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一奸臣是誰?
李義府?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
不,都不是,此人是許敬宗。
就是他!在武則天的稱帝路上成為最強的助攻。
千百年來,人們對他的評價是比較奇特的,有人說他奸詐,也有很多人肯放他一馬,為他做辯解說他所做之事都是情理之中。他到底有一套怎樣的生命哲學?
許敬宗的生存邏輯是這樣的:面不面子無所謂,重要的是可以活下來;
來自浙江杭州的許敬宗,出生名門之後,是一個十足的文化人。當宇文化殺死許敬宗的父親時,許敬宗沒有選擇大義凜然、慷慨赴死,而是哭天喊地,邊哭邊拼命磕頭求著敵人放自己一條生路,後來這堂堂七尺男兒,居然為了生存,厚著臉皮跳了一段求生舞,這求生欲也是沒誰了。人家自有人家的邏輯,面子不面子的無所謂,當下是可以活下去,至於他是害怕死亡,還是為了報仇,還是另有打算,這隻有他自己的心裡最清楚。如果僅就這一點來看,好像和姦臣也沒多大關係,只能說許敬宗是個珍愛生命的積極分子。
他得到生存的機會後,輾轉投奔很多人,後來被大boss唐太宗看中,專門請他來修國史、寫著作、有時候也會起草詔書,唐太宗對他很滿意。
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能看重“奸臣”許敬宗?值得肯定的是因為許敬宗是個才華橫溢的文學大家。
有一天,唐太宗對許敬宗說:“朕看你是所有大臣裡面最有賢德賢能的,如果有人說了你的不是,你打算如何?”
許敬宗這個大文豪當然對答如流,他沒有直接說事,而是舉了以下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春雨”:對於春雨來說,農民會感恩它滋潤莊稼,而在路上行走的人卻因為道路泥濘而埋怨雨天;
第二個例子是“秋月”:對於秋天的月亮來說,賞月的人會認為這正是秋高氣爽、月明如鏡的美好風景;而那些小偷們則會覺得因為它太明亮而不好行動、下手;
第三個例子是“眾口難調”:許敬宗說他沒有什麼好酒好菜去招待所有人,正所謂眾口難調,索性就不去聽別人說我的是是非非,就算聽到了,也不要到處說;
第四個例子是“聽信讒言”:皇上聽了讒言會殺掉大臣;父親聽了讒言會誅殺孩子;夫妻之間有一方聽信了讒言就會離婚;朋友之間聽信了讒言就會絕交;親戚們聽了讒言會有意疏遠自己;鄉里鄰居聽信了讒言,會對你產生不一樣的看法;
第五個例子是:“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面前人不說?”即便是堂堂的七尺男兒,也會害怕那三寸之舌,因為它可以殺人於無形,這種事情還是看淡點好。
許敬宗這一番言論可謂是鞭辟入裡、見解深刻、看問題的角度很全面,怪不得唐太宗如此器重他。
不過,許敬宗可不是一個老實本分的人,因為這份差事,他也學會了“套路”別人,如果別人對他好,他就在史書裡記下他的好,如果得罪了他,歷史真相就此石沉大海了。
總之,許敬宗是個懂得“隨機應變”的人,他可以不要面子只要命;他深諳為人處世,可又不甘心做一個一本正經的臣子。
許敬宗的上位邏輯是這樣的:幫誰不幫誰無所謂,重要的是要有利於他;
要說這許敬宗,很多人並不知道他的大名。反而是武則天讓人們對許敬宗加深了認識,許敬宗真的幫了武則天不少忙,要說這武則天也是一個幸運的女人,她自身的才華和野心促使她渴望成為女皇帝,恰巧那沒有主見的丈夫李治又體弱多病,時不時地就得讓武則天替他料理政事,再加上許敬宗等人莫名其妙的幫助,武則天的皇帝夢一步步地竟也實現了。
為什麼說許敬宗幫武則天是“莫名其妙”呢?
