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山流水200665617

    魏徵和唐太宗之間的故事

    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鉅鹿(今屬河北)人。少孤貧,曾出家為道人。隋末參加瓦崗軍,李密敗,降唐。歸唐後跟隨李建成,為太子洗馬。太宗即位後,任諫議大夫。後任秘書監,參預朝政,封鄭國公。魏徵與李世民是封建社會中罕見的一對君臣:魏徵敢於直諫,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所言多被採納。因此,他們被稱作理想的君臣。

    (一)

    玄武門之變後,有人向秦王李世民

    告發,東宮有個官員,名叫魏徵,曾經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李密和竇建德失敗之後,魏徵到了長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幹過事,還曾經勸說建成殺害秦王。

    秦王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徵找來。

    魏徵見了秦王,秦王板起臉問他說:“你為什麼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

    左右的大臣聽秦王這樣發問,以為是要算魏徵的老賬,都替魏徵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徵卻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秦王聽了,覺得魏徵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不但沒責怪魏徵,反而和顏悅色地說:“這已經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二)

    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說:“歷史上的人君,為什麼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徵說:“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文言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他還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採納下面的意見,那末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要想矇蔽也矇蔽不了。”

    唐太宗連連點頭說:“你說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讀完隋煬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說:“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問淵博,也懂得堯、舜好,桀、紂不好,為什麼幹出事來這麼荒唐?”

    魏徵介面說:“一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還應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乾的是桀紂的事,到後來糊里糊塗,就自取滅亡了。”

    (三)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隻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徵進來了。太宗怕魏徵提意見,迴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裡。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裡。

    (四)

    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後,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后,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很少見太宗發那麼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

    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徵!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

    長孫皇后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幹什麼?”

    長孫皇后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徵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這堪稱對魏徵人生價值的最佳註釋。

    一次,唐太宗怒氣衝衝地回到後宮對皇后長孫氏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掉這個“鄉巴佬”。長孫皇后忙問殺誰”他還令公卿大臣們把魏徵遺表中的一段話寫在朝笏上,作為座右銘,以魏徵為榜樣,做到“知而即諫”。君臨天下的皇帝,對一個老臣竟倚重、傾心如此,這在歷史上的確並不多見。

    魏徵早年投靠唐高祖李淵建立的唐王朝,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於魏徵才華出眾,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

    後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哥哥李建成。年輕而敏銳的李世民知道魏徵是個人才,便親自召見他。李世民一見魏徵,就非常生氣地責問他:“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的感情t”在場的大臣們都感到魏徵將有殺身之禍。可是,魏徵卻從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氣回答說:“如果皇太子早聽我的話,肯定不會落到今天這樣的下場。”李世民聽後,被魏徵這種不畏強權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動,打心眼裡欽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沒有處罰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委任魏徵為諫議大夫(專門向皇帝提意見的官職),以後又提拔他當宰相。建國之初,唐太宗勵精圖治,經常召見魏徵,與他討論治國施政的得失。魏徵胸懷大志,膽識超群,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大膽進諫。在他任職的幾十年間,為了使大唐民富國強,先後向唐太宗進諫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見,儘量採納。

    由於魏徵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唐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嶺山中打獵取樂,行裝都已準備停當,但卻遲遲未能成行。後來,魏徵問及此事,唐太宗笑著答道:“當初確有這個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進諫,所以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還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隻上好的鷂鷹,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當他看見魏徵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它藏在懷中。魏徵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鷂鷹悶死在懷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九月一日的英文是什麼?