現出穩健發展的態勢,是一種技術相對成熟、社會經濟效益明顯的淤泥處理的有效途徑。但是,如何保障製成品的質量以及環境友好性,也是擺在當前包括淤泥在內多種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過程中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不同地區的淤泥各有不同,應當根據地方特點有針對性地採取治理措施,實現對淤泥最大化的處置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