因為他二人之間真的沒有什麼重要關係,只是因為當時武則天比較得寵,所以許敬宗就順勢幫助了她,如果當時得寵的是別人,也許武則天的皇帝夢就得更費一番心思了,武則天當時計劃是這樣的,她首先要成為皇后,於是許敬宗就在朝堂上順勢助攻武則天,他一向最善於舉例來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你聽他是怎麼說的:“這老百姓就算多收割了幾斤麥子,都想著換個老婆,何況是皇上呢,如今另立皇后也是人之常情。此刻的朝堂之上,有人附和,有人卻很憤怒,這生氣的正是長孫無忌、褚遂良這幾位老忠臣,經過幾番較量,最終的結果就是永徽十六年,皇上一紙詔書下令,廢除王皇后,改立武則天,武則天這個聰明的女人,順帶著把蕭淑妃也一同讓皇上廢除,打入冷宮。
我們可以看出許敬宗的上位邏輯是,幫誰不幫誰不重要,只要對自己有利的就幫,才不管對方是好是壞,正所謂,不管白貓黑貓,抓著老鼠就是好貓,同樣的,許敬宗不管好人壞人,只要有利於他的人就幫。
但是武則天這個女人確實很厲害,許敬宗能夠看重她就說明他的識人能力還是很強的,許敬宗明白幫她上位就是幫自己上位,她是很有潛力的,這個潛力股他穩賺不賠。
但話說回來,雖然武則天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女人,但是在慾望最盛的那個時期的她,也是最狠毒的女人,據說,武則天在當了皇后以後,有一天去寺廟燒香,唐太宗在幹什麼呢?他趕緊趁著這個機會去偷偷看望被打入冷宮的兩位老婆,但是武則天還是發現了,她非常生氣,當即將二人仗打200大棍,還把她們的手腳都砍去扔到了酒甕裡,蕭淑妃非常憤怒,她在臨死的時候對著武則天說,來世我就是那貓,武則天就是老鼠,一定要好好洩憤,後來,武則天就禁止宮中養貓了。因為幫了這個狠毒的人,許敬宗才被認為是奸臣。但就當時的情況來說,許敬宗的選擇起碼是沒錯的。
許敬宗的人生邏輯是這樣的:奸不奸詐無所謂,重要的是樂在其中。
許敬宗和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本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為何會在後期將他們趕盡殺絕呢?再者,長孫無忌等人並沒有做什麼壞事,許敬宗為何要一直誣陷他們呢?其實是因為武則天想除掉他們,這才有了作惡的種種。許敬宗將他們弄死以後,自己成為了宰相。本身,武則天當了皇帝,在當時人們的心裡是接受不了的,這代表了一種背叛,她背叛了整個李家,而幫助了武則天的許敬宗自然也被世人認為是十惡不赦的大奸臣。
再加上他平時的生活作風比較奢靡,是個典型的愛財如命的人,因為他將自己的女兒“賣”給了一個蠻荒地區的富豪,原因就是那人給的彩禮很多很多。他也沒有什麼重男輕女的思想,對於他的兒子來說,他和兒子同時喜歡上了家裡的一個小丫鬟,為了得到這個丫鬟,許敬宗竟然去皇上那兒告狀,並且說要把兒子流放到嶺南,這難道就是“虎毒也食子”?所以世人對他的人品是很不認可的。
但是又有人說許敬宗這樣做是有原因的,他事先早已考察好女婿的為人,雖然他家住得遠,可是此人也是個正義聰明的大英雄,而且家境殷實,也有可能是他知道自己樹敵太多,所以想把女兒嫁到到偏遠的地方反而比較安全,不容易遭受牽連,再者,後來許敬宗要求皇上把兒子流放到嶺南,這是為什麼?因為女兒就是被嫁到了嶺南,他正好將兒子送到那個地方保護妹妹,可以說是深謀遠慮、兵行險招了。再退一萬步來說,古代女子的婚姻本就是父母之命,也許她的女兒生活得很幸福呢?
所以,許敬宗的人生邏輯是這樣的,別人說他奸不奸詐的真的無所謂,只要他覺得順應自己的內心就可以了,反而會覺得他樂在其中、瀟灑瀟灑,一直活到了81歲,可見他的身心還是處於一種灑脫的狀態,就比如他看見敵人拼命攻城的樣子會脫口而出,這人真勇敢,在長孫皇后的葬禮上,看到同事穿著可笑也會放聲大笑,他好像就是這麼一個不羈的人。
那麼,許敬宗到底是不是個奸臣呢?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為奸臣?
和趙高相比,許敬宗好像並沒有那麼絕情;
和董卓相比,許敬宗好像更顯智慧;
他的所作所為看似奸詐,可又在情理之中,想要活下去,想要上位,想要財富,對他來說,人生似乎沒有什麼準則,一切都可以變通,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開心;
歷史絕不會掩蓋他犯下的錯;
歷史也不會對一個人趕盡殺絕;
歷史應該寬容每個人的人生態度;
歷史也絕不姑息生命的罪惡;
你能理解許敬宗的“無所謂”嗎?
唐朝第一奸臣是誰?
李義府?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
不,都不是,此人是許敬宗。
就是他!在武則天的稱帝路上成為最強的助攻。
千百年來,人們對他的評價是比較奇特的,有人說他奸詐,也有很多人肯放他一馬,為他做辯解說他所做之事都是情理之中。他到底有一套怎樣的生命哲學?
許敬宗的生存邏輯是這樣的:面不面子無所謂,重要的是可以活下來;
來自浙江杭州的許敬宗,出生名門之後,是一個十足的文化人。當宇文化殺死許敬宗的父親時,許敬宗沒有選擇大義凜然、慷慨赴死,而是哭天喊地,邊哭邊拼命磕頭求著敵人放自己一條生路,後來這堂堂七尺男兒,居然為了生存,厚著臉皮跳了一段求生舞,這求生欲也是沒誰了。人家自有人家的邏輯,面子不面子的無所謂,當下是可以活下去,至於他是害怕死亡,還是為了報仇,還是另有打算,這隻有他自己的心裡最清楚。如果僅就這一點來看,好像和姦臣也沒多大關係,只能說許敬宗是個珍愛生命的積極分子。
他得到生存的機會後,輾轉投奔很多人,後來被大boss唐太宗看中,專門請他來修國史、寫著作、有時候也會起草詔書,唐太宗對他很滿意。
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能看重“奸臣”許敬宗?值得肯定的是因為許敬宗是個才華橫溢的文學大家。
有一天,唐太宗對許敬宗說:“朕看你是所有大臣裡面最有賢德賢能的,如果有人說了你的不是,你打算如何?”
許敬宗這個大文豪當然對答如流,他沒有直接說事,而是舉了以下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是“春雨”:對於春雨來說,農民會感恩它滋潤莊稼,而在路上行走的人卻因為道路泥濘而埋怨雨天;
第二個例子是“秋月”:對於秋天的月亮來說,賞月的人會認為這正是秋高氣爽、月明如鏡的美好風景;而那些小偷們則會覺得因為它太明亮而不好行動、下手;
第三個例子是“眾口難調”:許敬宗說他沒有什麼好酒好菜去招待所有人,正所謂眾口難調,索性就不去聽別人說我的是是非非,就算聽到了,也不要到處說;
第四個例子是“聽信讒言”:皇上聽了讒言會殺掉大臣;父親聽了讒言會誅殺孩子;夫妻之間有一方聽信了讒言就會離婚;朋友之間聽信了讒言就會絕交;親戚們聽了讒言會有意疏遠自己;鄉里鄰居聽信了讒言,會對你產生不一樣的看法;
第五個例子是:“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面前人不說?”即便是堂堂的七尺男兒,也會害怕那三寸之舌,因為它可以殺人於無形,這種事情還是看淡點好。
許敬宗這一番言論可謂是鞭辟入裡、見解深刻、看問題的角度很全面,怪不得唐太宗如此器重他。
不過,許敬宗可不是一個老實本分的人,因為這份差事,他也學會了“套路”別人,如果別人對他好,他就在史書裡記下他的好,如果得罪了他,歷史真相就此石沉大海了。
總之,許敬宗是個懂得“隨機應變”的人,他可以不要面子只要命;他深諳為人處世,可又不甘心做一個一本正經的臣子。
許敬宗的上位邏輯是這樣的:幫誰不幫誰無所謂,重要的是要有利於他;
要說這許敬宗,很多人並不知道他的大名。反而是武則天讓人們對許敬宗加深了認識,許敬宗真的幫了武則天不少忙,要說這武則天也是一個幸運的女人,她自身的才華和野心促使她渴望成為女皇帝,恰巧那沒有主見的丈夫李治又體弱多病,時不時地就得讓武則天替他料理政事,再加上許敬宗等人莫名其妙的幫助,武則天的皇帝夢一步步地竟也實現了。
為什麼說許敬宗幫武則天是“莫名其妙”呢?
因為他二人之間真的沒有什麼重要關係,只是因為當時武則天比較得寵,所以許敬宗就順勢幫助了她,如果當時得寵的是別人,也許武則天的皇帝夢就得更費一番心思了,武則天當時計劃是這樣的,她首先要成為皇后,於是許敬宗就在朝堂上順勢助攻武則天,他一向最善於舉例來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你聽他是怎麼說的:“這老百姓就算多收割了幾斤麥子,都想著換個老婆,何況是皇上呢,如今另立皇后也是人之常情。此刻的朝堂之上,有人附和,有人卻很憤怒,這生氣的正是長孫無忌、褚遂良這幾位老忠臣,經過幾番較量,最終的結果就是永徽十六年,皇上一紙詔書下令,廢除王皇后,改立武則天,武則天這個聰明的女人,順帶著把蕭淑妃也一同讓皇上廢除,打入冷宮。
我們可以看出許敬宗的上位邏輯是,幫誰不幫誰不重要,只要對自己有利的就幫,才不管對方是好是壞,正所謂,不管白貓黑貓,抓著老鼠就是好貓,同樣的,許敬宗不管好人壞人,只要有利於他的人就幫。
但是武則天這個女人確實很厲害,許敬宗能夠看重她就說明他的識人能力還是很強的,許敬宗明白幫她上位就是幫自己上位,她是很有潛力的,這個潛力股他穩賺不賠。
但話說回來,雖然武則天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女人,但是在慾望最盛的那個時期的她,也是最狠毒的女人,據說,武則天在當了皇后以後,有一天去寺廟燒香,唐太宗在幹什麼呢?他趕緊趁著這個機會去偷偷看望被打入冷宮的兩位老婆,但是武則天還是發現了,她非常生氣,當即將二人仗打200大棍,還把她們的手腳都砍去扔到了酒甕裡,蕭淑妃非常憤怒,她在臨死的時候對著武則天說,來世我就是那貓,武則天就是老鼠,一定要好好洩憤,後來,武則天就禁止宮中養貓了。因為幫了這個狠毒的人,許敬宗才被認為是奸臣。但就當時的情況來說,許敬宗的選擇起碼是沒錯的。
許敬宗的人生邏輯是這樣的:奸不奸詐無所謂,重要的是樂在其中。
許敬宗和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本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為何會在後期將他們趕盡殺絕呢?再者,長孫無忌等人並沒有做什麼壞事,許敬宗為何要一直誣陷他們呢?其實是因為武則天想除掉他們,這才有了作惡的種種。許敬宗將他們弄死以後,自己成為了宰相。本身,武則天當了皇帝,在當時人們的心裡是接受不了的,這代表了一種背叛,她背叛了整個李家,而幫助了武則天的許敬宗自然也被世人認為是十惡不赦的大奸臣。
再加上他平時的生活作風比較奢靡,是個典型的愛財如命的人,因為他將自己的女兒“賣”給了一個蠻荒地區的富豪,原因就是那人給的彩禮很多很多。他也沒有什麼重男輕女的思想,對於他的兒子來說,他和兒子同時喜歡上了家裡的一個小丫鬟,為了得到這個丫鬟,許敬宗竟然去皇上那兒告狀,並且說要把兒子流放到嶺南,這難道就是“虎毒也食子”?所以世人對他的人品是很不認可的。
但是又有人說許敬宗這樣做是有原因的,他事先早已考察好女婿的為人,雖然他家住得遠,可是此人也是個正義聰明的大英雄,而且家境殷實,也有可能是他知道自己樹敵太多,所以想把女兒嫁到到偏遠的地方反而比較安全,不容易遭受牽連,再者,後來許敬宗要求皇上把兒子流放到嶺南,這是為什麼?因為女兒就是被嫁到了嶺南,他正好將兒子送到那個地方保護妹妹,可以說是深謀遠慮、兵行險招了。再退一萬步來說,古代女子的婚姻本就是父母之命,也許她的女兒生活得很幸福呢?
所以,許敬宗的人生邏輯是這樣的,別人說他奸不奸詐的真的無所謂,只要他覺得順應自己的內心就可以了,反而會覺得他樂在其中、瀟灑瀟灑,一直活到了81歲,可見他的身心還是處於一種灑脫的狀態,就比如他看見敵人拼命攻城的樣子會脫口而出,這人真勇敢,在長孫皇后的葬禮上,看到同事穿著可笑也會放聲大笑,他好像就是這麼一個不羈的人。
那麼,許敬宗到底是不是個奸臣呢?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為奸臣?
和趙高相比,許敬宗好像並沒有那麼絕情;
和董卓相比,許敬宗好像更顯智慧;
他的所作所為看似奸詐,可又在情理之中,想要活下去,想要上位,想要財富,對他來說,人生似乎沒有什麼準則,一切都可以變通,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開心;
歷史絕不會掩蓋他犯下的錯;
歷史也不會對一個人趕盡殺絕;
歷史應該寬容每個人的人生態度;
歷史也絕不姑息生命的罪惡;
你能理解許敬宗的“無所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